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夢

我不過是喜歡記錄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而已。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來自老三屆網絡,作者:wld18

(2006-03-21 14:10:09) 下一個
返 回 何謂“東辣”? 有句俗話叫“南甜北鹹東辣西酸”,我多少年都沒整明白。 “南甜”,整個長江以南,幾乎所有炒菜,都得放點糖。甚至連包子、麵條、饅頭都帶甜味。有年旅遊害得我天天餓肚子,我問:有沒有不放糖的饅頭?誰知他們答道:我們南方人不吃你們北方那種鹹饅頭!我的天,北方人啥時候吃過鹹饅頭?南北風俗差異之大可見一斑。 “西酸”,不用說是指山西,山西老陳醋聞名天下,醋酸高達7%,聽說人人都腰掛醋罐子,沒醋吃不下飯(大概今天的城市時髦男生女生已經不掛了),閻老西的兵是“交槍不交醋罐子”,與“交槍不交煙槍”的貴州兵交相輝映。 這兩個方位一定下來,發明這俗話的人住在哪兒就跟禿頭上的虱子似的明白了。長江以北,山西以東,打開地圖兩個方向一交叉就指向了華北,即中原。中原似乎是出俗話諺語的中心,比如著名的“九九歌”“一九二九冰上走,三九四九凍死狗”之類,又比如“過年歌”“二十八,把麵發,二十九,蒸饅頭”等等,都源自這一帶。 所以“北鹹”,隻能是指華北人自個兒,甚至還可以包括東北。不管什麽東西,全一個味兒不變──鹹。我親眼見到有人吃包子,直接往餡兒裏加鹽麵兒!江南人還講究個“鮮”,四川人還講究個“麻”,華北人除了鹹再沒什麽其它特色了(大概北京還有“餿”和“臭”算特色,比如“豆汁”“臭豆腐”之類,隻是這些味道難登大雅之堂)。 剩下的就隻有“東辣”了,華北的東邊還有哪兒?沒了,要勉強說也隻有山東算“東”,但山東“辣”麽?山東最有名的吃法是“大蔥蘸醬卷大餅”(順便說一句,所謂“北京烤鴨”,從它蔥、醬、餅的配料上就能分析出源自山東),所以山東妞又簡稱“大蔥”。蔥是有那麽點辣味兒,但究竟辣得極有限。尤其山東大蔥毫無辣味,“俺那大蔥是甜的”──這是我聽“大蔥”們自己吹。 眾所周知,中國真正以吃辣聞名,離不開湖南、四川兩省(還包括雲南、貴州)。毛澤東的名言“不能吃辣子就不算革命者”已留芳史冊,傳說毛澤東曾以湖南辣子與酒量驚人的蘇聯使者米高揚打了個平手,為國爭了光。 又聽說有湖南、四川兩人,都吹本省是全國吃辣之冠。兩人打了一大賭,各吃一碗炸辣麵兒,什麽都不就,而且一口水都不能喝。比賽結果我忘了,反正說起辣,如果拿山東和湖南、四川(連帶雲貴)相比,那簡直小巫見大巫。所以“東辣”就大成問題了。 說了半天,我發現還有一片非常廣袤的地區沒涉及到,那就是西北五省。其實要說吃辣西北人決不亞於川湘,陝西的尖辣椒也辣得邪乎,郭達的小品中已經表現過了;要說酸西北人也不亞於山西,山西在行政區劃上雖劃歸華北,但從地理、文化、語言、民俗上看,山西實際應屬於西北。所以西北總的口味應叫做“酸辣型”。隻是因為西北太落後,太偏遠,故而不為中原人所知曉,所注意,在俗語創作中占中國一半麵積的西北整個被忽略。 現在我們看看,全國愛吃辣的幾乎都集中在西部──西南、西北,頂多再加上中部的湖南、湖北,而中國的整個東部──華北、東北、江南、華南統統都不能吃辣。“東辣”按理應改成“西辣”才符合實際,也就是說應叫做“南甜北鹹‘西’辣西酸”,根本沒“東”什麽事兒。 那麽這個“東辣”究竟怎麽解釋呢?我想了好些年終於才想明白──創造這俗話的華北人根本不懂什麽叫做“辣”。 北京可以算華北的代表,北京人幾乎沒見過什麽正經辣子。母親說,她小時候在北京,常常惡作劇,拿她們不敢吃的外婆(南京人)的辣子喂鄰居小孩,打算把這孩子辣得哭爹喊娘。孩子倒是哭了,誰知是吃了不過癮,還要哭著要,原來這孩子是四川人。 我有次去北京一餃子館,但找不著辣罐,沒辣子怎麽吃餃子呀?老板奇怪反問:吃餃子怎麽還得就辣子? 妻子去河北老家,沒辣子吃不下飯。親戚們聽不懂什麽叫“辣子”或“辣椒”,試探著問:你說的是不是“椒母子”?那東西可不敢吃,吃一口要辣死人呀。後來妻子大口吃著“椒母子”,不但沒辣死還覺得不夠勁。 華北人既然如此怕辣,甚至沒見過什麽正經辣椒,所以我猜想他們嚐一口山東大蔥大概也辣得淚涕交錯地流,“東辣”“東辣”地直嚷嚷。於是就出來這麽個“南甜北鹹東辣西酸”。 還有一點,中國文化講究四平八穩,對仗工整。“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必須要對應“酸甜鹹辣”四種味道,所以“南甜北鹹‘西’辣西酸”雖然真實,但行不通,起碼不工整,不好聽。南甜、北鹹、西酸都確定了,剩下一個“東”,不配給“辣”又怎麽辦呢?好歹“大蔥”有點辣味,不算太離譜。  wld18 看原文請到:http://www.laosanjie.net/asp/club/disp.asp?owner=101&ID=2273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