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玫瑰

想要忘記的是愛,不能忘記的也是愛。
正文

玫瑰說畫之三--介紹林風眠《望鄉圖》

(2010-04-16 12:55:13) 下一個

             

作為與徐悲鴻、劉海粟齊名的藝術大家,林風眠一生充滿了悲涼情調。從國立北平藝專校長到創辦國立藝術院(今中國美術學院),從曾經的美術界領袖到遠走他鄉,其經曆了無數的人生悲情與穀底。在某種程度上講,恰恰正是這種人生經曆,使其能站在近現代中國繪畫史的潮流中,開創中西融合的新畫風。單從繪畫技法上論,林風眠的國畫與西洋畫,都不能稱為大家。但如果從形式與色彩來評價,其無疑是將西方後印象派的色彩線條與中國畫傳統筆墨結合得最好的大家。正如吳冠中先生所言,其繪畫是“西方構成與東方韻味的結合”,其在中西融合方麵的創新開拓,無疑是後世楷模。

林風眠的畫,在表現形式上有色彩和水墨兩種。其水墨畫常以簡練線條和闊筆墨塊構成,表現荒寂的自然景物,展示內心孤寂和人生憂患。其畫平淡天真,卻自有其他畫家所不具備的一股靈氣;其畫充滿了淒清孤獨寂寞的氛圍,卻又不是道家所言的空虛無著,更不是佛家所言的空茫境界,而是一種個性張揚以及對生命的感悟,有著詩意般的韻味和旋律。

《望鄉圖》就是這樣一幅作品,畫麵構圖簡練含蓄,遠山如黛,秋水幽幽,一位遠遊者憑欄而立,遠眺寒鴉,眉目間充滿思鄉之情。畫麵著墨不多,作者刻意誇張地描繪了思鄉者的眼睛,以此渲染一種思鄉之苦和思鄉之痛。正是這種種淡淡的哀怨和孤寂,把作者審美情趣中的淒美與蒼涼、冷峻與孤傲表現得淋漓盡致,更是其一生顛簸曲折的委婉寫照。

林風眠(1900~1991),廣東梅縣人,我國近現代著名的美術教育家和畫家。自幼喜愛繪畫,19歲赴法勤工儉學,曾在法國國立蒂戒美術學院等進修西洋畫,1927年應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創辦國立藝術院(浙江美術學院)任校長。上世紀70年代定居香港直至病逝,其終生致力於中國畫的改良,常以簡練的線條和闊筆墨塊表現荒寂的自然景物,藉以表露內心的孤寂和對民族繪畫的憂慮,是20世紀中西繪畫結合最有力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摘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7)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