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夢

我不過是喜歡記錄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而已。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忽然想到 – 天倫之樂

(2010-02-04 16:40:43) 下一個


這些天來,兒子回來了,繼子也一直生活在家中,生活自然是會有一定的壓力,但是,假如沒有解決的好辦法,著急上火,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身體,更重要的是會傷害到家人之間的關係。因此,一直是在內心裏勸說自己:要耐心,要溫暖,要用愛來感化他們。

這耐心看來是有用的,它給了我機會去嚐試了解自己的兒子,學習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看問題。同時,也給了我機會來體會這“天倫之樂”四個字的涵義。

是啊,上了點年紀的人都希望自己可以享受到所謂的“天倫之樂”,即享受“父母子女,團聚一堂,融融洽洽的樂趣”,但是,這種普通的樂趣,卻是要有開朗的個性和無私的愛心才可以真正的享受的,否則,這“父母子女團聚一堂”,各人有各人的思想,各人有各人的習慣,各人有各人的愛好,各人又有個人的私心,這“融融恰恰的樂趣”,就會變成生活緊張和壓力,就會引來多多少少的不快。

試想,做父母的,看到子女不按他們自己的意願生活,處事,自然免不了要嘮叨兩句。而做兒女的,尤其是在他們長大了以後,最不願意聽的就是父母的教訓和嘮叨,這本該“融融恰恰”的關係,就變得有些別扭了。

記得我的父母在我們年少的時候就曾經對我們有過規定:凡是結婚的,要一概搬出這個家,獨立生活。

而我們兄弟姐妹四人,也都是按照父母的規定這樣做的。所以,我們這個家庭是子孝女順,相互關愛,我想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大概就是這“距離產生美”。而每當我們逢年過節回一次家,也就是吃頓飯的光景,沒有什麽利害衝突。後來,大家都離家太遠,回去一次也不容易,就會在家裏與父母多住幾日,這就可以看出生活習慣的不同,和人生觀念的不同。雖然沒有什麽大礙,沒有影響到所謂的“天倫之樂”,但是,父母也是“開開心心的接我們會,歡歡喜喜的送我們走”,而我們自己也感到“終於可以放任自流”了:在父母麵前,總是要拿捏著自己,做父母喜愛的兒女。

我們兄弟姐妹在父母眼睛裏是懂事,孝敬的。而我們的父母在兒女的心中也是至高無上,可親可敬的。我們的內心在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尚且有這樣的情感波動,那些子女不甚優秀而父母又並不完美的家庭呢?!

看來,要享受這普普通通的天倫之樂,還是需要一定的情操和修養的。

就說我自己,現在兩個兒子都住在家裏,這本該是我享受天倫之樂的絕好機會,我在很長的時間裏卻竟然沒有意識到,甚至感到他們住在家裏對我來說是一種壓力,一種精神上的晊酷,因為我看到和想到的都是他們的不良習慣,感受到的是他們的“不求上進”,“沒有理想”,“不獨立”,對我個人的感受來說,可以說幾乎都是負麵的,那麽“思想支配行動”,我對於他們的影響也肯定是負麵的。

今天,我在跑步鍛煉的時候突然想到,“我為什麽這麽傻?兒女滿堂,我該高興才是。我該趁他們都還在家的時候,真正享受這樣的天倫之樂才對!”是啊,有多少做父母的,在兒女出巢離家後都在期望他們“常回家看看”,又有多少父母在子女成家後不再戀自己的家而抱怨他們“娶了媳婦忘了娘”?而我現在竟然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孩子們在身邊,從不刻意的招惹父母生氣,甚至是在父母有所要求的時候盡到他們的能力和耐心來滿足父母的需求,我又有什麽理由而不快樂呢?

誠然,孩子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觀念與我自己的大相徑庭,達不到我的希望和要求,但是,我對於他們的期望是否沒有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思考?他們生活生長在與我的時代大大不同的年代,我本來就不該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們,甚至去看待他們。我所該做的,就是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與適當的建議,至於他們聽與不聽,那是他們的事情。他們想要怎樣渡過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活,那也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我不該強求。強求的結果就是傷害這本該和和睦睦,融融恰恰的家庭關係,失去這本就難得的天倫之樂。

所以,我給朋友講,家裏的事情都好多了。而其實,是我自己的思想觀念好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花甲老翁 回複 悄悄話 反省和自知之明 , 是一種良好的心態 , 要向你學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