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江心坡 - 1960年出讓給緬甸的南疆土地 (圖)

(2009-05-08 17:36:05) 下一個

江心坡 - 1960年出讓給緬甸的南疆土地

江心坡指的是位於雲南高黎貢山以東的恩梅幵江及邁立幵江之間一個狹長地帶,北起西藏察隅縣,南到緬甸尖高山。不過網上流傳的7萬平方公裏說,其實是指密以北的大部分緬北地區(台版中國地圖中,把它們都劃入中國版圖)。現在多屬緬甸克欽邦。而所謂“江心坡問題”,其實就是中緬邊界問題,確切的說,主要是北段邊界是如何勘定的。

認為江心坡屬於中國的固有領土的主要根據,是江心坡地區的原主要土司,比如孟養、裏麻等地土司(孟養土司的管轄地還要越過江心坡以西)曾受過明、清兩代王朝冊封。土司製實是中國控製邊遠少數民族的一種政治手段,絕大多數原冊封的土司領土,後來成為中國的領土。

中緬邊境地區,數百年來一直有著大小不一的爭奪戰。明代開設三宣六慰,1531年(明嘉靖十年)緬甸東籲王朝建立,逐步統一緬甸,並不斷進攻明朝所屬的土司。人民出版社《世界通史》載:“緬甸(東籲王朝)統一的最後完成,是在莽應龍統治時期(1551-1581年)。莽應龍先於1555年占領阿瓦,1556至1557年建有征服了北部撣族諸小國,東部國境到達泰國境內。經過三次戰役,先後占領孟養、孟拱、蠻莫、孟密、伽沙、猛別等地……”

清朝與緬甸發生過兩次大規模戰爭:第一次是為了消滅逃入緬甸的南明殘餘力量。結果就是緬甸將南明永曆帝交給清軍,李定國病死,南明在緬境內的最後殘餘力量瓦解。清軍達到目的即返回雲南,隨後清廷與西南清軍主將吳三桂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內部權力鬥爭上,由於此次戰爭目的本身不在緬甸,所以對於邊境沒有多大影響。第二次是在乾隆年間,清軍再次擊敗緬甸,緬向清廷臣服,成為中國的外藩。這導致英緬第三次戰爭後,緬本部全境淪為英殖民地,但正式的吞並條約是在中英之間簽定的。

江心坡為中華民國政府法定領土的一部分,1949年以後歸於緬甸的地方政府自治。依據1960年《中緬邊界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喪失其主權,但中華民國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其與他國簽訂的邊界條約。

香港《開放》雜誌執行編輯(自稱“學者”)蔡詠梅指出,江心坡即是位於雲南省高黎貢山以西的恩梅開江及邁立開江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長約2000裏,寬約500裏;北起西藏察隅縣,南至緬甸尖高山,在清朝乃屬於雲南省騰越州的大塘、止那等由土司控製之地。當地的一支少數民族濮曼族人自承是蜀漢諸葛亮平南時所遺漢兵後裔,至今仍祀奉諸葛武侯。

通常江心坡指緬甸北部密支那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即中華民國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版的中國地圖相比西南部多出的地區),約7萬平方公裏,現在屬緬甸克欽邦的大部轄境及實皆省的最北境。


==============================================================

一、先說法理上的。

中緬邊界包括四部分:

1. 緬北地區,就是尖高山以北未定界,也叫北部未定界(包括胡康河穀、野人山、江心坡、高黎貢山與恩梅開江之間的土地)。
2. 尖高山到南定河是已定界(但是有個南坎永租的問題)。
3. 南定河到南卡江為未定界,這是南部未定界(也就是阿佤山區的劃分問題)。
4. 自南卡江至瀾滄江為已定界。

解決方案:

1. 中華民國方麵:
1)繼續聲索緬北所有地區的主權。
2)繼續認定南坎(猛卯三角地)為中國領土。其中1948緬甸曾繼續交租金給中華民國政府,但國府沒有接受。但當時因為國共內戰的局勢,國府也沒有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南坎問題上來。

3)阿佤山區,1941年中華民國政府被迫同英國簽了一個換文,72%的阿佤山區土地被劃入英屬緬甸。國府現在承認“1941年線”。

4)中華民國政府不承認北京簽訂的中緬邊界條約。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麵:

1)緬北,又分為三段:

a.自尖高山至伊索拉希山口:以高黎貢山(分水嶺)劃界,這滿足了緬甸的要求;同時北京也收回片馬(片古崗)地區;
b.自伊索拉希山口至底福山口:以麥克馬洪線(中國稱之為“傳統習慣線”)為界;

c.自底福山口至印度阿薩姆邦:由於藏南實際為印度控製,該段邊界現在是印緬當局的分界線。中、印、緬三國的實際國界交叉點在底福山口。 Uey2^{
2)南坎:
北京放棄了對這個地區的主權,把它交給緬甸。
3)阿佤山區:
北京不承認“1941年線”的合法性,認定那是非法的,但在實際劃界的時候又是以這條線為準【這和北段的麥克馬洪線是一樣的處理手法:認定它是非法的,但又以此為準來劃界】。在此基礎上,中國收回了班洪、班老的幾個部落。此外,中緬互換了幾個村寨,交換麵積大抵一致。

二、 實際控製層麵的。

1.緬北先是被英國控製(大約在1926年左右完成),後被緬甸控製。不僅如此,英緬還強占了中國的片馬地區(英國在法律上也承認該地區是中國領土)。北京收回了片馬。

2.南坎當時被緬甸控製,但是其主權從法理上是屬於中國的,英國、緬甸都承認。北京“考慮到緬甸的實際困難”,把南坎送給緬甸。

3.阿佤山區。至今緬甸政府的勢力都沒有到達此地區。

1950 年代,這裏基本上是被 中華民國的國民革命軍 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分割占領。這一狀況源於國共內戰。當時解放軍追擊國軍到此,為此還曾經聯合緬軍打擊國軍(國軍對緬軍的戰爭沒有失敗過,但是對解放軍是二戰皆敗)。當時緬軍也試著進入該區,但不斷與國軍、解放軍發生武裝衝突。

在北京同仰光簽訂邊界條約的時候,解放軍撤出了“1941年線”以西所有地區,緬軍隨即進占,因而與國軍爆發更大規模戰爭。

大約在1960年代,整個薩爾溫江(怒江)以東地區全部是國軍的地盤。經過幾次撤軍,國軍大部分回到台灣,少部分流落到緬、泰、老邊區。

1970年代,這一區域又悉為緬共占據。

1980年代緬共解體。其原來的幾個軍區轉變為今天的幾大割據軍閥。其中阿佤山區就是今天佤邦的北部(北佤),現在是佤邦聯合軍(鮑有詳)的地盤。佤邦自認為是同撣邦平行的一個“省級”單位,緬甸政府當前對佤邦毫無控製。

P.S.國軍、緬共、佤邦都販賣毒品,以毒養軍

三、檢討

就當時的實際控製來看,北京吃了大虧。

當時緬甸實際控製的隻有片馬(片古崗地區)、南坎。而南坎本來就是中國的,這一點緬甸自己也承認,它當時也繼續要求續租,但主權屬於中國。

但南部就不一樣了,當時國共兩軍聯手控製了幾乎整個薩爾溫江以東地區。但是簽訂邊界條約之後,解放軍從1941年線以西部分撤出(這個範圍超過片馬麵積好多倍)。緬軍隨後進入,變成了緬軍同國軍的雙雄爭霸。

簽了這個條約,北京得到了什麽?

1.得到片馬(英國承認這個地區是中國的,隻是賴著不走)
2.得到班洪班老部落(該地區在簽約之前是解放軍實際控製的)

綜合起來,北京實際上隻得到片馬。

北京失去了什麽?

1.法理上失去了對高黎貢山以西地區的聲索權

2.失去了南坎三角地(要知道英國、緬甸都承認這塊地區本來就是中國領土)

3.失去了實際控製的1941年線以西的地區。

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