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忍辱是種大修養

(2009-07-12 03:26:47) 下一個
  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

  --《佛說四十二章經》

  唐代豐幹禪師,住在天台山國清寺。一天,禪師在鬆林漫步,山道旁忽然傳來小孩啼哭的聲音,他循聲一看,原來是一個稚齡的小孩,衣服雖不整,但相貌奇偉。問了附近村莊人家,沒有人知道這是誰家的孩子,豐幹禪師不得已,隻好把這男孩帶回國清寺,等待人家來認領。因他是豐幹禪師撿回來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國清寺安住下來,漸漸長大以後,上座就讓他擔任行堂的工作。時間久後,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是其中一個名叫寒山的貧民,相交最為莫逆。因為寒山貧困,拾得就將齋堂裏吃剩的渣滓用一個竹筒裝起來,給寒山背回去用。

  有一天,寒山問拾得說:如果世間有人無端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要怎麽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問道:除此之外,還有什麽處事秘訣,可以躲避別人惡意的糾纏呢?

  拾得回答道:彌勒菩薩偈語說:

  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隻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隨他自幹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如果能夠體會偈中的精神,那就是無上的處事秘訣。

  中國有句俗話叫:士可殺,不可辱。中國人的性格裏都有一股倔強的勁頭,砍頭不要緊,不能傷自尊,所以忍辱是一件做起來很不簡單,但做了就很了不起的事情。

  白隱禪師一個人過著平靜隨和的生活,人們都說他為人純潔,心地善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