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不轉帖

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
個人資料
木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師生之間

(2009-10-08 08:18:17) 下一個
師生之間
    
    木愉
    
    有天去參加鄰居的一個聚會,遇到了一對夫婦。女的來自台灣,男的是歐洲裔美國人。女的會說中文,那是自不待說的,奇怪的是男的也會說,而且說得極好。一聊之下,才知道人家是正經的漢學家,正在寫博士論文,題目是論中國古代的師生關係,參考文獻大都是古代的,所以他還懂文言文呢。
    
    我一聽來了興趣,就問他為什麽要選擇這個題目。他說,一般認為,中國的師生關係是服從關係、父子關係。一時為師,一世為父。講師道尊嚴,其實就是說老師的權威地位神聖不可侵犯。在學堂裏,老師有著無上的權威,是教室的中心和上帝,講授是灌輸式的,一言堂的。而在他看來,這種類型的師生關係固然有真的一麵,但並不是中國曆史上與生俱來的。從先秦到唐的很長一段時期裏,師生關係其實是比較寬鬆的,學生可以向老師提問題,可以跟老師討論問題,甚至可以向老師挑戰。孔子就說過:“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提倡“不恥下問”。還非常具體地說他種菜不如誰,音律不如誰,這些都說明那時候老師跟學生之間的關係可以轉換,因為可以轉換,所以就比較平等。孔子學習的範疇以詩丶書丶禮丶樂為主,他曾專程到宋國考察殷墒禮儀,到洛邑考察宗廟製度,到杞國考察夏禮。他曾向郯子請教官製,向老子問禮,向師襄學彈琴,向萇弘問樂,向齊太師學韶樂,甚至向一些狂人丶隱士丶市井小民虛心求教,汲取各種智慧知識來充實自己。到了唐朝,韓愈在《師說》中提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也說明唐代的師生關係還很健康和平等,在探討道德文章的時候彼此是可以切磋商量的。
    
    那麽,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中國的師生關係開始發生了轉變的呢?這位漢學家認為是從宋開始的。宋明理學雖然也說是儒學的繼承,但是卻拋棄了儒學中富有生氣的內容。“存天理,滅人欲”不僅堵塞了人們的道德視野,而且還鉗製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師生關係也從這時候開始變質,從古代的民主的平等的健康的轉而變成上下有別的尊卑有序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偶燈斯陋 回複 悄悄話 開了眼界!
[這裏有趣的文字不少,一次都讀不過來!隻好標一個書簽,有空再來。謝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