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自在

如果你不講一個佛字,向人講清佛的道理,那你就理解什麽是真正的佛教了。------海空法師
正文

修行與人間佛教精神2[ZT]

(2009-05-30 12:45:56) 下一個


海空上師

上麵講了五戒、四攝、六度、十善的基本內容。下麵講的問題是我們修行的目的是什麽?我們修行的目的,是對我們自己對社會負責任。首先是對自己負責任。對自己和對社會負責任,包括哪些內容呢?

第一,就是要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自己與尊重別人,包括對人對事要相敬如賓。對朋友,對親人,對任何人都要待之如賓。這樣相互尊重,共同處事平等如一。也就是說處事待人我們要有平等心。這個平等心怎樣講呢?有些人講人心隔肚皮,心裝在他心裏。我怎麽知道他想什麽?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用這種心理對待對方的活,這個世間就不太平。如果你要知道對方是什麽心,你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心。若要知他心,如是知自心。這就是人們講的將心比心。你心裏把別人看成什麽形象,那麽你的心就是什麽形象。你不要用自己肮髒的心裏去觀照別人,把別人看得很肮髒。你要用自己美好的心裏去看待對方,經常去觀察對方的好處,對人的優點,並吸取對方的長處。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的話,人與人之間就相處得很和諧了。就可以在任何事情上相互理解、諒解。所以,對人待事要相敬如賓,共同處事要平等如一。隻要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平等心,這個世界一定太平。

 第二,修行是完善美德的基礎。我們社會的完善,要先從個人做起。現在社會上好多人都有一股厭世思想。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我們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向社會。社會現象是我們大家的行為共同造成的。如果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對社會負責任。人人都能從自己做起,那麽我們就會扭轉社會中不正常的現象,使這個社會變得祥和,令大家都滿意。反之,我們每個人都隻顧自己,要社會來迎合你。那麽,你就在自尋煩惱。我認為每個人都要去適應社會潮流。因為潮流是我們每個人的行為構成的。所以,要使社會安定祥和,首先應從我們自身故起。

 談到修行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明白我們修行不單純是一種信仰,也不單純是一種學術內容和宗教。修行就是修改各自的行為。要使我們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所以,我們的修行不單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對社會負責任,完善自己,圓滿自己的人生道路。如果世界上人人都修行,人人都對自己的行為與大家的行為連在一起。那麽,我們這個世間就會永遠太平。

 如果不是這樣,我們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貪欲,自己的奢望而不擇手段。甚至為了物質享受、個人舒適,不顧別人的利益,社會的道德挺而走險,這樣發展下去,不但是一個可悲的而且是一個可怕的局麵。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是為了自己的願而來的。也就是承擔我們自己的人生義務。我們沒有必要相互之間不信任。沒有必要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搞得這麽對立。我們要多想想眾生的好處。多想一想別人對自己的好處。我們要學習別人的優點,不學別人的缺點。對別人的優點要多讚揚,多歌頌。用別人的長處來補充自己不足的部分。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體會我們修行本身的真實內涵。

 我今天在這裏講修行與社會的關係,如果不講清楚,那些社會上自以為有知識的人,一談起修行兩個字,周身上下就像觸電一樣發麻。為什麽?因為他們的靈魂是肮髒的。他根本就經不起檢驗。一聽到修行這種事,就給你戴上封建迷信的帽子。什麽叫修行?修行就是經常檢查自己的行為,經常修改自己的行為。也就是現在跟大家談的要自我批評,自我檢查,自我觀照,自我覺悟。人與人之間為什麽要這樣下不去呢?為什麽不多看看大家的優點呢?我們多看一點人家的優點,補充一下自己的缺點,哪一點不好呢?所以,真正能夠懂得修行的內涵,那就是為了對自己和社會負責。修行的最終目的,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然後,把自己的力量貢獻給社會,把自己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為眾生服務。這就是修行的基本內容。

 在你們身邊,是不是有一說到修行兩字就談虎色變的人呢?你們想一想,這種人是什麽人?很可能就是一天不整人不害人他就過不了日子的人。他不是檢查自己,而是成天去挑剔別人的毛病。這種人就是世界上最壞的人。能夠每天檢查自己,看見別人有缺點錯誤就主動去幫助人家,並且幫助人家排除困難,解決問題。而不是去整人家,害人家,我認為這樣的人才是善良的人,才是值得學習的人。

所以,我們要把做人這個基本位置擺端正。人來到世上是幹什麽的?那就是對社會做貢獻。要願每一個人都好,要願每一個人都幸福。但是世上有這樣一種人。他要自己比任何人都好,把大家都打下去。這種人你們說是好人還是壞人?當然就是壞人。如果我們自己連做人這一點基本素質和修養都沒有,那就談不上修行。所以,我今天講的修行與人間佛教精神這個問題,就是說修行要與社會相適應,與世間相適應,這就是人間佛教精神。我以前給大家講開示的時候說: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智慧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去。提出了佛教要社會化、科學化、知識化、生活化的口號。佛教是智慧與覺悟的教育。如果我們佛教沒有與社會相結合,沒有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沒有和人們的生活與生產相結合,佛教就會被淘汰,就沒有發展可言。更談不上弘揚。這就是我們的佛教思想。

 談到修行與人間佛教精神的時候,大家都要認真考慮一下,我們今後該怎麽辦?我們是不是成天就關在自己屋裏,什麽事情都不做。象LIHONGZHI談的,得了病不準吃藥,你們練我的功,馬上就可以上天成聖人了,這種歪門邪說害了多少人!所以,我們現在要提醒大家,佛教的思想必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要提倡人間佛教精神。隻有這樣,佛教才有希望。(掌聲)

佛教顯密圓通金剛寶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