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不轉帖

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
個人資料
木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第一代華人移民都是苦力嗎?

(2016-10-03 19:17:51) 下一個

美國第一波華人移民潮中也有商人

木愉

第一波成規模的美國華人移民始於19世紀中葉。那時,美國西部正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淘金潮,需要大量勞工,而中國南方又正由於太平天國運動和鴉片戰爭,動蕩不已,生民塗炭。於是廣東就有很多人不再能忍受家鄉的貧困,飄洋渡海,來到美國西岸,修建鐵路。1877年加州經濟開始衰落,當地嫁禍於勤勞吃苦的中國苦力,第一次排華浪潮由此掀起。1880年美國與清廷簽訂《北京條約》,其中第一條款規定限製華人到美的人數和年限。1882年,美國通過《排華法案》禁止中國移民。

上麵這段對第一波華人移民潮的描述一直印在我的腦海中,我以為那就是所有第一代華人移民的麵貌了。直到有一天,到一個朋友家做客,她展示了丈夫的家族照片,我才驚異地發現,原來在第一代移民中,也有來美國經商的。她的丈夫的祖父就在《北京條約》簽訂前不久,從香港來到了美國,並在1879年開了一家進出口商店,大名叫Tuck High & Co.。

這個事實就像那隻黑天鵝,證偽了天鵝都是白的這個判斷。我在詫異中,感歎了好久。這個朋友答應我,等日後她的小姑子從紐約來訪,約我見見她,了解這個家族故事的細節。

這個朋友當初來自南美,嫁給了李姓華人。她是藥物學家,夫君是心血管專家。可惜夫君英年早逝。前幾天,她告知小姑子夫婦要來訪問她了,問我是否還有興趣。我當然有興趣,今天就前去討教。

小姑子在紐約市百老匯大街一家律師事務所做律師,專理離婚和財產繼承之類的案子。兄妹二人,都是學業有專攻的專業人士。我坐下後,她一邊翻開一本冊子,一邊對裏麵的照片和各類文件進行講解。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她祖父祖母都來自大戶人家,雖然是廣東人,但他祖父個頭蠻高。眼前的小姑子及其哥哥也遺傳了父親的特質,都身材修長。

不等小姑子講解完這本家族史冊,她先生在旁邊和藹地告訴我,等一會兒他要給我說一下舊金山早期華人的一件軼事。小姑子忙說:“他比我還對我家裏的那些故事了解,等會兒就讓他來說。”老先生果然就在一個關頭,插話進來,介紹李家的故事。

李家祖父在香港有店,在紐約開的這一家算是把大洋兩岸聯係在了一起,進出口生意就這樣嵌合起來。從中國進口什麽到美國來呢?原來進口的都是廚房用具,主要供北美南美以及加勒比地區的中餐館用。可見當時中餐館在這些地方已經初具規模。這裏要穿插一個小故事。

很多年前,小姑子一家去坐遊輪,停靠加勒比某島一個中餐館,跟店主攀談之間,店主才發現麵前的食客就是供貨商。店主也是君子,除了好好招待,還寫了一張支票,把欠款一次交清。

李家除了做進出口生意,還做中藥材生意,有幾張照片上的有一個個小抽屜的大櫃子就是中藥店裏常見的中藥櫃。那個店麵後來沒人繼承,就捐贈給了紐約州立博物館。小姑子興奮地說,她到博物館去,置身兒時的樂園中,熟悉的氣息竟然清晰可聞,那種親切神奇得讓人迷醉。因為要跟其它展品爭奪生存空間,博物館三番五次考慮把這個店麵拿下。小姑子及其夫君都建議我跟博物館聯係,表示對這個中國古典的關注,甚至上門參觀和做研究,好讓博物館感到這個店麵是有存在意義的。

家族史冊裏還有一封信,小姑子問我是什麽意思。我先情不自禁對毛筆寫就的這封信讚賞了一番,說這也是一幅書法作品。的確,小楷行書遒勁有力,構架工整,看去就養眼。信是純粹的商務書信,說的是一筆生意,采購藥材,花銷多少之類。即便是這樣一封商務書信,也看得出,寫信的人受過良好的國學教育,造詞遣字,進退得體。所謂儒商,這點儒雅也許是必須吧。

前麵說了,李家在香港有公司,在紐約也有公司。現在提到商人們在太平洋兩岸馳騁,頗有些拉風,而李家祖父早在19世紀末,就已經如此瀟灑了。李家祖父後來回到了香港,而他的子嗣卻在香港和美國兩地繁衍,枝葉繁茂。

而那個當初曾經生意興隆的Tuck High & Co.隻是以物化的形式落腳在紐約州立博物館一角,供後人們瞻仰和追憶。Tuck High & Co.當然不是破落,而是以華麗轉身的姿態,由後人在醫療、法律、教育等等領域譜寫更為多姿多彩的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高楓大葉 回複 悄悄話 一看就是人中精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