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耶穌拍得,孔子拍不得!

(2010-02-03 02:59:42) 下一個

耶穌拍得,孔子拍不得!

來源 : 悟空孫

一部《孔子》再次讓中國人關注這位聖賢,同時也把網民分裂成“批孔”和“護孔”派。一個被高高掛起兩千多年的“神”,無論後人怎樣詮釋,都不能讓人滿意,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孔子”。

韓寒言多必失,說美國人不會去拍耶穌。其實不但美國人,法國人,意大利人都拍過耶穌,關於耶穌最著名的電影至少有 10 部(見附錄),但為什麽耶穌拍得,孔子就拍不得呢?道理很簡單,耶穌是公認的神,而且西方經過宗教改革尤其是文藝複興,基督教彰顯人本主義,宗教活動更多表現出的是人性而不是神性。在西方許多描述宗教的文藝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友愛、憐憫、同情這樣的人性而非高高在上神的權威,西方中世紀政教合一的神權早已變成了“自由、平等、博愛”生活理念貫穿於文化之中。所以文藝作品中的耶穌,是人性化的耶穌,是走下神壇的耶穌。

“孔子”究竟是什麽?孔子的思想精髓又是什麽?恐怕這個問題本身就會引來一推爭論,你又如何去詮釋孔子?(別和我說“禮”就是“禮貌”,“仁”就是“博愛”,你可以堅持你的觀點,但請允許我保留我的疑惑)。孔子在中國百姓的心中實際上早已是一座神龕,連一個具體的形象都沒有, 2006 年國家有關部門曾發布了孔子的“標準像”,結果引來廣泛爭議……

至少,孔子在百姓的心中,就和當下被部分人頂禮膜拜的毛澤東一樣,不是神,也是半仙了。如果拍《毛澤東轉》,把毛澤東當成“人”來描寫,我想沒有哪個中國導演敢攬下這個瓷器活——政治任務除外。同樣,把孔子真正人性化,如不讓人失望,必定讓人感到乏味(電影中好像多了一個周迅的角色,“省略”了少正卯那出吧?)

把孔子作為“人”來描寫難,可是孔子畢竟原本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作為“人”的孔子才是最真切的,但也是最殘酷的,而誰也不願意把“神”變“人”。孔子身上“神”的光環是後人強加給孔子的,那是各朝各代統治階層的權術使然,也是普通老百姓的頂禮膜拜。

其實,和毛澤東一樣,孔子這麵大旗雖然讓不少中國人振奮,但多少有些汙點,洗輕了不管用,洗重了就破了,還是掛起來的好,越高越好,讓人們隻能仰望,誰也碰不著。

胡導,你幹嗎要去碰它呢?真是胡導!

回過頭來說韓寒,一句話,了不起!別說我在他那個年紀, 就是現在超過他一個半年輪,我的思想深度也遠不及他。至於知識,誰都不可能麵麵俱到,在這個英特網的時代,知識已經越來越不重要,而獨立的思想和批判精神才是一個公民必備的素質。有網友建議韓寒多看點電影和小說,也許小韓太忙,這句話對我其實更適合。別的不說,至少近 5 年來,我看的書和電影都沒有兒子看的多,他這方麵的知識絕對比我強,可是他小子還是蠻佩服我的。

韓寒,我也佩服你,好樣的!

Top 10 Jesus Christ Movies

1. The Life and Passion of Jesus Christ (1902-05)

2. The King of Kings (1927)

3.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1964)

4. 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1965)

5. Godspell (1973)

6. The Messiah (1976)

7. Jesus of Nazareth (1977)

8. Jesus (1999)

9. The Miracle Maker (2000)

10.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200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