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孔子,電影及其他

(2010-02-03 03:00:19) 下一個

孔子,電影及其他

來源 : 高四

電影孔子拍得應該說是不成功的,至少不精彩,不對觀眾的胃口。也許政府的推動適得其反,激起了大家的逆反心理。

電影不好,罵兩句也情有可原。雖然,有些評論在我看來也有些不著調。然而,電影不好,那就針對電影,不必要牽連孔子。

孔子當然也不是罵不得。孔子的形象,自他死後到現在,是人也罷,神也罷,鬼也罷,被後人按照需要折騰了兩千多年。但是,任何人在評論之前至少要了解一下孔子,孔子的思想,以及其在曆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的地位。哪怕文革中的批孔文章,撇開立場,有的也還是下了一些功夫,讓人覺得有些道理。在文革中要想做個受到賞識的“文棍”,至少還要有餘秋雨的文采與聰明。這幾句話說的有些輕挑,但是比起韓寒的言論來還差了很多。不知道西方人拍過耶穌,這是無知,還可以原諒。況且,如果西方人沒有拍耶穌中國人就不能拍孔子?中國人跟世界各國的人一樣,是複雜的;信仰也是複雜的,尤其是在自五四以來近百年的西化運動作用下。但是無論對孔子的態度是接受,反對,還是改造,孔子總是繞不過去的。這就是文化標誌的意義。即便是韓寒所認同的世俗化信仰,其部分也是源自於孔子的思想。我們可以討論,如果沒有孔子,“仁”的理論會不會產生。因為他不是墨海默德或者耶穌。他們是受了神喻,或者就是神本身。不過這並不是不承認孔子是偉人的理由。就像我們不能用”如果沒有牛頓,馬克思也會有別的人來提出萬有引力,總結唯物主義”作為否認牛和馬的特殊貢獻的理由。

有人評價韓寒認為,沒有知識不要緊,隻要能夠獨立自由批判的思考就可以。我不認同。還是用一句孔子的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以當代魯迅自居的人很多,但是魯迅是有其所學到的進化論,唯物論,社會主義的係統知識,以及對反自由的封建複古學說危害的切身體會作為基礎的。韓寒麽,借杜詩一首:“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曬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我寫這幾句,不是為了評價韓寒。他批評共產黨的動機,我以為有些是趕時髦,有些是小孩子反權威耍性子,有些是覺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也許我不該以己度人評判他的動機;批評共產黨是他的,及所有人的言論自由。他有許多地方批評的對,共產黨也該批評。我想對此間諸公說的隻是批評共產黨不是天然正確。持對共產黨批評態度的人不天然正確。共產黨支持的文化不天然錯誤。

在這裏潛水這麽久,今天突然想說些什麽。

來源 : 打字

不錯。批評孔子的人應該先學習一下中國曆史。

孔子的儒家學說是貫穿過去兩千年中華文明曆史的理論和精神支柱。從唐宋到明清,知識分子以儒家為正統,才會有一個曆經千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環而不是分裂成七國八國,像現在的阿拉伯世界。曆史上的優秀人物,從嶽飛,文天祥,到林則徐,都是秉承的儒家學說,忠君愛民。儒家理論為中國知識分子提供了持久的的民族凝聚力,所以會在五胡亂華之後,蒙古鐵騎之下,中國人能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傳統。

不誇張地說,中華文明的根是建立在孔子儒家的理論上的。世界在認識孔子的價值,而我們有些人卻大喊大叫地拋棄自己的文明。

來源 : 為人父

說的很有道理。但在中國目前言論自由上不進而退的背景下,韓寒的這種反叛對中國進步的影響遠大於那些中規中矩的的評論。韓寒代表的 80 後一代人的思想意識,這一代青年身上完全沒有了我們這代人的那種家長製意識,因此對政府喜歡用家長意識進行規範言論有天生的反感。

韓寒畢竟還年青,他們正處在激烈批判的年齡,不能要求他和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一樣。要看主流。我想,當批判過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會有反思。

共產黨的之所以出現今天這樣的公信力盡失的狀況,是多年的唯我獨尊、限製言論、閹割曆史和自以為是地代表民意的結果。因此,民意的過度反彈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由《孔子》引起的對孔子和儒家的再批判不是真的針對孔子,而是草根對一切為統治階層服務的學說和人物的高度厭惡的一種表達。這恰恰說明這個社會是不和諧的,權貴階層和草根的對立是非常嚴重的,這也說明我們這個社會有很多的不公。韓寒正是為那些為社會不公而嚴重不滿的人而發聲,這是一種民怨的間接釋放,是民間與執政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對社會的進步起著積極的作用。

我基本同意你對孔子的認識。我也認為韓寒對孔子的認識是膚淺的,但這種膚淺並不構成對中國進步的威脅。如果不是漢武帝的獨尊儒術,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孔和反孔的。中國文化也不是完全由儒家所代表的。儒釋道都對中國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貢獻。而且,三家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儒家如果沒有王陽明提倡的心性之學,那的確就是道德教條和規範,誤人誤國,而心性之學的權威卻是佛家。

來源 : xingfu

孔子的社會理想是 " 勸諫 " ,身後卻被反其道而用之 ,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

孔子在世時候四處遊說王公貴族 , 力求消除社會對立 , 保障民的尊嚴 , 這自然不為統治階層喜聞樂見 , 以至他終身顛沛流離 , 惶惶然如喪家之犬 .

孔子的言語 ( 論語原是不成書的 ) 身後卻被統治階層選擇性引用並延伸為禦令 , 要求被統治者三省其身 , 還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但是這個君該是什麽樣的君 , 怎樣的資格 , 怎樣的作為與德行 , 卻被強權者通過焚書坑儒等強製手段轉移了重點 . 長此以往 , 奴役出一代代不善思考的小民 , 而相對擁有思考權利的文人階層也至多是把儒學發展為個人的修身養性 . 而那悟性低的 , 早是登峰造極地作了強權者的幫凶與打手 .

所以我認為孔子在自己的祖國被誤讀了很多 . 在這個社會根本性地對孔子學說撥亂反正之前 , 片麵推廣儒學是會引起民間強烈反彈的 . 這個問題以前認識得不如茶壇其他網友深刻 , 因為自己從韓國儒教社會走出來 , 比較推崇它 . 但正是通過與茶壇網友的激烈辯論 , 才想到需要觀察一下儒教在目前中國民間受到抵製的原因 .

話說回來 , 孔子這部電影拍得再不好 , 也比 " 英雄 " 會好很多的 . 孔子畢竟是心懷社會理想的仁人偉人 , 值得紀念或者讚美 . 而 " 英雄 " 則是不顧廉恥地號召小民犧牲自己的尊嚴追求甚至身家性命為暴虐的統治者圓夢 . 但是為什麽偏偏要選中秦始皇呢 ? 暴虐的不可一世的秦王朝隻有短命的 14 年啊 . 這片子恐怕連編導自己也會在心裏羞愧的吧 .

另外 , 觀察劉曉波現象 , 有時候會擔心 , 有一天他也會像孔子一樣遭到誤讀 . 在他大聲疾呼的時候 , 被投入監獄 , 但是他的 " 我沒有敵人 " 的最後陳述 , 卻極有可能會被利用成強製掩蓋社會矛盾 , 創造表麵和諧社會的工具 . 收藏了這篇文章 , 但是讀起來感受卻頗為複雜 .

昏昏欲睡中強打精神說了這麽多 , 該收兵了 , 也不知道是否會冒犯或者得罪人 . 關於這個話題 , 打算以後還是多潛水吧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