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醫文化與養生之—慎用醫藥

(2009-06-13 21:22:05) 下一個
中醫文化與養生之—慎用醫藥

    人的一生離不開醫藥,可您知道醫藥與養生之間的關係嗎,中醫、西醫,中藥、西藥,中西醫治病究竟有何不同,草根樹皮如何醫治百病。要養生到底該如何看待醫藥,使用醫藥呢,著名中醫學專家樊正倫教授與您共同探討醫藥養生的話題。 今天講醫藥問題,過去中國人的生活比較差,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去找醫生,小病扛著,大病等著,實在不行再找大夫。現在隨著國家越來越富強,大家生活得越來越好,對健康越來越重視,這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我說它既是件好事,又不是好事。很多人越來越過分的 依賴醫生和藥物,我覺得這是一個誤區,例如有的患者說我不想吃飯,我說你一天吃什麽,他說我早上吃什麽藥,中午吃什麽藥,晚上吃什麽藥,他能講出一大堆,結果一天三頓飯是三大把藥吃完了,我說那你想想你那些藥都進去了,那飯還想吃嗎,老百姓說人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可不是吃藥長大的。我們現在再看看我們的孩子,隻要一感冒,一發燒,到醫院肯定打點滴,好象不打點滴就好不了,是藥就有三分毒,藥是不能亂吃的,醫也不是亂投的。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因為現在出現的情況非常嚴重,這種做法不僅浪費了藥物資源,也影響了人的壽命,為此我覺得有必要謹慎的對待醫生和藥物。 要想養生,必須要謹慎使用醫藥,現代人對健康關注度提高的同時,過分依賴醫藥令人堪憂,要想養生,就離不開醫藥,這是現代人對養生的一個嚴重的誤區,到底何時該動用醫藥,中醫文化又是如何看待醫和藥的。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醫生到底是什麽含義,醫生為什麽叫醫,不叫二,不叫三,醫生的醫在中國古代是方框裏麵像一把劍,這邊是一隻手,就是繁體字的醫生的醫,底下是個酒,那就是說人拿著這個盾牌擋著這個劍,然後有了病以後用酒去加以治療,這就是中國醫生的醫本字的本源,那麽中國文化中,有一個同音就同源,就是這兩個字如果它的音相同的話,它的根源可以找到一個根源上,那麽為什麽中國人把他叫醫生,不叫做別的生呢,我想它有兩大含義,第一個含義,醫者依靠也,它和依靠的依同音就同源,當你得了病你自己已經沒有辦法了,咱們古代的病是個什麽字啊,這邊咱們現在是個病字旁了,在古代這個兩點其實是一個床,這邊一點一橫原來是個人,中間三點,就是人出了汗躺在床上,這就是疾病的病最早的含義,那就是說你得了病了,你已經自己沒法維持了,你要找一個靠背吧,那麽醫生的第一個含義就應該是患者的靠背,所以醫生的責任,你當醫生你就別想經商,別想發財,你如果作為一個醫生,你第一應該想到的病人不行了,你就是他的依靠。第二個中醫治病最後的結果是什麽,治到一的狀態,這一是什麽,我們中國文化中沒有零,中國文化中最早是一個點,這個點就是我們中國文化中的太極,把這個太極拉長了就是一,一在中國的含義裏麵,是陰和陽的有機結合,就是陰和陽有機結合的時候,就是陰和陽完全平衡的時候,所以老子講道生一,那麽一的狀態在中醫學上叫做什麽呢,叫做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就是當你的人陰陽處在完全平衡的狀態的時候,就是一的狀態,一的狀態是沒有疾病能夠發生的。那麽就是你用藥性之偏,來糾正人體之偏,在治病過程中最後達到的目的是治成一的狀態,而不是治到二的狀態,二的狀態是陰是陰,陽是陽的狀態的話,那叫陰陽決離,精氣乃絕,那治到最後人死了,那就叫二了,那就不是一了,這是中國醫生的醫的含義。 為什麽叫做藥,中國的文化中怎麽叫藥,藥和鑰匙的鑰同音則同源,大家都知道鑰匙開門的,您這門打不開了,找大夫幹嘛,就是門打不開的時候找大夫配把鑰匙,這個鑰匙是開門的,這就是藥的作用,如果這個門好好的,你天天拿鑰匙瞎捅它,好門也會捅壞的,所以藥是不能亂用的,如果我們從中國文化的角度,你把醫和藥弄明白了,這個人就是陰平陽秘的狀態,你用藥的目的是什麽,是把門打開,門開好了,你就讓它好好的,別沒事拿鑰匙瞎捅。這是醫藥的真正含義,正因為是這樣,我們就要謹慎的對待醫和藥了。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醫藥和疾病都有其深刻的內涵,醫通依,是人體陰陽平衡的狀態被打破時才需要的依靠,藥通鑰,是健康的門無法打開的時候才需要的鑰匙。醫和藥都不適宜頻繁使用,否則就違背了醫藥了本源。 人身體裏什麽細菌和病毒都可能有,因為我們呼吸的是自然空氣,吃的是自然的飯,喝的是自然的水,我們不可能在純之又純的環境裏生活,大自然不論什麽細菌和病毒,大自然給人生命權利,給細菌病毒同樣的生命的權利,那麽你這兒既然有了細菌和病毒你為什麽不得病,中醫很好解釋,正氣內存,邪不可幹,就是說你非常平靜狀態的時候,你的狀態很好的時候,你是可以和所有的細菌病毒和平共處的,這是中醫的基本思想,如果這個細菌病毒一點作用都沒有的話,用不著你人來消滅它,大自然就把它消滅了,它可以在大自然的生物鏈中,它一定有它的作用,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關鍵。那你什麽時候會得病呢,我們想當你正常狀態的時候,你可以和它和平共處,我們不信到醫院去查,我們從口腔裏一直到腸道裏,沒有細菌病毒是不可能的,都存在,它不發病是因為你沒給他條件,同樣在一個氣侯中,比如說流感,你會發現有的人得有的人不得,不是所有的人一律得,為什麽,就是說當你這種致病因子,隻有在你這個個體上找到了它能夠發展的條件的時候,它才會發展起來,才可能變成致病的因子。那麽中醫在治病的過程裏麵,怎麽解決問題呢,他認為這個疾病的發生,是由於你的狀態被打破了,你外受風寒暑濕燥火,內受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困擾,使得你的狀態打破了,給了它發展的條件,那它就從十個變成一百個,一百個變成一千個…到一千個的時候它就要損傷你了,這時候你就得病了。 細菌病毒是大自然的產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一味的想消滅它們,隻會使細菌病毒不斷的發生變異,而中醫認為人和細菌病毒是可以和平共處的,隻有當人外受風寒暑濕燥火,內受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困擾,體內原本的平衡被打破的時候,細菌病毒具備了發作的條件,才會使人生病。所以中西醫看待疾病的角度是不同的。 人一得病就到醫院,現在醫院做什麽檢查,一切檢查都要緊緊地圍繞著致病因子,這就是現代醫學的思維,這種思維對不對,我講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因為這件壞事是他做的,你把它處理了,這個事件就平息下來,但是從根本上講,這樣做的弱點是什麽,因為這個致病因子它之所以能夠在自然界存在,是它有自然界存在的理由,你想殺死它,它就要千方百計的活下去,大自然沒讓它死,於是它就要千方百計的活下去,它就要產生變異,它變異的速度遠遠比你研製藥的速度要快得多,大家都知道,從上個世紀的開始人類發現了抗生素,到現在已經發明了七千多種抗生素了,而真正現在能在臨床上使用的,不過十幾種,大量的沒法用了,因為它不起作用了,你殺不死它了,這就使得現代醫學進入了一種困惑。 中醫到底是怎麽看病,中醫為什麽能治病,我要在這兒告訴大家,中醫沒在那兒治病,中醫治的是人,佛家有一句話叫做因緣相和則為果,緣就是緣分的緣,後麵是結果,那麽治病的因子是因,得病就是果,中間就有一個條件了,那麽如果說西醫治病是從因入手,說要殺死這種細菌的病毒也好,殺死這個癌細胞也好,它從哪兒入手呢,它從因入手的,那麽中醫治病從哪入手的,從緣入手的,從條件入手的, 中醫認為隻要把這個條件切斷了,這個因是不會變成果的,中醫治病的基本理念是這麽一個理念。那麽中醫在治病的過程中,我們中醫從來沒想過殺死誰,我們的祖先在不知道細菌病毒之前,是怎麽保健養生的,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大家考慮的問題,中醫真正治療的不是病,是人,中醫治病的時候用那些草根、樹皮煮到一起,幹嘛呢,它是用藥性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因為人得天地之全氣,物得天地之偏氣,大自然賦予了人生命,賦予了大自然一切金石土木不同的形態,不同的性情,中醫在治病過程裏麵,他用的那些草根、樹皮,用的這些金石草木,它是用這些東西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被打破的這種內環境,使得你的內環境被調整過來以後,這個致病因子在你這兒找不到它發展的條件了,它很自然的就從一千個退到一百個,一百個退到十個,你們倆又開始重新和平共處了,這就是中醫對疾病的理念認識,也是中醫在治病過程中的重要手段。 中西醫治療疾病的理念不盡相同,西醫治的是病,而中醫治的是人,西醫是通過消滅致病因子來治療疾病的,而中醫是從改變治病因子的生存環境入手來治療疾病的,是通過中藥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使人體重新回到原本的平衡狀態,才能達到治病的目的。二者的治病切入點各有側重。 怎麽談到謹慎地對待醫和藥,我們知道是藥就有三分毒,這個毒是有兩種含義的,西醫講那個藥有毒性,那是從分析的角度講,吃了這個藥以後,對哪些髒腑哪些組織會造成損害,這點西藥很好,西醫的作用很明顯,它的化學成份告訴你就是什麽,它就是批量生產的化學藥物,它藥物的成分很明顯,作用也很明顯,下麵的副作用也很明顯,告訴你非常清楚,所以如果想使用西藥,一定要嚴格在西醫大夫的指導下去使用。中藥的那個毒是指偏性的東西都是毒,偏性的東西都是毒,我們所有使用的藥物,它都具有著很強的偏性,中藥同樣有副作用,你說人參好不好,好,但是你看給誰用,人參之所以叫做藥不叫做食,就是因為它這個藥是有偏性的,總的來講有很強的補氣作用,如果你是年輕人本來火氣就很旺,你吃了人參就流鼻血,你說它是藥還是毒,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藥,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所以我希望在這個問題上大家慎重一些。 很多人說中醫科學,中醫怎麽科學,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知道夏天拉肚子吃點藿香正氣,藿香正氣是什麽,就是內裏有了寒和濕的時候,中醫的藿香正氣裏麵都是散寒祛濕的藥物,當它在實驗室裏,你這個藿香正氣水煮完了以後,你把那個大腸杆菌放進去,它誰都殺不死,而且它是大腸杆菌的培養基,但是你喝到肚子裏就能解決問題,為什麽呢,因為它本來藿香正氣那些藥物就不是殺死大腸杆菌的,它是調整你體內狀態的,所以西醫很多人說,因為它不能殺死它,所以它就不科學,其實科學不僅僅是一個殺死誰的問題,把你的病治好了,把你的狀態調整好了,你已經從腹瀉的狀態變成正常狀態了,你說誰科學誰不科學,我看兩個都很科學,你可以用抗生素,我可以用藿香正氣,道理是一樣的,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從中醫文化的理論角度講,中醫應該說它更強調了和為貴,因為你老想殺死誰,那誰不想死,大自然不讓它死,它就千方百計的變異,你今天用了,明天就沒有用了,所以現在西方醫學已經看到這個問題了,所以西方醫學他們已經非常慎重地使用抗生素了。中醫遇到這個問題怎麽辦,它不管你變成薩達姆還是變成拉登了,隻要有這個環境存在,它就能發展,我把這個環境撤掉了,它在這兒找不著發展的條件了,正因為我們祖先從來講和為貴,沒想殺死誰,所以我們兩千年前用的中藥,到今天依然有效,所以我想如果大家理解了這個理念,就能夠理解中醫那些草根、樹皮,它煮起來為什麽能夠解決疾病,西醫在治病,中醫在治人,他們兩個的根本理念是不一樣的,中醫更側重的是用藥性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使得你被破壞的平衡,達到一種新的平衡狀態,從而使得疾病不能在你這兒找到它發展的餘地,這就是中醫的基本含義。 我認為20歲以下的小孩,50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西藥一定要慎重,為什麽,因為西藥它的作用很明顯,它的副作用也很明顯,你在20歲以下的時候身體沒有長成,這時候你大量的使用了抗生素,比如說我們很多的抗生素對肝、腎造成的損傷它寫得很清楚,我見到一個孩子就是因為打了兩針鏈黴素,耳朵就聾了,你說誰負責,沒人負責,所以20歲以前,由於他自身的氣血還沒有長成,自身的排毒能力還不完善,那麽這時候,就一定要謹慎的使用西藥,我們小時候,咱們這個年齡大家都知道,咱小時候西醫還沒那麽普及,我們得了病怎麽辦,家裏老人告訴你吃點小兒至寶丸吧,吃點小兒七珍丹吧,我們不就這麽長大了嗎,我們現在再看看我們的孩子,隻要一感冒一發燒,到醫院肯定打點滴,你要知道,你把這些藥打進去以後,對孩子機體的損傷是潛在的,到了他青春發育期的時候,由於在他的成長過程裏麵受到了損傷,到了這時候會表現出來,一表現出來,沒有人再替你負責任,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在西藥的使用上,年輕人、小孩一定要慎之又慎,所以我希望還是恢複到我們傳統中,我們中醫有很多很多的好的兒科藥,小孩得病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吃出來的,一個是著涼了,所以我們中醫講要想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小孩餓著點不怕,小孩怕撐,因為他的脾胃功能很弱。那麽怎麽辦,我覺得如果他有點輕微的感冒,你就用點小兒至寶丸,如果他有點積食,大便特別臭,大便特別幹,你用點王氏保赤丸,泄一泄他裏麵的熱,小孩就會平穩,太珍貴的小孩是長不大的,咱們過去那些小孩名字都起什麽狗了貓了,就是希望這些小孩能夠非常順利地成長。

     對於50歲以後的老年人,西藥也要慎重地考慮,為什麽,因為它的解毒能力隨著機體髒腑功能的減弱,他的排毒能力在減弱,那麽你這個藥物進去以後,它的毒是需要自身來排毒的,如果這個毒排不出去,存積在體內,那就會摁下葫蘆起來瓢,它引發的那些潛在的疾病,在老人的身上就反應更突出了,所以我覺得這兩個年齡段的人,一定要慎重使用西藥。 我個人認為更年期階段的同誌,更應該慎重使用醫藥,為什麽,因為女同誌更年期的時候,她的髒腑要進行一次重新的組合,在這個組合的時候,她就會出現這樣和那樣指標的改變,西醫可能發現血壓高了,或者是血脂出現變化,其實這種情況在更年期的階段,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變化的階段,如果這時候,你不去考慮她整體的情況,更多的去考慮這兒多了那少了的指標變化的話,用藥不當就會把不是病治成病,怎麽說呢,比如說我們有很多更年期的同誌,他血壓不穩定了,血壓高了,到西醫那一檢查就說得吃降壓藥,而且告訴你一吃上降壓藥,就要終身服藥,在這種不穩定的情況下,如果你要用調整的辦法,把他的氣血調整過來了,他的血壓過了這個階段就會平穩下來,人有很強的自愈能力,如果這時候你就開始把他當成病人,開始給他用降壓藥,那好了,就等於你給了他一個輪椅,用藥物來控製他的血管,控製血管的結果是什麽,我們的血管是有一定的彈性的,這個彈性是有一個度的,如果你不斷的用這些擴張血管的藥來控製血壓的話,本來血管就在正常的老化中,如果你不斷的用藥物控製它,控製一段這個藥又不行了,你就得換一種藥,所以我個人認為,在這個時候你就一定要特別注意,用中醫的話講,在這個階段中重在調,而不在治,重在調養你的狀態,而不在治療你的疾病,因為疾病隻是一種現象,它是由於你的狀態不好了,所以才出現的這個疾病。 大家都知道現在是保健品滿天飛,不隻是中國的保健品,還有外國的保健品,確實是充斥著我們的市場,而且很多保健品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今天這個名字,明天那個名字,很多保健品說這個藥可以大補元氣,那個藥可以大補元氣,我希望大家不要相信這個話,元氣按照中醫學的理論,元氣是不能補的,元氣是什麽,元氣就是你生命之氣,人的元氣是爸爸媽媽給你的先天之氣,這個元氣爸爸媽媽給了你這個生命,如果你要不用後天的食物來補養的話,那麽你什麽都不吃,就隻能活七天,就七天的壽命,元氣耗盡的時候就是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所以中醫學中講,說元氣者所受於天,與骨氣並而充身者也,就是說你的生命是爸爸媽媽給的,當你生下來以後,這個天既有爸爸媽媽的先天之氣,就是我們說的元氣,同時你還有後天的呼吸之氣和水穀之氣,來維持你整個生命的過程,在這個生命過程中,元氣從你生下來開始,一直到你走,它是一個不斷消耗的過程,維持了你的生長壯老的全過程,這是我們中醫說的元氣的理念。 問 西藥過期的不能吃,中藥過期的能吃不能吃? 答 西藥因為是化學藥物或者生物藥物,有很明顯的保質期,中藥嚴格的講,中藥飲片和常用中藥,隻要不長蟲,不黴爛就可以用,而且有很多中藥,必須放得時間長了才有用,比如陳皮,橘子皮,不是新鮮橘子皮就能當中藥,為什麽叫陳皮,就是放久了才能夠用,但是不能長黴,而且不能長蟲。 問 現在上麵要求我們盡量一年檢查一次身體,西醫的檢查身體方法在中醫上,講了這麽多,這次給我們很大的校閱,要去檢查看中醫的話,有哪些檢查方法? 答 西醫進入中國後更側重的是每年做一次全麵檢查,我個人認為對中老年人來講還是必要的,中醫全麵的身體檢查,一般來講比較少,比如找一個好的中醫號號脈,說我現在的狀態怎麽樣,他也可以號出來,因為事物總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西醫檢查的時候,我們有很多心髒不好的病人,他開始感覺心慌難受,這時候他沒管,到西醫那檢查,西醫說沒事,注意休息,也沒有治療,過了一段時間,心髒出問題了,這時候再治起來就困難了,中藥常常防患於未然,當你有了感覺的時候,中藥適當地調整,就可以阻斷你從量變向質變發展的這個過程,這就是中醫治病的一個特點,中醫說上工治未病,不要把那個病已經坐成了,你再去找中醫,當你覺得不舒服的時候,及時的讓中醫調整調整,我覺得這是養生中必不可少的。

    問 我想問中藥一旦熬到沒水了,是不是就成毒藥了? 答 對,糊的中藥是不能吃的,中藥的煎服法很多特點,比如滋補藥,補腎的吆五,常常要煎時間長一些,有些治療風寒的感冒藥,因為它本身用的氣和味你就不能久煎,你煎的時間長就沒效了。另外希望大家煮藥以前先泡上半個小時,所以煎藥在中醫裏麵也是很重要的環境,是拿武火煮開,文火慢燉,讓中藥有充分溶合的過程,如果煮糊的藥最好別吃,另外煮藥的時候不要用鐵鍋,還是用咱們的沙鍋,這樣的話可能效果會更好。 中醫說善治病者,上工治未病,古人講,不治已亂治未亂,不要等你病已經形成以後,你再去四處求大夫去,自己應該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如果你懂得了如何養生的道理,你起碼可以減少疾病對你的損害,細菌病毒防不了,但是可以防止它在身體發展的條件,這個條件是可以自我把握的,如果我們把握了這麽一個原則,我想養生就不是一件難事兒,養生其實就體現在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就體現在我們的飲食起居中,如果站在這個角度上看,中醫不神秘,養生也不神秘,疾病也不神秘,我想如果我們以這種思維來理解的話,我們就真正明白了中華民族的中醫藥文化和疾病之間,和人體的養生之間有什麽密切聯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