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燈籠舞《紅燈籠》

(2013-09-12 10:06:27) 下一個


群舞:《紅燈籠》,山西省歌舞劇院,編導:趙霖,演員:22人
舞蹈比賽版   
舞蹈《紅燈籠》(高清版) 山西省歌舞劇院 Dance: Red Lantern
獲2007年第七屆全國舞蹈比賽(文化部)“文華舞蹈節目創作優秀獎”一群嬌憨可愛的姑娘,高舉喜慶的紅燈籠,跳著俏皮的舞步,散發著青春氣息,伴隨著黃河­岸邊動聽的音樂,讓我們欣賞到一場高水平的充滿藝術魅力的舞蹈表演。






http://www.sxyanyi.com/upload/news/129788525092573750.jpg

 編導趙霖,女、1976年3月生,本科學曆,現在讀研究生,現任山西省歌舞劇院國家一級導演,創作舞蹈作品近百個,參與策劃導演大型晚會三十餘台,多次出訪國外進行文化交流活動。
曾參加演出黃河歌舞三部曲《黃河兒女情》、《黃河一方土》、《黃河水長流》、大型歌舞《載歌載舞大黃河》等。
獲獎創作作品:
舞蹈《秧歌情》獲1999年全國“群星獎”舞蹈比賽創作金獎,獲2001年CCTV中央電視台舞蹈大賽專業組銀獎;
舞蹈《紅燈籠》獲2007年全國舞蹈比賽“文華獎”優秀創作獎,獲2008年華北五省市舞蹈比賽創作表演一等獎,獲2008年山西省政    府最高獎“杏花獎”創作金獎;
舞蹈《山坡坡》獲2008年華北五省市舞蹈比賽創作表演一等獎;
舞蹈《乒乒乓乓》獲2001年華北五省市舞蹈比賽少兒組金獎第一名,並參加首屆北京國際少兒藝術節開幕式演出;
舞蹈《親圪蛋》.《綿山鹿橋》獲2008年全國“小荷風采”舞蹈比賽“小荷之星”;
舞蹈《渾身板》、《做軍鞋》、《親圪蛋下河洗衣裳》獲2010年中國第九屆藝術節“群星獎”;
自1999年至2009年,連續六屆參加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作品獲創作金獎,其中舞蹈《這裏的陽光同樣燦爛》獲中殘聯唯一一個最高獎“特等獎”,被評為“優秀貢獻人才”。
連續六次獲得山西省政府最高獎“杏花獎”,作品有獨舞《佛手花》、雙人舞《愛的搖籃》、三人舞《葬心》、雙人舞《盼》等;
參與策劃、導演的大型晚會;
2010年上海世博園山西文化周開幕大型文藝演出《黃河情韻》;2010年大同中國民間藝術節開幕式演出大型民俗風情歌舞組畫《想親親》;
2009年建國六十周年大型晚會《為祖國喝彩》;2009年CCTV中央電視台春節歌舞晚會;慶祝建國六十周年晉京大型歌舞晚會《九曲黃河》;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春潮頌》;
2008年應中宣部、文化部邀請參加北京奧運中國國際青年藝術節閉幕式文藝演出《相約北京》;迎奧運北京重大文化活動文藝演出《黃河情韻》;
2007年山西國際煤博會開幕式《黃河情韻》;廣州珠洽會大型文藝演出;
2006年大型旅遊歌舞晚會《天下黃河》;
2005年平遙國際攝影節開幕式《魅力山西》;紀念反法西斯戰爭60周年民歌晉京演出《在太行山上》;
2004年晉.蒙.陝.冀二人台晉京匯演《紅紅火火二人台》;牛寶林獨唱音樂會《歌從黃河來》2003年太原建城2500年大型文藝晚會《唐風晉韻》;
2000年跨世紀晚會《歡呼新世紀》;
1999年建國五十周年《祖國萬歲》,八一建軍節《鮮紅的旗幟永不落》等。
發表論文:
《論舞蹈動機》、《論戲曲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舞蹈創作中如何捕捉舞蹈動機》、《山西萬榮花鼓的文化特征考


山西民俗舞蹈以它特有的藝術特色和人文特點,在中國民族民間舞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屬於漢族民間舞中的一種,深受人們大眾的喜愛,山西民俗舞蹈能夠貼切的反 映出人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人生百態,所以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何為大俗?我認為俗就是人們所能接受、喜愛和追捧的藝術就稱之為“俗”,何為 “大”,就是誇張的、極致的、極端的就是“大”。而何為大雅?“雅”就是人們對高品質的生活、高品質的藝術的一種追求,而山西民俗舞蹈的眾多作品中,無不 體現出這種“雅”。
所以說,山西民俗舞蹈中的大俗與大雅是相通的,是不矛盾的,是和諧的。這也是其他舞種所達不到的一種境界,是山西舞蹈所特 有的藝術特色。 華夏文明看山西,山西是華夏文明的源地,這裏有濃厚的文化底蘊。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七雄爭霸就在山西,山西是當時政治、軍事的中心地界,當時山西的大部分 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山西簡稱為“晉”。山西因地處太行山以西,所以命名為“山西”。其境內地勢複雜,有盆地、丘陵、高原等地形,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氣 候,非常適合農耕,所以形成了較為濃厚的農耕文化,山西的地理環境對人文是有著直接的影響的,由於山西是農耕地區,豐收是人們最樸實、最基本的快樂源泉, 所以造就了山西人樸實無華、勤勞的性格,而人類 在天災麵前無能為力,當用汗水換來的是農作物欠收時,人們又想盡辦法保存賴以生存的糧食,這就造就了山西人堅毅、忍耐、節儉的性格。山西舞蹈正是體現了這 種堅毅、艱苦樸素、樸實無華的精神麵貌,將山西人的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深入人心。
其中張繼剛導演編導的《黃土黃》、《一個扭秧歌的人》、 《一把酸棗》、王秀芳導演編導的《想親親》、《看秧歌》等作品中都體現了這一點。 山西舞蹈到目前為止,種類以達到200多種,其舞蹈形式大概分為鑼鼓類、秧歌類、彩燈類、車船類、神鬼類、花鳥類、武技類、擬獸類等。就鼓類來說,山西的 鼓類舞就有花鼓、扇鼓、腰鼓、胸腰鼓等。而秧歌的種類也有很多,其中有踢鼓子秧歌、汾孝地秧歌舞、原平鳳秧歌舞、左權小花戲舞、侯馬白店秧歌舞、臨汾傘秧 歌舞等,還有旱船、背棍、高蹺、獅子舞等多種舞蹈形式。分布情況也是不均勻的,其中秧歌類北部和中部居多,鑼鼓類多在南部,而鬼神類則在鄉間僻壤,其他類 各地都有。
一、 山西民俗舞蹈的形式之“俗” 山西民俗舞蹈的形式之俗。每到逢年過節,人們紛紛自願 組成秧歌隊,穿上紅紅綠綠的秧歌服,在歡快的鑼鼓聲中扭起秧歌,看秧歌的隊伍排成一條條壯觀的龍隊,呈現出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特別是正月十五,山西各地 都舉行遊街表演,其表演的形式都是大眾喜愛的踩高蹺、扭秧歌、劃旱船、舞龍、舞獅等,其形式多樣,精彩絕倫。這些舞蹈形式無一不是被大眾所熟知、所喜愛的 舞蹈形式,也 表現出了山西民俗舞蹈的俗。
二、山西民俗舞蹈的動作之俗。 山西民俗舞蹈能在中國民間舞中占有一席之地,原因就在於它的舞蹈動作具有獨特的韻味。舞蹈中的動作都是在生活中提取的,被大眾所接受的、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的動作。1988年由王秀芳導演編導的《看秧歌》作為山西舞蹈的經典劇目,入選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被全國人民乃至世界友人所熟知,成為大眾喜愛的舞 蹈作品。整個劇目的動作都在誇張的扭身留頭、提胯擰身、踮腳跟中完成,舞蹈演員時而驚喜、時而羞怒、時而驚恐、時而高興,動作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舉止進行 變形、誇張,使動作本能的表現出人們在生活中的狀態和內心的感受,很容易感染觀眾、使觀眾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便投入到舞蹈中,仿佛自己就是舞蹈中的角色。而 在王秀芳導演編導的另一舞劇《想親親》中,每一幕都由來源於生活的舞蹈動作貫穿完成。《打櫻桃》中二妹妹洗衣裳、錢貴貴扔石子、兩人嬉笑打鬧等動作,都是 在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蒸喜糕》中小媳婦們搋糕、打糕、擦汗、洗手、婆婆嚐糕等動作,《娶新娘》中搶鞋、《喝喜酒》中劃拳、看戲,《鬧洞房》中的搶新娘, 《走西口》中的風中送行、打瓦盆骨,《回故鄉》中的碰麵、撕咬等都來源於最本質的生活,動作之俗確實是一種俗美。
三、山西民俗舞蹈的道具之 俗 山西民俗舞蹈中的道具大多是從生活中提取出來的,經過加工、升華,變成舞蹈中編導用來表現舞蹈的情景情感的重要手段。以《想親親》為例來闡述。《想親親》 中的序《掛紅燈》中采用了紅燈籠、 小車等道具,體現出正月十五萬家燈火通明、人們張燈結彩的掛紅燈籠、看雪的景象,紛紛揚揚的雪中憨厚的農家漢用小車推著妻子,妻子懷裏抱著孩子,這些景象 都是借助舞蹈道具才能將祥和快樂的景象表現的淋漓盡致,第二幕《打櫻桃》中二妹妹的洗衣盆、水桶、井,還有小姑娘們手裏提著的裝滿櫻桃的籃子、櫻桃林的推 拉境片等都是舞蹈所要借助的道具,而這些道具也都恰當的表現出舞蹈所要表達的意境和情景。第三幕《蒸喜糕》中小媳婦們和麵用的盆、掃地用的掃帚、張貼的對 聯、喜糕蒸好後,婆婆們將喜糕盛放在篦子上得意的端上來,無不體現著人們生活中即將結婚的喜悅之情。第四幕《娶新娘》中新娘在火紅的轎子中嬌羞扭捏,歡天 喜地的花鼓隊敲著歡快的節奏,嗩呐手們時而快時而慢的吹出無溢於言表的喜悅,編導運用轎子、花鼓、嗩呐、門墩等道具,將晉北地區婚嫁的習俗表現的極其到 位,仿佛這就是發生在咱鄰家的的喜事。第五幕《喝喜酒》中小夥們手裏端著大碗、相互劃拳、敬酒,其熱鬧的場麵感染著所有的觀眾,兩個唱歌的人一人端酒缸, 一人端酒碗,時而依著桌子說道,時而站在桌子上劃拳,時而給大家倒酒,好不熱鬧。舞蹈中運用的酒碗、桌子、酒壇等在觀眾席上看,都是從生活中的東西原模原 樣的搬到舞台上的。第六幕《鬧洞房》中,編導將洞房中的“大炕”也搬到了舞台上,男女主角在紅花布的被窩裏打情罵俏,動作風趣可愛,但又貼近實際生活。第 六幕《走西口》中,婆姨們依依不舍地站在村口的大槐樹下離別即將走口外的丈夫,而男人們背著簡單的包袱,步履維艱,揮手送別丈夫後,婆姨們紛紛拿出瓦盆 鼓、激烈的敲打,仿佛要將自己全 身的力量打在鼓上,祈求上天保佑平安,編導運用瓦盆鼓、包袱、大槐樹等道具,將離別時不舍的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深刻的感染著觀眾,悲情催淚。而尾聲中, 舞蹈演員們跳著花傘舞、甩綢舞表現出錢貴貴回來的喜悅之情,而傘和綢子正是山西民俗舞蹈中較為代表性的舞蹈形式。 舞劇《想親親》中的所有道具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所有的舞蹈道具都是每家每戶都有得生活用具,所以說,山西舞蹈的道具都是被大眾所熟悉的“俗”的道 具。但是這些道具有無一不被人們所喜愛,可以說,這種俗是人們做追求的俗美。
四、山西民俗舞蹈的情感之俗 之所以說山西民俗舞蹈的感情俗,是因為它所表現的情感都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最低級的情感需要,而並非當代舞中似有非有、似深似淺、模糊不清的舞蹈情感。 舞蹈《黃土黃》的編導張繼剛在經過山西濃鬱的黃河文化的熏陶下,本著“有一把黃土就餓不死人”的黃土情結,創編了這個具有典範性山西本土舞蹈。舞蹈讚頌了 山西人對土地的深沉情感和自強不息、奮起向上的精神。作品第一段,男女演員在動作上具有剛柔的對比,男演員步伐穩健、充滿爆發力,而女演員舞姿柔美,這陰 陽的對比正好反映出舞蹈所要表達的堅韌、不會因為惡劣的自然環境而消沉的精神。第二段女演員下場,由男演員完成大段群舞,所有動作都充滿了張力,突出堅 韌、悲壯、奮鬥不屈的生命情態,這也正是黃河兒女堅韌不拔、熱愛生命的真實寫照。第三段編導運用動作的反複來強調。以上內容由太原琪影舞蹈 http://www.qiyingdance.com提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