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幽默的原理(偷的)

(2009-07-17 11:20:27) 下一個



幽默的原理(偷的)

很多年以前,咱看過一篇講幽默的文章,由於隻記得個說法就姑且叫那個說法為“幽默的原理”吧。

那麽什麽是幽默的原理呢?幽默的原理其實就是忽悠人的腦子或者叫思維,先誘導人們思維到某個位置或者利用人們和社會現成的某個位置然後下一個匪夷所思的結論。用一個說相聲的術語就是抖包袱,美國人叫“punch line”。

幽默是一種藝術形式。既然是藝術,那麽幽默之中自然包含技巧或者叫智慧也行。忽悠別人的腦子嘛,當然是需要本事的。當然啦,有人可能會認為肢體動作幽默不忽悠我們的腦子,其實那也是在忽悠我們的腦子。我們聽到的或看到的越是匪夷所思就越有趣越滑稽就有可能會越發的幽默。

一個幽默的過程一般說來有兩部分,製造幽默的和接受幽默的。首先是製造幽默的是藝術家需要一定的技術技巧或者叫智慧。當然啦,由於製造幽默不象製造電影、音樂和繪畫那麽麻煩,我們一般人偶而也會製造一些我們自己的幽默,我們也會自我欣賞我們自己的技術技巧或者叫智慧。這就是老板講笑話的時候你一定要開懷大笑的原因。第二是接受幽默,我們聽到了或看到了幽默就會跟聽到了或看到了其他藝術一樣會有反應。當然啦,沒反應也是有反應,零反應嘛。

聽到了或看到了幽默以後的反應一般大概有三種。一種是看到了整個幽默的製造過程也就是說那包袱是怎麽形成的和抖包袱(美國人叫“punch line”)的設計,這個可以叫做心領神會的反應。第一種反應往往不包括開懷大笑。二種是一邊看或者一邊聽一邊開懷大笑,這是製造幽默的人所希望的反應。三種就是沒什麽反應,認為這個幽默產品不夠幽默。第三種反應往往也不包括開懷大笑。

幽默和智慧有關係嗎?也有,也沒有。說有吧,幽默畢竟是喜劇,一般來說喜劇還是屬於比較下裏吧人滴藝術滴,因為不需要什麽智慧來欣賞喜劇,比如說奧四卡裏喜劇就很難得獎等等。說沒有吧,有不少幽默和笑話需要琢磨一下滴,有人就為有這琢磨一下自以為聰明。有第一種反應的人們是那些看了魔術就琢磨人家魔術師是怎麽變的那一類人,人們往往認為這些人太較真兒和缺乏幽默感。有第三種反應的人們就沒有幽默感嗎?當然不是,眾口難調嘛。

一般來說,有第一種反應和有第三種反應的人們是少數,有第二種反應的人們是多數。由於是多數,大家可以想象,多數的智慧就是平均智慧,因此是不太智慧滴。有第二種反應的人們,根據咱前麵提到的幽默的原理,這種人的腦子是比較容易被誘導也就是被忽悠的。

是啊,那一個被誘導了也就是被忽悠了的人的理解能力不強呢?問題是這樣的腦子的警惕性差一點,他們的理解能力所能夠和努力理解的是理解人家設計的讓他們理解的東西而不是人家隱藏起來的東西。雖然這種理解能力也是能力,卻是需要提高滴。比較滑稽和讓人忍俊不禁的是這些人把他們的比較容易被誘導也就是被忽悠的特征當做理解能力強來引以為榮。

人們啊,千萬不要以為這種理解能力就是理解能力。這就是最好不要給你的老板講笑話的原因。所以,即便是你給你的老板講了笑話也不要希望你的老板開懷大笑,除非你的老板特別體貼下情或平易近人。如果你自己就是老板的話,你就最好不要聽了你的下屬講的笑話以後開懷大笑,除非你想表演特別體貼下情或平易近人。

我再給大家一個幽默的原理其實就是忽悠人的腦子或者叫思維的旁證。大家都知道那個“American Idol”的唱歌比賽秀非常火暴。其實還有人如法炮製了一個幽默比賽秀,就是比賽講笑話或者叫單口相聲,結果沒怎麽紅。為什麽呢?因為講笑話不比唱歌,好聽的歌聽很多遍都好聽或者說都能達到那首歌所設計達到的效果。講笑話就完全不是那樣的了,無論如何好的笑話聽了幾遍甚至一遍就失去魅力了。因此,比賽講笑話的秀如果想達到唱歌比賽秀的效果就應該總能拿出新的笑話才行。大家都可以想象一下,總能拿出新的笑話可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啊!

為什麽一個笑話聽了幾遍甚至一遍就失去魅力了呢?這就是幽默的原理在工作,一個笑話的成功也就是可笑其實就是忽悠人的腦子或者叫思維的成功。人們的腦子不管是多麽的警惕性差也是不會被同樣的方法忽悠好幾次的,當然我指的是有正常智力的人。

熟悉了嘛,我們熟悉的東西對我們來說就不幽默了。肢體動作幽默是在這個意義上忽悠我們的腦子或者叫思維的。

人們啊,我為你們能理解幽默而高興,因為你們能理解幽默說明了你們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人們啊,如果你們以你們的理解幽默能力而矯傲的話就太可憐啦。

如果你們以你們的理解幽默能力而傲視別人的話就太愚蠢啦。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