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鄧小平前翻譯:鄧公為開放 允許美向台續售武器

(2010-01-10 18:39:23) 下一個
鄧小平前翻譯:鄧公為開放 允許美向台續售武器

  前中國外交官兼鄧小平的翻譯施燕華說,當年中國在與美國簽訂的建交公報中同意美方繼續售台武器,是因為鄧小平覺得,大陸要改革開放,就不能不與美國打開關係。

  香港大公報今天刊登了對施燕華的專訪。

  施燕華曾長期擔任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李先念的翻譯,在中美建交公報及「八一七公報」談判過程中擔任翻譯。

  此外,她曾出任中國駐盧森堡大使、駐法國使館公使參讚;而她的丈夫是前中國駐法國大使吳建民。

  在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中國大陸之際,她接受大公報訪問,回憶當年中美簽訂建交公報及「八一七公報」的過程。

  她說,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公報發表前,美方突然提出繼續售台武器,中國從兩國發展大局出發,還是在第2天簽署了公報。

  施燕華認為,當年鄧小平所以表現出「大智慧和靈活性」,是基於美方在建交公報中對中方做出以下承諾:美利堅合眾國承認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她說,這是大原則,這就為後來售台武器的談判問題掌握了主動權。

  不過,根據美方人員後來講述,鄧小平當時還是拍了桌子的;鄧小平說,「美國不是希望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嗎?繼續售台武器會讓和平解決無望!」

  憑著施燕華對鄧小平性格的了解,她說,這位深沉的政治家是不大會拍桌子的。因此,「鄧的話很重」。

  她說,「我想,當時鄧小平首先要考慮中國的改革開放。對外求開放,就不能不考慮與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美國打開關係。有些事不能太急。」

  「至於對台軍售問題,我們(中國)並沒有退讓,而是對美國人說,這個問題沒有解決,還要談判。在這個問題上,顯示了鄧小平的智慧,也隻有他能夠拍板。」

  施燕華說。正是鄧小平,在中美建交的關鍵時刻,使危機化險為夷。

  她表示,中美兩國於1982年8月17日簽署的「八一七公報」,其實是關於解決中美建交公報遺留下來的美方售台武器的問題。

  她說,「中美關於『八一七公報』的談判進行得十分艱苦。從1981年12月開始,到1982年8月17日才達成協定。在談判的過程中,雙方會就公報中的一個措辭互不相讓,隻好休會,各自出去請示,他們向國內請示,我們也打電話請示中央。」

  施燕華說,「根據建交公報的原則,美國本來早就應該完全停止向台灣出售武器。由於考慮到這是一個曆史遺留的問題,所以中國政府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同意分步驟解決。『八一七公報』的關鍵是:要讓美國承諾完全停止售台武器。」

  她表示,「在中美關係中,售台武器關係到中國的核心利益,我們把這些話寫入公報,表明了美國售台武器是違背兩國建交原則的。」

  「美國可能會說,我們從什麽時候執行,什麽時候逐漸減少,並無時間表。但這是美國對中方的承諾,關係到美國的信譽。隨著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當台灣問題解決了,還要什麽武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