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禁入黨禁做官 生活在朝鮮的6萬華僑大逃亡

(2009-02-20 09:35:19) 下一個
禁入黨禁做官 生活在朝鮮的6萬華僑大逃亡

如果說朝鮮是一個沒有少數民族的國家似乎有點誇張。惟一的例外,是19世紀末遷移到朝鮮的6萬多華人。在20世紀40年代末,大多數華人回國了,但少數人選擇留下,創造了一個小型而不同尋常的社群。

從最初開始,朝鮮華僑就發現自己處於一種不同尋常而有爭議性的境況。他們的存在並非真正受歡迎:在20世紀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初,朝鮮當局竭力“清洗”所有非朝鮮因素,包括那些本應是友邦的公民。因此,他們大力鼓勵中國人回到中國。

然而,中國人自己對此並不非常熱心:他們中大多數人一生都在朝鮮度過。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六七十年代,中國的狀況比朝鮮更糟糕,它的生活水平更低,在言論自由方麵也沒有比朝鮮更好。金日成的獨裁可能離奇,但比起毛主席的一個一個始料不及的運動似乎更可預知,也沒有那麽暴風驟雨。說句實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朝鮮各方麵都勝過中國。當時的中國人誰不羨慕朝鮮好。



朝鮮華僑作為外國人,他們不能成為朝鮮勞動黨黨員,許多職業的大門就朝他們關上了,政府機構沒有任何部門會接納他們。甭管中朝友好的口號喊得多高,兩國鮮血凝成得多緊密多兄弟,朝鮮各級的四套班子及其機構,中國人免入。說不定哪天咱們在美國的華僑頂了奧巴馬當上了總統,在朝鮮的華僑恐怕連朝鮮個科員都混不上。大千世界,為何對咱華僑有涼有熱。老秦要問:難道這就是因為美國亡我之心不死,朝鮮牢不可破?

但與此同時,華僑被免除了朝鮮平民的許多“義務”。然而,在所有特權中,最重要的是貿易權。從1980年開始,朝鮮華僑就獲準前往中國或邀請親戚來朝,這意味著他們是惟一(除了那些朝鮮高層家屬之外)可按照自己意願出國的人。上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利用兩個緊靠著的市場的價差,就成為所有精明商人的夢想。

在幾年裏,多數華僑以貿易為主要或惟一收入來源。他們來回奔波,把海產品丶香菇以及其他有異域風情的產品賣到中國,他們從中國帶去服裝丶布匹丶廉價電子產品和家用品,所有東西都為朝鮮華人帶來了大利潤,從1990年左右,華僑在朝鮮就幾乎被定義為“富人”。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少朝鮮華僑想要回國,想回國的念頭也許更多來自生活中的不便。由於丹東的電信網絡可以覆蓋新義州,所以很多華僑為方便做生意都持有手機。然而,他們使用手機必須很小心,因為朝鮮禁止使用手機。

據丹東市有關部門統計,在朝鮮的5400多名華僑中,平壤和新義州各有兩千人左右,還有一些散布於其他各處。丹東市歸國華僑有8300多人,其中朝鮮歸僑占到96%。根據中國歸僑政策,這些朝鮮歸僑在工齡滿30年以後,可以享受100%的退休工資,歸僑子女或者歸僑學生本人可以享受在中考或高考中加十分的待遇。這兩點是目前歸僑享受的主要優惠政策。但是朝鮮華僑回國定居正變得越來越不容易,例如,歸僑必須自己解決住房和工作,而且一般還要滿足夫妻分居或老華僑落葉歸根的條件。由於正式渠道不容易,有些華僑就通過探親丶旅遊或回國留學的方法回到中國,然後滯留國內。朝鮮政府規定,如果華僑逾期不回朝鮮的時間達到兩年,其在朝鮮的戶口就自動取消。據丹東市的統計,這類滯留歸僑目前有400到500人左右。

韓聯社引用美國一家媒體報道稱,為探親而訪問中國的朝鮮新一代華僑中,不少人選擇定居中國。報道說:“為探親而訪問中國的朝鮮華僑中,選擇定居的人不斷增多。”“他們大部分都是是年輕人。”

朝鮮華僑協會的負責人表示:“年輕的朝鮮華僑認為,即使回到朝鮮也很難維持生計,倒不如在中國另謀發展。”

朝鮮華僑按規定可以在親友邀請的情況下每年回國訪問一次,每次可滯留90天,期滿後可以延長留90天。但是,若一旦超過180天就無法再回到朝鮮。實際上,朝鮮華僑在中國定居實也很難。

要想在中國定居,就必須擁有中國身份證,但隻有在中國居住三年以上,並證明擁有可以在中國定居的經濟實力,才能取得身份證。在取得身份證之前,隻能處於無國籍狀況。

移居中國的朝鮮華僑正與日俱增,而同朝鮮人結婚的華僑的子女也被歸類為朝鮮公民,因此,朝鮮第二代華僑的數量正在減少。光複以來曾達到6萬人的朝鮮華僑,2000年減至6千人,如今僅僅剩下不到5千人。目前中國政府尚沒有強行遣返朝鮮華僑的情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