正文

也說幾句女人和男人這點兒事兒

(2009-08-25 09:46:45) 下一個



也說幾句女人和男人這點兒事兒

人分男女。人還要配對兒,當然一般來說是一男一女配對兒。男女這一配對兒,事兒就來了。

這男女配對兒也圖個般配,當然啦,這年頭雖然依然有社會的壓力卻也還是配對兒的人們自己決定般配與否滴。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這人好人壞分三六九等也太複雜了,咱隻說個“上、中、下”吧。雖說咱把人簡化成了“上、中、下”三等,咱說的也是綜合指標。

因為人又分內在的等級和外在的等級另外還有身內的等級和身外的等級,咱也把這簡化成“身內、身、身外”三部分。“身內”就是“才能”或“能力”(包括體力的和智力的等等);“身”就是“身體”本身或“長相”(包括年齡和健康等等);“身外”就是身外之物就是“財產”或者說是錢財啦。當然啦,這三部分各自也分“上、中、下”三等。一個人的綜合指標就是這“身內、身、身外”三部分指標的綜合。

大家可以想象,一個人的一部分指標的搞可以彌補這個另一部分指標的低,比如說有才也就是說“身內”的指標高可以彌補相貌醜陋也就是說“身”的指標低。當然啦,常見的是有錢也就是說“身外”的指標高可以彌補相貌醜陋也就是說“身”的指標低。

大家可能會以為有了這些指標這男女配對兒的事情做到般配就好辦了。其實不然,問題出在人們往往給自己定的指標跟別人定的不一樣而且有時還差別巨大。一個人的這個差別可以用來衡量這個人的對自己了解的客觀程度。人們自己定的指標跟別人定的一樣就是有自知之明,這種情況不多見,所以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嘛。

人們自己定的指標跟別人定的不一樣的情況有兩種:第一種是自己定的比別人定的低;第二種是自己定的比別人定的高。

第一種的人們是有點(這裏咱用“有點”表示各人程度的不同)自卑。第二種的人們是有點自牛。

第一種的人們在別人的眼裏不幸福,但是他們自己卻可能是幸福的,所謂俗話說的“知足者常樂”就是指的這些人。這些人裏麵恐怕是體力勞動者居多。

第二種的人們在自己的眼裏不幸福,在自己的眼裏都不幸福就不好辦了,所謂俗話說的“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就是指的這些人。這些人裏麵恐怕是文化人兒居多。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還有一種邪門的人是以上這兩種情況的混合物,那就是第三種的人們:他們有時有點自卑有時又有點自牛。這些人裏麵恐怕就全是文化人兒啦。

有趣的是都怪中共搞什麽普及教育,現在中國人裏號稱文化人兒的太多啦,以至於第三種的人們大泛濫。他們有時有點自卑,因為他們也知道自己雖然有才但不夠有才雖然有財但不夠有財。他們有時又有點自牛,因為他們又知道自己雖然不夠有才卻也有才雖然不夠有財卻也有財。大家可以想象這些人在男女配對兒的時候的高不成低又不就的尷尬境地。

這些第三種的人們好象是沒有祖師爺,反正咱是沒發現。但是第三種的人們卻有一個祖師奶奶:張愛陵(咱這裏用“陵園”的陵是有咱的用意的)。

張愛陵,你說她自卑吧,她嫁一個老頭(就一起過了幾個月!)還是位居第三(大家也看到她的照片兒,“身”的指標也應該是個中等或中上。咱以為這裏她自卑。),而且她那時候還已經出了名也應該是有了一些財的(因此“身外”指標應該是中上等。咱以為這裏她也自卑。)。

張愛陵自牛的地方是她的“才”。張愛陵的粉絲們也認為張愛陵很有“才”。這裏就是張愛陵和她的粉絲們是第三種的人們的地方了。

張愛陵自然有“才”。誰又沒有“才”呢?關鍵是要客觀地看看自己的“才”。文化人兒們常常有懷才不遇的感歎,但是張愛陵確實懷才遇了“大東亞共榮圈”。

張愛陵懷才遇了“大東亞共榮圈”是事實之一。

那時就連寫什麽薔薇處處開(好象是)還的了美國的什麽音樂獎(好象是)的作曲家都決定不寫小曲兒而要寫抗日歌曲了呢,就更不用說還有很多人投筆從戎上戰場的啦。“大東亞共榮圈”幫助張愛陵減少了競爭者的數量和質量是事實之二。

因此,張愛陵的所謂有“才”也就是“大東亞共榮圈”幫她在倭子裏麵成了大高個兒。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