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訪問法、錄像觀察法,以貴州台江反苗族排木鼓舞為研究對象,從其活動特點對它的功能價值進行探討。分析得出:反排木鼓舞具有健身 性、娛樂性、觀賞性、廣適性、社會交往性、高度教育性等功能。研究反排木鼓舞功能及特點,旨在挖掘我國少數民族傳統娛樂項目資源,為少數民族傳統項目的傳 承得到更好的發展。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5/view-2059491.htm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反排木鼓舞;功能;特點
中圖分類號:J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1)11-0000-01
1.前言
反排木鼓舞[1]是 貴州黔東南台江縣反排村的一種以敲擊木鼓起舞的祭祀舞蹈,源於苗族“吃枯髒”(殺牛祭祖活動),苗族稱之為“能紐”。每屆為13年,前9年為準備期,後4 年為主要活動期,屆時,殺牛殺豬祭祖靈,這一活動又稱“鼓社節”等。人們對木鼓舞由來說法不一,但內容和活動方式大同小異實質都是祭祖活動[2]。 隨著時代的發展,木鼓舞的功能和性質在不斷發生變化,現在,木鼓起舞已不隻局限於苗族祭祀活動,逐漸演變成為重大節日、喜慶的娛樂活動了。木鼓舞以頭、 手、腳的大幅度擺動隨著鼓點變化而變化,動作粗獷豪放,激情豪邁,瀟灑剛勁,熱情奔放、灑脫被稱為“東方迪斯科”,成為少數民族的一朵藝術奇葩。2006 年,國家把貴州省台江縣方召鄉反排村的反排木鼓舞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近年來反排木鼓舞在全國不斷演出,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因此,研究反排木鼓舞特點及其功能,對推動少數民族地區健身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2.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以貴州省黔東南州台江縣反排木鼓舞為研究對象。
1.2究研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反排木鼓舞方麵的文獻資料,為研究搭建理論框架。
1.2.2訪談法
通過走訪貴州省台江縣反排村,了解反排木鼓舞的曆史與發展,為本文提供思路。
1.2.3錄像觀察法
通過百度視頻對反排木鼓舞實況錄像進行反複觀看,采用了慢放、定格和重放的方法對反排木鼓舞的動作、結構進行研究。反排木鼓舞視頻來自 http://video.省略/v word=% B7%B4%C5%C5%C4%BE%B9%C4%CE%E8&ct=301989888&rn=20&pn=0& db=0&s=0&fbl=800。
3.結果與分析
3.1反排木鼓舞的特點
3.1.1反排木鼓舞開展特點
反排木鼓舞對活動場地沒有特別的要求,參與活動的對象有大多為青年男女,他們穿著他們自製獨特的苗族衣服,通過鼓手敲擊,形成複雜多變的舞調,在鼓點的節律下,他們圍木鼓而跳,相互的問候、敬酒、祝福,獨具特色。現在,跳木鼓舞已成為反排固有的民俗了。
3.1.2反排木鼓舞構成特點
反排木鼓舞由“牛高抖”、“牛紮廈”、“廈地福”、“高抖大”、“紮廈耨”5個章節組成。第一章“牛高抖”是表現了反排木鼓舞始祖放耶古在江西遭遇其它 部落的攻擊,全族幾乎覆滅,始祖放耶古將兒子勇鬱古和女兒仰妮耶古趕出家門,分為出門舞和砍草舞;第二章“牛紮廈”和第三章“廈地福”是表現勇鬱古和女兒 仰妮耶古被趕出家門後在逃離途中的磨難,分為過河舞、浮水舞和踩蟲舞;第四章“高抖大”是表現勇鬱古和仰妮耶古幾年後逃到貴州台江縣的反排村,為始祖包 墳、招魂,有魂舞;第五章“紮廈耨”是表現兩人定居下來後慶豐收的歡快、熱鬧場麵,叫做豐收舞[4],是為創造美好生活的壯舉。
3.1.3反排木鼓舞動作特點
反排木鼓舞的步伐是同邊順拐,左右不講對稱;胯腿先行帶動全身反轉,上下不講協調;行進方向從橫向走斜插,進退不講儀態。節奏為四、六拍。舞蹈動作為五 種,一種是進三步,退三步,向左旋轉,再回身;二種是進退均二步;三種是踏三步,向左轉身舞三步;四種是左舞兩步,後舞兩步,再任前走;五種是正麵舞兩 步,右側舞三步,再向左轉舞兩步,回身舞而前行[5]。木鼓舞的最大特色是狂,處處強調動作的粗獷奔放,灑脫豪邁。
3.2反排木鼓舞的功能
3.2.1反排木鼓舞具有健身性
參與者以胯為動力點,以同邊手隨著鼓點變化大幅度擺動,豪放、灑脫、激情奔放的動作隨著鼓點舞蹈,具有很強的健身效果。反排木鼓舞運動量可以根據參與者的自身情況而調節控製,參與者可以在舞蹈中愉娛感,又可以感受到舞蹈帶來的修身效果。
3.2.2反排木鼓舞具有娛樂性
反排木鼓舞特別是在節日和慶典活動中,人們相互進行情感的交流,大家一起釋放節日或集體慶典的喜悅心情。正如白晉湘,楊斌等在“交縛、分化、吸納、共生 ―論中國傳統體育與民族舞蹈的曆史淵源”中說的:“民族舞蹈主要是以表達情感為出發點,以身體動作舞蹈來支配情感需要,是為了“娛人並自娛”[6]。
3.2.3反排木鼓舞具有藝術觀賞性。
如今反排木鼓舞以“東方迪斯科”[7]的 美稱吸引大眾。多年來,反排木鼓舞曾先後在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比利時、法國、西班牙、香港和澳門進行表演,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反排木鼓舞動作極具藝 術觀賞性,得到了眾人好評,這種獨特的苗族鼓舞文化滿足了人們的藝術與體育的需求,真所謂“千年跳一舞,一舞跳千年”。
3.2.4反排木鼓舞具有大眾廣適性
苗族反排木鼓舞無論從它的舞蹈內容,還是舞蹈形式上都極富生活情趣,而且對活動場所,動作質量和運動負荷沒有嚴格要求,很容易得到大眾的接受和喜愛。它 以普適、自娛自樂、健身、審美、消遣和遊戲的活動方式已走進了人們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喜愛的體育活動項目,因而,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3.2.5反排木鼓舞具有社會交往性
苗族反排鼓舞來自於苗族族人苦難的曆史和情感的宣泄,是一種表達反排森鼓舞曆史的需要,是苗族生活中的一種社會群眾性的集會方式,是人們進行人際交往的 場所與中介。在特定的節日與社會氛圍中,將族人歡聚一堂,開起了苗族族人內部以及各族之間的人際交往,消除了各族人民因地理環境和社會文化差異帶來的隔 閡,使人們在這一獨特的體育文化的交往中找到了民族認同感。
3.2.6反排木鼓舞具有高度教育性
反排村人跳木鼓舞則是為了不 忘記祖先,他們把木鼓視作為自己的祖,因此,在祭活動中,跳反排木鼓舞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他們希望自己時時刻刻能和自己祖先的神靈在一起,特別是在招 請祖先神靈來世的過程中,人們生怕做錯事,生怕得罪祖先的神靈,他們非常小心、認真和嚴肅。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反排木鼓舞具有明顯教育後人永遠記住祖 先苦難的經曆,激發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9],具有高度教育性的意義。
3.2.7反排木鼓舞具有苗族品牌性
早在明清時期,據《貴州通誌》記載:苗族“正月擊鼓以唱神歌,九月祀五顯神,遠近鄰人趕集,吹匏笙,聯袂宛轉,頓足歌舞,至暮而還”[10],可見當時對苗族木鼓舞的定型與想象。
3.2.8反排木鼓舞具有商業性
反排木鼓舞自從在1954年進京向國家領導人獻藝後,反排木鼓舞由鄉間活生生的儀式文化場景,經過加工,轉化為現代反排人的舞台展演[10]。
4.結語
通過本文研究得出反排木鼓舞具有粗獷奔放、灑脫豪邁的活動特點,其功能價值有九個方便,包括反排木鼓舞具有健身性、愉樂性、藝術觀賞性、無競技性、大眾 廣適性、社會交往性、高度教育性、外展示苗族形象和盈利功能。對反排木鼓舞的活動特點和功能價值探索,為反排木鼓舞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 展。
參考文獻:
[1] 黃澤桂.苗族反排木鼓舞生態調查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1995,2(62):147.
[2] 蔣代力,謝莉.試論苗族木鼓舞的藝術特征與社會功能[J].藝術探索,2007:12-13.
[3]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EB/OL].http://www.省略/zwgk/2006-06/02/content_297946.htm,2006/6/2.
[4] 吳萍,劉文燕,田玲等.苗族反排木鼓舞健身操的創編研究[J].凱裏學院學報,2009,27(3):84-85.
[5] 阿土.反排木鼓舞[J].貴州民族研究,2005,(5).
[6] 白晉湘,楊斌等.交縛、分化、吸納、共生―論中國傳統體育與民族舞蹈的曆史淵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
[7] 胡小明.體育人類學[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74-76.
[8] 饒遠,陳斌等.體育人類學[M].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5,165-168.
[9] 趙波,李景穀.對貴州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的體育價值及推廣策略研究[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5:176-179.
[10] 劉柳,陳正府.反排木鼓舞:從曆史記憶到文化表征[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季刊),2008,1.
轉載請注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5/view-2059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