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世因緣修心

從吳明子到明子是一個旋轉,以後的明子心路從這裏開始。
個人資料
明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於解老 第 1 章

(2009-03-08 21:08:11) 下一個

道德經第一章

道德經是一本用易懂的事物隱喻玄妙道德的書。

直觀的領悟可以完整地掌握隱喻,但籠統含蓄的領悟需要推理加以梳理和解釋。

直觀和推理交替作用於章節中的隱喻才能讓人完全理解和表達經文的意思。

一,用直觀引導推理理解以下經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二,通過直觀和推理對於經文有了自己的領悟和解釋之後可以參考以下的一種領悟和解釋。

老子在道德經第一章總論道,萬物,人類以及人類的欲望。

道是無,不可行。道是一,可行。道可行是說道蘊含著行,即一蘊含著另一。可行變為行,可道變成行道,即行加道,成為二。不可行之道不變,而行道不能不變,所以說由可道而行道成為非恒道。恒道就是非恒道,一就是二。

同樣,名可叫出就能改變。有名就不是不能改變的名,可名而有名就成為非恒名。

不可分辨的一無名。一是萬物之始,所以說,無名是萬物之始。可分辨的二是萬物之母,所以說,有名是萬物之母。

一,無名也無欲。人類得無名無欲的一可以在一的製高點觀看一即是二,二即是一,或不可行的恒道即非恒道,非恒道即不可行的恒道之妙。相反,居於有名有欲之二的人觀看因如何產生果。

無欲有欲生於同一父母,一二,無欲有欲雖然名字相異意思卻相同,都是指的道。如此悖論實在玄妙之極,可謂悖論之道的玄妙之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明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九爺的評論:
謝謝光臨!!
大道上 能攜手 是緣分 也是幸福

九爺,請多看一些明紫的博客文章,也許就能了解為啥明紫會走到求道的路上了。

至於“佛道不相容”,我想真正深入學佛修道的人大概不是這樣看的。

九爺能“常入空門,以此來體驗道之妙境;又常回到大千世界,去體驗世界萬象”,可見九爺在學道上,走得很好啊!

明紫向你學習!




明紫 回複 悄悄話 九爺評論:

飄過來,發現一個喜歡道的網友。:)

讀了些大作,還是沒有明白,你為什麽求道呢?

你看看我理解的道德經吧。我理解的道,是種帶玄機的客觀實在,因為那個道有著比我們現有的時空更廣闊的天空,所以我求道求佛。據說佛道不相容,你認為呢?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就是老子體驗到的包含天堂的宙宇。我覺得老子那幾句話簡潔得很:

道可以描述,但不是平常的描述所能說出道的全貌的;可以去命名,但要超出平常的含義去理解。

可以用空靈來描述天地之氣;造物來描述萬物。

所以我常入空門,以此來體驗道之妙境;又常回到大千世界,去體驗世界萬象。

空和實其實是一回事的兩種表象,共稱為玄。

玄後又是玄層層重疊,都是通往妙境之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