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不轉帖

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
個人資料
木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精神科醫生咋一下火了?

(2018-04-09 07:14:54) 下一個

精神科醫生咋一下火了?

木愉

最近,醫學院畢業生match的結果破曉了,幾個朋友的子女都如願以償。之前,就陸續從朋友那裏知道,他們的子女都很優秀,挑來挑去,卻決定選精神科。精神科醫生在所有醫生的門類裏,收入並不算多;而且,跟患有各種精神疾患的病人打交道,似乎也太富於挑戰性。於是,我就求教這些朋友,基於什麽,他們的子女執意選擇精神科這個行當?

聽來聽去,最核心的一點是他們都認為精神科醫生最能幫助人類。我於是仔細推敲,發現精神出故障,從正常境界進入到非正常境界的確是人類麵臨的一個及其嚴重的問題。以前,地球上生息的人不多,人口密度不大,人類之間的衝突不大,人也可能會靈魂出竅,但大抵可以在清風朗月中獲得慰藉和平和。而現在的世界則不一樣,有限的空間、淡水和各種資源為人類所爭奪,全球也罷,一國也罷,一個地區也罷,一個社區也罷,到處都是四伏的危機,隨時都可能爆發。日益增長的人類使得彼此擁擠不堪,磕磕碰碰正成為日常。

由是,有人抑鬱了。僅僅是美國,就有一千六百萬人在去年經曆過至少一次嚴重的抑鬱危機。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一年中,世界上抑鬱症帶來的經濟損失就達到一萬億美元之多。治療抑鬱的常見藥就有118種之多。由此可見,抑鬱已經成為了人類的常見病。

由是,也有人狂躁了。希特勒就是一例。當初,他就明目張膽地宣稱:日益增長的日耳曼民族跟其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並以此為理由,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如希特勒這樣的惡魔當然是一個特例,最常見的還是普通的正常人經受了某種刺激,終於不能平複,突然就瘋狂了。

多年前,我就見識了這樣一個精神病人。

這個精神病人是一個女的,住在我對麵的那棟樓。鬧事的時候,她把一個個白色的避孕套吹脹了,用一根繩子結成一串,然後就橫掛在窗戶上。之後,就見她在避孕套後麵隱隱約約晃動,同時聽到她高分貝的聲音。那時高音喇叭在城市裏已經絕跡,所以她高亢的聲音在兩棟樓間回響,就象高音喇叭回歸了一樣。我那時正開始講授文藝美學,每天在家裏緊張備課,一旦她的演講開始,我就急火攻心,煩燥不已。但她的丈夫肯定比我更痛苦。她的日常演講大體有兩個內容。一是揭露她的丈夫性欲亢奮,四處亂找女人,那些避孕套就是隨身攜帶的作案工具。她丈夫姓萬,一個麵目和善的胖子。那時應該是五十上下的年紀。那個時代的性宣泄還不象現在這樣讓人見怪不驚,可憐他天天必須麵對著妻子當眾對他出此大醜。雖然他見人總是微笑,但他的心裏肯定是時時揪緊的。好幾次,他在係務會議上哭喪著臉,極其認真地請辭教研室主任一職,理由就是妻子成天胡鬧,他實在沒有精力承擔主任一職的責任。

他妻子的日常演說內容之二就是控訴文革。她慷慨激昂地揭批四人幫,在揭批的間隙歇斯底裏地高唱一段語錄歌。文革早就消逝了,但文革的形式和風采卻被她一手招來。她就象一個富有渲染力的導演。

也許,每人都可能一下就發瘋的。真正發瘋了,並且發瘋下去,也不是什麽不能解釋的事件。發瘋了而且信馬由韁,在發瘋的狀態裏沉溺不歸,就成了所謂的瘋子。而所謂常人不過是發瘋了而沒有把發瘋的狀態變成永遠,沒有把瞬間的發瘋凝固成發瘋的狀態。這樣說來,精神病患者跟非精神病患者不過是瞬間跟永遠的區別。

如此說來,常人可以是瞬間的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可以是瞬間的常人。朋友們的子女能夠選擇精神專科作為自己的職業,的確是救人於水火的善舉。在他們的悉心關照下,常人就有可能在正常的狀態下生活下去;而那些精神病患者們,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也可以在精神科醫生的幫助下,減少痛苦,減少危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5)
評論
琥珀之淚 回複 悄悄話 現代社會由於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巨大 , 很多人都在無形中增加精神病的風險、 精神病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發病率大大飆升。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風清fq' 的評論 : 認識一位白人女士 with a special education BA , stay- at home-mom for years ,在她60 歲時, 又重返校,花了兩年時間拿了個psychology 的 master degree,63歲時 在一個Psychiatrist的診所裏租了一間辦公室開業作psychologist.那個Psychiatrist給病人開完了藥,經常又 refer them to her to have psychology therapies.我過去上班的那家公司直接和她掛鉤。公司裏不少employees under all kinds of pressure went to see her. 我也去過她的幾個sections.其實當時我並不相信Talking with a psychologist could solve my problems. 感覺美國人是花錢找人聽他們的傾述而已。我每次去都在中飯之後,能看出來,她強忍著不要張嘴打嗬欠,嘴裏嗯,啊地應著,表示很有興趣在聽,其實腦子在take a nap。我每次跟她聊50分鍾,問她很多她自己的事,她告訴我她四年裏作心理醫生(當時她67歲)掙了不少錢,她的先生認為她返回學校重拿學位,再作心理醫生是他最好的投資,It is true that psychologist is a very popular career now。聽她的故事很有趣,也從她那裏學到了些東西,她介紹我如有不能釋懷的事,最好以寫信的方式寫下來,信寫好了,不是為寄出,而是通過寫,釋放情緒和壓力。後來聽了她的建議,寫了一篇紀念我媽媽的文章,慢慢從失母之痛中走出來。她還介紹我讀了‘Who moved my cheese’也對我有一定的幫助。
其實現在在文學城裏,很多人都在寫自己或周圍人的故事,不少也是在釋放情緒和壓力,還能覓到知音,得到共鳴,理解,建議,支持。可以說在文學城裏交流是 one of best,also free 的 psychology therapies.
謝謝木愉博主好文分享,第一次拜訪即受益匪淺,今後會常來拜訪,也謝謝借您一方寶地,和風清說話。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希特勒,斯大林,毛等都是典型的偏執狂精神病,帶給人類毀滅性災難。
露得 回複 悄悄話 博主好文,說到了當今美國的大問題,患憂鬱症和焦慮症的人越來越多。
木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沫' 的評論 :
應該,不然就成了垃圾桶,久而久之也有精神病了。
木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CMbian' 的評論 :
至少不少精神科醫生認為川普有病,這就夠了。
水沫 回複 悄悄話 精神病醫生有專門的PROGRAM,定期要做心理THERAPY。
風清fq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CMbian' 的評論 : 哈哈!看來我倆得握手了。隻是別讓網友們產生錯覺,將我們也劃入不該被劃的行列中去。
ICMbian 回複 悄悄話 按精神病一些標準,川普就是病人,但確診與否則並不簡單,美國兩派專家也爭論不休,白宮還專門辟謠稱總統精神完全正常甚至是好得很。本人也實習過精神病科,記得書上說廣義看社會上80%人都有精神病嫌疑,但如何界定就是另外回事了,當然精神病院的病人一般都是典型的病人,但是很多人是非典型性,也很難予以判斷。
風清fq 回複 悄悄話 糾錯。psychologist 不是MD, 雖亦被稱作doctor 但不是醫生,所以多半沒處方權。
風清fq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木愉' 的評論 : 當年我見習時,最喜歡的就是精神科輪轉。我的老師們-----精神科醫生個個能言善辯,口若懸河,令我們這些學生娃兒佩服得五體投地。當然,學精神科,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必修課程。真如檢察官,律師,法官們辦案時必須從蛛絲馬跡從發掘案件,精神科醫生也必須學會從病人言語的偏差中找出診斷,這純粹就是個鬥智鬥勇的過程。真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發病其間是不會承認自己是病人的。而認知健全的憂鬱症病人多半不會找精神科而是找心理醫生治療,因心理科醫生的處方權受限製,隻能化長時間費口舌給予心理治療。而精神科醫生病人太多,開藥是常規,致使常人倍感憤怒,反罵他們為精神病也情有可原。
木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CMbian' 的評論 :
精神科醫生高深了,就會被看成精神病?
木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萬得福' 的評論
懷有宗教情節而選擇精神科很崇高的。
木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kai2002' 的評論 :

那我得再讀一下,看看哪裏歧視了。喔,也許對手握國家權柄的一類,我有些不恭。
kai2002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普遍有歧視精神病人的傳統,你這文章感覺也是怪怪的,我感覺也是有歧視在裏麵。
ICMbian 回複 悄悄話 資深精神科醫生看其他人都是精神病,其本身也不例外,在外人看來也是精神病。
萬得福 回複 悄悄話 神經病古時候被認為是鬼附身。做精神病醫生要麽有宗教情懷,要麽自己鬼附身,要不然不僅治不了人自己還會變精神病的。
木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風清fq' 的評論 :
行家裏手說的話。佩服。
木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時傳祥' 的評論 :
懂行話。
木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波城冬日' 的評論 :
同感!
木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吳友明' 的評論 :
嗬嗬,這麽說,精神科醫生本身也要精神問題?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我倒覺得要找一個本身沒有精神問題的精神科醫生很難。
波城冬日 回複 悄悄話 精神病醫生對本身自我的心理挑戰也是很大的,敬佩一個!
時傳祥 回複 悄悄話 Psychiatry is a life-style specialty in medicine. To say anything otherwise is a pretense.
風清fq 回複 悄悄話 欣賞博主的佳作。瞬間與持續的發瘋狀態可是有質的區別。從表麵上看,是統計學上的差異,而從本質上來分析,神經遞質的短暫波動與持久性的增高或減低導致了不同的結果。其實,假如僅僅是抑鬱危機的話,找有經驗的心理醫生比找精神科醫師更值得推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