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何苦非要喊‘萬歲’

(2009-10-17 04:19:08) 下一個
ZT

中國人有喊“萬歲”的癖好,似乎也是一種中國特色?——沒辦法,封建社會的曆史過程太長了,形成了這樣的習慣,似乎隻有“萬歲”才能表示推崇備至、崇拜至極、衷心祝福赤膽赤誠。然,這實在是一種陋習——盡管它有時僅僅是一種情感和心願的表達,但畢竟是用了有明確意義的封建帝王才用的“萬歲”——說它有“比較明確的意義”,是因為從古至今對於僅次於帝王地位而權傾朝野萬人之上者真的就不能用“萬歲”,而隻能用“千歲、千千歲”或“永遠健康”之類。實在荒誕。

  說喜歡喊“萬歲”是一種陋習,理由大抵有二:

  其一,用一種不可能實現的狀態去祝願某人、某事,其實這無異於變相的罵人。正如某人突然對你說:祝你明年當上國家主席,你恐怕要麽付之一笑,要麽就要抽他了,即使用“long live”來祝願你,你恐怕也不會高興——因為,我們常常對耄耋老人才會從生存的長久方麵來祝福他——“您老高壽,你身體這麽好,還有的活呢!”而對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是不會從“生存長久(long live)”的角度來祝福的,一般大抵是學業、事業有成,身體健康、恭喜發財之類。所以,“萬歲”實際上是與“STOP”相聯係的。其實,世上除了地球等星球、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民族(亦即人類),有什麽可能“萬歲”呢?

  電視劇《康熙大帝》的片頭片尾插曲唱道“我真想再活它五百年……”可是上蒼就是那麽吝嗇,多一年甚至多一個月也不給,著實無奈。秦始皇一直想要覓得長生不老仙丹,可最後還是無可奈何地見了上帝,而他以為可以代代相傳的秦氏王朝,確因姓陳、姓吳的兩個泥巴腿子揭竿而起也就完結了——倒是人民真的“萬歲”——中華民族一代一代地繁衍、存續、發展、壯大著,直到今天,以至更久遠的未來。

  其二,據說稱呼帝王“萬歲”是從漢朝開始的,也有說秦始皇時期就開始了。不去考證它吧,反正“萬歲”的使用大約是始於中國,最起碼,在中國使用得最為長久——一因為它從兩三千年前一直延續到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一直到今天,是否還要延續下去?不得而知。難道這也是值得弘揚的“中華文化”?誠如是,那麽它是該剔除的糟粕還是該發揚光大的“精華”呢?

  鬥膽說一句,在新中國建立前後,喊出第一聲某某領導人“萬歲”的,如果不是沒有文化和無產階級革命覺悟的普通草民就是別有用心者——不管是否發自內心——怎麽能把對封建帝王的稱謂、祝福用到無產階級革命先鋒隊的領袖身上呢?共產黨就是反帝反封建的呀!這不是變相罵人也是一種“腐蝕”。可悲的是,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至1976年,信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中國華夏大地上山呼“萬歲”、“萬壽無疆”之聲響成一片,此起彼伏,蔚為壯觀,連封建帝王也望塵莫及,被祝福者也欣然受之,偶爾回以“同誌們萬歲”抑或“人民萬歲”,而贏來的卻是更加排山倒海的“萬歲”之聲;一個“萬歲”還不夠,還要“萬歲,萬歲,萬萬歲”——結果,終釀成新中國曆史上慘痛的10年浩劫,不堪回首……

  所以,詞典對“萬歲”是這樣解釋的:“萬歲,在東亞封建時代或者帝製獨裁時代子民對皇帝、國王的祝福,通常大臣覲見首先要說的是‘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由於封建時代到中國學習,所以也采用了“萬歲”一說法表示對君主的祝福。而即使到了現代,共和政體或者議會製度在大多數國家已經建立,但是在很多奉行對領袖個人崇拜的國家,‘萬歲’一詞也經常出現。”(點擊這裏見出處)

  “萬歲”的名聲,因文革而變得更加不好,曾經被欽定為“接班人”的人,喊“萬歲”是最響亮的,有時到了聲嘶力竭的地步,他在××城樓上的講話至今還可以在網絡上搜到:“誰反對毛主席,全黨共誅之,全國共討之!”然而“當麵喊萬歲,背後下毒手”的也是他,最終居然駕機出逃它國而身亡。

  說到這裏,筆者情不自禁地想到初中語文課本裏曾經入編的詩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隻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這實在不能不說是一首好詩啊!

  曆史的車輪轟隆隆地開進了21世紀,今年,我們在一個盛大的場麵中又見到了久違的“萬歲”——不過那不是對某人喊“萬歲”了,而是說“×××思想”萬歲,這也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而這裏的“萬歲”也不能與上文提到的某些意思等同,它表達了對“×××思想”的尊敬或曰遵從,是有中國特色的一種頌揚。

  但筆者竊以為用這樣的語匯來頌揚並不一定是最佳選擇。因為“萬歲”從來沒有給中國帶來過繁榮富強,它與過度崇拜與迷信和封建糟粕緊密聯係。曆史事實告訴我們,哪個時代“萬歲”之聲最響亮、最整齊,一般來說那個時代離結束就不遠了。難道不是這樣嗎?

  如果要表示對“××思想”的崇敬和遵從,我們抬出這樣的標語是否更好、更實在:“研究和學習×××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難道不比空喊“萬歲”更富有啟發性和指導性?

  自然,也有人為今年打出“×××思想萬歲”而歡欣鼓舞,甚至還不夠,還要找出理論依據。例如“博客日報”網站一位叫做安慶仁的朋友寫了篇博文,題目就叫《為什麽說“毛澤東思想萬歲”》。安慶仁的觀點是:“思想”,是一種全新的與眾不同的並已經具有了完全可行性的係統的觀念,換句話說,一種由邏輯思維經過深思熟慮的發自心靈的原創性的觀念。並且由此推論:“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區別,正如斯賓諾莎與笛卡爾的區別,毛澤東是靈感和邏輯思維兼而有之,所以毛澤東的學說叫思想;鄧小平是把西方人的思想拿來,經過認真思考、加工、改造後在中國應用之,是故鄧小平的學說叫理論。”安慶仁如此一褒一貶說“思想”,他自然有權利保留自己的“思想觀點”,但筆者確實不敢苟同,筆者自然也有權利闡述個人的看法。對於“思想”這一概念該如何界定,筆者不打算引經據典了。隻是安慶仁說毛澤東思想之所以可以稱為“思想”,是因為它是毛澤東的靈感、邏輯思維、深思熟慮而產生的“全新的原創性觀念”,而鄧小平的學術僅僅是“把西方人的思想拿過來,思考、加工、改造”,所以隻能稱為“理論”而不能稱為“思想”——於是,找到了“為什麽說‘毛澤東思想萬歲’”的依據。這是不值一駁的,如果真要言論起來,恐怕得另寫一篇文章商榷了。

  但這裏可以提醒一點:不知安慶仁先生查證過史料沒有:為了“反對黨八股”,戰勝所謂正統的馬列主義理論家門,毛澤東在延安窯洞裏讀了多少馬克思?毛澤東在延安窯洞裏讀了幾遍《聯共(布)黨史》?毛澤東曾自稱是斯大林的學生;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其參考文本是什麽?再說,如果照安慶仁所說“全新、原創”才能稱為“思想”的話,那麽,毛澤東關於文化大革命的一整套理論以及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倒是有相當的“原創”性;還有關於批判《武訓傳》、批胡風以及大躍進、反右運動等方麵,“原創性”的理論也是不少的——而非常遺憾的是,實踐卻恰恰證明,那些正是錯誤的或大多錯誤的。

  所以,回到本文題目上來吧,何苦非要用“萬歲”來表達某種崇敬或曰遵從?為何不讓“萬歲”隨著最初發明和“享用”它的人一起消失掉呢?“萬歲”帶給中國的災難還少嗎?而這個詞匯本身確實又是那麽荒謬而可笑。不知怎的,筆者突然想到文革初期毛澤東寫給江青的那封信了,難道他老人家真的一語成讖?我們為何不跳出這讖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