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兒廢死
(2009-08-21 14:55:04)
下一個
巴特兒廢死
咱剛剛看了duner寫的《荷語》,讓咱想起了一個特有名的老美叫Howard Stern的發明的一個詞兒,音譯一下差不多就是“巴特兒廢死”。
你知道Howard Stern呢就知道,你不知道Howard Stern呢就不知道吧,咱也就不介紹他了,反正你隻要知道他特別有名就是啦。
“巴特兒廢死”說的是人們走在街上經常或不經常經曆的一個經曆:你跟在一個美人後麵走。這個美人怎麽看怎麽美:那身材那背那胳膊那脖子那頭發那腰那臀那腿那大腿那小腿那腳那腳脖子腳後跟那鞋那啥那啥那啥那啥那啥那個叫美啊,反正是沒治了的美。你呢,就特別想看她的臉。或者你因為你加速跑道她前麵去了或者是因為她轉了頭,總之是你看到了她的臉,你的反應是“啊!”
“巴特兒廢死”的英文原文是“but her face”,全文應該是“everything but her face”,字麵的意思就是說“一切都漂亮,除了她的臉”。“巴特兒廢死”(but her face)就是在試圖描述你上麵的那個“啊!”的反應的內容。
現在說說duner寫的《荷語》,要是說《荷語》裏麵文字技巧還真是超過咱無數倍,可惜的是裏麵沒有提藕,而且是一個字都沒有。
所以咱隻好說這個“荷語”隻字不提“藕”肯定是什麽水草冒充的。蓮藕蓮藕嘛,這個蓮講自己的故事也隻字不提“藕”還能“是佛前的一粒蓮子,充滿了應有的靈氣”?
咱還想起了個邪後雨哪:水草冒充荷花----無偶(藕)。這沒準兒還是咱原創的哪!
缺乏常識和智力的東西無論寫的再技巧也是個殘次廢品。所以嘛,寫東西需要基本的常識和起碼的智力,不然就是碼字啦,而且把自己(的缺乏常識和智力)賣了都不知道呢;同樣道理讀東西也需要基本的常識和起碼的智力,不然就是有眼無珠啦,而且把自己買了(缺乏常識和智力)都不知道呢。
其實你的帖子對我來說好玩的地方是佛前的蓮子的角度。既然是佛前的蓮子而且還是有靈氣的在講自己的故事就不好隻是世人“見到眼中所見--水麵上的葉、莖、花、蓮蓬蓮子”,因為故事是蓮子(還是佛前的)講自己的故事而蓮子不是世人應該比世人對荷的了解多一點。可能是你寫起來就忘了是誰在講故事了,是蓮子角度,不是世人角度。
還真是奇了怪了,當時寫那篇小文的時候,從開始的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是一氣打成的,心裏還真是沒有這個“藕”。因為小文本意是想說,世人賞荷,隻是見到眼中所見--水麵上的葉、莖、花、蓮蓬蓮子。
好象真是象你所說的是“漏了一塊”啊,但我又沒有覺得漏了什麽。
被你一問,心中居然好象早有答案:世人是用“眼”在觀水麵上的“荷”,而不是用“心”;但隻有用了“心”,才會看到“藕”,才會“藕斷絲連”。嗬嗬,佛曰不可說,俺破戒了啊,阿彌陀佛!
你的火眼金睛也許比別人厲害,透過水麵看到了塘泥裏的“藕”?真的?No,No,No,那是你“豐富常識”、“高超智力”、知識儲備和經驗積澱裏的“藕”。
也許,你的心是看到了那個真正的“藕”,可你最後還是選擇了“常識、智力和經驗”。
“問世間,誰是真正知蓮賞蓮人?”這是我那篇小文的結語,我把文章放到博客裏去的時候,又多加了幾個字:“問世間,誰是真正知蓮愛蓮惜蓮賞蓮人?”
至於 “her face”啊,我想,在上帝和佛眼裏,那一定是最美的face ,世人怎麽看,She doesn't care! 嗬嗬
duner很鈍,再經你這麽一問一分析的,發現自己比自己以為的鈍還要鈍,俺閉關學習“常識”,增加“智力”去了啊。您玩好!^_^
(BTW,您罵得好,俺是有眼無珠,該罵!!!!!)
當然寫荷不一定要寫藕。
“這,真的是一個美好美麗的家園呢。我於是把整個蓮身,深深地埋到了河泥裏。
不久,喝足了水的我開始長出細細絲絲根須,向河床更深處探索。
同時,我的身體開裂,有嫩芽鑽出,渴望著向有陽光的水麵長去。”
是不一定寫根,可是寫了,寫的是“細細絲絲根須,向河床更深處探索。”而回來講沒下文了。當然啦,寫文章也不一定要有下文。這裏是荷這個藕的下文沒有也更好。
其實問題是忘了講的是“去你前世的家裏再輪回一次”的故事。
“佛說,那好吧,去你前世的家裏再輪回一次吧。”
蓮子“去你前世的家裏再輪回一次”回來講自己的故事隻字不提藕就漏了一塊。
特別是還寫了“細細絲絲根須,向河床更深處探索。”
探索探索探索探索探索探索探索探索探索探索探索探索探索探索
大愛“桂花蜜汁藕”。藕尖切個口,灌入混上桂花的糯米,然後封口上鍋蒸,蒸熟切片淋蜂蜜,再灑點桂花。曾經試圖做過,味道差很多,沒吃幾片。後來發現可能是少了“油煎”這道工藝。
其次是“藕夾肉”。鮮藕切片,每兩片填上調好的肉餡,夾緊,然後滾一圈麵漿,下鍋炸,煎熟出鍋。家裏做的肉太實在,吃兩個就膩。沒有試圖做過。
不知道可不可以找九哥兒點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