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不轉帖

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
個人資料
木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靈魂寓所

(2009-07-10 11:49:55) 下一個
靈魂寓所
    
        
    木愉
    
    1
    
    早就聽說過印第安那南端有兩個著名的修道院,一個是修女的,叫費迪南德(Ferdinand)修道院。一個是修士的,叫聖·蒙瑞德(St Meinrad)修道院。在電影上多次看到的修道院,幾分靜穆,幾分神秘。然而修道院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世界,卻不明究裏。那麽,乘著一個周末,到那裏去看看,倒是一個很好的旅遊項目。
    
    本來計劃當天就進入正題,卻走岔了路。於是就將錯就錯,到阿米什人的地界上去逛了逛。那裏很遼闊,房舍像早晨的星宿閑散四方,就要收割的玉米在地裏鋪展開去,就是一片金黃的海洋。找到阿米什人的飯店,飽食一頓,然後在夕陽餘暉中繼續南下。在加斯坡(Jasper)千辛萬苦找了一個旅館住了,好好將息一夜,次日一早約莫十點,才又啟程。
    
    到了費迪南德修道院,看到一處迭翠山巒,想那就是修道院了。開車近前一看,一處壯麗龐大的建築群就驚現眼前。建築群沿坡而建,有方有圓、錯落有致;紅磚紅瓦,洋溢溫馨。把車停在入口的蔭涼處,正好看著前麵一輛車下來一家四口,都穿得紳士淑女。我們的腳步便有些猶豫了。生怕穿得隨便,被拒入門。這時,又來了一家人,卻穿短褲體恤,招搖著就上山了。我們就有了些寬心,也拾級而上。
    
    修道院主體建築外麵,是一處方正平實的宿舍樓,那是修女住的。有趣的是宿舍樓叫麥當娜大樓。麥當娜一直以性張揚為樂事,為社會保守人士所不齒,更為宗教人生所切齒。修女安息的聖潔之所卻跟麥當娜同名,來由不得而知,卻顯然成了一個調侃。
    
    推門而入主體建築,在一門跟二門之間的門廊裏,卻見一雙兒子在前麵指著地麵一個物事發笑。我走近一看,原來是一條黑色小蛇,正逶迤而動。蛇在基督教裏是撒旦的化身,人就是因為蛇的引誘而犯下原罪的。地麵潔淨無瑕,門外離花壇也有一段距離,這蛇從何而來?後麵剛進來的一個女士一聲驚呼,走進門去,告訴接待的修女:“一條活蛇就在室內!”一個穿著黑色西裝的男訪客聞聲出來,用一張硬紙把蛇撮了,請到了外麵。
    
    費迪南德修道院一共有190個修女,其中的70個到外麵各處去傳教去了。1867年,從更南邊的肯塔基州來了四個年輕的修女,她們到這裏對德國開拓者們進行教化。她們勵精圖治,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使得修道院的影響日益擴大。修道院裏陸續走出去1000多個修女。以不屈的信念、高昂的精神和不竭的精力,她們四處傳播火種,到阿肯色州、北達科達州、加州、路易斯安那州、印第安那州和肯塔基州建立了另外六個修道院。她們在創業上的成功引起了諸如《華爾街日報》和ABC電視台等媒體的密切關注。她們也活躍於宗教界,在大大小小的年會上,激情洋溢地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
    
    修女們選擇獨身,把婚姻作為犧牲,在日複一日的祈禱、彌撒、工作和行善中建築一條精神之路,追尋上帝,完善自己。一個個修女靜美的生命,像波瀾不驚的流水澆注了1500多年的曆史傳統。在修道院裏的牆壁上,可以看到修女們入世的善舉,一個在教東方孩子學英語,一個在醫院裏伺候病人,一個在廚房裏做飯……有的人在華爾街上為貪欲而癲狂的時候,有的人在政壇上為野心所激揚的時候,有的人為職場沉浮而苦惱的時候,卻有修女這樣一群人,根絕了聲名利祿,遠離了感官享受,在靈魂的洗禮中走完自己的生命之路。
    
    修女們當真心如止水?她們的內心世界難道猶如九月裏的天空,一碧如洗?曆史上見過屢屢逃出修道院禁地,投入俗世的女性。更不用說以修女身份投身世俗、傳播福音了,即使聖潔偉大如特瑞莎母親,星空裏也未必就不飄過一絲烏雲。特瑞莎母親從家鄉希臘遠道來到印度傳教,獨身一世,行善無數,並最終獲得諾貝爾獎。當她麵對著媒體的鏡頭燦爛微笑的時候,又有誰能窺測到她苦澀的內心。照她的原話,她的微笑隻不過是一個“麵具”。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歲月裏,她飽受信神還是不信神的折磨。她曾經寫給其他神父一些信件,之中披露了她的孤獨和寂寞。她坦誠她麵對的是巨大的“沉默”和“空虛”,她聽不到也看不到耶穌的音容。修行要修到純粹脫俗、一塵不染的境界,原是不易的。
    
    10點鍾的彌撒要開始了。彌撒要持續一小時,我們怕把持不住,更念著下半天的日程,於是就決計不參加。下午一點整,還有一個導遊節目,本來也應該參加,但也隻好忍痛割愛。到外麵走走看看,在修道院的回廊逛逛,在角落的圓亭消歇片刻,往西邊一看,小城費迪南德盡收眼底。費迪南德1840年由一個牧師始建,當初的市民們都是德國移民,信奉強烈的天主教。沿著幽靜的“玫瑰台階”(Rosary steps)上去,在綠蔭中可以看到耶穌受難的形象,也可以看到聖母瑪麗婭詳和的麵容。一個人在這裏安坐一忽兒,那是可以回到內心,走向悠遠的。
    
    修道院有個禮品店,裏麵有修女們的手工製品,有秘魯和危地馬拉遠道而來的工藝品,更多的是宗教書籍及其它用品藝術品。 妻子為禮品店的名字別致而感歎,名字的確別致,叫“為了天堂的緣故”(For Heaven’s Sake)。感歎了一陣,卻沒有拉住大家的腳步,全家坐進車裏,下山去了。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