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的經濟管理

(2009-04-16 13:42:39) 下一個
我看現在的人認識遠要比毛澤東強,而且不是一般的強,至少我們不會再說什麽“忙時吃幹,閑時吃稀”這類的蠢話,不會再去幹沒完沒了運動群眾的蠢事,不會光著膀子楞說要解放世界三分之二處於水深火熱的人民的瘋話。

而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也知道要讓老百姓吃飽飯,逐漸的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的措施讓群眾選擇的餘地更多起來,而不是像毛澤東時代除了嘴巴上的革命空話以外,再無一點實惠的假大空鬧劇。

順便提一句,張春橋、江青、康生這幾個人都是山東人,那是一天也離不開大蒜的主兒,可是老百姓在文革中種大蒜就是資本主義尾巴,不知道這時候毛澤東的遠見卓識到了哪裏去了?

嗬嗬,可笑也者。

毛澤東不懂經濟瞎指揮留下的隱患直到改革開放前二十年還在給這些東西擦屁股、補課,關於前三十年的所謂的完整的工業體係,《鄧選》和《年譜》都有所披露。

同時在這裏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鄧小平同誌曾經指出毛澤東從1957年以後確實有些不行了,我們沿著小平同誌的這個指點翻開曆史就會發現,在二十七年的建設中,屬於毛澤東本人的正確的決策幾乎微乎其微,倒是他的不正確的幹擾比比皆是,而且,這三十年的工業體係的完整建成不客氣的說,和毛澤東個人的關係並不大。正是在少奇、小平、總理、陳雲等其他領導同誌小心翼翼的不斷求索中艱難行進的。例如大慶的出現和武鋼的發展,無一不是小平同誌的功勞。

我們不妨再看看小平同誌文革中複出僅僅一年,國民經濟就有了很大的起色,那些崇毛者會說這不都是在他老人家的領導下完成的嗎?是啊,難道1975年以前的經濟不是在他老人家領導下完成的?怎麽那幾年就不如小平複出一年以後卓有成效呢?還別跟我提啥七個餡餅和一個餡餅的故事,搞經濟不是在你家炕頭烙餡餅。

而中國的所謂的前三十年的工業體係的奠定恰恰是1957年以後開始逐步成型的,鄧小平同誌所說的那句話是十分精到的,毛澤東從1957年以後開始不斷幹擾中央正確的決策,把航向向極左一再偏轉,導致一次又一次的錯誤乃至嚴重的錯誤的出現,他非但沒有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反而變本加厲的打擊那些提出不同意見的同誌,從周恩來、劉少奇到彭德懷。延誤了中國政治、經濟在新時期的改造和發展,這些東西又有什麽值得為之吹噓和袒護的?

安徽省池州市1978年的工業產值連1958年都趕不上(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這就是完整的工業體係帶來的不容否定嗎?

一無外債二無內債,可是百姓過的是什麽日子?關於當年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想必我們的父母比我們體會的更深,這點連翻書都不用。

至於毛澤東的外交政策,嗬嗬,不提也罷,如果實在要提的話,我們不妨看看耿飆同誌是怎麽回憶的,為了所謂的對外援助,我們自己的老百姓勒緊褲腰帶去完善阿爾巴尼亞。

耿飆回憶說:“從1954年以來,我麽那給阿的經濟、軍事援助將近90億人民幣,阿國總人口為200萬,平均每人得到中國援助4000多元,我們援助阿國的化肥廠年產20萬噸,平均一公頃達400公斤。遠遠超過我國農村耕地使用的化肥量。”(江蘇人民出版社98年1月第一版《耿飆回憶錄》下卷243、244頁)

別告訴我說他老人家把中國人民都不舍得使用的化肥這麽慷慨的贈送給阿國是為了今天的綠色環保啊,嗬嗬。

毛澤東對外的政策連王稼祥都不如,王說三和一少,結果平白無故的批判人家,結果如何?還不是在1972年和美帝國主義和好了嗎?還有啥可叫喚的?

對外援助完全不量力而行,寧可自己人餓死,也要別人富的流油,這是啥風格啊?啥決策啊?啥思想啊?

大量的史料都披露一個事實,那就是在文革期間我國經濟之所以還沒有走到完全崩潰的地步,這是和周恩來同誌、鄧小平同誌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完全分不開的,可以說如果沒有上述這兩位領導人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努力,那麽中國早在文革期間就會出現比之政治動亂更嚴重的經濟空前大混亂。

而這個期間的毛澤東同誌呢?他一再聽信一小撮人的讕言,對周恩來、鄧小平的整頓工作進行非正常的幹擾直到錯誤的打倒小平同誌,這些難道不是事實嗎?留給華國鋒揮霍的洋冒進的錢從何處來不是很清楚了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