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托爾斯泰晚年三事

(2009-02-25 05:45:56) 下一個
ZT
  
蔣路落榜諾貝爾獎

  托爾斯泰是阿。諾貝爾最喜愛的作家。1901年,首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得主
竟是二流詩人法國的蘇利—普呂多姆,而呼聲甚高的候選人托爾斯泰卻名落孫山,
引起輿論一片嘩然。

  1902年,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解釋說,托爾斯泰落選原因在於他對道德持懷疑
態度,對宗教缺乏深刻認識。1986年,瑞典文學院院士埃斯帕馬克在《諾貝爾文學
獎》一書中回憶道:按照諾貝爾的遺囑,文學獎的獲得者必須“創作出具有理想傾
向的最佳作品”,而早期的18位院士認為托爾斯泰的無政府主義思想與“理想傾向”
背道而馳。

  盡管外麵鬧得沸沸揚揚,托爾斯泰本人卻十分淡漠。他說幸虧沒獲獎,因為金
錢“隻會帶來邪惡”。托爾斯泰的表態並不是庸俗的矯情。19世紀70—80年代,他
在與本階級決裂而轉向宗法製農民的立場之後,公開貶斥自己的作品是“老爺式的
遊戲”,因此他不會食言,接受這些作品給他帶來的褒獎。

  放棄版權

  托爾斯泰最早萌發放棄版權的念頭大概是在1890年。他說,每個盧布的稿酬都
使他感到羞恥和痛苦。更重要的是,接受稿酬,言行脫節,會削弱他宣講基督教教
義時所能產生的影響力。但他的想法遭到妻子索菲婭的反駁。索菲婭並不比其他貴
族奢侈糜費,但由於她一共生了12個孩子,其中夭折4 個,長大成人的就有8 個之
多,家庭開支龐大,她作為主婦,不能不考慮當前和未來的一係列實際問題。

  1910年7 月22日(俄曆),托爾斯泰背著家人,坐在森林深處的一個樹墩上,
膝蓋上墊塊硬紙板當書桌,寫好遺囑,簽好姓名。遺囑明確規定,他過去和今後所
寫的一切文學作品和其他文字,無論是否完成或發表,也無論現在何處,在他身後
一律歸小女兒亞曆山德拉掌管,萬一她比父親早逝,則歸長女塔季婭娜掌管。她們
將實現他的宿願,完全放棄版權,使這宗遺產為全民所有。

  推崇素食主義

  1885年秋托爾斯泰結識了俄國實證論者威廉。弗雷。威廉雖年近半百,但身強
體壯,容光煥發,自稱得益於食素。在他的啟示和鼓舞下,托爾斯泰不顧妻子的懇
切勸阻,決定將他一年多以前試行的不吃肉、不嗜酒的戒條堅持下去,直至生命結
束。

  托爾斯泰的素食主義原是他在自律方麵的一個步驟,旨在簡化個人生活,防止
腐敗,後來他更進而強調素食的社會意義。他說:如果人人吃素,土地將需要得更
少。托爾斯泰又以節約耕地為由提倡戒煙:應該把種煙草的土地騰出來種莊稼,以
養活成千上萬的饑民。

  托爾斯泰從“不殺生”推演出戒絕行獵的守則,而行獵曾是他最迷戀的一種娛
樂,在他的作品中有極其精妙的描繪。同時他又由動物擴大到人,奮起反對死刑和
戰爭,乃至號召拒服兵役。

  素食沒有損害托爾斯泰的健康,相反地,倒使他避免了肉食者易患的危險病症。
再加上其他的因素,他直到老年都始終保持著良好的體質,70歲的時候可以毫不費
力地溜冰,75歲仍熱衷於自行車運動,到了82歲的高齡還能縱馬揚鞭。素食也沒有
削弱托爾斯泰的創造力,1885年以後,他照樣以酣暢的筆墨,寫出《克萊采奏鳴曲
》《什麽是藝術》《複活》和《哈吉穆拉特》等上乘之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