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我對儒家的一點認識---兼與悟空同學商榷

(2010-10-15 13:15:18) 下一個
 作者:為人父

一,關於孝道

由於自五四以來對中國傳統文化持續的批判而造成的傳統文化的斷裂,使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對孝道曾經有很多誤解。誤解的重點基本集中在孝順的順上,而非孝。但事實上,在《論語》和《孝經》中,孔子並沒有強調順,而隻是強調孝。孝被孔子解釋為對長輩的尊敬和愛戴,他老人家並沒有強調順。在孟懿子問孝時,孔子隻說:無違。而後進一步解釋什麽叫無違,即:“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篇)

由此看出,孔子強調的是禮而不是順。順這個詞我搞不清是哪個年代、什麽人給加上去的,這個需要訓詁學專家的解釋。孔子強調的這個禮構成了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框架,也成為中國人的倫理準則。孔子的學說盡管通俗易懂,表麵看起來都是家常裏短的和做人做事的智慧,但其整個思想是有其內在邏輯性的。

孝是人善良一麵的展現,即使沒有孔子,善良的人也一樣有孝心,有對長輩的尊敬和愛心。當子遊問孝時,孔子答道:“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由此看出,孔子說的孝是愛和敬的集合。孔子在當時並沒有提到順,而隻是強調敬。其實這樣的說法很合乎人之常情。試問,在一個正常的社會,一個正常的家庭裏,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不是很正常很人性的嗎?當然,當這種敬被推崇和過度張揚後,就構成中國宗法社會的秩序基礎。孔子所主張的社會秩序正是從孝這個最基本的出發點開始推導的,從而形成中國宗法社會的禮儀規範,也就是社會秩序規範。比之以法製為基礎的社會秩序,以禮儀為基礎的社會秩序有助於人性向善的方向轉化,也更適應中國社會大家族的實際情況。

孔子認為嚴刑峻法的法製社會不是一個理想的社會,這樣的社會不具有揚善抑惡的功能。因此孔子說:“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篇)。在那個時代,不單儒家,道家的的老子也持同樣的看法,因此才有所謂“法令滋彰,盜賊蜂起”之說。僅靠暴力維持的秩序,是無法長治久安的。西方社會之所以能靠民主法製維持秩序,這不單單是法製的功勞,還有基督教所承擔的道德教化的巨大作用。

在《孝經》中也一樣,孔子不僅沒有強調順,而且還反對盲目的服從。《孝經》諫諍章第十五的全文如下: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三 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天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 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這段文字幾乎如同白話文,相信大家都能看明白。孔子並不像在砸爛孔家店和批林批孔時被形容的那樣像個不通人情、刻板僵硬的老朽,而是一個通情達理,循循善誘的仁者。

悟空把《孝經》中從天子到庶民的分別闡述理解為是孔子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我認為這是一錯解。首先,天子到庶民不是孔子分的,而是當時曆史社會的現實。孔子之所以分別對象闡述孝的真諦,正是其實事求是作風的體現。

就拿諸侯章第三來說,在當時的那個時代,諸侯驕橫是普遍的。因此,孔子針對這個社會現實指出諸侯的孝就是不要驕橫,要懂得愛民如子。這並沒有錯啊。如果你非要結合現在的社會現實,拿省長和諸侯比,那孔子的話也沒有大錯。因為現在的省長個個都說人民是他們的衣食父母,那他們就應該遵循孔子的教誨孝敬這些衣食父母才對啊。如果官民之間的關係是這樣的話,那用孝道治國也未嚐不可。

至於說到讀書人的孝,你的理解也值得商榷。孔子對當時讀書人的孝的要求,是一種道德修養的要求,是讀書人應守的本分,這和現代社會所謂獨立思想風馬牛不相及。再說了,這個世界上有真正的獨立思想嗎?每個人的思想都多少要受到別人的影響,試問,你的思想是你憑空生出來的嗎?我不明白你是如何從這一章中看出來孔子是限製讀書人有獨立思想的?如果你這樣閱讀和理解經典,恰恰說明你沒有真正的獨立思考。獨立思想和獨立思考是不同的,就像思想不等於思考。從你的語意我理解你說的思想是思考的結果,而不是思想的過程。所謂獨立思考是指在思考時不受成見和偏見以及功利的影響。在這點上,孔子恰恰是特立獨行的思考者。

孔子不僅主張“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且,身體力行,在禮崩樂壞的時代,逆興霸趨利的社會潮流而行,提出以仁義安天下的人文主張,實在是毫無勢力之心的獨立思想。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限製別人獨立思考,即使再強大的暴政,也隻能限製你的表達,而無法限製你的思想。而真正能限製我們獨立思想的恰恰是我們自己。思想的真正牢籠是自己內心的偏執和封閉。一個人要想衝破思想的牢籠,首先要有開放的心態,其次在心理上能做到中正、不偏不倚。而這樣的心性如果不是先天帶來,隻有靠修行才能獲得。誠如《大學》所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如果內心浮躁,如何能做到獨立思考,而又收獲獨立思想呢?獨立思想不是不受限製的胡思亂想,而是內心靜、安、定後,排除自我偏執的幹擾而後的思考。

我說這些隻是我對獨立思想產生的理解,並不是我自己真的做到了。

“百善孝為先”一直是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孔子是以孝為根本,由孝推出仁,然後在仁的基礎上導出禮文化。禮就我的理解並不是為人處世的禮貌客套,而是一套基於人性善的行為規範。孔子是性善論者,因此他提倡的禮文化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善性一麵,通過禮的外在形式,啟發人人向善的自覺。禮作為一種社會倫理規範,與現代的法製有異曲同工之妙。“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 《孝經》),從這個角度再看孔子的話就會找到內在邏輯,孝與仁的邏輯關係也在於此。

說到這,有必要指出悟空對“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的理解是不對的。這裏所說的敬其父,則子悅,指的是別人敬重你的父親,你作為兒子應該是高興的。不是說你自己敬自己的父親自己高興。


二,我對儒家的一點認識

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社會矛盾從來就沒有消失過。但相對來說,諾大的中國社會能夠長時間的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和文明的狀態,這都是儒家文化的貢獻,也是其曆史價值。說孔子推行禮文化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那是對孔子本意的歪曲,因為孔子的這套文化實際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並不具有階級性。孔子所在的春秋時期是弱肉強食的時代,是沒有文明秩序可言的,如果我們了解了孔子所處的時代背景,就會理解孔子的偉大。

如果我們能曆史地看待孔子就會發現他令人敬佩之處。在周朝分崩離析,五常崩壞的時代,孔子以一人之力,逆曆史潮流而動,真猶如黑暗世界的一盞明燈,給向善的人指出一條人倫大道,使中國人活得更像人,而不像野獸。在當時以及其後的時期,中國周邊的那些所謂化外之邦,因為沒有儒家文化的光照,他們的生活真的與野獸差不多。因此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是一點不誇張的。

說儒家文化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是一個不嚴謹的論斷。首先,這個論斷在前提上把統治階級一律定為黑惡勢力,其次是歪曲了儒家思想的產生的動機。統治階級在曆史上也不都代表黑惡勢力。盡管,孔孟一開始是走上層路線,希望帝王們能采納他們仁義治國的理想,但儒家文化的產生不是應統治階級的要求,而是孔孟希望用自己的理想來改造帝王。因此說,孔子是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

孔子的理想主義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因為在中國的上古曆史上,出過堯舜禹這些聖人般的賢王,出國尹伊、周公這樣的賢臣,有過伯夷和叔齊這樣的君子。因此,在孔子的心裏,統治階級並不一定是為一己之私行權謀心機壓迫人民的壞人,而是的確有一心為民和公天下胸懷的仁德之君。而對這樣的人我們不應簡單地稱其為統治者,我覺得更合適的稱呼是管理者。直到春秋戰國時期,很多國王還是心懷善念的有德之君,比如秦穆公、齊宣王等。在孔子那個時代,人們對統治者並沒失去信心,因為離上古文化的影響還不遠,所以統治階級還不是黑惡勢力的代名詞,而且他們和民眾也不是完全對立的。那時的中國經常受到遊牧民族的騷擾和侵襲,因此都希望歸附一個有德又強大的君王,從而得到保護。甚至有的國王流落他鄉,很多老百姓還遠道去投奔的。實際上,中國的政治流氓化從劉邦時代開始的。

儒家文化的衰敗是後世的君王蔑視文化,隻重權術造成的。《大學》裏說的明明德就是針對那些無德君王的。但自秦以降的兩千多年曆史中,如果沒有儒家文化,中國就不配稱為一個文明國家。

當然,我這樣說是完全著眼於儒家思想積極的一麵,並不是說儒家思想就沒有問題,尤其是經後儒修正後的儒家。但我認為今天我們談論儒家,不應再持階級鬥爭的觀點,也不應以經濟發展為標準。如果用這樣的觀點和標準,我們眼中的儒家不僅一無是處,而且充滿罪惡。儒家是關於人倫的學問,其意義對於中國人猶如《聖經》對西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動力來自人類物欲的無限膨脹,正是這種物欲的力量促進了經濟發展。但評價一個社會的文明與否不能隻用經濟水平這個指標。如果那樣的話,那這個世界就是誰富誰就代表文明,誰經濟發展快誰就是文明社會。那今日的中國就成了全世界的文明樣板了。

在資本主義泛濫和人類的物欲空前膨脹的時代,儒家的節製、內斂、重義不重利的思想恰恰是對這種物質第一的世界潮流的一種反動。這符合人文主義精 神,是值得肯定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今天研究儒家,重要的不是批判,而是應正本清源、恢複儒家的本來麵貌,繼承其有價值的部分。另外,今天的中國早就遠離了儒家精神,所以現在批判儒家純粹是無的放矢,借古諷今。現在那些批判儒家的積極分子與五四時期不同,那時的人至少還受過四書五經的教育,受過八股的毒害。可現在的儒家批判者,根本沒有真正深入學習和研究過儒家的學術思想,大都是人雲亦雲,其繼承的都是文革時的套話和革命黨的思維。我覺得這樣幼稚膚淺的批判對中國人思想的成熟沒有好處,對中國的現代化和民主化也沒有好處。

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悟空之所以對傳統文化嗤之以鼻,是基於把傳統文化隻當作維護社會穩定和專製製度的統治術,而不是一種張揚人性善的世界觀。其實悟空的觀點很有代表性,我也曾經有過同樣的認識。可以說,我們經過文革的那代人,很多都有過這樣的認識。

在儒家誕生的那個時代,中國境內沒有其他製度,隻有專製製度。即使如此,儒家還是把民放在第一 位,即孟子所謂的“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認識儒家不能隻讀孔子不讀孟子。孟子較之孔子更有一種樸素的民本思想,而這個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有價值的部分。儒家思想維護的是社會秩序,它並不是專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儒家思想的價值是人本思想,可自漢代以後,這個人本思想被忽視,而隻取用其維護秩序的論述,這是自私的帝王們的舍本逐末,功利至上的結果。

按悟空的邏輯,徹底否定儒家是中國實現政治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或者說要推翻專製和獨裁就必須徹底否定儒家。但這個邏輯的成立需要兩個前提,一是專製製度是中國或者說是儒家文化圈獨有的;二是批判和否定儒家必然導致民主和法製。可事實並非如此,世界上很多非儒家文化圈的國家也是和曾經是專製獨裁國家。這說明專製獨裁不具有文化特征,乃是人類內心的一種自私的共性。毛澤東是批孔最堅決的、最徹底的,但他領導的這個批判卻並沒有導致中國的民主法製,而相反是更嚴酷的專製和無法無天。

反傳統文化的人總是喜歡挖掘中國人的劣根性,但他們並不區分哪些劣根性是中國獨有的,哪些是全人類共有的,更不區分哪些來自儒家文化,哪些來自道家思想和其他思想。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高丁的小說《蒼蠅王》(Lord of flies)以一群流落到孤島上的孩子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人類崇尚暴力和獨裁的劣根性,同時也說明崇尚暴力和獨裁不是某種人類文化的產物,而是人類內心共有的黑暗的結果。

另一種否定儒家文化價值的觀點也很有代表性,那就是以基督教為天理來審視儒家文化。在這些人的眼裏,人類是不可救藥的,自身的向善的努力也是沒有意義的。唯有皈依上帝,才可通過贖罪而獲救獲得新生。在這些人的眼裏,儒家是幼稚可笑的。可中國人的這種精神卻被辜鴻銘稱讚為兒童般的心靈,說中國人過著心靈的生活。當然,現在這樣的中國人幾乎絕種了。

考察人類文明的進步,是需要一把合適的尺子的。如果以功利的尺子去考察,那儒家文化在資本主義“不戰而勝”的今天就毫無可取之處。但如果以人文精神為尺子,我們就會發現,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種使俗世的生活充滿人情味和溫暖的文化,是充滿人文精神的文化。

中國近代之所以擁抱西方思想,完全是功利主義動機使然。因為西方文化的後麵是堅船利炮,不學習西方我們就要亡國。但挨打的中國文化並不就一定代表落後。這要看我們以什麽樣的標準來評價。如果以人文主義的標準來評價,中國文化比之弱肉強食的帝國主義文化要進步的多,文明的多。

當然,我們不能拿被後世極端化的《二十四孝》和宗法社會的僵化教條以及八股文這些糟粕來當作儒家文化的精髓。相反,中國文化的新生一定是在去偽存真、正本清源和批判繼承的基礎上才會成為可能。

儒家文化產生於兩千年前的等級社會,而且孔子是人不是神。因此,孔子及其先賢的思想也有其曆史局限性,比如:儒家思想中對生命的尊重不夠,對人等級製度持肯定態度,但這並不足以成為完全否定儒家文化的原因。

我們後人讀儒家的書切不可鑽進自設的牛角尖,一是非要讀出現代文化;二是非要和政治聯係在一起;三是糾纏於隻言片語。我覺得這恰恰是一種迂腐。
很中肯理性的探討。 -瓦斯彈-給 瓦斯彈 發送悄悄話 瓦斯彈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10 reads) 10/1/10
• 瓦兄好!很喜歡讀你寫的幽默雜文。 -為人父-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9 reads) 10/2/10
• 對孔子的分析真中肯,但是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方麵: -采薇采薇-給 采薇采薇 發送悄悄話 采薇采薇 的博客首頁 (838 bytes) (134 reads) 10/2/10
• 灰常同意!紅樓夢就是受李贄“童心說”引響造出寶玉的,寶玉是叛儒的。 -野性-給 野性 發送悄悄話 野性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15 reads) 10/2/10
• 謝謝!我涉獵不廣,讀書有限,還不知道李贄和顏元有過童心說。程朱理學我也沒研究過, -為人父-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276 bytes) (45 reads) 10/2/10
• 過時的文化和武器一樣,即使曆史上曾經輝煌過,現在再使用,會死得很慘! -水擊三千-給 水擊三千 發送悄悄話 水擊三千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11 reads) 10/2/10
• 什麽是過時?如何評價一種文化的時效性呢?這個我還沒研究過。如果是真理就不會過時。 -為人父-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143 bytes) (25 reads) 10/2/10
• 在聖經十誡中,“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加州花坊-給 加州花坊 發送悄悄話 加州花坊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15 reads) 10/2/10
• 花姐好!佛教中也有類似的闡述,但唯有儒家將孝上升到仁的高度,進而衍生出中國的 -為人父-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117 bytes) (36 reads) 10/2/10
• 好久沒有看到這麽清醒客觀的好文,還原儒家思想的影響力和真正含義等於 -馬啃菠蘿-給 馬啃菠蘿 發送悄悄話 馬啃菠蘿 的博客首頁 (113 bytes) (38 reads) 10/2/10
• 你說的對!了解儒家,還原儒家才能了解中國文化和思維方式的根源。中國文化的儒釋道 -為人父-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183 bytes) (24 reads) 10/2/10
• 論語,聖經,毛著,鄧選。。。說得都挺好,可是呢。。。。。 -呆霸王-給 呆霸王 發送悄悄話 呆霸王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18 reads) 10/2/10
• 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大問題,就像你轉載的周國平的文章所說的,中國文化缺乏一種對純粹 -為人父-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221 bytes) (53 reads) 10/2/10
• 所以說嘛---禪宗不立文字,真絕了:)) -江上一郎-給 江上一郎 發送悄悄話 江上一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7 reads) 10/3/10
• 不是所有的禪宗都不立文字。 -呆霸王-給 呆霸王 發送悄悄話 呆霸王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6 reads) 10/3/10
• 可不可以說--立文字的禪宗不同於原始的禪宗? -江上一郎-給 江上一郎 發送悄悄話 江上一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6 reads) 10/3/10
• 大聖哪?咋不應戰? -醜女的天空-給 醜女的天空 發送悄悄話 醜女的天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10 reads) 10/2/10
• 猴哥正在抓耳撓腮,考慮對策:)看,好看:) -dongfangshaoer-給 dongfangshaoer 發送悄悄話 dongfangshaoe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11 reads) 10/2/10
• 就等著你來這麽一篇。認真學習著。。。 -簡丹兒- 給 簡丹兒 發送悄悄話 簡丹兒 的博客首頁 (56 bytes) (24 reads) 10/2/10
• 真正轉牛角尖的是你啊!沒救了,人的局限性是無法突破的:) -jediluke-給 jediluke 發送悄悄話 (720 bytes) (47 reads) 10/3/10
• 悟空不必應戰了吧,真的浪費時間and will get nowhere:) -Jediluke-給 Jediluk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4 reads) 10/3/10
• 言語多有得罪,在下隻是比較不喜歡儒學:) -Jediluke-給 Jediluk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5 reads) 10/3/10
• 令人擊節讚歎的文章。 -玄野-給 玄野 發送悄悄話 玄野 的博客首頁 (57 bytes) (21 reads) 10/4/10
• "考察人類文明的進步,是需要一把合適的尺子的。 -sailingboat-給 sailingboat 發送悄悄話 sailingboat 的博客首頁 (1388 bytes) (32 reads) 10/4/10
• 還是不要說是什麽家好些,就說這個主張好不, -dl1l-給 dl1l 發送悄悄話 (135 bytes) (27 reads) 10/4/10
• 好文章。儒家人本、民本思想是人類寶貴財富。 -唵啊吽-給 唵啊吽 發送悄悄話 唵啊吽 的博客首頁 (83 bytes) (13 reads) 10/5/10
• 謝謝樓上各位的關注。一並回答各位如下: -為人父-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2069 bytes) (34 reads) 10/5/10
• 我也不是儒教徒,但是和網友交流時很多的時間都是在維護儒教 -玄野-給 玄野 發送悄悄話 玄野 的博客首頁 (444 bytes) (23 reads) 10/5/10
• 是的,我們很相似。我經常去查經班,也很認真學習教理,也很敬佩耶穌的偉大人格。 -為人父-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103 bytes) (17 reads) 10/5/10
• 偉人的思想是偉大的,全被後人篡改,為利益集團。為人父分析的對,但社會不會接受的。 -soccer2010-給 soccer2010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