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訪上海的30碗麵-下篇zt

(2009-05-09 09:26:38) 下一個
第二十一碗麵 滄浪亭(淮海店) 地址: 盧灣區淮海中路689-691號(近思南路)

滄浪亭,世界文化遺產,在蘇州。

上海也有一個,不過是個麵館。蘇州人民一定有點胸悶,還好,有全國無煙人民的胸悶在墊背:“中華”。搞得我在公交車的移動電視上,一聽到日本S.E.N.S的音樂響起,就知道“五千年”要來了,立刻胸悶不已。

一悶S.E.N.S為NHK“故宮的至寶”配的音樂真好,二悶香煙廠做的廣告真妙。以至於一想到我國五千年悠悠的曆史,就好象看到那根名煙在嫋嫋。嗨!要是我複吸的話,一定先弄一包嚐嚐(戒煙前都沒有好好品味過,“省市級”香煙,一般人還真抽不起)。

不過話說回來,蘇州人民可以比較欣慰的是,上海的“滄浪亭”是一碗名麵,上海市著名商標,中華名點,在推廣蘇州的世界遺產上畢竟還起了點作用的(望蘇州人民不要拍我)。

門麵古樸典雅,右手邊玻璃櫥櫃裏有一大張羅列著5、6個得獎的獎狀,比較奇怪的不是掛著的,是擱在地上豎著的。一般人低下頭可以看到得獎的除了糕點外,麵有“蝦蟹麵”“三蝦麵”,我非常好奇,就蹲下看了,最下麵有“蔥油肉絲麵”。

進門,到櫃台前,視線立馬被櫃台上豎著的一塊銅牌給吸引。上麵有20多種麵,有點鋪天蓋地的感覺,但更讓人暈眩的是價錢。於是就有一道風景,是很多人會佇立在櫃台前,定洋洋1地看著這塊牌子...

我也定洋洋地看了1、2分鍾,“蝦蟹麵”尋到了,38元,就是尋大不到20元以下的麵,就是尋不到“蔥油肉絲麵”和網上所說的開店招牌麵“三蝦麵”和“蔥油開洋麵”,有點要翻白眼了,天無絕人之路,還真翻對了。

咦!在賣麵開票阿姨那張國營麵孔後的牆上還有一塊價目表,貼的蠻高的,赫然就有“蔥油開洋麵”和“蔥油肉絲麵”,還都隻是8塊錢,不禁暗自慶幸,還好,還好!剛剛2老實講汗也要下來了。

80年代,上海有些私人小飯館標的海鮮,上麵是碩大的看上去很合算的價目,底下的“每兩”是要麵孔貼上去才看得見的。當然,滄浪亭一點沒有做錯,銅牌上是“現燒澆頭麵”,櫃台後是“普通澆頭麵”,標得清清楚楚,要說錯的話一定是想吃便宜麵的,或著是沒有抬頭好好看看的。

點“蔥油肉絲麵”,國營阿姨問“湯麵”還是“幹挑”,沒有敢多羅嗦,要了湯的。

做定後環顧下四周,店堂倒是蠻有點樸素的古意,不過有點舊了。牆上有字畫,一幅大扇麵上是對“蔥油開洋麵”的讚譽之筆,洋洋灑灑幾十字,有點草。

麵上來,蔥油浮在油上蕩,香氣就也在空氣中飄了。麵是略粗一眼眼的細麵(以蘇州的麵為標準),入口非常的韌爽、濃鬱(湯之渾然入麵),不用問,下麵的是好手,更不用問,麵一定是自家的“配方麵”。

湯是絕對的高湯,有點甜,但喝的時候得吹一吹,否則可就有點油了。肉絲非常香,似醃滓過的,而且量也不少,怪不得得了獎。這獎還有點怪,叫什麽“中華名點推薦獎”,實在蹲在人家門口也有點怪,字又小,不是很清楚。

第二天正好去國泰看電影,不甘心又吃了碗幹挑的“蔥油開洋麵”,麵吃得實在猶如行雲流水。可那牆上讚譽的開洋怎麽到了我的嘴裏竟然是苦的。一碗麵吃好,可惜了那些個開洋在碗裏流浪(到了我的肚裏不就找到了溫暖的家了嗎?)。

那碗著名的“三蝦麵”在兩個價目表上都是沒有的。所謂“三蝦”,不是三隻蝦,也不是三種蝦,而是指蝦仁、蝦腦、蝦籽。那麽蝦什麽時候產籽最多呢?保個密先。

當蝦DDP的時候, “三蝦麵”也就隆重登場了。就像當清明雨紛紛時,老半齋的“刀魚麵”也就橫空出世了,不過刀郎出世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哪天我們把環境都糟夠了,說不定蝦娘也不DDP了。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滄浪之水斷兮...?

注:定洋洋1:眼神定定的 剛剛2:剛才

9.1分 麵之韌兮 嘴巴爽兮 可惜可惜(我也不知道可惜在哪裏)

第二十二碗麵 老地方麵館 地址: 徐匯區襄陽南路233號(近永康路)

“老地方,老辰光”。

在從前,可以是革命黨接頭暗號,也可以是敵特聯絡用語,天知地知你不知我也不知。

走在襄陽南路單號的一邊尋麵館,看對麵的三層公寓樓,有些年頭了,三四十年代的建築。顯著的特點是二、三層都有一個小小的鐵鑄鏤空陽台,好讓小姐太太少奶奶在房裏厭了出來看看街景。

那上麵除了花應該是什麽都沒有的,就如在巴黎的小小的街道邊。那花還可以是接頭的暗號,澆花的說不定枕頭下藏著一把小小的勃郎寧(我很老實的交代,小時侯去看敵特片,就是為了看女特務和她拿著勃郎寧手槍的壞樣子)。

沒想到看著對麵陽台上的亂七八糟浮想聯翩的時候,竟然走過頭了,實在是也容易。這一邊不知怎麽搞的房屋簡陋得很,一家家挨得很近,不用說,五六十年代造的。

反身尋到233號,門麵小,推門進去,裏麵也小,3個中圓台,1個方桌子,十五六個平方,比“偉偉”要好點的是,裏麵有廚房間的。比“偉偉”不好的是,11點正之前是沒有麵吃的。我第一個到,差一刻鍾,老老實實出門兜一圈。

買了張晨報,磨磨蹭蹭再次推門而入。第一個變最後一個了,老地方的顧客都踏著老辰光來了。10分鍾不到,老母雞變鴨,小房間裏竟然快要滿了。我老鬼差點失撇1,趕快坐好,跟大家等老地方裏掐著秒表的老板娘。

11 點過一眼眼,人也坐滿了,老板娘麽也準時出現了,微胖,精幹,比我想象中的要年輕,大約40過一點。眼睛一掃,幾個熟客的麵已經報下去了,果然如網上所說,厲害,非常的記性。輪到我,報辣醬拌麵加炸豬排,5+8=13元。他家的現澆頭麵基本是10元左右,在這個地段應該算很不貴的。

可能我這個麵孔太新了,老板娘總算記性破例短路,叫我再報了一次。而且少許有些欺生,炸好的豬排先給熟麵孔了。

麵上來,細麵,入口偏甜,濕潤滑爽,Q性十足,確實下得到位。辣醬中的豆腐幹和土豆丁大且量多,可惜適合的是吃口甜的人,要我說隻能是甜醬而已,且找了半天沒有找到一星點肉。送的一小碗鹹菜湯中倒是有幾小根很細的肉絲。人越是沒有肉吃,越是想肉。

吃好麵,一抬頭,哇塞!哇是我心裏叫的,塞是那些站著等位子的人對著這屋子幹的。

總算等到了我親愛的豬排,麵拖炸豬排,顏色金黃,上麵澆著“泰康黃牌”辣醬油。一口下去,肉啊!香,酥,嫩!少年時對於西餐館的唯一印象就是“炸豬排、羅宋湯”,及到中年才在巴黎吃了頓“米其林三星”的正宗西餐,不料胃被法國輪胎蹂躪了下(希望法蘭西人民不要拍我,你們拍我,我就拍了不買)!那個蝸牛真感覺是個還在動的蟲子。

想慢慢爽爽這塊肉,無奈有很多雙眼睛在盯著看。真很不得把它叼走,找個無人的地方慢慢啃!咳!隻能歎口氣,在等坐的幾位女同誌(要是女特務估計得把我給斃了)眼光的綁架下,囫圇的吞了下去,簡直不知肉為何味,還燙破了我的天花板2,冊那3!

太原路上乘42路回家,走到63弄弄口,一望,頗有想進去的念頭,於是就進去了。於是就進到了上海的隱秘之地。越往裏走,就越桃源。站在靜無一人的弄堂裏,實在隻能用一個上海的詞來形容:米道4。

更味道的是那些三層的帶花園的洋房,第二層是從園子裏的樓梯直接走上去的。想象一下,某個黃昏,送女朋友回家,她進了花園,踏上了樓梯,拿出了鑰匙,卻驀然回首,低頭含笑!那簡直是:做夢!

回家,網上一查,太原路63弄:本市最大的西班牙式花園住宅小區,建於1930年,上海市優秀近代保護建築。怪不得有那個想頭,西班牙女郎是最會淌裏個浪的。

這才是真真的老地方!

注:老鬼差點失撇1:經驗豐富卻差點失算 天花板2 :指口腔上鄂 冊那3:罵人的話,現亦用來表達情緒 米道4:味道,也有寫成“味道”,但一定要讀成“mi”,要是“wei”的話就伐米道了

8.3分 老Q的麵 等吃的眼 一起下咽

第二十三碗麵 老郎特色牛肉麵館 地址:普陀區甘泉路555號(近黃陵路)

已經二十多天陰雨綿綿了,上海的冷意是滲到骨子裏的。尤其像我這種靠天混日子的人,胸口悶的時候實在是...

今天終於出太陽了,雖然還被霧氣包裹著。人好了點,可以出門溜達了,那就出得遠一點。

黃陵路是條商業街,六層公房的延街一層構成了一條樸實親民的熱鬧道路,街道兩邊賣各種小商品的都有,期間穿插著各式的小餐廳。穿到甘泉路赫然可以看到斜對麵紅底白字的大招牌:老郎特色牛肉麵館。一個招牌橫跨三、四開門麵。

玻璃大門上左右各豎貼一行字,左邊為:工薪為本,右邊為:誠信為榮。我覺得“容”改為“根”比較壓韻些,若老郎看到此文,算是我送給他的見麵禮。

推門而進,如入幾十年前的大學食堂,12點半了,能容五、六十人的餐廳依然有著一多半的人。與大學食堂不同的是老郎有櫃台的,點頭牌麵:牛肉雙交菜拌麵,比較拗口,沒有吃過的人能理解的不到一二,本人的專業翻譯是牛肉素菜雙交拌麵,10元,在此地段應該是不算很便宜的。與大學食堂相同的是,吃的都要自己到窗口去拿的,那個窗口是小小的,要低下頭去領自己的那份東西的。

雙交伴麵的燒法比較特殊,麵是先煮熟的老結棍1的粗麵,放在一大扁筐中,有單子下了,一個師傅類似於“麻辣燙”的燒法,把麵和菜放到盛著牛肉和高湯的大桶裏湯幾分鍾,然後撩出來,加一湯匙咖喱油料(這個估計是老郎的法寶),給旁邊的師傅再加醬油、醋、香菜末等一大堆東西調和,最後加牛肉。

好不容易領到了個不鏽鋼的碗,碗口上鋪滿了一層牛肉。滿心歡喜端到桌位上,拿雙筷子撩幾下,麵很容易的就撩勻了,撩上了大粗麵,卻撩下了薄如紙片的牛肉,也撩起了滿眼的咖喱黃和香。

吃一大口麵,滑入嘴的是纏繞著濃鬱咖喱的嚼頭,有點油膩,但旋即被一口菠菜(大多數時候用雞毛菜)和麵中微微的酸味給解了,真的是很有特色!拎起那幾片薄薄的牛肉塞到牙縫裏,那味道卻是蠻厚道的。不像那些“正宗”的拉麵館的牛肉,肉味都蒸發了。

拌麵沒有湯怎麽行。麽辦法,吃到一半再去買碗“牛湯”,1元。牛湯中間少個肉,從前都叫牛肉清湯。此湯量雖然少點,但卻原汁原味,味道濃鬱,怪不得老郎不肯送。喝口濃湯,再吃口大麵,三口兩口,沒了,可惜了,就這麽沒了。

吃好了,用掉了三張餐巾紙才擦幹了嘴上的黃油,那咖喱應該是加料熬出來的。真不知道印度兄弟手抓咖喱飯後會用掉幾張餐巾紙。其實我剛才看到碗中的咖喱雙拌麵,實在想用手抓著吃是不是更有味道?印度著名指揮梅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他一直在德國和奧地利之間奔忙幾十年,惟一能反映他印度國籍的是他的飲食習慣。

老郎在甘泉地區應該是知名度很高的,否則也不會通宵營業。人們撮好了麻將,午夜了,或淩晨了,甚至早晨了,有那麽一碗通宵熬著的濃湯,有那麽一碗通宵溫暖的大麵,在想著你的胃,那該也是件幸福的事情!

注:老結棍1:很厲害,這裏特指麵粗的厲害

9.0分 高湯濃頭 大麵嚼頭 隨時恭候

第二十四碗麵 老頭清真麵館(侯家路店) 地址:黃浦區侯家路186號(近方浜中路)

42路上隱約能看到大境路明代的城牆,那老北門也就快到了。上海最早有八個門,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是:老北門、小東門、大東門、小南門、大南門、小西門、老西門、小北門。現在門沒有了,隻留下了門名。

城牆圍起了最早的上海,在巷子裏發生的明朝那些事兒早已隨著歲月的風飛而煙滅,隨之而去的還有那些古老的建築,隻留下了一段牆,和牆內那些好聽的巷子名...

南市(現劃與黃浦區)於我實在是太親切了,幾乎走過它的每一條路,可惜走的不是古時的風月小路。侯家路在我的印象中是有個濕搭搭1的小菜場的,小時候早上4、5點鍾去排過隊買過配給的帶魚,但不記得有麵館。

很多很多年沒回去了(以複興東路為界,第十八碗麵去的蓬萊路是老南市的南麵,此地為北麵,有著名的豫園,全國重點保護單位),但隨便穿穿就穿到了要尋的麵館,小的實在是一眼到牆,就2、3張台子。要買麵,不想櫃台裏的人背著我,於是兜過去到另外一邊,原來兩邊都好買的,隻是這一邊對著的是方浜中路上海老街。

賣麵的老伯伯胡子雪白,連眉毛都是,不要講了,老頭無疑!老頭穿著80年代的食堂白大褂,裏頭2漏出來的應該是件紅色的對襟緞子中裝。照著網上點八寶辣醬拌麵,老頭講8塊,再說句羊雜湯,老頭講13塊。給100塊卻找了我87塊,個麽3是13塊,好壞我中學數學讀的還是項武義教材,個幾4算不清了。價目牌子上拌麵羊雜湯:10元,八寶辣醬麵:7元。

伐去管伊5,拿了紙頭和2個夾在一起的木夾子上樓!對,這邊是可以上樓的,上的樓在人家的門麵上麵,所以樓梯要拐一拐的。樓上倒是別有洞天,比較大,但感覺卻還是80年代大食堂的。隻是拐彎的一邊牆上的木頭窗子蠻味道的,因為我知道那裏可以看街景。

把木夾子交掉一個,留一個在台上。扭頭看看老街的人來人往。我真的很喜歡街角的樓上,樓上的窗一定要木頭的,推開的時候最好有“吱噶”的聲響,張望的時候最好有黃昏的餘輝。這樣人影走動著光也就暈了,要是在明清的時候,看衣袖飄飄,我會賦閑詩一首,叫小菜兩碟,喝老酒三杯!

服務員叫52號,看一下桌上的木夾子,我的麵來了。再看一下端麵的,我的奶奶啊!真的,是奶奶,而且是老奶奶。我不得不起身站了下以示尊敬,啥地方跑出來嘎6老的服務員啊!估計是老頭拉個7老太,毛8八十有了,還有兩個阿姨要六十多了。

一碗拌麵,一小碟八寶辣醬,一碗羊雜湯。將辣醬倒入拌麵中,拌了幾筷子,很勻。入口是微微的辣帶著味味的醬裹著那種有彈性的細麵,吃一口,彈一口,實在是好吃!怪不得剛才有人打包兩客八寶辣醬拌麵,要知道一般的拌麵是根本不能打包的。回去要麽漲特9了,要麽就結塊了!咦?我哪能伐曉得10侯家路有此清真麵館?

問老阿奶11,原來開是開了30年,搬到此地卻是近十年的事。老朝12不像現在,儂13想要曉得的是曉不得的,現在好了,有互聯網,即使儂伐14想要曉得的還是會曉得的!說到清真,不得不提起八十年代初河南南路的回風樓。

那時,冬天,姐夫總是去外買2斤手切熱氣羊肉回來,當火油爐上的水燒沸時,涮幾片下去,頓時,滿屋子飄著一股羊肉的膻香,撩起,蘸一點回風樓特製的調料(我去買過,印象中一份料取自10多個不同的缸),那個滿足,那個幸福,真的可以暫時驅散彌漫在我周身的陰霾的(自打少年起,至青年止,就不知道陽光在心裏為何物!)。

而現在那股熟悉的味道正在慢慢鑽進我的鼻子,移過羊雜湯的碗來,好生奇怪?羊湯還要汁膩15?近了,差點笑出來。啥地方汁膩過了?那是一層厚厚的羊油!這個實在是太無法入口了,隻能用調羹16撇到空出來的小碟子裏,竟然撇了滿滿一碟子,結棍16!要是在從前,我一定帶回家讓阿拉姆媽18夜到19炒兩隻羊油飄香菜!

撇特20的羊雜湯看上去油是不油了,可還是濃,呈著奶白色。喝一口湯,湯味羊啊!再吃一點雜,雜味香啊!羊雜裏有羊肚、羊肺、羊腸、羊心、羊頭肉,最好吃的是肚和頭肉上的丁點皮!那一堆東西,細細的,碎碎的,用筷子有得撩了...

不但羊雜湯中的有得撩,那八寶辣醬也搛得我好苦,一粒粒的八寶有幾十粒,當然最多的是胡蘿卜丁,其次是豆腐幹丁和茭白丁,比較可貴的有幾小塊牛肉丁,味香且純!13元吃出噶西多21葷來實在是想不到,隻可惜麵特22好吃了,被我最早消滅特23了...

麵吃好,下去跟老頭算算清爽!老頭蠻有意思,八十三歲的人了,幫我講拌麵羊雜湯:10元,加份八寶辣醬麵:3元,要是單點八寶辣醬湯麵:7元,八寶辣醬拌麵:8元,送湯(清湯),單點羊雜湯:10元,碗要大些。羅裏羅嗦,為啥體24嘎25複雜,主要是羊湯不夠,一大桶羊湯要燒特26一鋼瓶壓縮煤氣,要燒整整四個鍾頭。內麽27我總算有點明白了,但是加法減法又糊塗了?

走到老街上,應該說是做出來的老街上,滿目的人群,滿目的小商品,隻回頭,那個老頭才是真老的...

注:濕搭搭1:濕漉漉,上海早年的菜場都是室外的,永遠是濕漉漉,汙水遍地,氣味熏人。裏頭2:裏麵 個麽3:那麽 個幾4:這下 伐去管伊5:不去管它 嘎6 25:這麽 拉個7:(某人)的 毛8:將近 特9 20 23 26 :掉 伐曉得10:不知道 老阿奶11:老奶奶 老朝12:從前,以前 儂13:你 伐14:不 汁膩15:勾芡 調羹16:湯匙 結棍17:厲害 阿拉姆媽18:我的媽媽 夜到19:晚上 噶西多21:這麽多 特22:太 為啥體24:為什麽 內麽27:那麽 

9.4分 老頭耄耋 老麵饕餮 老湯超躐

第二十五碗麵 大腸麵 地址:盧灣區複興中路59號(近東台路)

敢叫“大腸”的麵店上海就此一家,就像江湖上劍取名“見血”的不多。

從老西門西藏南路拐到複興中路,不遠就可看見圍著的兩團人。不知道的以為是鬥地主的或搓麻將的。上海的一個不變的弄堂景觀是:四個人玩,一幫子人看。或著,兩個人吵,還是一幫子人看。

走近了,才發覺是四個人在吃,一幫子人在等,等的人順便站著看看吃的人的長相和吃相。特意挑接近下午1 點,不想還是要等。外麵是沒了我的插足之地,隻能到裏麵。

裏麵是上下兩層的。底下一層不如說是地下半層,樓上一層不如說是閣樓半層。那個一層實在感覺膩心1,大概生意太好,擦過的餐巾紙遍地,吃剩的碗碟筷一桶。趕緊上樓,樓上頂著天花板等的也不少,看準一個吃好的立馬頂位,等得早不如等得巧。

樓上已經在開冷空調了,上海的天就是這樣子。上個禮拜還是陰冷到骨頭裏的,現在才三月中已經騷熱到額頭上了。隻有冬天和夏天,春天僅僅是幾場風而已,忽如一夜春風來,呼嚕一宿春雨去。你是聞不到春天的味道的!

坐在位子上叫老板娘,點大腸麵三兩:11元。老板娘永遠是吃力色特2的樣子,聲音嘛也永遠是七十二家房客的樣子3,非常有特色,吐出的每個字都是帶鉤的。

吃客也很有特色,有穿著挺刮4的西裝男和套裝女,不知道回到辦公室哪能坐得下去?也有穿著烏蘇5的困6衣困褲的老阿姨,不曉得回去床浪廂7哪能睡得下去?看來大腸是不分階級的!

麵上來,一層大腸,大腸是成品紅燒好的。量實在是多,都夠得上外麵點一個大腸煲的量了。心花怒放,直接夯7大腸,沒有想到個8大腸欺負我,特甜了!雖然是又酥又糯又香,可惜!其實,形容一個上海女人倒可以是:又嗲、又甜,進而是又酥又糯又香!

但大腸一偏甜,湯就發膩!而麵也斷不會太好吃得了,本來這麵就是一般的切麵,入口硬橋橋9的。對麵吃辣肉拌麵的成年女孩,挑著老爸因為疼愛她而搛給的大腸說了句:臭格10,但說管說,上海女孩最多不吃而已,並不會因此而發怒。而她那頭帶皮帽、身披皮夾的老爸隻埋頭吃他的噴香大腸拌麵,心裏可能在暗暗埋怨不懂事的小囡。

入鮑魚之肆,臭?香?入大腸之地,香?臭?臭豆腐臭嗎?問外國人。臭起司11臭嗎?問中國人。我還記得很多年前去探望中學的英語老師,她拿出了訪親國外而得的珍貴的瑞士頂級起司,叫我們幾個同學嚐一嚐,這一嚐,我在我心裏喊出了這輩子最大聲的媽媽!還得把到嘴的媽媽和瑞士的他媽一起吞下去!

雖然甜了點,但總不至於放棄不吃。很多人為何喜歡大腸?酥、糯、香是一因,更多的是有嚼頭。一口大腸至少可以嚼十下,真真好的合心意的大腸是:嚼一下,滿足一下!嚼一下,歡暢一下!!嚼一下,幸福一下!!!實在抱歉,我又在想念貴陽的腸旺麵了...

嚼得嘴巴酸痛酸痛,還好,背後邊上沒有等位的。否則,再好吃的大腸也會被等吃的眼睛射殺得寡然無味!

取名“見血”的劍未必見血!

留下最後一塊大腸,已示我對於甜的不滿。

也把最後的不滿,打在了分數上。

注:膩心1:髒得讓人不舒服 吃力色特2:吃力得要死,感覺非常累 七十二家房客的樣子3:七十二家房客是以前上海一部著名的滑稽戲,裏麵的小人物各有特色 挺刮4:挺直平整,形容人穿得時髦整潔 烏蘇5:繁複,看著不舒服 困6:睡 床浪廂7:床上 夯7:用力,這裏指形容吃得貪 個8:這 硬橋橋9:東西硬或態度生硬 格10:的 起司11:奶酪,自cheese來

8.0分 大腸之甜 濃湯之粘 切麵之麵 (喜歡偏甜大腸的可以再加個幾分)

第二十六碗麵 滬上第一家辣肉麵 地址:黃浦區鳳陽路535號(近成都北路)

號稱第一的多半不是第一。

珠穆朗瑪峰從來不在身上寫字,它的第一是在登山者心中的。珠峰還是可以攀登的,梅裏則是無人能及了。我見過它綻放的光芒,那種奪人心魄、催人淚下的藍是從它整個的身體中迸發出來的,可以使高原的天青黯然失色!

尋到點評上的地址:靜安區鳳陽路738弄1-4號,門麵沒有了,被拆掉了,裏麵空蕩蕩的。還好牆上用噴漆噴了紅色的大字:“本店搬至鳳陽路535號”。

隔一條馬路,“第一家”跑到黃浦區去了。以前他家的名稱還要嚇人,當中是沒有一個“家”的,要是真的如此,靜安區不要和黃浦區打起來啊?

門麵倒是蠻清爽的,窗玻璃上貼有:滬上第一家,曆經六十年,人氣美食旺等自譽之詞,估計“人氣美食”也采訪過他家。

說到“人氣美食”http://channely.smg.cn/wqsh.aspx 這檔節目,至今好象沒有商家和他們打過官司。而“點評”www.dianping.com 卻因為一個網名叫“老飯桶”的豪語被孔家花園及鴻運樓以名譽侵權告上法庭。

一想到這個,我也有點抖豁1,寫出來的文章沒人看倒算了,要是看的人多了,要是有影響力了(我夢,我夢夢夢...)。被我打分低的是否會把我請上法庭讓法官也給我打個分數?乖乖隆地冬2,嚇煞人了!

“第一家”裏麵的裝修頗有點日式的風格,典型的是幾個和式紙糊吊燈,發著黃黃的光。到頂頭的櫃台前點特色辣肉麵三兩加素雞:10+2=12元。

店堂不大,20來平方的樣子,五六個長條桌。隻是太窄了,對麵對的人兩個碗一放,如碰巧吃麵節奏一致的話,是要像日本人那樣不停的哈伊的。還好,11點剛過點,人不太多。

上來的麵是紅的,顏色上是真真的紅湯。我們一般所說蘇式紅湯,其實是醬油色的。而此麵卻是粉紅色的。不用說,辣肉是用上海特色的辣火醬3燒製的,顏色有點偏紅,味道有點偏甜。

麵是很細的麵,吃上去有點烏4。麵跟麵之間你牽我繞,而那雙膠木筷子環保倒是環保,就是撩麵不太好,很滑,很不爽。要麽撩起來滑掉幾根,要麽撩起來偏多幾縷。一雙筷子伴隨著中華文明走到現在,卻弄出塑料的來了。

明代大貪官嚴嵩被抄家時,搜出烏木筷子6896雙。歎之的同時,也不得不歎:古人生活得精致啊!

麵不太好吃,辣肉就更不合我心意了,甜不說,入口還有點木乎乎5的,不彈,不香。可圈點的倒是那塊素雞,緊,香,還不太甜。湯比較濃,甜了點,鮮了點。

吃完麵,出來,回頭再看一下店的招牌,書法不錯,隻是想給它再加個字潤一潤,叫:

“滬上第一家甜辣肉麵”

注:抖豁1:害怕 乖乖隆地冬2:相當於“媽呀”,自江淮官話來 辣火醬3:辣椒醬 烏4:帶一點點的僵 木乎乎5:木

7.4分 第一家甜 第一家麵 第一家店(喜歡偏甜辣肉的分數可隨便你加)

第二十七碗麵 富民麵館 地址:盧灣區太倉路78號(近順昌路)

這是一爿1身處上海頂級地段的頂級小麵館-頂級小的麵館。

從免費的淮海公園淮海中路正門穿到太倉路後門。出門右拐,你會置身於一種大宅門的洋氣中。往西一點已經紅透中國的“新天地”其實就是把石庫門外牆做舊如舊地翻新,把內裏超洋超酷地裝潢。好比外麵穿著中式繡衣,裏麵卻是C.Gilson。夜晚趨之若鶩的中外潮人不知迷的是外還是中,亦或迷的是自己?

這一片區域散發著一股子洋味。透過“鹿港小鎮”的明亮玻璃可以看到一個很漂亮的中國女孩和一個很難看的外國紳士(氣質的確好)在竊竊私語。當然,更多的時候,我們會竊喜地看到一個外國帥哥牽著一個中國醜女(氣質也不差)走在馬路上。

馬路對麵就是還在建造的頂級樓盤:濟南路8號,起價美金8000元/平方。鞏俐的代言並不符合許多上海人對於頂級樓盤的想象,就是符合,也沒有大家的份。

多走幾步拐一個小彎會看到人行道上有幾個折疊桌子和凳子,空氣中也忽然變了一種味道。那不用說,富民麵館到了。我沒有看到門,隻看到了門口坐著的老板娘,的確是網上說的老板娘麵孔。

門外三個台子,門裏二個半台子。這半個台子對麵對隻能坐兩個人,老板娘占著一個,臉對著外收錢。點素交麵:9元。外麵比較冷,隻幾天,天又變回來了。裏麵隻剩老板娘對麵的門口位子。無奈地坐下,等的時候又不能跟老板娘對臉,隻能別轉身子,望望店外。

斜對麵的好樂迪90年代是個對一部分人來說很有名的場所,名字俗氣但富麗堂皇:金色年華。正好我有個哥們在那裏當過琴師,自然就會知道些逸事。有的即使是真的,我也不敢枉自亂說,有的則說說也是無妨的。據說那裏有過一兩個男人不敢看的女人,那可就不敢想裏麵會發生怎樣的春秋故事了...

這樣的女人要是吃麵的話會是何樣子,估計也沒有幾個人知道?西施的吃相隻有兩個霸王知道,旁人何以窺得?說不定兩個霸王就是為了看西施的吃相而打起來的...

胡思亂想中炒素麵上來了,簡直是鋪碗蓋麵。炒素中有烤麩、幹絲、麵筋、青菜,但是麵筋隻有一隻,青菜隻有兩片。用兩根一次性筷子翻麵實在是不爽,叫服務員換長筷子(平常的筷子,在供應一次性筷子的店裏平常的筷子叫長筷子或叫大筷子)。麽2想到,小姑娘捏著筷子的頭(吃的那頭)就遞給了我。

麵翻上來,白芯切麵,失望一半。還好不僵不漲,總算入口馬馬乎乎。炒素也不太甜,入口也是馬馬乎乎。湯是醬油紅湯(第十三碗麵中有關於兩種紅湯的描寫),入口可就鳥鳥乎乎了(不是有句話叫:嘴裏淡出個鳥來)。你想啊!沒有葷的又不是高湯,那湯會有味嗎?

此店的食客中必有差頭3司機,但我吃好的時候,來了一個長頭發的文藝中年男(長頭發的男人不是搞文藝的就是有一顆文藝的心,否則就是流浪漢)。老板娘破天荒的笑了,關照:魚香肉絲麵,要快。估計是常客,時間金貴,還有,對麵比較忠誠。隻不知這種長頭發男人對女人是否比較忠誠(長頭發的不要拍我,你拍了我,我就複留長發)?

吃好麵,一腳就跨到了人行道上。仰望著對麵的濟南路8號,想富民能在這麽一片富人的區域讓勞動人民能吃上一碗麵也實在是功勞大大的啊!

注:爿1:間,但上海話讀“be” 麽2:沒有 差頭3:出租司機,自charter來

7.5分 富地民麵 無可圈點 隻是凡店

第二十八碗麵 寶泰麵館 地址:盧灣區瞿溪路1072弄1號 (近魯班路)

這碗麵特地挑人多的時候去的。因為據說老板的喉嚨很響,喊麵的方式也特別,還經常跟顧客吵相罵1,這倒蠻好玩的。

由於毗鄰剛建好的4號線魯班路站的出口,周遍的環境倒是蠻幹淨亮麗的。還沒進寶泰的門,裏麵的人聲鼎沸已經和著一股灶頭味一起傳了出來。

進門,穿過人群,擠到櫃台前,好不容易等前麵幾個人買好,剛遞上一張50元。老板王寶泰的喉嚨驟然響了起來,對著收銀的阿姨大叫:“伐2賣了,伐賣了,過半個鍾頭再賣!”。這倒是此生頭一遭,又不是看專家門診。

底下一個已經坐在位子上的不買帳了:“冊那3,我已經坐在位子上了,儂伐4賣不我?”。寶泰本身就帶有點某種模子的腔勢5,眼睛好象也有一點小恙,這下眼烏子6一彈:“冊那,儂坐好了,儂坐到夜到7。” 冊那,我隻好到外頭兜一圈,麽辦法,大家都是賤骨頭。

到小超市買個茶葉蛋先墊個饑,晃了20分鍾大約12點40了再回去,經過工商局打浦、五裏所,隔著玻璃看見幾個工商大員正在呼達呼達地吃寶泰的麵。

終於可以送上錢了,點現燒大腸麵:18元。真的不便宜,寶泰的麵分:單澆、雙澆頭和一般的。單澆10元起,頭牌是肉絲菜湯麵10元,雙澆一般都是20多元的。

好不容易坐下了,起身告訴一下櫃台阿姨,這時她才把單子交給寶泰。寶泰低著頭不停地大聲重複著每個位子不同的麵,叫得倒是蠻有特色。客人中如果有叫麵太慢的,他會把眼烏子一翻:“叫啥麽事8叫?”

看看周圍,人還是很多,藍領和白領是混搭的。服務員端著麵穿梭在人群中,名牌西裝被這碗名麵親密的概率還是很高的。寶泰的工作人員也是分藍領和白領,隻不過是倒過來的,王寶泰和他的領導層穿的是以前工廠裏工人穿的藍色大褂,而燒菜配菜跑堂的則穿著食堂裏典型的白色上衣。

麵上來,是那種醬油濃湯的顏色。我覺得應該給這種湯起個好聽的名字了,說不定我也可以名留青史。在我這篇尋訪出來後,你到google鍵入:上式紅湯,或許可以查到發明者秋葉飛起。正好對應於蘇式紅湯。但本人奉勸沒有經過濃油赤醬熏陶的,或小時候有過醬油湯搗飯曆練的,請慎重踏入此門。說不定你會被這滿眼的醬油羹(勾芡得很厲害)給嚇著了。

湯不用先吃,我知道醬油有點重了。用筷子把麵撩上來:我一看就看出來,你是個好麵9。

看著很緊,吃著就非常勁道了,實在是不一樣的麵。大腸是看不出來好不好的,隻有嚐了才知道。的確,滑爽,香鬱,更重要的是肥嫩。大眼、香葛麗、寶泰,我嚐下來覺得以香葛麗為最,其次寶泰。可惜香葛麗又歸隱江湖了...

喝口湯,的確證明我的眼睛不是吹的。重了,醬油重了。或許喜歡的人會說:“我重你個頭!”

但確實我已經連味精味都吃不出來了?...

據說寶泰是唯一一個把“人氣美食”的美食人氣走的店家。我不得不承認,老王很老卵10,老王的大腸也很老卵!

注:吵相罵1:吵架 伐2:不 冊那3:罵人的話,現亦用來表達情緒 儂伐4:你不 模子的腔勢5:江湖人士的樣子 眼烏子6:眼珠子 夜到7:晚上 啥麽事8:什麽事情 我一看就看出來,你是個好麵9:滑稽戲《72家房客》中偽警察“369”的台詞,要用山東話念 老卵10:令人驚歎,有時褒義有時貶義

8.9分 王者道理 味道之理 無須人氣 

第二十九碗麵 老半齋 地址:黃浦區福州路600號(近浙江中路)

記得第一次進上海博物館是被古代的女屍勾引進去的,那時還在上小學,那時的地點還是河南中路的舊中匯大樓。想想真是做孽1,進去被嚇到了,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沒敢再進去。

之後讀了中學,大學。曆史、地理課永遠是副科,老師也永遠好象是沒法轉正的樣子。說來慚愧,及到中年,陪小孩到上博去了幾次,才知道原來博物館要遠遠比教科書精彩,我們的眼睛也要遠遠地比我們糊口的老師的嘴巴讓我們感到驚歎!

受惑於馬未都在百家講壇上的侃侃而談,竟然想念起在上博角落中靜躺的汝窯了。

在幽暗的燈光下,橫看豎看,還是看不出“雨過天青雲破處”的感覺,還是看不出個眼淚來。最高的藝術就是讓懂的人留淚的,隻是我還未懂汝而已...

觀複完大克鼎、蘇軾真跡(上博的很多頂級書畫是輪展的,有的還不輕易示天下)等頂級國寶,看累了,肚子也叫了。如何去解決一頓午飯?如何帶著殘存的雅,在人民廣場這個金貴之地去吃一碗與之匹配的麵?

不遠處的福州路上就有這樣一碗麵,一碗在清明前才橫空出世的麵-刀魚麵。每年3月,春暖花開,刀魚從大海洄遊到長江口崇明、南通、鎮江一帶。很多年前,他們攜家帶口,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此則萬裏長江之大觀也。現如今,他們孤家寡人,薄暮冥冥,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恐怕即使小李飛刀也飛不到幾刀了。

此尋訪到了最後不得不破了20元的界限,一小碗刀魚麵,確切地說是刀魚汁麵,26元,還隻有二兩。因為我知道虎跳峽也要造大壩了,我怕刀郎因為害怕或者憤怒,寧願躲在大海裏鹹死也不願回到生它養它的母親河長江,那我就此生無緣再見郎了...

將近1 點,人依然非常多,還好老半齋不但非常老而且非常大,這樣的時候總可以尋到一個位子。坐下把小紙條的一半給服務員,記得要關照一句:硬麵。若這一句話不說,那就隻能吃煨麵了,也就是爛糊麵。老半齋麵的特色就是煨麵,而特色麵是肴肉麵。刀魚麵則是絕色麵,很多老餮每當過了年就一心期盼著清明的到來(也不知真的假的?)。

麵上來,牛奶一樣的湯汁。看不到一絲魚,隻有幾根鹹菜。據說這湯汁的煮法是:將刀魚用釘子釘在木頭鍋蓋上,大火燒沸後開小火燜上一天,一定要等到鍋蓋上的刀魚肉酥爛得掉下鍋裏,與鍋中的湯水融為一體,木頭鍋蓋上隻剩下幾具刀魚魚骨方算大功告成。魚都蒸發到湯裏了。

先喝一口湯,濃稠,微腥,略鹹,帶著點胡椒粉的味道湧到嘴巴裏,鮮,真的很鮮。但是怎樣鮮我就描繪不出了。就像汝窯怎樣好看是要看了流淚的人才能描繪的。連喝三調羹湯,實在也是為了對得起我那26塊錢,對得起這天下第一光麵。

麵因為關照服務員要了硬麵,所以吃口還是不錯的,有點寧吊吊2的。以前是吃過他家的煨麵的,爛得實在無法入咽。看邊上無牙的老伯伯吃得香,想過個幾十年再來吃的。

虧得此次尋訪,從網上得知此麵還可以不煨的。當然這麵一定是他家的“配方麵”,我覺得麵裏放了糯米的,否則沒有這麽粘,否則要是隈麵的話還不根根斷得一塌糊塗?

喝到最後一點湯的時候嚐試著加了點醋,味道也很別致。我邊上有個上海中年克勒模子3,點三兩刀魚麵(29元),一份(兩小塊9元)肴肉,然後自己去弄來一小碟薑絲,一壺醋。看來是刀郎的知音。上海人在國營的店家中都很識相的,要麽不上門,要麽上門自己動手,免得招白眼。

把最後一點筷子上的魚汁舔幹淨了,沒好意思舔碗。腦門子裏就在想一個字:鮮。

出了門,還是在想這個字。隻是,怎麽一出門就忘了呢?

有個老餮說得太有道理了:會不會品嚐刀魚汁湯這個問題,可以上升到一個人的美食境界。而這豈是難得跑一次老半齋就能品嚐的來的?

我把這句話廣而推之:會不會鑒賞絕世汝窯這個問題,可以上升到一個人的美學境界。而這豈是難得跑一次博物館就能鑒賞的來的?

注:做孽1:可憐 寧吊吊2:粘稠 克勒模子3:體麵,但又有點混過江湖的樣子

7.9分 江刀魚汁 鮮美無刺 感同汝瓷(差一分是為了鼓勵自己要每年到博物館去看一次汝窯,吃一次刀麵)

第三十碗麵 長腳湯麵 地址:盧灣區濟南路(肇周路口)

在一個風高月黑的夜晚,一個四眼反戴貝雷帽的矮胖婦人和一個奇瘦短穿米彩褲的長腳男人,推著一輛吱吱做響的小車,從昏暗處走來,生起爐火,柴爿1的炊煙於是拌著一股特殊的氣味彌散在了空中。

四下裏是許多饑餓的眼睛,在期盼著那隻鍋裏的東西。

突然,一輛寶馬悄悄駛來,但刹車聲依然在這寂靜的夜中劃了一下輕響。車上下來華男豔女一對,轉移著那些饑餓的視線。

但長腳卻連眼皮也不抬,依然在空中揮舞著他優美的姿勢。而婦人卻在數人頭,她的記性是恐怖的(可以記住20多個人的順序和每個人要的不同)。當她把鍋裏的東西盛在大海碗中端到你麵前時,會說:搗搗2再吃。

長腳在一碗一碗地下麵,但好象下的不是一碗碗的麵。

簡直不是在下麵,是在下迷魂湯!

這就是傳說中的長腳湯麵。晚上10:30以後才有的一碗麵,而且不是每天。天太熱沒有,天太冷沒有,刮風下雨沒有,逢年過節沒有。

全上海隻此一家。

但本人是吃不動如此的迷魂麵的,開得太晚了。那就留著給想去的人...

注:柴爿1:劈開後的木材 搗搗2:拌一拌

0-10分 深夜不睡 等得憔悴 吃著心醉 

30碗麵尋訪結束了,除了吃不動的“長腳”和吃不到的“阿娘”(阿娘走了,也帶走了她的麵)。在上海上萬家可吃麵的店中,猶如滄海中覓一栗。那麽,哪些地方還可能吃出好麵呢?

一.小紹興、振鼎雞、泰煌雞等的雞湯麵、骨醬醬麵。

二.遍布全市的正宗或大興的蘭州拉麵。

三.鴻昌興、鴻榮興、鴻順興、同貿興等最後一個帶“興”的蘇州麵館。

四.蘇州羊肉麵館,多數標榜著來自“藏書”。

五.美新、沈大成、大富貴、光明村等老字號飲食點。

六.靜安寺、龍華寺、玉佛寺素麵。

七.味千、滄浪亭、吳越人家遍布全市的連鎖店。

八.春和、富祥、富源春、大南、鵬福、72家、張記、崢崢、小桃園、蘇式紅湯等小麵館。

九.康師傅私房、蘭桂坊、1001原汁、夏麵館、老克勒等比較貴的麵館。

十.各大飯店(包括日、韓料理等全世界、全中國在上海開的)烹飪的各種麵點。

等等,等等等...

有些是隱於市的,有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梁實秋早年在友人家用兩片蘇打換來廚師精心烹製的一大碗鮑魚麵,實乃美味之極,卻也是料想不及的。

一碗麵如此,那人生何不複加?

2004年撿回一條命時,哪裏還想得到這輩子竟然能現場聽到那個偉大的聲音,看到那個偉大的身影!

2007年2月12日,當Roger Waters站在上海大舞台上揮出他那老卵無比的手勢時,我知道我此生已然是死而無憾的了!It’s a Miracle!

但人是不可能因著一碗麵而死而無憾的。

卻會因著一碗麵而想好好的活下去。

人總是想吃一碗長壽的麵的!

後記:三十碗麵的尋訪曆時半年有餘,也算是誠心之旅。喜歡吃麵的和喜歡本文的都可與我交流: rvol@163.com  秋葉飛起 2009年3月27日於攜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sw8384 回複 悄悄話 大哥,儂住在永加地區的,太原路63弄叫外國弄堂,私房很多.
julia42163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亨,找到知己了. 吃一碗好麵的鏡界一直是我追求的.
edufmcn 回複 悄悄話 陸文夫的《美食家》有專門頭湯麵的描寫,令人讚歎。
酒香老兄上海30家麵館的敘述,讓人向往。謝謝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