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訪上海的30碗麵-上篇zt

(2009-05-09 09:26:38) 下一個
有時候寫一點東西,是為了以後年老記憶差了好回想回味的。

病閑在家,舒服的時候看看外麵的太陽,想生命是如此的美好!

我喜歡吃麵,故有尋訪上海30碗麵之舉動。

以時間為順序,每次均以我的居住地畹町路瀾倉路為出發地。出行方式:公交車(排除地鐵,地鐵一坐,麵的成本要上去好多。況且地下除了人,什麽也看不到。)

本人的小小申明: 吃的是20元以下的麵,8.0分以上為高分,即使路途遠,即使人太多,即使環境差,也可再次光顧。但分數為本人當時所吃之感受,若與他人的感覺不符,本人就隻能抱歉了...

第一碗麵 鴻瑞興 地址:徐匯區中山南二路1500號(東亞大廈1-3F)

去宜家,可以到處逛逛,也可邊逛邊休息,坐也可以,躺也可以。甚至可以去餐廳喝杯免費的咖啡。但兩手空空什麽也不買,那是要很好的定力的。

出門,漕溪路往前一點右轉到中山南二路,要延著馬路對麵走,在奧林匹克賓館那裏左拐進八萬人體育場,不遠可看到一幢高層建築,牆沿突出很大的豎著的“鴻瑞興”招牌。

門口有一頂古色的轎子,老貨,別具風味。店家倒是不怕人偷,不過回念一想,半夜三更扛一頂大轎子在徐家匯上走也實在是戇到頂,也實在是太招110了!

整個餐廳風雅而古樸,樓上是點菜的,樓下是吃麵及點心的,兼賣熟食。人很多,買票要排隊,正好可欣賞下熟食間玻璃上用小楷寫的鹵味單子,也正好可以研究下櫃台上幾十種的價目表。

點了8元的招牌燜肉麵,領了單子繼續排隊,這次可就排著看人吃了。等吃的人走了,交單子給穿中式小褂的服務員,繼續等,還好,大家穿得比較風雅,等得也很有風度,跟餐廳的格調一樣。

麵上來,把小碟中的燜肉掩埋於麵下,先喝口紅湯,是高湯,偏鹹了點,再吃口細麵,偏硬了點,沒有蘇州某某“興”麵館裏的那種有彈性的軟的感覺,一定不是手工的麵。說句實話,在上海要吃到一碗手工的麵,很難。

說到蘇州某某“興”的麵館,則自然要提百年老店“朱鴻興”、四代家傳“陸長興”和當代麵癡“同得興”。三麵聚蘇麵之精華,匯蘇湯之濃鬱,稱雄於江南。

蘇麵是纖細的,宛若一個江南女子,又似那女子在雨巷中輕扭的腰。巷子中的雨就是濃濃的高湯。那纖細的腰是柔軟而富有彈性的...

兩、三分鍾後,把燜肉撈上來,橫的咬下去,閉著眼。好,好肉!有一點點煙熏的感覺。肥瘦相間,再映寸著那點皮,極妙。一口肉,一口麵,一口湯,芸芸眾生,凡夫俗子,又有何求!

恰遇熟食部有剛做好的鹹雞的腳爪,賣一送一,1元2隻。買了6隻。回家後果然味道一級。

8.6分 燜肉絕點(絕對到點) 麵略欠點 環境正點(古色古香,連跑堂的都穿著江南小藍布褂)

第二碗麵 真如羊肉館 地址:普陀區北石路155號(近蘭溪路)

725到虹漕南路欽州南路下,往後一點就是830終點站。由此開始長途跋涉,從南到北足足29站,在銅川路曹楊路下。

腳下是銅川水產市場的海鮮水,抬頭是不遠處的真如塔。

真如寺是我國佛教寺院中為數很少保存下來的元代建築,也是上海唯一一家供奉釋迦牟尼佛舍利子的寺院。

寺廟位於蘭溪路,往前即是北石路,左右張望,憑感覺右拐,果不其然,十多步路後眼前赫然一座舊舊的老店,隻記得好大的“百年老店”四個字。門口有幾個老男人在啃羊腳,吃1黃酒。

進門,80年代的風貌依然如故。抬頭瞄了下價目,羊肉45斤/元,羊腳25元/斤,羊雜湯10元。價錢卻是新世紀的了。

要了碗紅燒羊肉麵:12元。在80年代的長方凳上坐下,看著油油的桌子和斑駁的牆麵,還好上麵沒有“毛主席教導我們...”,背後人聲鼎沸,煙酒彌漫。直覺得時代在原地踏步。

麵上來,同時上來一小碗有半碗多紅湯的一大塊紅燒羊肉,是用紮鞋底的那種粗線紮著的。麵是白湯,倒一點小碗中的紅湯,把羊肉擱麵湯裏浸一下,到嘴咬了口,有點甜,那皮硬中帶著酥軟,肉也是的,許是紮的功勞吧。再一口麵。真的很是驚喜,竟然是小時候的麵!!!

我成長的年代正是80年代,那時複興東路靠近河南南路不到一點的小弄堂口的飲食店,是我關於好麵的最初記憶。那是一碗光麵,還隻有2兩半,北方的人可能都沒有聽說過吃麵有帶半的。是,的確是2兩半,1角洋鈿2。3兩可就是1角2分了,那時3分可以吃個香噴噴的大餅了。

那碗光麵的麵是一早手工製作的,扁的小闊麵,吃起來特別有韌勁。 而湯,更是熬了一夜天3的骨頭湯,儂4想想香伐5?儂想想好吃伐?

回憶總是美好的,而眼前的牆上卻出現了一個德國小蠊,麵倒是好吃,已經光了。羊肉卻還有一多半。大老遠的趕來,總不見得為個德國小畜生而敗了興致。於是換了個桌子,再要碗羊湯麵,2元。在當今CPI高漲的年代,可能是上海最便宜的葷麵了。

注:吃1:喝 洋鈿2:錢 一夜天3:一個晚上 儂4:你 伐5:嗎

9.3分 麵似回憶 肉略甜蜜 環境絕地(能觀賞小蠊的地方應該能稱為絕地了)

第三碗麵 牛雜第一家 地址:閔行區七寶古鎮南大街38號

七寶於老上海的印象就是,耳朵裏的財積1聲和嘴巴裏的老酒香(七寶大曲)。

春申路坐735路到七寶站下,往後一條街民主路進去就是。

街邊的牆上是古鎮的介紹。有天主堂、古戲台、解元廳、微雕館、張充仁紀念館、蟋蟀草堂等。那些古跡估計都已經是故跡了。等想起來要愛惜,那愛惜的卻已經遠去...

七寶羊肉隻是近幾年由於鎮政府發展了老街旅遊才逐漸名氣響起來的,但據上海地方誌辦公室記載七寶羊肉解放前就已名世。

先表一下老街上的羊肉行情。

南西街9號,據說此店羊肉正中。羊肉39元/斤,羊腳32元/斤,有樓上。南大街近橋頭江南羊肉館羊肉45元/斤,羊腳35元/斤,可堂吃,羊湯麵3元,可上樓。南大街37號青青羊肉,羊肉32元/斤,羊腳32元/斤,羊尾巴18元/斤,一盒有12元,嫌多,老板爽氣,算10元。回家一吃,尾巴的味道倒也不錯。隔壁39號人氣比較旺,羊肉也是32元/斤,搞不懂的是羊腳卻隻需22元/斤,留下次吧。

返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找到此行的目的地:牛雜第一家.還算比較幸運,沒有等位,不過要先付錢,後落坐。7元一碗牛雜麵。

此店比頂頭的另一家賣牛雜的要小,而且沒有樓上。門口是幾個不鏽鋼的圓桶,香氣四溢,裏麵盛的就是各類牛雜了,沒仔細看,看也看不懂,估計隻有牛才知道。

上來的這碗麵的碗明顯要比5元一碗的牛雜湯要大許多,裏麵的牛雜卻差不多。

湯略微泛紅,不是蘇式麵的紅,是那種鹵的紅。入口倒也鮮,微酸。但鮮得有味精的幹活。你想此處又不賣牛肉,那高湯怎擋得住如此滾滾的人流。

麵是圓的,類似普通拉麵館的拉麵,但不可能是拉的。應該叫定製切麵比較合適。有點硬,但彈性似乎不足。可圈可點的倒是那些紅的白的牛雜,入口有一種脂彈的味道,那就是牛雜的妙去了!

其實七寶老街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小吃一條街。

注:財積1:蟋蟀 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www.shtong.gov.cn 中有一篇“七寶蟋蟀噪滬城”,其中有一句:蟋蟀別名很多,江浙滬一帶叫法最奇怪,叫作“財積”。而我為了寫此尋訪,特意去買了錢乃榮、許寶華、湯珍珠三教授據說十年磨一劍的《上海話大辭典》。其中蟋蟀的寫法第一個是“上斬下足”,近似“蹔”,第二個是“左蟲右足去口”,近似“蟲尐”,看都看不懂,新華字典上也沒有,網上也沒有,到上海書城查12卷“漢語大詞典”也沒有。我總共不過用了不到100個上海常用詞,其中如:急吼啦吼、啪啪撲、軟撲撲、一夜天、一撮堆等大詞典中竟然沒有,而“克勒”寫成“克拉”,“嘎三無(壺)”寫成“茄山河”,“夯不郎當”寫成“亨八冷打”,真不知十年磨的什麽劍?客氣的說是治學不嚴謹,不客氣的講是水平特搭僵!

7.6分 牛雜地道 麵略硬道 湯顯味(味精)道 

第四碗麵 瑩樓館 地址:閘北區臨汾路691號(近嶺南路)

這碗麵吃得遠了,要調三部車子。

第三部車子951路上隻能看到80年代的千片一律的老公房,怪不得馬未都說把人空降到中國隨便哪個縣城,都不知道身在何處。5000年的東西,都隻留下了一丁點了。這一丁點也不知哪年哪月也給撚沒了。

車停在嶺南路,拐到臨汾路。尋著記憶找到這家很小的門麵。

說道記憶,大約6年前認識一個彭浦的小妹妹,在這家彭浦知名的麵館吃了兩三頓飯,沒有吃麵,隻炒了點菜,忘了吃的了,卻記住了麵。這次重新得以拜訪,得謝謝上海的一檔很火的電視節目,生活時尚的“人氣美食”http://channely.smg.cn/wqsh.aspx 。他們居然采訪過,否則我到哪裏去尋一家不記得路名招牌的麵館。

招牌有點不俗,可店分明是6層公房延街的底樓3室戶改造的。上海人都知道的過道廳中兩邊擺滿了座子,顯得擁擠的很。再加上站立的等候的客人,那就有點不堪了。要知道已經12點半了,生意可想而知。

麵的品種倒是繁多,居然有豬心大腸等混搭麵,“點評”www.dianping.com 上評論如潮,點評什麽麵的都有。

特色太多就是沒有特色。

不如就點一碗最普通的麵,辣醬麵:4.5元,外加一塊素雞2元。通常我到一家無法確定特色的麵館都隻點辣醬麵。為何是辣醬麵呢?麵不用說了, 辣醬考的用料和澆頭的功力。到蘇州試過幾個麵館,好的館子的辣醬麵都不會令人失望的。

人多,等候的時間倒不是很長。上來,一大碗,是那種咖啡色的膠木碗。

湯淺了,麵太多了。湯麵最致命的是湯不寬,麵一定是要在湯水的下麵的。

那麵是比小闊麵要厚一點。果然不出所料,麵漲了。湯倒是真的高湯,辣醬裏的土豆塊及豆腐幹塊偏大,夾雜著2、3丁點肉,一點不辣。素雞價錢是別家店的2倍,麵積卻也2倍。他家的素雞火候一級棒,但隻是適合吃口偏甜的人。唯一可以圈點的是湯,高湯。也是我唯一吃完的。

終於在吃到第四碗麵的時候給出了一個低分。如果住附近,如果再吃吃其他的如腰花麵,大腸麵,燜肉麵(6元),或許會吃出個8.0朝上的分。但這次的確令我失望!

6.8分 湯是高湯 麵卻太漲 店常滿堂(人太多,況且,還擠)

第五碗麵 張太和爊鴨(金沙路店) 地址:近郊嘉定區金沙路480號(近李園一村)

這碗麵吃得更遠了,吃到嘉定去了。

上嘉線曆時一小半小時多到達嘉定客運中心,問訊如何去張太和,倒是頗有知名度,回曰嘉定1路。但跑出去卻找不到(其實就在客運中心出門左拐不遠處),教訓是一定要問清楚車的具體方位。

一頭霧水站在城中路,望著街角樹立的城區示意圖,與腦海中的google地圖對比,總覺得有點不對勁,總覺得畫得不準確。可惜沒有帶打印的google地圖。

憑感覺邊問邊走到沙霞路右拐,城中路上有上海大學,可能就是以前的上海科技大學。

經過匯龍潭,400年曆史,毗鄰的有嘉定孔廟,800年曆史。和孔廟同街的是法華塔塔院,法華塔又名金沙塔,於南宋開禧年間建造,巍然聳立於街衢鬧市之中。

沙霞路過博樂路就是金沙路了,幹淨的安靜的馬路。

經過一條小小的街,過了,再回首望望,秋日的陽光撒在秋日的葉子上直落到地上。地上竟也泛起秋日的懶洋洋的暖光,仔細瞧瞧,竟然是久違了的彈格路1。其實順著這條小路就是上海5大名園之一的秋霞圃,明代的園子。下次吧!

餓了,進張太和金沙店。要一碗鴨湯麵:3元,一份鴨子:3元,價錢實惠。已經是12點半了,店中客人稀稀拉拉。但還是等了10分種。上來的碗竟然是不鏽鋼的。碗中撒滿蔥花,倒似不要錢似的。殊不知再好的高湯也會被蔥的味道衝掉了。

先吃口麵吧,一口,不對,想想不對,再吃一口,有一點點僵。麵之大忌,一是漲,二是僵,竟然被我連續吃到。漲原於湯緊了,時間長了,但大抵原於麵條本身。而僵就原於下麵的人了,一定是接水(中途再加冷水)的火候欠了。

但是此湯麵更欠的是湯,味精和鹽有一種後下的感覺,偏鮮偏鹹了。感覺是和蔥花一起撒進去的。吃了幾口麵和湯後,嚐試浸了塊鴨肉,我個幾2洋盤3了。鴨腥氣彌散到湯裏了。還不如直接吃好吃。此鴨是有點糟味的,浸在湯裏顯然是我的錯,但散到湯裏有鴨腥氣那就是鴨子的錯了!

吃好,在他家的熟食部買了一根鴨頸(19.8元/斤),三個鴨爪(21.8元/斤)共10來元。回家得到妻的表揚。還算別有一味,但鴨子的純潔度無論如何總是比不上曾經的遙遠的冠豸山下連城城中的。

嘉定1路就在門口,李園一路站。其實查“丁丁地圖”www.ddmap.com 是可以查到的,起點嘉定汽車站,終點金沙路嘉定東大街。

回程在嘉定客運中心嚐試了一下南嘉線。

不嚐不知道,一嚐嚇一跳。

這是一條人巨多的車,也是一條路線巨長的車(記得滬宜公路->翔江公路->華江公路->北瞿路->華翔路->滬青平公路->七莘路,到莘莊整整2個小時,那些站了2個小時的可能還要站1個多小時才能到南橋)。

沿途路慢慢,灰茫茫,特別是到了華漕,那簡直是灰天灰地(在建的有:一叢叢的居民高樓,一段段的閔嘉高速,一片片的機場樞紐)。就是在這灰天灰地的華江公路邊,竟然有戴著口罩抱著小孩賣A片的婦女。歎之!

更歎的是有人在大天大地的虹橋機場交通樞紐工程的灰天灰地中,在一條小河邊悠然地釣魚,真不知道他是為了娛樂,還是為了生活。

注:彈格路1:由塊石鋪築的上海早先的小馬路,不太平整 個幾2:這下 洋盤3:不內行

6.4分 麵僵湯鹹 或非麵店 或是分店. 

第六碗麵 吳越人家(淮海路店) 地址:盧灣區淮海中路706弄10號(近思南路)

這碗麵應該算得上是上海的老麵了,但我從來沒有吃過。嫌貴(90年代初聽說動不動就是10多元一碗麵)!

926路在華山路行駛一小段就右拐入淮海中路了。

這一拐就拐入了上海的風情。路兩旁的洋房帶著歲月的精致,在秋日的陽光下散著釅釅的味道。想象一下黃昏樹下的微風,和那微風吹彌的女人香,就會理解這上海灘的吸引所在了。

淮海中路西端那一片區域自從有第一座洋房以來,就是每一個時代頂尖人物的追逐地。那窗縵後演繹的故事都會化作不可捉摸的魅力彌散在那裏,而我們隻是過路的,隻能想象而無法感知,因為那裏永遠是遙遠的...

東端已經成了各大高中級品牌的櫥窗了,從陝西路到西藏南路延綿不斷。

而吳越人家就鑲嵌在這裏的弄堂中,此店是第一連鎖店,說白了就是起家的店,或曰總店。

老早的上海大體隻分為洋房、石庫門和棚戶區,那上海人也就相應的分為上層、中層和下層.

走進,拐入,隱隱的評彈聲從石庫門中傳出。

早上十點三刻,隻有我一個人,在江南絲竹聲中,在牆上水墨畫下,在八仙大木桌上,點了一碗羅漢淨素麵:13元。不太貴!(我的工資大抵已經是90年代末的10多倍了,所以不貴。)

在等麵的時候望一眼門口的牆,整整齊齊幾塊銅牌,頭牌醇香排骨麵,依次分別是羅漢淨素麵,八寶辣醬麵等五、六塊匾。都是上海市餐飲協會頒發的上海特色麵獎狀。

麵上來,細麵,寬湯,大瓷碗。碗上是店家的logo,還有一點小花紋。

隻一口麵,就非常欣喜。久違了!那是純正的蘇州的麵,那種特有的帶著彈性的軟頓時彌漫齒間。再一口湯,清揚的高湯,隻逃不過我嘴的是一點點的味精。

那一小碟羅漢淨素量不多,但品種倒是齊全, 麵筋、烤夫、金針、蘿卜、黑白木耳。

幾樣東西混在一起,勾芡的恰到好處,用筷子撥入碗中,撩幾下,頓時,那釅釅的汁散到了湯中,入口的已然是醇厚的湯了,味精的味道也被衝掉了。

各類素食均可圈可點,尤其是麵筋,滑爽而不油膩,可謂功力頗厚。

一碗麵,見底,隻留下最後一口的餘味。

9.5分 麵已入道 麵麵俱道(澆頭、盛器、環境俱佳) 隻欠一少(少一點點味精就更佳了)

第七碗麵 朱鴻興(眉州路店) 地址:楊浦區眉州路300號(近平涼路)

想吃一碗麵,想了十多年。

那是個沒有店名,沒有地址,隻有記憶的一碗麵,一碗光麵,一碗光的拌麵。

因為那是個傷感的地方,走了後再沒有去過。要不是尋麵之旅,恐怕我這輩子再也不會去的了。

703路換42路到淮海東路西藏南路下,再換135路。這裏於我實在是太親切了。

八十年代中後期,我窩居的7平方永壽路小屋,在大學四年及以後2年的時間裏來往迎送無數風華正茂的過客,極限記錄是晚上留宿11個人,但那是個純正的年代,大家在一起啃啃隔壁雲南路小紹興純正小雞腳,唱唱校園小歌曲,談談人生小理想(其實現在想來那時候有什麽理想,再怎麽想也想不到今天許多人的高樓別墅和小車寶馬,那時多數都在那棚戶區窩著呢!), 不純正的代價我記得是二醫大張榜開除將要畢業的男女生。

135路金陵路到底就是外灘,那些百年老建築倒是百看不厭的。而江對麵的新建築,我始終覺得那幾個球和碰門板(震旦大廈)太殺風景,有礙瞻觀。

整個外灘現在是一個大工地。連百年老橋外白渡橋也給拆了去維修了。車繞道曾經紅極一時的乍浦路橋(乍浦路的餐飲在90年代初中極度火爆)拐向黃浦路,那裏聳立一排新的建築,搞笑的是有一幢名曰海灣大廈,江灣大廈倒比較貼切,估計老板是怕生意給被弄到五角場去了。

從東大名路開始,車往前走,記憶卻往後流了。

現在的東大名路是一巨片的空地,以前的房子已然變成轟然倒塌的廢墟。但房子中的影像卻活了起來。

世界上最神奇的真的莫過於記憶了。在這60億的人中,那種曾經有過的心弦的顫動隻是屬於你一個人的。要是你去了,那一絲的憂愁,那一回的眼眸,那一瞬的溫柔,那一觸的顫抖,也都會被你帶走,消失得宛如海市蜃樓...

車行進在楊樹浦路上,一切都如百年的楊樹浦水廠中已不再流動的水,平靜得好象時間沒有被攪動過似的。右邊是沒有機器聲的國有工廠,而左邊依然是10多年前看到的多數二層帶老虎窗的公房,夾雜著最多三層的私房。

楊浦和南市是以前上海典型的棚戶區,但不同的是南市的棚戶小且真的是用棚的,因為家家都聯成片了,根本無法獨立打地基造磚的房子。而楊浦的相對地大,因而也就物博,基本都是二、三層的磚瓦房。不過有一點是共同的,都沒有煤衛,改革開放後有些人家有了壓縮煤氣。

隻記得這碗麵是在平涼路上,定海路附近,不想記憶會在時間的衝刷下模糊,而傷感也淡淡的變成了記憶。

來來回回很久很久,在這一片幾乎沒有怎麽變的地方,竟然找不到要尋的路。因為我忘了一條路:貴陽路。等穿行好久看到這條熟悉的路,平涼路上的這家麵店店麵好象依稀在,但麵斷然是沒有的了。

記憶中那是一家沒有招牌的店,神奇的是隻供應一碗麵,一碗放醬油料的光拌麵。

而印象中桌椅很少,多數是站著吃的,也有蹲著吃的。我就從來沒坐下來吃過,因為不敢。通常是隻聞一片呼嚕聲,聲過後,放碗,撩筷,走人。沒有一丁點的葷,也沒有一丁點的素,甚至都沒什麽油,卻讓我每次都幾分鍾搞定,那種唇齒間的滑爽在極短的時間內滿足了最純正的欲望。

他家的麵就在店後麵的作坊裏現做現賣的,是加了雞蛋的純手工麵,扁扁的小闊麵。

記憶的麵沒有吃到,於是就有了替代的麵。赫赫有名的蘇州“朱鴻興”,不過是上海的加盟店。

門麵倒是有腔調,但麵實在是沒料到。

外麵是中式門麵,裏麵是大圓台麵。如此不搭調的情景(麵館四方桌為宜,大圓台麵是喝酒的),隻能點辣醬麵了。

這碗蘇式頭牌麵館的加盟店的麵的湯非紅非白,上麵漂幾葉青菜,喝口湯,竟然喝出放味精的牛肉湯味來了。吃口麵,硬的切麵。辣醬中的肉丁倒從來沒有如此多,但味道不香,也不辣。湯是湯,麵是麵,混不到一起,失望之極。想朱鴻興為蠅頭小利,如此糟蹋自己的招牌,真是可悲啊!

如門麵不標朱鴻興,也由不到吃個不及格。

5.9分 興由一麵 敗亦一麵 百年老店

第八碗麵 張楊麵館 地址:浦東新區南泉北路1071號(近濰坊路)

這碗麵尋訪它是我的偏心。

偏心它是因為在浦東住了7年,隔幾個月一次也斷斷續續的吃了7年。

浦東給世界人民的感覺是一個崛起的中國,給中國人民的感覺是一個自豪的祖國,給上海人民的感覺是一個高樓的標座,對於我而言則是平淡的生活。

一碗麵就是平淡生活的寫照。

十年前偶然在朋友推薦下吃了這碗麵,之後就不太偶然的搬家到了浦東。

麵館在南泉北路上,不起眼。

總是叫一碗燜肉麵。一開始吃過拌麵,豬肝麵,大腸麵,素交麵等等。打有一天看到一穿西裝的白領子的大胖子一口悶下去這塊肉的滿足樣後,我也就一直不悔改了,隻到這一次。

說句實話,那時候也特意去德興館比較過,也不知是偏心吧,總覺得這口肉好。

一開始,隻要說聲“燜肉麵”就可以了。漸漸的要加一句“精一點”。

今天已經快下午1點了,依然加一句“精一點”。人不多,或許高峰已過,這裏是隔壁洋涇中學的校外食堂。

麵上來了,是白湯,但湯淺了,且混著一點麵湯水。美食家中隻吃頭湯麵的想必是極至的,一般的人斷不會為了一碗麵而犧牲睡眠。隻要每次把沸騰中散開的沫撇去,就不會出現如此的麵湯。

燜肉直接放在碗裏倒還算了,上來的這塊不是“精一點”。直可以稱得上是精肉了。老吃客知道,燜肉必需是五花肉,瘦肥恰當,3:1,多一分多之,少一分則少之,入口則唇齒流香,流的是一點點的脂香,斷不能燕瘦環肥,多少隨之的。

沒有吃一口,結果已然了。

那麽就吃一口,麵,是小闊麵,有一點點硬,到最後是有二點點僵了。湯,是混著麵湯水的湯,高湯,但加了味精。肉,說句實話,這次是在他家吃到的最差的,比例失調,更嚴重的是肉的纖維是可以一目了然的,是一塊老肉。精的入口木,肥的入口油。

可能與“瑩樓館”一樣,去得晚了。可能“瑩樓館”的常吃客也與我一樣可以容忍10次中的1、2次,畢竟果腹是為主的。但是對我們客人是理由,對店家就絕對不是理由了。

雖然尋訪得如此慘烈,可我的偏心依然存在。因為那裏有我一段平淡時光的記憶!

但是,打分是絕對沒有任何偏心的。

6.9分 麵僵硬麵 麵湯水麵 十年一店(以前吃的時候至少都是7.5分以上的)

第九碗麵 祥和麵館 地址:長寧區定西路1235弄1號(近安化路)

這碗麵網上的點評數擠進3甲(來源點評網)。

他家的辣肉麵向往了有2年了。

那麽趁此機會就去吃1次。

946路經過上海影城,在新華路上有幾個弄堂,巨大的水杉後麵掩映著一大片風貌各異老舊老舊的別墅,民間稱之為“外國弄堂”,是20世紀上葉匈牙利建築師的作品。為當時國內商賈和在上海的上層僑民建造的。

小時候去西郊公園(上海動物園),司機路過那裏是不能按喇叭的,一直搞不懂。(吃麵之後有一次去影城看電影,早到了特意和老婆進去兜了圈。那裏麵特別的靜、謐,兩輛掛“南”字頭牌照的別克無聲地在弄堂裏聽著樹葉隨風的聲音!)

定西路上安化路兩邊拐角一邊一個名稱一模一樣的祥和麵館。

克隆的?還是山寨的?不要走錯了被壓寨了。12點多一點,應該是午飯高峰未過時。往有人排隊的一個去,準沒有錯的。

走近了,才知道什麽叫生意飛起來。

人家牛的麵館是排一個隊的,這家牛牛的麵館是排兩個隊的。一個隊交錢,一個隊領麵。是自己拿的噢!至於拿好了是否有座位,就天曉得了。

點招牌辣肉麵,真是便宜,隻要6.5元。順便了解了對麵是一家的,隻不過不吃麵,吃菜。估計老板做發了把對麵吃下了。但為何要名稱一模一樣?在乎自己的金字招牌還是在乎人家的奪門生意?為何不取“祥和菜館”,又好聽又不侵犯自己的商標。搞不懂!

更搞不懂的是店家的生意已經好到了要自己取麵的地步,在蘇州有,在上海我第一次碰到,又不是食堂。

確實,他家的生意好到了十來碗麵一起下的壯觀場麵。但是,不怕麵漲嗎?不怕麵糊嗎?

是的,不怕!

老老實實領好塑料大碗盛著的麵,找到一個小小的桌子,與對麵的分享(桌子)。這個小桌子估計也可排上海灘的名次了。一定是定製的,隻不知麵是否是?

說句實話,剛才站著排隊的時候瞥了下在座的碗中的麵,是不抱太大希望的。非緊縮在寬湯中的細麵或小寬麵,是尋常的切麵。

入口果然是太漲了,都要糊了。10多碗麵一起下,想不漲都難。小時候最怕吃漲麵了。一碗麵下出來可以多個1/4的量。但是,巨難吃啊!

還好,有很多的辣肉可以下飯(不敢說下麵,怕混嘍)。的確是好辣肉,量多味道香。隻是不太辣。湯也不錯,是純正的加少許味精的牛肉湯,飄幾片香菜葉。

最後,總算,在辣肉和湯的幫助下,拿這碗麵淘了下去。

本來是打算多給個幾分的,因為那辣肉。但總不至於為了一點辣肉去吃一碗麵吧!

6.0分 一搞不懂(網上點評如潮) 二搞不懂(店堂如此火爆) 三搞不懂(麵條實在糟糕)

第十碗麵 莊氏隆興麵館(浙江中路店) 地址:黃浦區浙江中路441號(近天津路)

這碗麵是列入名單的,但吃得就有些意外了。

年底將近,新世界打出300送300的促銷活動,甚是誘人。反正周末也沒事,陪老婆去逛了下。

人潮湧動,經濟危機下購買力依然洶湧。隨手翻了幾雙不同品牌不同鞋子反麵底下的標簽。巧了,有2、3雙標著899元,是原珠筆標的。明眼人即使看懂了也不好枉加推說。

06年在法國正逢一年二度的“打折季”,聽導遊介紹如果商家在此期間標的原價比未打折前高的話是要犯欺詐罪受到起訴的。而我們深受化工奶粉毒害的孩子們的父母們的起訴狀不知法院受理了沒有?

對於也涉及到我的孩子的這樣子的一個事件,我不會表達我的憤怒,我已經出離了。隻是從此以後我不會喝牛奶,並告戒我的孩子不要在這裏喝牛奶。

但午飯還是要吃的。南京東路一條街,有享譽中華的第一百貨等著名的名店,是外地遊客的必到之處。因而一般的上海人在這裏會麵對一頓經濟可口的午餐而發愁。

還好,列入名單的莊氏隆興麵館可能就不遠。

感覺還是不錯,從南京路上拐離一段距離。在浙江中路靠近寧波路上找到了門麵。但功課沒做,真是沒備而來,望著牆上一大片的價目表,不知所措,隻好點了辣醬麵8元。老婆點魚香肉絲麵10元。

這個麵館有點菜的,估計在電視上露過麵。所以生意愈加火爆。坐定了才發覺周圍的隻要吃麵的,一多半的碗都特別大,再看看粗大的立柱上的介紹,赫然是他家招牌麵“火腿扁尖老鴨麵”,真搞不懂為何不標在價目表的頭牌。

麵上來,碗是明顯比老鴨麵的碗要小。畢竟老鴨麵要17元。價錢是硬道理,沒有什麽好委屈的。不過還好湯是一樣的湯。因為看人家的大海碗裏的湯,釅白得特勾引嘴。看自家的碗中的顏色也差不多,估計是一樣的老鴨湯。迫不及待的先喝了口湯,鮮,真鮮,是老鴨的高湯。

而麵則看上去很一般,是比細麵要粗一點點的切麵。果然,入口有一點點硬,說明麵是一碗或幾碗下的,且下的時間恰到好處,這種尋常的切麵如果下多了或下多時間了就會漲,而下得正好則入口有一點點硬,等吃完了也不會漲。

辣醬澆頭卻很是入味,像辣醬了,與老鴨湯調和後更加鮮美。辣醬的內容一般,無非是大塊的豆腐幹,小丁的瘦豬肉。與大多數店家用土豆塊不同的是他家用了茭白塊。想起在蘇州一無名小麵館吃的辣醬都是用筍塊的,真的是不可同地而語!

一湯到底,連著麵。麵佳的話就反過來寫了。

8.4分 鴨湯純釅 麵硬一點 人流延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人老話多 回複 悄悄話 麵好味道,文章也好有味道.
Fisherman99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w8384的評論:
滄浪亭在下篇的第二十一碗麵
又一新來的 回複 悄悄話 還有中篇來
曾寧 回複 悄悄話 這隻是上篇吧?看看下篇怎麽說
sw8384 回複 悄悄話 漏了上海最有名的滄浪麵館,上海曆史最悠久的.
亦中 回複 悄悄話 阿娘麵又開張了!新址近思南路皋蘭路。不過聽說阿娘已因尿毒症辭世,新店由阿娘的孫子和前任兒媳繼承。據說,阿娘生前就不太喜歡她的兒子。
總的感覺是味道已不如以往。麵和澆頭也不再分盛兩碗, 使老客人感到有些悵然失落。
singerl55 回複 悄悄話 老兄腿腳功夫真好,跑遍全上海.
Fisherman99 回複 悄悄話 多謝好文!可有點納悶,怎麽不見在淮海路思南路大名鼎鼎的阿娘麵?是我粗心漏看了嗎?
曾寧 回複 悄悄話 這文章看得是賞心悅目,細膩精致,想來你是住在西區了。
突發奇想,這些麵若拿到美國來,碗碗都是絕頂美食呀。
shjinjinyu 回複 悄悄話 以前南京西路上紅甜心的麵很好吃的。現在可以去王家沙,他們的麵也不錯。
Servus 回複 悄悄話 這吃客節棍額!
刀豆 回複 悄悄話 羊肉45斤/元,羊腳25元/斤,羊雜湯10元。價錢卻是新世紀的了。----這價錢還算新世紀!?上世紀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