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些人不會感興趣的文章 zt (壞錢最終會替代好錢)

(2009-04-06 16:51:31) 下一個
中共狠批普世價值 矛頭直指溫家寶

--------------------------------------------------------------------------------

爭鳴 2009-04-06 15:04:53

去年,中共向普世價值宣戰:《求是》、《人民日報》等中央軍擔任主力,負責開辟正麵戰場;若幹嫡係部隊和雜牌軍──幾份地方的黨報黨刊──擔任助攻,專門打遊擊;餘秋雨等禦用“文化名人”、社科院陳奎元院長等一幹“理論家”,還有吳邦國、賈慶林、李長春等中央常委級的高級指揮員,紛紛請纓參戰,奮勇當先。

  
這是一場離奇古怪的理論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北方打南方,兩份北方報紙猛批兩份南方報紙;中央打民間,社科院、教育部理論組猛批民間言論;中國打西方,幾位黨國要人猛批西方政體。敵我陣線不明,戰略戰術不明,“我軍”官兵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可至今還沒有鳴金收兵的意思。此情此景,不由得讓人想起一百多年前慈禧太後向列強各國宣戰的往事。想當年,太後老佛爺神智不清,一不小心中了“刀槍不入”的圈套,要以一國敵各國,以血肉之軀擋洋槍洋炮,終於自取其辱,禍國殃民。如今,中共拿“中國特色”自欺欺人,硬要用這不堪一擊的黨國獨裁理論去對抗舉世公認的“普世價值”,真是可悲可歎。

  《求是》是中共中央的理論刊物,為了反對“普世價值”,它提出了一些駭人聽聞的“理論”觀點。其中一種主要的“理論”,是說世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麽“普世價值”:凡價值都是特殊的、具體的,都有其階級性、地域性、民族性。也就是說,人與人、族與族、國與國之間的價值必然存在一道天然的價值鴻溝。

  另一種“理論”是說“普世價值”誇大其詞,自相矛盾:既是“普世價值”,理應各國公認、人人享有,可是,既然某個泱泱大國的執政黨尚未承認它,占人類五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尚未享有它,它怎麽可能是“普世價值”?它有什麽資格被稱為“普世價值”?這意思似乎是說,既然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餓肚子,憑什麽說人人都要吃飯?既然某些地方還在發生戰爭,怎麽能說世界需要和平?既然我們中國還有許多人因言獲罪,言論自由算個什麽“普世價值”?

  可是,這些人竟然忘記了共產黨、共產主義事業原本就是靠“普世價值”起家的。馬恩起草的《共產黨宣言》裏何曾分過哪國特色?“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 “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的一般規律”,“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徹底解放全人類”,……這些東西難道不是中共先烈們曾經堅信過的“普世價值”?沒有這些“普世價值”,共產黨拿什麽蠱惑人心,又拿什麽“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至於說到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特色”,其實,中國人的老祖宗也一向信奉普世價值。孔墨老莊,個個都是普世主義、天下主義者。孔子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溫良恭儉,敬事愛人,文行忠信,仁義禮智,這些東西,就是儒家認可的“普世價值”。孟子說,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承認普世價值,除非你不是人。古往今來,中國人何曾有過自絕於人類的念頭,何曾做過否認人類共性的蠢事?

  吳邦國賈慶林狠批民主憲政

  吳邦國、賈慶林、李長春這幾位政治局常委倒是不打誑語,直指要害。他們避而不談有沒有“普世價值”、何為“普世價值”,直接向自由、人權、民主憲政開刀。吳邦國委員長說,中國人大與外國議會完全不同,中國的人大代表與外國的國會議員有根本的區別。全國人大與“一府兩院”的關係,與西方國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製衡的關係更是毫不沾邊。中國絕對不搞西方多黨民主、“三權鼎立”那一套(他是多麽忠於鄧小平“絕不搞三權鼎立”的遺訓,連“鼎”字也是鄧的原文照用)。簡言之,管它普世不普世,我們就是要大權獨攬,就是要一黨專政,雷打不動。這倒是不打自招的大實話。可是,既然如此,那你還以“議長”的名義出國訪問幹什麽?那不是招搖撞騙嗎?何不直接告訴外國人:中國隻有黨委會、紀委會、辦公會、批判會、務虛會、生活會、吹風會、神仙會、學習會、貫徹會,壓根兒就沒有議會,和外國搞什麽雙邊議會交流,免談。

  賈慶林主席說話也不含糊。在普世價值的問題上,這兩位“議長”比我們的總書記要真誠坦率得多。賈慶林聲稱,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牢牢築起抵禦兩黨製、多黨製、兩院製、“三權鼎立”的防線。作為中國名義上的“上議院”議長,賈主席竟然也要大張旗鼓反對兩院製,讓人覺得他吃裏扒外,太不敬業。那你還要當政協主席幹什麽?既然明知中國隻能有一黨製、一院製,何不立即辭職,立即驅逐在政協溷飯吃的八個“民主黨派”,立即解散這毫無意義的中國第二院?還要裝模作樣地 “參政議政”,浪費公帑,屍居其位做什麽?

  李長春提出“六個不能搞”

  李長春的文章口號滿天飛,最有意思的是他提出了“六個為什麽”和“六個不能搞”。所謂“六個不能搞”,就是:不能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能搞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不能搞三權分立、不能搞多黨製、不能搞私有化和“純而又純的公有製”、不能走回頭路。除了最後一條之外,前五個“不能搞”的真實含義,說白了,就是:不搞言論出版自由、不搞政治改革、不搞憲政法治、不搞結社自由和民主選舉、不保護平民百姓的私有財產。總而言之,也就是不能搞“普世價值”。李長春要求“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以這套“普國價值”來對抗“普世價值”。然而,他的矛盾是:既然你不肯承認有任何“普世價值”,難道就可以一意孤行搞“普國價值”?中國這麽大,十幾億人,有差異極大的不同地區、貧富懸殊的不同階級,還有漢、藏、蒙、回等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憑什麽就要舉國一致推行所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而且,這個“核心價值體係”也實在是讓人笑掉大牙,歸納起來,就是四句口號: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

  是路線鬥爭,還是權力鬥爭?

  ○八年很不安寧,○九年更加難過,社會衝突似火山待發,經濟危機如泰山壓頂,這場“普世”與“特色”的離奇戰爭,其中可有深意,究竟意欲何為?

  以中共的曆史來看,凡是出現這種大發理論脾氣、亂飛觀念唾沫的情況,大概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中共感到了威脅,對方向路線有了疑慮,他們不知道怎樣才能安全,下一步該往哪裏走。這種情形,北京話叫“找不著北”,上海話叫“拎不清”。因此,中央大佬們很焦慮,脾氣很大,比著說狠話。另一種可能是高層的人事出了些問題,誰大誰小、誰上誰下的事情也有點“找不著北”,赤裸裸地爭權奪利總是不太方便,隻好變個法子,換個說法,借題發揮。於是,拿起意識形態的武器,找點理論上的茬子,目的是找茬鬧事,折騰別人,以便權力分贓的時候多占一點便宜。

  胡錦濤在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講話中提出“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的“三不主義”,具體而言,就是“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他這篇講話讓所有的中國人都很失望:極左派不滿他堅持“修正主義”,把正宗的“毛主席革命路線”稱為封閉僵化的老路;自由派不滿他堅持專製主義,把自由憲政民主法治之路稱為改旗易幟的邪路;普通老百姓更不滿意,因為大家翹首等待了八年“胡溫新政”,如今已被“河蟹”得越來越走投無路。胡錦濤的意思其實很含糊,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進又不敢退又不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反正,治國當政的日子也不長了,再熬兩年,就是穩穩當當的第二太上皇,不如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管它老路新路正路邪路死路活路,咱啥路也不想走,任憑風吹浪打,我願巋然不動。看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確碰到了方向路線問題。

  明批西方政體,暗批溫家寶

  在中共高層,溫家寶總理民望最高,他曾經多次公開宣揚普世價值。這場針對“普世價值”的溷戰明批西方政體,暗批溫家寶。溫家寶說過,自由、平等、民主、人權、法治、博愛是全人類的共同理想和共同價值,中共政府將會循序漸進,逐步推行。然而,此類言論在中共高層一直曲高和寡。胡錦濤雖然也談民主,談法治,不過他並不談普世意義的民主和法治。胡給民主法治加上“中國特色”或“社會主義”的限定詞,有時也把民主當定語,諸如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之類,好話一說一大串,就是不說真問題。極左的毛派把祭過西柏坡、拜過井岡山的胡錦濤撇到一邊,將溫家寶視為心腹大患,所謂“黨內趙紫陽集團的頭麵人物”,顯然別有居心。作為中國的經濟總管,正當經濟危機來臨之際,溫家寶本就處於一個招人嫉恨、易受攻擊的地位。經濟建設沒搞好,宏觀調控搞砸了,還敢“對西方世界如影隨形”(陳奎元語),這不是現在的靶子?離高層換屆的時間已然不多,權力分贓的遊戲即將白熱化,總會有人找茬子,大作文章,不然,如何正大光明地開展爭權奪利的勾當?如果說這場“普世價值”之戰完全沒有權力鬥爭的動機,恐怕也沒人會相信。能爬到中共高層的那些人誰不明白,在黨內,在中國,最有“普遍價值”的東西,說一千道一萬,那就是權力。

  不自量力向世界文明叫板

  從這場抗禦“普世價值”的戰爭中,中共的“理論勇氣”確實很大,膽敢以幾招三腳貓功夫向世界文明叫板。不過,中共的“理論素質”越來越不中用了。僅靠他們目前這點“理論素質”,隻能丟人現眼,自己折騰自己,隻怕跟義和團“刀槍不入”的“法術”一樣,欠缺自知之明,不自量力。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0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