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試讀
快有十年了,我的生活一直局限在很小的圈子裏,不用去單位上班,親人和朋友大多在千裏之外,身邊僅有幾個朋友,平時也少有往來。我似乎喜歡上了獨往獨來的生活。其實也不是喜歡,是無奈。一個人待在家裏是夠難受的,但出門去忍受別人的各種習慣,或者讓別人來將就我,似乎更難受。我不吃酒,怕麻辣,也不打麻將紙牌(不會),坐下來還喜歡一本正經地談文學,要對上這樣的人,也許比找同誌還難。同誌還有俱樂部或某些固定的活動場合,在成都,據說四川日報門前的閱報欄是同誌們的活動地帶,有點約定成俗的意思。有點以前那種英語沙龍的感覺。成都是個十分享樂的城市,遍地酒吧、茶館、美食,中高低檔一應俱全,工薪高薪、藍領白領,都有各自消受的陣地。我待過七個城市,我可以肯定地說,成都人的生活是最燦爛的,燦爛得像罌粟花一樣,有些奢靡,有些邪乎。但我還是很寡淡,跟兒子打打算術牌(我本人發明的),下下軍棋、象棋,成了我主要的娛樂。我的時間,除了正常的休息和所謂的工作:讀書或寫點東西,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麽過的。如果一定要說,就是發呆,胡思亂想。
《暗算》就是胡思亂想出來的。
其實,我的小說多數是這樣,是靠著一點點契機憑空編造出來的,沒什麽資料,也不作任何采訪。以為這樣弄出來的東西總不會有人對號入座,不會被曆史責難。奇怪的是,這些年我幾部稍有影響的小說都有人對號入座,他們以各種方式與我取得聯係,指出我作品的種種不實或錯別之處。有個人更奇怪,說我《解密》寫的是導彈之父錢學森。奇怪踏上了旅程,更奇怪的肯定還在後麵。《黑記》寫的是一個姑娘,她乳房上長有一塊黑記,黑記有點神秘,有性欲,觸摸它比觸摸粉紅的乳頭還叫她激動。這完全是個幻想加幻想的東西,但也有人來對號,找到當事醫生,指控他泄密。真是對不起那位醫生了,他連我是男是女都不知曉,怎麽跟我泄密呢?《暗算》就更不用說了,由於電視劇的火爆,來找我論是非的人更多,以致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蟄居在鄉下,因為找的人太多,已經影響到我的正常生活。這些人中有位高權重的將軍,也有準701機構裏的那些阿炳、黃依依、陳二湖式的人物,或者是他們的後輩。他們中有的代表個人、家庭,有的代表單位、組織,有的來感謝我,有的來指責我。感謝也好,指責也罷,我總是要接待,要見麵,要解疑答問。其實我要說的都大同小異,所以一度我就像祥林嫂一樣,不時老話重彈。
這當中有一個人,他的來意有點曖昧,既不是來感謝我,也不是來指責我。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不是來聽我講的,而是來對我講的。他來自上海,姓潘,名向新,是個化學教授,年前剛從某大學退休,賦閑在家。他隨意而來,卻在我人生中留下了濃重一筆。
是去年元月上旬,潘教授應邀來四川師範大學講課,其間通過我朋友跟我聯係上,並由我朋友做東,一起去郊外吃了一餐野菜宴。席間,教授談理說文,妙語連珠,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甚至把我和他的主業——小說和化學,兩個南轅北轍的東西巧妙地連在一起,說:好的小說就是化學,對生活作化學處理;反之(差小說)則為物理,拘於事實,照搬生活。雲雲。對錯姑且不論,但說法新奇,令人難忘。席間也談起《暗算》電視劇,他說他剛看過,上海電視台正在播,每天三集,他跟著看了一道,後來又買碟子將第三部《捕風者》重看一遍。以他的學養和智識,一個東西看上兩遍,那東西基本上就成了他的,大小情節,包括細節,無不通曉。他沒有做好壞評價,隻是問我這個故事有無出處,並懇請我實話實說。對一般人我不一定會如實招來,但對他這種智者,我擔心招搖撞騙會被他識破,加上礙於朋友的情麵關係,我不便妄言,隻好如實相告。
坦率說,《暗算》的第一部《聽風者》和第二部《看風者》的故事,尚有一定原型,比如第一部裏的瞎子阿炳,源於我家鄉的一個傻子,他叫林海,四十歲還不會叫爹媽,生活不能自理,但他目力驚人,有特異稟賦,以致方圓幾公裏內,幾千上萬人的個性和家史,他都可能通過目測而知而曉,朗朗成誦。我所做的工作不過是刺瞎了他靈異的眼睛,讓他的耳朵變得無比神奇。至於第三部《捕風者》的故事,真的,純屬是虛構的,如果一定要問出處,勉強有兩個:一個是記憶中的老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另一個是曾經在北京盛行一時的殺人遊戲。兩個東西其實是一回事,都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裏尋找凶手,我甚至懷疑後者本身就源自前者。追根究底,是2001年,我們單位成都電視台要為建黨八十周年拍部獻禮片,讓我寫本子,我拉上好友何大草一起編了一個叫《地下的天空》的兩集短劇,要說創作靈感就是電影《尼》,頂多是把故事革命曆史化而已。兩年後,我在魯迅文學院讀書,同學中風靡玩殺人遊戲,我覺得很有趣,便激發了重寫《地下的天空》的熱情。《捕風者》的故事其實就是這樣,是我借一個經典的套子,憑我擅長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對諜報工作的感情,反反複複磨蹭出來的。
潘教授聽罷,久久沉默著。我猜想,沉默不是說他無話可說,而是意味著他有重要的話要說。果然,他在沉默後娓娓道來,因為經過沉默——沉思默想,他說的話顯得更具學養而富有穿透力。他這樣對我說: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不可能有兩個相同的故事,但是……怎麽說呢,你如果有興趣,不妨聽我給你講一個故事,這絕對是真實的,曆史上有記載。我不能說我的故事一定比你的精彩,但我相信你聽了後一定會吃驚的。可以這麽說,在你編織那個故事前,上帝已經編過一道。我曾以為你是根據史料改頭換麵編了你的故事,仔細想來也不會,因為你恰恰是把史料中那些最精華、最出彩的東西丟掉了。對不起,請容我說一句冒犯你的話,我個人以為,你的手藝比上帝差多了。”
接下來,教授用半個小時跟我大致講了他的故事,我聽後簡直驚呆了。毫無疑問,他講的故事比我的精彩多了,精彩十倍!一百倍!!我當即要求他跟我詳細講一講,他說最有資格講它的是這個故事的當事人,他們好多人現在都還在世,包括他父親。他說我如果確實感興趣的話,可以跟他走一趟,他保證我一定不虛此行。
何止是不虛,簡直是滿載而歸——我找到了《捕風者》故事的原型!欣喜的同時,我也稱奇不已:一個憑空虛構的故事居然有原型!嗬,難怪有人要找我的小說對號入座。以前我一直覺得奇怪,我,一個幾乎足不出戶的人,隻憑一時興起胡思亂想出來的故事,為什麽總有人來對號認領?現在我明白了,是因為生活大於虛構。虛構和生活的關係,我想,大概就如孫猴子的跟鬥和如來佛的手掌心的關係,你翻吧,看你能翻到哪裏去。
事後,我有理由相信潘教授對我不是隨意而來的,他蓄意而來,並以他的方式達到了他的目的:讓我來重塑捕風者的故事和形象。我不得不承認,與我虛構的故事相比,這個故事顯然更複雜,更離奇而又更真實。潘教授的父親潘老等五個人在半個世紀後,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依然言之鑿鑿地向我提供了相同的內容,相同的程度猶同己出。這在我的經曆中是第一次,是例外。所以,我也例外地對它的真實性有了足夠的信任和坦然。言歸正傳。
故事發生在1941年春夏之交,日偽時期,地點是素有天堂之譽的杭州,西子湖畔。
水光瀲灩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施夠美的吧,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誰敢跟她比美?西湖!蘇東坡以詩告訴我們,西湖怎麽著都是跟西施一樣美麗動人的。
這是不是有點浪漫主義了?不,是真的,有山作證,有水為鑒。山是青山,靈秀撲麵,煙雨淒迷,春來如蘭,秋去如畫。水是軟水,風起微瀾,月來滿地,日來不醒。山山水水,細風軟語,花情柳意,催產了多少詩詞文章。舉不勝舉。汗牛充棟。若堆疊起來,又是一座孤山,墨香陣陣,錦色濃濃;賞析起來,都是脈脈含情的吟詠,戀戀不舍的相思,用完了雅詞,唱盡了風月……都知道,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杭州城區尚無現今的五分之一大,但這座城市的魂——西湖,一點也不比現在小,湖裏與周邊的風景名勝也不比現在少多少,像著名的蘇堤、白堤、斷橋、西泠橋、望仙橋、錦帶橋、玉帶橋、鎖瀾橋、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阮公墩、湖心亭,和西泠橋頭的蘇小小墓,清波門邊的柳浪聞鶯、錢王祠,孤山上的西泠印社、秋瑾墓、放鶴亭、樓外樓、天外天等,以及南邊的白雲庵、牡丹亭、淨慈禪寺、報恩寺、觀音洞,北邊的保塔、雙靈亭、嶽廟、雙靈洞、棲霞洞等。統而言之,即我們通常所謂的一山二月,二堤三塔,三竺六橋,九溪十八澗,在那時都有,日本佬來了也沒有被嚇跑。
鬼子在杭州城裏扔了不少炸彈,據說現在錢塘江裏還經常挖出當年鬼子扔下卻沒有開爆的炸彈,連製造商的商標都還在。炸彈像屍首一樣從天上倒栽下來,沒有開爆的都嚇人,更何況大部分都是開了爆的。爆破聲震天撼地的響,爆炸力劈天劈地的大,炸死炸傷的人畜無以數計,把杭州城裏的人和動物都嚇跑了。西湖和西湖裏外的景點,如果能跑大概也會跑掉的。但它們不會跑,隻好聽天由命。西湖的命顯然不錯,上百架飛機,先後來炸了十幾個批次,西湖像有神靈保佑一樣,居然安然無恙,令人稱奇。西湖周圍的眾多名勝古跡,也是受祿西湖,躲過大劫。唯有嶽廟,也許是太遠了,關照不到,挨了一點小炸。
全文鏈接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45880.html
罵人罵了一地,罵得如此出彩,不見一個“髒”字,水平啊,水平!
稀泥哥,口說無憑,把你整容過的靚片曬出來吧!
特樂,你這評語寫錯地方了吧,哈哈哈~
豬博士寫論文,文稿已出三千,尚未見一豬字。才華啊,才華啊!
小朋友真厲害呀,一不小心就整出一篇象象樣樣的文章。真讓長輩欣慰。zt
水光瀲灩晴都好,別多雨
沒想到啊,小天寺居然那麽艱苦樸素
整理了舊博客的數據庫,刪掉了一些水貼,希望給那裏的好友們一點清爽的感覺。
空了,照老規矩,我還是喜歡獨自找個清靜地看看書,聽聽故事,聽聽音樂,希望這份樸素的心境也能帶給你,一個美好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