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談膠州秧歌動態風格特點的發展及在舞蹈作品中的體現(論文)

(2015-04-08 18:31:25) 下一個

                   

李良慧(西華師範大學音樂學院042班)

要:膠州秧歌在我國自宋朝以來已經有一段相當的曆史了,它的體態特征和動律特點十分獨特。本文就主要是圍繞膠州秧歌的這一獨特之處進行詮釋和說明的,通過 對舞蹈作品中現代膠州秧歌與傳統膠州秧的對比和分析,說明我國傳統的膠州秧歌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並且要與國際接軌,吸收西方舞蹈的精處,從而形成 既有民族性,有具有時代性的舞蹈形式。來滿足觀眾們

益增長的審美觀。
關鍵詞:膠州秧歌體態特征動律特征

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傳統曆史的文明國家,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在無數優秀的文化中,舞蹈就是一顆閃亮的明珠。中國的舞蹈形式多樣,種類繁多,在眾多的組 成形式當中,中國民間舞蹈是最具典型的一個,他以生動形象的藝術形式,豐富淳樸的表現內容,活躍在人們的生產當中,是人民大眾非常喜歡的藝術表現形式之 一。膠州秧歌又是典型中的一朵奇。
(一)   膠州秧歌的曆史和分類
膠州秧歌,又稱地秧歌,流行與膠州灣一帶的農村,跟海陽秧歌、鼓 子秧歌一起被譽為山東三大秧歌。在宋、明時期,相傳有趙、馬兩戶人家在膠州灣一帶定居,他們運用唱民間小調加舞蹈的這種藝術形式,挨家挨戶的進行表演,來 維持生計,這便形成了膠州秧歌的?形。後來又經過藝人們不斷的加工完善,至清朝中期已初步形成一套比較固定的表演程式和音樂曲牌。膠州秧歌,以女性表演最 具特色。膠州秧歌女性有三種人物,即翠花、扇女和小這三個角色的年齡差異、性格不同等在其各自的舞蹈動態中得到體現:翠花身體活動自如,兩臂擺動幅度較 大,動作舒展、潑辣,顯得開朗大方;扇女手中的扇子上下翻飛,體態輕盈如春風拂柳,阿娜多姿;小兩臂架肘,如彩蝶飛舞,給人活潑俏麗的動感。
(二)   膠州秧歌體態動律的基本特征和動律特點
州秧歌動律特點,可概括為抻、韌、碾、擰、扭五大特點。是起動或達到極點空間時動作形態的瞬間持續,而表現出一種力的延伸感。如:丁字擰步向 前,上推扇,身旁轉扇;丁字擰步後退,跨旁轉扇,遮羞橫拉扇,就表現丁字擰步的。因為換腳擰步過程快,姿態形成過程慢,因此在上推扇時,把韌勁推向 身體各部位,從腳到膝、腰、肩、頭、雙肩、指間,直到神經末梢,展現給觀眾的是肢體漸漸伸展,給人一種神韻豐厚飽滿之感。
:是指以腰為軸,向外擰轉形成的三道彎體態。腳下的作為動作的發力點,使膠州秧歌形體線條彎曲柔和,舞蹈動作輕柔,但不失勁健挺秀,奔放灑脫。
是在形成或移動重心的過程中,膝蓋被推動,反射在腳部的旋轉力上。的律動特點,在舞蹈動作上,主要呈現在腳部。如丁字擰部、提擰部、丁字三部等。這 些腳步動作,舞動時,由於先內側後外側的碾轉同時膝部則以先開後關、或先合後開的轉動及腳步一關一開的快速變化,又由於舞者大腿與膝內側擰動抬起時,支撐 著主力腿的腳跟提起,而動力腿下踩時,主力腿又有控製地向外側擰動落腳跟、再落腳的邊緣,從而使其動作呈現了的律動特征,同時呈現出另一種重抬輕落 的力度美感。
膠州秧歌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都在一個字上,所謂是動力腳腳掌和腳跟的碾動做運動的支點,從而波及腰和上身各部位的扭動而形成的,形成流動中三道彎曲線特征,也和原來舞蹈踩矮蹺有直接關係。
是在流動的動作變形中,表現出的一種力的性格,是通過小臂的繞8字,手推翻碗的有機配合,訓練了身體上下的協調性和內在控製身體的能力,給人以不間斷的裏的延伸美感。
擰、 碾、扭、韌、抻不是單獨表現的,而是身體各部按一定次序,依次向上下同時進行,構成統一和諧的運動,它形成收與伸、強與弱極鮮明的對比動感特點,是舞蹈 生動細膩,更具魅力。膠州秧歌調動全身各部位擰、碾、扭、韌、抻,使女性演員的舞蹈動作重抬(抬起來較快)、落輕(腳落地而輕)、走飄(扭動運行飄 逸),活動起來扭斷腰。
膠州秧歌它既不同於鼓子秧歌的粗礦豪邁,也不同於海洋秧歌的歡快奔放,而是以獨樹一幟的三彎九動十八態風格體 態的舞蹈動作,以它阿娜多姿、舒展大方的舞姿、三彎九動十八態動律,如做膠州代表性的丁字三步和倒丁字步碾步動作時,頸、腰、膝三個部位在適當的 彎曲中變化;頭、胸、跨、大臂、小臂、手、腿、膝腳這九個部位在同一時值內各自朝同方向作持續的弧線運動;這就個部位的左右兩側又有各自不同的運動方向和 軌跡,形成了膠州秧歌三彎、九勁、十八態的外部運動特征,形成了具有韌性與曲線美的三道彎外在形態,動作細膩迷人,柔美流暢,注重形體傳情,著重 刻畫人物內在心態。再如舞蹈動作 ,俗稱扭斷腰,雖然該動作節奏快、變化快,但腳和膝部都要強調擰碾的過程,腰部要隨之而扭動,每一拍都形成三道彎的體態。在我國民間舞蹈中,三道彎的體態也不乏少見,但它既不同於動作平穩,柔弱無骨的傣族舞的三道彎,也區別於輕巧玲瓏,瀟灑利落的安徽花鼓燈的三道彎。而膠州秧歌以其特有的 動作特征,體現了膠州特有的經濟文化風貌和人民的獨特性格。

(三)膠州秧歌動態的風格特點的發展及在作品中的體現
州秧歌已經不僅僅是山東地區的地方舞種了,它經曆了長時間的改革、發展與創新,現在成為了一種具有自己個性的舞蹈。現代膠州秧歌改變了動作的單一性和重複 性。一個動作,不再按照以往的習慣那樣,多遍重複,在舞台一點做四次,轉到舞台六點再做四次;而是一個動作最多重複兩次便開始轉做其它動作。如果動作需要 多次重複,那麽必然會有所變化,或者是加入對比性動作,或者是對所使用的基本動作進行方向、力度、幅度上的調整,使動作呈現出多種狀態的變形,打破傳統膠 州秧歌舞蹈動作變化的可預見性,讓舞蹈動作出人意料又不失原形。
《扇扭》充分吸取膠州秧歌中扇女和小 的舞蹈元素,它以膠州秧歌中的 持團扇為開端,利用現實生活中許多女孩子嬌小玲瓏、乖巧可愛、古靈精怪的形象特征,運用秧歌扇舞中團扇撲蝶折扇戲法取扇遊走等舞動形 態,著力刻畫扇扭的形象。她一出場便是眉開眼笑、喜氣洋洋。那副頑童模樣夾帶著活蹦亂跳的神氣異常精妙。不一會兒,這個活靈活現的扇妞遍跑起圓場,一 會兒雙手持扇向後腰使勁的伸展,一會兒炫耀扇技。她或者運扇過頭大閃腰,突出潑辣的性格;或者又扇不離胸半遮麵,表現出羞澀含蓄。扇,在她的手中上下翻 飛,好象也被注入了生命一樣。而更加有趣的是,在扇妞翩翩起舞的倩影中,她的雙腳不時地模仿起中裹足行走、兩邊崴動的姿勢,在頑皮耍樂、憨態可掬和諧逗趣中將舞蹈帶入高潮。此時的扇妞,扇舞的更加誇張、更加即興、更加流暢。腳擰、扭腰、小臂纏 繞、動肩,持續的推、擰、伸的動作變化,身體各部位按照順序緩發快收,姿態變化中自上而下的三道彎形體展示,再配以兩臂擺動、手推、翻腕、張扇、收 扇、拋扇與接扇一係列的舞蹈動作,一個活潑俏麗的扇妞形象便從膠州秧歌的深厚底蘊中脫穎而出。
膠州秧歌的動作幅度加大,是它發展、變化的 一個鮮明表現。加大動作幅度是為了增強其舞蹈的表現力,並且更具有舞蹈特性和藝術性,也更具有現代審美意識。比如在《扇妞》這一作品中,腳下重心的移動, 除腳底滾部外,都要求動作加大幅度。腳底的重心移動,常常打破動作本身的原始規範,要求演員在能夠保持穩定性的同時,盡可能將動作做到最大程度,表現 出現代人對自由的追求。這種加大幅度的動作,才能承受情感的迸發和內心生命之流的巨大衝力。重心一詞與對重心移動的講究,在中國民間舞蹈中是沒有 的,是從西方現代舞中借鑒的。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膠州秧歌不僅吸收西方現代舞中的動作術語,還從中借鑒了空間的多邊、音樂的創新等。在《一片綠葉》 中,編導以膠州秧歌為基礎動作素材,但又大膽創新,運用現代舞的動作語言來重新結構,創造出了既有傳統民族特色有透射出強烈現代氣息,而且符合人物性格和 特點的動作語匯,這也充分體現了編者所追求的新民間舞之所在。在動作方麵,編者以扇子代表綠葉,運用膠州秧歌裏的胸前抱扇 “8字繞扇碾部等動作,抓住膠州秧歌的動作特點,清晰地刻畫了綠葉的嬌嫩和女子的柔弱。同時,編者把現代舞的動作呼吸和力度變 化同原有素材相融合,在動作幅度、力度上加大對比,使動作有張有弛流暢自如,大量的旋轉和重心的傾倒轉換以及舞蹈中多次出現的大幅度,帶動全身的 繞扇劃圓動作更好的表現了女子的渴望和綠葉的飄搖,反映了她不甘與青春的白白流逝。另外編導還運用了很多現代舞的地麵動作,使舞蹈在空間 上也有了很多變化,充分開掘舞者對三維空間的占有。我們可以看到,綠葉的凋落和被舉起這一上一下,很自然地溝通了高低空間的轉換。而舞者的“8字繞扇” “推扇和流動中的舉扇,有從多個方位把高中低空間串接起來。空間的多變化和動作的多方位都使得這個舞蹈超越了原始素材的動作性質,而深刻全新的動作駭異 也就在這些動作中產生了。這種空間的對比還顯示出舞蹈情緒的起伏。我們可以看到舞者從躍起的高空間突然滑落到地麵,這種高低空間的突變,這種上下的動作起 伏對比,表現了女子生命的追求在這空間的對比中,通過舞者一次次將綠葉舉起和一連串的地麵滾動,將人物和綠葉放大伸展。舞台的調度順暢自然,一切都在一種 情緒的支配下流動的。雖然在舞蹈作品中沒有過多的高難度技巧,但是整個舞蹈相當的流暢自如。
舞蹈《一片綠葉》中的抻、韌、碾、擰、扭並沒有 放在膠州秧歌的傳統音樂裏,而是選用了希臘作曲家雅尼的夜鶯。這不但沒有影響到舞蹈中膠州秧歌動態風格的體現,相反這首曲子更適合舞蹈所要表達的意境。傳 統膠州秧歌的音樂中多以附點節奏出現,就讓抻、韌、碾、擰、扭有充分的時間,真正做到延伸到每一個神經的末梢。這個舞蹈中的樂曲主旋律是西洋蕭演奏 的,它不僅表現了濃鬱的中國韻味,而且顯得更加柔美悠遠,曲子中多出現二分音符和切分音符,同樣讓舞蹈者有足夠的時間去精心體現抻、韌、碾、擰、扭 舞者的舞蹈動作如行雲流水一般流暢,又如蜻蜓點水一般輕柔,形成了舞蹈點、線分明的特點,仿佛是一個精靈在樹林中快樂的玩耍,神秘感由然而生,並且增加了 嬌柔嫵媚的情感。鋼琴、提琴及管弦樂的加入,讓整個樂曲豐富了起來,烘托出舞蹈的高潮,劃扇、抱扇繞扇在這裏再次出現,帶觀眾一起進入舞者的 內心,扇子被注入了生命在舞者手中上下翻飛,使整個舞蹈的情感更加的酣暢淋漓。雅尼的這首夜鶯用它自身的寧靜祥和之感,替《一片綠葉》增添了魅力。

                            
結束語
  
上所述,我們現在的膠州秧歌動態的風格特點抻、韌、碾、擰、扭既要有民族氣息,又不乏西方舞蹈文化的滲入,它脫俗求雅,煥發出現代氣息。舞蹈藝術的社 會地位提高,使觀眾對舞蹈藝術的認識加深,讓他們不在局限與追求傳統的舞蹈形式,這就為舞蹈家們發展和創新我們的民間舞蹈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很多舞蹈家們 在紮根於本民族文化這塊深厚土壤基礎上,努力尋求中西方舞蹈文化的結合點,不斷嚐試著以西方文化的觀念,現代舞的思維方式和方法來讀解中國窗同舞蹈文化, 舞蹈家們在舞蹈創作領域思維更活躍,觀念更新,呈現出了多元文化格局。膠州秧歌的發展需要更多的關注,在保留原有的風格和特色基礎上,還需要更多的人為它 的發展創新作出不懈的努力。
對於舞者的追求就像對生活的追求一樣,應該是多樣化的,它的社會功能也是多樣化的。在我們時代,不同社會背景和不同年 齡的許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之中。舞蹈文化越來越普及,舞蹈教育也在不斷的延伸和發展,它已經是當下普通百姓生活的必需品。舞蹈不僅 可以讓人強身健體,保持青春朝氣,讓人們在音樂中享受著舞動生命的快樂,它已經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中一項極受歡迎的藝術活動。舞蹈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 一種藝術,它有助於人們的社會交流,情感交流,開展文化娛樂、促進身心健康,陶冶情操、提高素質具有審美的愉悅和審美功利的統一,現在的舞蹈文化與群眾舞 蹈活動廣為普及和發展,少兒活動、老年健身活動,都比較活躍普及,舞蹈在數千年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其所以能不斷地繁衍生息、時代流傳、廣泛發展的根本原 因,就在於舞蹈藝術本身具有獨特的、不可被其他藝術替代的社會功能和作用。21世紀隨著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昌盛,將會迎來一個更加繁榮、更加發 展、更加燦爛輝煌。


                     [
參考文獻]
羅雄嚴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  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年版
於平    《編導基礎理論》《舞蹈編導教學參考》北京舞蹈學院(內部教材)1998
潘誌濤主編《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法》《中國民間舞教材與教法》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年版
趙鐵春.田露主編《中國漢族民間舞教材》高教出版社2004
王走芬《中國舞蹈發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刑果《中國舞蹈論壇》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
田靜《中國舞蹈名作賞析》人民音樂出版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