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江的博客

寫點兒小東西,既存下生活點滴,又抒發人生感悟,還為讀者提供娛樂和啟示。
個人資料
正文

我對報考大學的FIT與不FIT的理解

(2010-09-20 14:35:31) 下一個

先要感謝USDCNY提供的那段錄像,它進一步證實了我一直以來的學習心得。

大家的困惑往往是:為什麽硬指標這麽強、這麽優秀的孩子沒有被錄取?甚至還有全軍覆沒的例子。或者是:為什麽這孩子成績沒有那麽好,也沒有什麽大獎,反而被名校錄取了?

我認為,GPASATAP的成績,隻能說明你的學習,或者是讀書、考試的能力。各種大獎,隻能展現你在某一方麵的特殊本領。這些都是明擺的。是被錄取的必要條件,但絕不是充分條件。學校看你是否FIT,真正要考查的是:通過你的成長經曆和你的各項申報文件,評估你的成熟程度、實際的綜合能力,特別是你的個人性格和品質,是否符合學校的要求和今後的發展。

因此我猜想,申請者被發現在性格或品質上的問題或缺陷,往往是那些硬件很強的人被拒的原因。反之,申請者被發現在性格或品質上的突出優點,又往往使硬件並不突出的人被最終錄取。

 

在揣摩和預測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能上什麽樣的學校時,除了硬件的成績外,還要綜合考慮其它,特別是實際的綜合能力、性格和品質。換句話說,實際能力很強,性格、人品雙優的孩子,不要因為自己的硬件不夠強而自卑。硬件很強的學生,也要全麵衡量自己,才能保證萬無一矢。當然,這些都要建立在自知之明的基礎上。

 

對於申請者來說,最想去的學校,不一定就是FIT你的學校。要想真正找到FIT自己的學校,就應該在申請的過程中,把應該自己做的事情都由自己來做。並且要最大限度、最充分地展示一個真實的自我。如果你這樣做了,被你申請的若幹學校接受了,你又從中選出了你最喜歡的學校。那我就認為是對你最好的FIT。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應該是這個結果,否則這個係統早就被改過了。

 

我聽說過,有人花2500刀請人包裝後,就進了H。人各有誌,無法強求。但我自己仍然反對包裝。因為:

1、 我不認為排名越高的學校就一定對孩子越好。

2、 包裝不但可能迷失自我,也要承擔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和風險。

3、 我兒子對包裝之事嗜之以鼻,覺得花錢請人包裝,比較STUPID。說實話,我挺認同。

4、 我看重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也相信,隻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地去做,結果不會太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