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可憐的胡適!(二,多謝不明則問定義“摹仿”!)

(2009-06-17 16:47:48) 下一個



可憐的胡適!(二,多謝不明則問定義“摹仿”!)

胡適有個文章好像叫“文學改良什麽的”,裏麵列了若幹條他的意見,頭兩條是:“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

這一,“言之有物”的出處是《周易 .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君子以言有物嘛,“言之有物”是好滴!胡適希望大家向君子學習,但絕對不是希望大家“摹仿”君子!

這二:都別說“摹仿古人”啦,就是摹仿不是古人的人或者活人就好了嗎?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鸚鵡學舌嘛,所以“摹仿別人”不好應該是常識。

可惜的是胡適的文章裏沒有說啥叫“摹仿”,也就是說他沒有給個“摹仿”的定義。

胡適呀胡適,你怎麽就不給個“摹仿”的定義呢?

謝天謝地!不明則問給了“摹仿”的定義!

可惜不明則問給的“摹仿”的定義又叫司令給刪了!

我這裏有的不明則問的“摹仿”的定義是:用別人相似的“論點、論法、寫法、風格”來寫自己的文章,credit給你自己了。(如果有什麽不準確的地方呢,還請不明則問指正。)

那麽,什麽叫“相似的論點”、“相似的論法”、“相似的寫法”或“相似的風格”呢?我不知道。不明則問也沒說。

但是從咱跟不明則問的對話裏咱了解到“相似”必須是不一樣的,因為如果一樣就是照搬了就不是“相似”啦,也就是說兩個東西必須是不一樣的才有可能會是“相似”的。所以,兩個一模一樣的東西一定是不“相似”的。

可是,具體的怎麽判斷兩個東西有“相似的論點”、“相似的論法”、“相似的寫法”或“相似的風格”呢?咱也不知道。不明則問也沒說。

咱也不管會不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樣的一些人認為“相似”的而另一些人認為不“相似”的現象啦,也就是說一旦說“相似”就一定是大家都一致認為“相似”和一旦說不“相似”就一定是大家都一致認為不“相似”,根本不會有不同意見滴。

但是,由於胡適的“須言之有物”裏麵的“言之有物”是出自《周易8226;家人》裏的“君子以言有物”,那麽胡適的“須言之有物”是不是“摹仿”了“君子以言有物”
呢?

首先,胡適的“須言之有物”跟“君子以言有物”不完全一模一樣,因此這裏就有了“摹仿”得可能性了。其次,好像咱看來“須言之有物”跟“君子以言有物”的“論點、寫法、風格”都挺相似滴。由於這裏都沒有“論法”,咱就沒法子說“論法”是不是相似啦。但是呢,都沒有“論法”是不是也可以考慮成是某種性質的“相似”呢?這裏咱還要請不明則問給咱檢查一下看看咱說的對不對。

不明則問,咱也不明則問一下,非得“論點、論法、寫法、風格”全都得跟別人的相似才算是“摹仿”別人了嗎?難道如果隻有“論點、論法、寫法、風格”其中的一個或兩個或三個跟別人的相似就不是“摹仿”別人了嗎?難道不可以“摹仿”別人一個或幾個方麵嗎?

可是由於咱這兒說的是文學,大家都知道這文學作品還一般不是都有“論點”和“論法”的,或者“論點”不明顯要不就是“論點”不確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淫者見淫嘛。大家說說看這《紅樓夢》的“論點”和“論法”是什麽?可是《紅樓夢》如果有“論點”和“論法”的話,那也是因讀者而異嘛。

看來要是按照不明則問的“摹仿”的定義的話,這“摹仿古人”也還是挺不容易滴。

看來胡適是基本上可以放心啦,雖然按照不明則問的“摹仿”的定義他的“須言之有物”“摹仿”了《周易 .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

可憐的胡適,你喜歡不明則問給的這個“摹仿”的定義嗎?

可憐的胡適,誰讓你沒給“摹仿”一個標準定義呢?

胡適呀胡適,你怎麽就不小心求證一下子呢?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