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江的博客

寫點兒小東西,既存下生活點滴,又抒發人生感悟,還為讀者提供娛樂和啟示。
個人資料
正文

我兒正在爬藤

(2009-11-06 10:16:56) 下一個

我兒正在爬藤

看了這麽多關於爬藤的貼子,少有正在爬藤孩子們的家長認真討論爬藤的。在此拋磚引玉,與大家交流“正在進行時”。

我兒子也是2011,十一年級,已進入最緊張的上大學的準備時期。因十月份考了SAT IM800W800CR720),需填寫4個報送成績的學校,才第一次把口頭的議論落到筆頭。我們一貫的態度是,鼓勵他上進,但不具體要求爬藤。爬藤的事還是他在今年初的一次突然提問:“你們覺得我能上藤校嗎?”。我們的回答是:“當然可以,但要你自己努力才行” 。從那以後,有過幾次談論,我們和兒子的想法基本一致:努力,但不強求。他這次自己選定的4個報送學校是:1, University of Michigan,此校是公立,全國排名20-25,離家最近,對家庭最好,選此校主要是照顧我們當父母的情緒(我提過希望他上這個),對他隻是保底(按他的實力加地域優先,不應該是問題)。2, Northwestern University,他今年在此校參加一夏令營,印象很好。離家不遠,大城市。3, Columbia University ,報送此校的主要原因是喜歡大城市。4, Harvard University ,說明他積累出了向最高峰衝擊的勇氣,決定一試。至此,他應該是正式進入了爬藤的行列。到了明年,真正報名申請哪些學校還未可知,還要看他到那時的自身條件、自我評估和自定的發展取向。但一定會有大藤、小藤之類。

最近一直在潛水,讀了不少關於爬藤的文章和信息,受益匪淺,略有心得。簡述如下:

1、 總體感覺,爬藤的成功經驗,基本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從藤校錄取官員的各類講話和答問中可以看出,歸根結底,學校的錄取部門,就是要盡最大的努力,找到真正適合自己學校的新生。而絕大多數被錄取的學生,正是符合了他們的要求。這個道理,看上去簡單得就象是一句廢話。但是,很多人並不相信這一點。特別是自認為自己或自己的孩子,符合學校的要求和條件,但最終沒有被錄取的人們。再擴大一點兒打擊麵,還有那些執著地認為,申請的過程、技巧和運氣,對爬藤成功與否起決定作用的人們。我並不否認,適合學校條件而未被錄取,或被錄取而不適合學校的學生,確有人在。前者,去了低一些的學校,但多數人“是金子在哪裏都發光”,可能發揮得更好。後者,則不僅更須努力,甚至於要掙紮,或遭淘汰。我的學習心得,就是應該接受上麵供需關係的簡單道理。說白了就是:我兒如能被藤校錄取,說明他適合學校的要求。如被藤校拒絕,說明他不適合學校的要求。就是通過“額外的努力”擠進去了,也未必是好事。

2、 爬藤不是目標。目標應該是找到最適合於孩子的學校,即:孩子喜歡,學校認可。要讓孩子們明了,錄取製度本身就是這樣設計的,就象申請住院醫生的MACH一樣,申請人給申請的醫院排隊,醫院給申請人排隊,通過計算機MICH,找到最佳的兩相情願。孩子應該為爭取上自己心儀的學校而作出主觀努力。但最終的客觀結果,應該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最好的。

3、 細讀各名校錄取官員對錄取什麽樣學生的解說,其實大同小異,簡單概括:德、智、體全麵發展;高IQ加高EQ;優秀的心裏素質加上強勁的綜合能力。所有這些,達到適應在本校學習、生活的水準,並具備進一步提高的潛能。其實,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從小到大培養教育孩子的基本方向和願望。隻是由於孩子們的先天條件,後天的環境,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同等因素,使得孩子們在到達申請大學的年齡時,出現了不同層次的教育效果。這時,如果父母可以冷靜、客觀地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全麵評價,比較、對照各學校的要求和取向,應該不難估量出,什麽學校才是孩子應該申請的層次和取向。

4、 在選擇申請學校時,給足發揮和展現的空間,鼓勵挑戰自己的極限,但絕不是奢望和幻想。

5、 在準備申請資料時,不應投機取巧,甚至無中生有或找槍手代勞。而應以最大限度地展現真實的自我為目標。隻有展示真實的自我,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校,不論從哪一方麵來說,都是最踏實可靠的。這就要最大限度地讓孩子自己去做,讓孩子唱主角,家長隻是幫助、監督和指導。要知道,申請大學的過程,也許是孩子們上大學以前最大的一次鍛煉機會,是第一次把握自己命運的嚐試,將對他們今後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6、 爬藤絕不是教育的目的,但與教育好子女又絕不矛盾。如上所述,名校、藤校對新生的要求和考查,正是對教育成果的評價和衡量。這些要求和條件,也可以是我們如何培養教育子女的方向。研究了哈佛的相關資料,他們更看重的是全麵發展,錄取的大多數是多才多藝的全才。從他們的錄取理念和條件,我就發現了自己兒子身上的差距,而這些差距,恰恰是影響他將來自立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在社會中出采,最終幸福一生的不足。他自己也已知道自己的差距(他對申請大學的信息了解得比我多),從我們的聊天兒中,知道他在往這些方向努力。我很希望他在開始申請大學前這一年當中,能對他的差距有所彌補,這不僅是為了爬藤,更是為了他自己的未來。這難道不是十分一致的目標和方向嗎?

爬藤的過程,是孩子們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我一直認為,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結果往往是很無奈的,而過程卻大有可為;結果隻是一種狀態,過程才是收獲的源泉;結果是一時的,過程才是延續不斷的。希望能與大家更多地交流過程,而最終看淡它的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KDSZ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第一次看到你的文章,希望能從你這兒借點經驗。謝謝分享。
薑還是老的辣 回複 悄悄話 您猜的不錯。謝謝您的鼓勵。您女兒也會前途無量。
安君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兒子這麽優秀,是否在Ann Arbor 學區上學 ?他是我女兒的榜樣,她在 Caton 上初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