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匆見導演吳天明

(2010-10-08 13:47:17) 下一個

2010107日,在亞特蘭大的喬治亞州立大學的Rialto劇場見到了來訪的中國著名導演吳天明(《老井》、《變臉》等),以及北京電影學院的劉一兵教授(教編劇)和他的夫人,影視評論家姚婉莉。同他們近距離、麵對麵地閑談了一小時有關中國電影方麵的事。

 

這是一個為期兩天的所謂中國電影節,作為配合1015日喬治亞州立大學正式成立“商務孔子學院”揭牌儀式所組織的係列活動之一。  說是電影節,其實隻是在兩天裏放映了四部中國電影:吳天明導演的《老井》(張藝謀、呂麗萍主演)和《變臉》(朱旭,周任瑩主演),以及由謝飛執導的《湘女瀟瀟》(娜仁花、鄧曉光主演)和《香魂女》(演員:斯琴高娃、伍宇娟、陳寶國、雷恪生)。

 

我之前隻看過《老井》一片,《變臉》則是在與吳導見麵前剛在下午4:30在場子裏看的。另外兩部謝飛的片子還沒時間看。放《變臉》時,場內觀眾一共不超過20人。我來這裏主要是為了見見吳天明導演,聽聽他們的高見。

 

《變臉》放完後,我們先被清除出劇場,因為工作人員需要布置探討會會場。過了大約30分鍾,我們總算可以進門了。劇場台上坐著吳天明、劉一兵和夫人姚婉莉,還有一位主辦方的負責人(同兼翻譯)。場內陸陸續續來了50來人,其中有不少是學中文的老美學生和他們的教授。估計這些人都是被趕過來聽的。我先趁著還沒有人時上台合影,俺畢竟是俗人一個嘛!

 

吳天明、劉一兵先後講了國內電影現狀。才講了30分鍾(而且是中文、英文兩遍),主辦方就又要清場 原來後麵還要接著放電影。主辦方就把我們有興趣的人趕到場外大廳裏繼續交談。當然場內的人都出來了,那些被逼來受罪的老美學生都跑光了,最後隻剩下我們十幾位大陸來的“鐵杆”繼續支持著客人 大家都是圍著個小圈圈站著講,這樣又過了半小時。由此可見主辦方的組織能力之差!

 

不過這樣反倒拉近了我們和客人之間的距離,大家反倒可以暢所欲言。

 

吳天明很隨和、很健談,但也牢騷、抱怨極多。在與吳導相處的一個多小時裏,他幾乎處處、時時貶低目前的中國電影、電視市場:一切向錢看,“愚樂至死”,沒有靈魂。反正我們沒有聽到過一句他說好的。他對好萊塢的電影大為讚賞,認為它們大多數有靈魂。他自我調侃地說:“我拍的電影在國外都得了大獎,在國內卻沒有人看,所以就拿來美國放放。就像今天這樣的討論會,在國內就開不起來,我們這些人又沒事做,所以也來美國亞特蘭大了。”

 

吳天明的話及對國內電影現狀的評價有些偏頗。其實我個人認為,他和謝飛(因病未來)等一批人在國內被稱為中國電影界的第四代導演,處在文革結束、改革初期時代。他們雖然都拍過一些不錯的片子,也試圖衝破改革初期的一些文革思想禁錮(如《老井》),但他們發現,他們的學生、後來的第5代導演如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更能適應改革後的中國影視市場,無論是在藝術上還是在商業上都一下就超越了他們的老師。所以這些他師可能會覺得委屈、覺得不公。

 

而已經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30年的劉一兵教授就從他自己的學生身上看好中國電影的發展。他舉了不少實例,說明中國還是有不少為追求藝術而拚命的學生。不過,中國的市場經濟也逼得這些人要考慮市場、考慮觀眾、考慮票房。在問到這些新人如何能拿到投資拍處女作時,劉教授說:目前的“捷徑”是在學生期間拍一部可到國際上獲獎的小片子(當電影學院的學生是由國家給經費做作業的),鍍金後就會有山西煤老板們投資拍片了。有些沒有大資金投入的新導演們隻能在親朋好友之間借錢、有的甚至將自家私房都抵押上來拍第一部片 他們是輸不起的,第一部片子必須不賠錢。這也難怪大多數人隻能拍娛樂的片子,賺錢要緊。

 

一個多小時的“坐談”加“站談”很快就過去了。也使我們對國內電影以及背後的艱辛有了一定的了解。當我們批評現在的XX電影如何不如過去的電影時,我們也要記得,過去的電影都是由政府出錢,導演、演員們沒有經濟上的後顧之憂,而現在的導演、演員們要對他們的投資人負責。這就好像上市公司的CEO們必須考慮每一季度的業績,而非上市的公司就沒有這麽多顧慮一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