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客

朝聞道,夕死可矣
正文

[國學論壇] 解讀老子[道德經]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轉貼)

(2009-03-01 15:23:57) 下一個
[原文]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讀譯]不尊賢者虛名,民眾就不會攀比相爭,不去特意哄抬貴重物品,民眾就不會生出盜竊占有之心,不去挑拔欲望,民眾之心便不會亂。因此聖人治世,追求淡其名利,強其心誌,讓其吃飽,削弱其爭名奪利之誌,強健其身體,健康其生活。讓人民不要去自以為聰明的去做事,不要追名逐利被欲望牽著走,不要自以為聰名生出諸多事非,一切順自然天道而行,如此無為無欲發展,則無所不為的發展,人類終會走向天道最完美世界,而不會墮入惡性循環,走不出殺與被殺的怪圈,傷害與被傷害的惡性循環。[讀感]不尚賢,使民不爭,我們再聯想開篇,名非名,非常名吧,事實上這個尚賢的意思理解成我們現在的名,包括現在的名人之類的東東,沒有這些虛名爭搶,人們自然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此即為利了。我們再回首道非道,非常道裏來理解,道,往往指正義與邪,進而引申出各種天道之說,其實在利益的分化下,什麽是正義,何為道,誰能分得清。黃金鑽石被追捧成可以害人性命的東西,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把這些東西奉為天道之數,實在可笑,人們自己的私心欲望總是得不到滿足,困頓在自已架設的牢籠之中,因此而產生出搶掠撕殺的快感,在不停的你爭我鬥之中,這種生活,是你所求麽?成千上萬的人分成不同的陣營相互屠殺。人如果不是有各種欲望,心會亂麽?所謂知足常樂,便是不要拘於欲望,心不得解脫。人可以有欲望,但若是欲望亂了自己的心,挑逗了別人的心,引起了殺災劫難,算不算是自作孽,不可活呢?人之欲若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其事亡事便多,欲望是人的本性,可知道這個欲望會帶給別人反欲望,自己還去做,後果自然是自己承擔。挑動欲望而損人,這是所有犯罪人的特征。人們若能無為無欲,怎麽會生出這麽多的麻煩,鬱悶,爭鬥,吵鬧,更不會有戰爭,這不是為無為,而無所不為麽,當你的雙眼不是為欲望所迷,你不會不自覺去追求一種心靈審問與追求麽?人活在虛幻之中,認為古人不聰,現代人都不能體悟的道,幾千年前就形成了體係,指導我們,認識自己,改造宇宙,可人類總是在自我爭鬥中興亡更替。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虛其心,是指名利之心,實其腹,那就是填飽肚子,弱其誌,其誌不應是指意誌,為追名逐利之誌,想做大將軍,做皇帝,做富豪之誌,而勸其強壯身體。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極論,人民沒有名利之心,沒有欲望之爭,便也就不會有人自以為聰明,要鼓起人的名利之心,作起禍亂,正是如今貪官之所為。送賄受賄也皆出於此。埋怨現實殘酷的人,有沒有想過,造成這種殘酷的原因就是你內心的名利之心呢?老子是總結的多好呀,雖然人的欲望生來就有,難道我們不應該為了自已的健康生活而有所控製麽?其實人的思想進化了千年了,沒有比老子更進步,反而退步,人權的泛濫引致沒有人權,這算不算是一種諷刺呢?那些自認為要看新東西不看老東西的人,應該慚愧吧!是的,應該非常非常的慚愧!老子百來個字,道盡了天下禍亂之源及止禍之路,隻是任重而道遠。我們的天堂需要我們自己去順天道而行。一切的欲望都要控製在適當之處,任何過份的占有就是對別人的傷害,最終也會傷害到自己。有一句話說:”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說的是有些老人強占位置不給年輕人上位,年輕人在下麵呆久了的怨言,當然不能拿來當作對老人的一種指責。但是過份占有是為賊,我就認為不過份了。如果利用自己的一些優勢強取豪奪自然是強盜行徑,有違天道,必然導致天理不容。有些消費隻是增加社會負擔,破壞人生存環境,以毀滅未來逞一時之快,這樣的生活追求和消費,實在是自取滅亡的行為。那些崇拜時尚,忘記純樸的人都是迷路的人,他們可憐可悲自以為活得有激情有創造,那是吃了幻藥的人生,真實嗎?令人深思!第四章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原文]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讀譯]大道無形如虛,用之不盡無限廣大。他淵深廣博呀,就像那萬物之來處。斂其鋒銳,解脫紛繁擾人,融入世間光照之中,沒入世間塵土之間。隱沒到無形無象若存若離,我也不能確定出於何處,在天帝神靈之前就是這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呀![讀感]道衝,大道中空。在這章裏,老子講述道這一無形無象的東西,就如我們生活的世界,他就是在一個容體中,我們就活在這個道的容體中,道的存在造就了我們。世間之間,本來就是一個演化,陳舊,退化,進步,一個過程,好與壞,正與邪在轉換之中,都是有規律又沒有規律,有具體的意義又沒有具體的意義,這中間變化了多少,誰能說清呢?我們生存的世界淵深廣博,在道的萬象無形裏,我們隻是一個很微少的一部分,相當對於,就我們的眼睛看到無限大,而一粒微塵在我們眼裏是如此微不足道,似萬物之宗,這句我理解,無,就是萬物之始,無是萬物的開始,是為宗,無道生有道,湛兮,似或存,即為有道,有道,就是已經存在。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其實是回答可以產生的疑問,有道,無道,怎麽生成的,何為有道,何為無道,無道,若淵以盛道,湛兮,就像有存,這些可以是在三象五帝之先,自是一句托語,不對正問題,正是不答為答。當我們認真的回想自己的一生,總想著自己是萬物之靈,地球的改造者,而不能想像道我們的也是在大自然中有規律的進化,我們能夠順應規律,循天道進行,收斂那囂張焰氣,自然可以達到自己的一種發展極致,與天道發展共步,便不會滅亡。人是宇宙萬物運行並作中的個體,離開了他,什麽都不是,心決定你自己的世界,宇宙決定了你的存在。把自己放到這廣大的宇宙世界裏,我們就如我們眼中世界的一顆微塵,以小見大,自然可以於大見小,誰先誰後,都是心生。很多時候我們似乎得到了,便回過頭來,才發現,原來自己當初是多麽的錯誤,但錯與對之間,也是相生,有錯必有對,有對必有錯,所謂存在即是合理,便是如此意思。任何一件事,用之不盈便好。就好比我們的欲望,適可而止,要懂得怎樣去平衡,便是這生之道,活之處。追名逐利,無休無止,我們的生活便終是沒有停止的一天,生活便終是沒有屬於自己的地方,這又算作是什麽呢?很多事情,不在於什麽是對,什麽是錯,何為先何為後,無,也就是有的開始,道,何為道,無道生有道,萬物輪回,皆於人心,足有不足,開心與不開心,藏於生活悟道之中。現在的社會,物欲橫流,便有逆道而行之勢,當今天下有誌之士,心懷其憂,需站穩立場,挺過這橫流,屹立著,讓自己的世界不淪陷,便是無上的功德!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為世界不毀滅而毅然不動,方為當世之英雄!朝聞道,夕可死,我不想死,亦不怕死!正所謂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