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自在

如果你不講一個佛字,向人講清佛的道理,那你就理解什麽是真正的佛教了。------海空法師
正文

修行與人間佛教精神1[ZT]

(2009-05-30 12:21:42) 下一個

海空上師開示

今天,我給大家講修行與人間佛教精神。什麽叫修行?修行就是修改和修正自己的行為。因為我們自己本身在行為上不完善,需要經常檢查自己的行為。實際上,修行就是為了做一個完整的人。完整的人包括兩方麵:一個是身體方麵,另一個是精神方麵。精神方麵就是要調理我們的心性,開發我們的智慧;身體方麵就是要強健我們的身體。

在心性和身體都比較健康而且完整的基礎上,就可以開發我們本具的光明覺性。用我們本具的光明覺性來觀照反省我們自己的行為。讓我們自己的行為進入正常的軌道,從而圓滿我們的智慧。所以修行,就是要完善圓滿上述的四個內容。我們首先就要具備一些基本條件。有些什麽條件呢?
 
第一,就是皈依上師三寶。為什麽要皈依上師三寶呢?因為上師三寶是精神的依托與智慧的航道。第二,就是以五戒為做人的基本準則。這個五戒就是我們前幾天講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在五戒的基礎上,還要做四攝,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四攝就是覺悟者接受眾生的四種方便。

布施就是施舍錢財之類的東西,也就是把我們的錢財布施給僧眾,布施給眾生。還有就是供養三室。愛語就是令人生歡喜心的語言。不要去說那些人家一聽到就不高興的語言。愛語也是我門現在所說的語言美。但是這個語言包含的內容有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意思,這種語言不但人家聽到高興,而且你的語言是為了幫助人,關心人使人聽到你的言語以後,能夠覺悟,能夠開發智慧。這種語言才叫愛語。如果說一些調皮搗帶有挑逗性的語言去取悅別人,人家也會高興。那不算是愛語,是綺語。利行,所謂利行,就是要做那些有利於眾生,有利於社會的事情。同事,就是對在一起生活的人,一起工作的人要平等對待,要和平共處。

我們在家人和出家人在五戒和四攝兩個方麵有些不同。在家人要守五戒。曾經有一個學者說:“你那五戒我是最喜歡的!”我說:“為什麽”’,他說,殺生多好,殺得吱吱叫,聽了多開心。偷盜,把人家的東西變為我自己的,那還不好嗎?你要說邪淫,這個更好玩,想怎麽玩就怎麽玩。妄語,想罵誰就罵誰,能哄就哄,能騙就騙,哪點不好呢?飲酒,那才好呢,喝了酒,可以助興。人家說:“對酒高歌,人生幾何”。他說這五戒,不要說戒,我一聽到就高興。說這種話的人還是知識分子,不是一般的人。我看社會上還有不少這種人。前次,我說到我們修行人最怕的是五花箭。就是我們在修行觀想當中,看到的那些景象,要特別注意什麽叫五花箭?即財、色、名、食、睡。有人說,這五樣我最喜歡、財誰不想;色誰不想;名、利那更想;食,誰不想吃好吃的東西;睡覺就更舒服了!這五花箭,每一箭射中我都沒關係。真有人說這種話的。可見現在的人真難度啊。這就是被經濟、享受斷了智慧的人。

我們在家人要怎樣來對待五戒這個問題?你要不殺生,蚊子咬的時候怎麽辦?不打吧,又咬得我疼。是不是?老鼠把我的箱子啃壞了。你不殺它,又給你咬一個洞。怎麽辦?對於殺生這個問題,我是這麽想。要我們的行為不傷害眾生的生命,那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過去,佛在經典上講,一體水裏有十萬八千個生命,當時佛的慧眼就能看出來。佛在兩千多年前就說一缽水裏有十萬八千個生命。現在我們的科學證實了,水裏有很多微生物。確實我們每隔一口水,也就是涼水,你都會傷害不少的生命。更別說殺豬殺雞殺牛了。一隻牛,人家吃了,就產生共業;共同吃一隻豬,也是共業;一隻雞,一個人吃就是自己的業,大家一起吃,就是共業。大東西是共業,小東西你自己承擔。比如說你吃小蝦,一口氣吃了很多生命。再說我們走路,舉步就造了不少的業。你能知道你的腳下不踩死螞蟻嗎?還有比螞蟻更小的上。不要說不殺生,你們在座的誰也記不請你究竟殺害了多少生命。你們誰能記清吧?記不清的!我談的這個殺生,就是不要故意地去起傷害眾生的生命的心念。也就是不要著意殺生。我們要把所有的生命當作和我們的生命一樣看待。要我們要怎樣擺脫這個問題?我們要發起我們的菩提心懺悔我們自己,而且回向我們的功德,加持這些眾生往生,幫助它們解脫。我們要想到,它們變成了這麽小的生命。它們沒有智慧,沒有覺悟。它們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隨落成幼小的蟲子,畜生的境界。我們為它們感到悲痛。我們要發起一個菩提心,讓它們盡快地擺脫這個非常可悲的環境。更早地萌發它們的大願,生到人間來,生到天堂中去。這樣,我們的悲心生起,才能夠解脫或轉化那些幼小動物的命運。

要說不殺生,並非是買一隻雞來殺才叫殺生。過去有一種說法,我們不殺生,我們可以吃三淨肉。買人家殺死的,買街上現成的,洗得好好的肉,我們隻管管吃。我看自殺他殺,見作隨喜都是犯殺戒,你支使人犯罪,比犯罪者罪更大。如果你吃了一隻人家殺死的雞,你不是主犯,也是同案犯。你們說對不對?(眾答:對)。對了,還是難脫幹係。要脫幹係就別吃了。殺生,這個問題主要是不吃素造成的。吃素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中國漢族。其實西藏人不但要吃肉,還吃生牛肉。因為他門不吃不行,禦不了寒。還有他門不吃牛羊這些東西,就沒有吃的。怎麽辦?

過去說的殺生,就是戒律上說的不要去故意殺害眾生的生命。不要有一種動機去殺生。在家人吃素,隻是提倡。因為吃素對身體有好處。你要強迫大家全吃素,有的人就說,讓我天天吃素,我幹脆就不學佛了。我的有些弟子就有這種想法。他說我一天不吃肉不行,難受。你當我說的是假話,真的有不少人這想。對待吃肉這個問題,我們這樣來看。我們提倡吃素食,素食對身體健康有好處。還要將眾生的生命作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如果你生活上需要,有的是身體上需要,在一起生活中盡量有節製地吃齋。如花齋,定時吃之類。以這種為戒,使我們生起一顆菩提心。吃齋主要是這個意思。對於集體生活當中,人們的節日、慶況活動等等而舉辦的宴會,我們不勉強,也不反對參加。但是學佛的要求是同情眾生,同情眾生生命。

 有的是當兵的,要上戰場,麵臨著殺生問題。命令一下,我是學佛的,我不打了,讓他打我吧,那能行?那是執行命令,那是戰場,是兩回事,這個另當別論。如果你在路上有幾個強盜要殺害你,你作防衛不算犯戒。還有呢,你知道一個壞人他要去害很多人,你經過勸解,勸解不了;通過阻止;也阻止不了。用其他方式又來不及,為了救很多人,你處掉這個壞人,不算犯戒。這是菩薩戒上說的。關鍵是你殺害眾生的起心動念,意圖是什麽?是為了害他,還是為了救他。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們提倡無論是念淨土宗的,還是修密法的,或修禪宗的,要多念一些往生咒。要生起一顆同情眾生的心。特別是同情那些沒有智慧,失去智慧的動物。它們已經淪落到那種地步,我們希望它們早日擺脫那種環境,這樣你就生起了一顆悲心。有人說,他兒子是殺豬的,可不可以皈依?還有的是開餐館,每天都要殺雞殺鴨,這種人也能皈依嗎?當然可以。你可以守四戒,隻是不守殺戒。當你不想再殺生,認識到以後補一戒,不就守五戒一嗎?戒律這個問題是圓融的。

 至於盜戒,是指偷盜。偷和盜是兩個概念。偷是在人家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地把別人的東西拿來作為自己的就是偷。盜就是強行的,你知道也行,不知道也行,強行把別人的東西搶過來。如果我們把兩條腿盤起來,就想那些不正當的事,難道說,這也是在修行嗎?關於盜戒,並不是要親自去做。如果你想我不去偷,我叫別人去偷,我就不算犯戒。因為是他偷的不是我偷的。這種想法也是犯戒。叫做自做他做,見做隨喜。意思是說你叫人家去偷,也是犯戒。你看見別人偷東西,你感別高興,生了歡喜心,也算犯戒。所以,凡是用不正當手段和行為把不應該屬於自己的物,用盜取、奪取、騙取、詐取等方式據為己有,都是犯盜戒。或許有人說,我沒偷沒盜,我是從他手裏騙來的,這種行為還是算犯戒。能不算嗎?一樣算犯戒!

 對於淫戒問題,我是這樣看的:淫,是男女之間的生理現象。這裏是指邪淫。在家人夫妻之間是正淫;不是夫妻關係,與其他人亂搞那是邪淫。前幾年,我有一個弟子皈了依,回去就分居,鬧得全家一塌糊塗。不到一個禮拜,他家裏人找我了,說我那個人在你那裏皈了依,就不跟我睡覺了。他說是你說的,皈了不能犯淫戒。我說你們要搞清楚,你們自己家裏的夫妻關係,是正當的。那是正淫、不是邪淫。這個淫戒,還有幾種說法。隻要不是為了貪取,求歡樂的行為就不叫邪淫。如在外邊遇見別人強暴你,你自己沒接受和生起貪欲,這個就不算犯戒。這類情況過去現在都有。因為戒是比較圓融的,關鍵是你的起心動念是什麽目的。

五戒當中的妄語戒。妄語就是說假話,說不實際的話。它也包含兩舌、惡口、粗言等非常下流的那些語言。我們這次來參加學習班的學員,有的是打妄語來的。但這是方便妄語。你為了做件好事,暫時不告訴他,等你做完了再告訴他。這就是方便妄語。方便妄語是沒有罪的。隻是不那麽好而已。我們要把這條戒講清楚。如果不講清楚,好多人就會說,我說假話了,又犯戒了。

酒戒怎樣對待?有一個居士跟我講,佛,我可以學。要我不吃飯也可以,要我不喝酒就不行。這個怎麽辦?我可以告訴你,喝不喝酒是你自己去把握它。少量的酒把它當作一種藥物來喝,是可以的。累了喝一點酒,調理一下自己的身心,調和身上的氣血,對驅出風濕病是有幫助的。如果你把自己喝得熏熏大醉,控製不住自己的行為,見什麽幹什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酒喝多了,是要傷害身體的。喝醉了更要亂性的。現在喝酒醉了犯了法照樣判罪。比如說喝醉了酒然後開車,是不是要罰款呢?照樣要罰款。有些宴會,朋友招待之類的應酬,我不是叫你戒酒,至少你要把握一下自己,不喝更好。自己身體疲倦了,喝點酒調理一下,我不反對。酒呢,原來沒有這條戒的,最後因為發生了很多事,才訂了此戒。所以我們出家人是四分戒律,酒戒是加上去的。那麽,凡是成天爛酒的人勸其少喝,最好不喝。如果你非喝不可,那是你自己的事情。隻能是自作自受。

 用佛教的話講(但願你們不要把它說成是封建迷信)每守一個戒,就有五個護法菩薩保你。你隻要把五個戒都守了,你這一生保險平安,福祿長壽。你少一個戒,就少五個護法菩薩;你犯了兩個戒,就少了十個;你犯了三個戒,那就少了十五個菩薩;犯了四個戒,就少了二十個了;五個戒都全犯了,那就沒有菩薩保佑你了。你該受什麽罪就受什麽罪。如果你不相信,你就試試。我說這些東西你最好別去試。我們學佛的人,修行的人,要能夠守五戒。就是我們做一個普通正常的人,都應該遵守基本的社會規範,也就是道德規範。剛才講了五戒,對於四攝,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都是覺悟者攝受眾生的方便法。至於六度,它實際上是一種治理我們身心的方法。用布施度慳貪,用持戒度毀犯,用忍辱度嗔恚,用精進度懈怠,用禪定度散亂,用般若度愚癡,這就是六度。五戒、四攝、六度、十善,是我們經常要牢記的。因為我們生活當中都要注意守戒,行善、攝受眾生。所謂十善:第一、不殺害物命。即不殺害眾生、動物的生命。我們要有同情心,要有悲心,對一切眾生要生慈悲心腸。當然能夠生起菩提心更好。第二、不偷盜財物。第三、不邪淫亂倫。第四、不欺騙誑說。第五、不搬弄是非。第六、不詛咒惡言。第七、不花言巧語。第八、不貪愛五欲。(五欲,即財、色、名、食、睡)第九、不嗔惡無忍。第十不愚癡無明。十善要全部都能做到,一點不犯,恐怕在座的人,很多都成問題。辦不到。不過要用心量觀照自己,觀照自己的行為,不犯為最好。做到一點,就有一點功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