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言火

有空的話,就想記錄自己的生活足跡。
正文

奶奶和媽媽 -- 也談婆媳關係

(2009-02-12 08:01:34) 下一個
(最近看了好些關於婆媳關係的議論 所以想把自己的一段經曆寫出來 算是對自己心理的一個解剖)

我從小是跟奶奶的,因為媽媽做三班倒(就是早班中班晚班),因此我也是一直跟奶奶睡。房間是一間大通間(很長的長方形),中間一堵牆攔出了兩間房(牆隻是類似與屏風的效果)。屋頂很高(大概有五六米),而牆隻是隔到一半,而且還有個開放式的窗台,這樣做是為了透陽光吧,我想。我從沒有問過這堵牆是原來就有的,還是因為我爸爸媽媽結婚才加的。但我一直相信,這堵牆也間接地造成了婆媳間的矛盾吧。大通間通向天井,是我玩耍的地方,而另一頭也就是進門的那一頭就是廚房。

印象中,奶奶和媽媽的關係一直不怎麽融洽,或者說從我懂事後就一直沒看到他們兩人有說有笑的聊過天,偶而有的交流也都是關於我的事情。漸漸的,這樣的交流也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雙方的冷淡,(因為爸媽住的是靠近天井的一間,出門的時候都要走過奶奶爺爺住的一間的,但他們走進走出都不打招呼),和偶爾的爭吵。一直到我七歲,奶奶和媽媽之間爆發了一場很大的“戰爭”,自此,我就徹底回到了爸爸媽媽的身邊,不在跟奶奶了(其實也就是從後間睡到了前間)。而媽媽和奶奶之間也根本地杜絕了一切的交流(連吵架也沒了),變的冷漠和視而不見了。一直到我16歲那年,一場我至今不明原因的更大的“戰爭”後,我和父母搬了出去。

我對七歲以前有關奶奶和媽媽之間發生的事情都不太記得了(還不太懂大人之間的事情吧),隻有印象奶奶對我很好,燒好吃的給我吃,為我挑魚刺、剝蝦,隻要媽媽一對我凶,奶奶就會出來保護我。媽媽的脾氣很急,我一做錯什麽事,就高聲訓斥我,總是罵得我無地自容。因此隻要媽媽一提高嗓門,我就會很乖乖地照她的話做。雖然現在我是不太記得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但是我記得那個時候我已經很會察言觀色,知道什麽時候他們是和平的,什麽時候是有暗流,什麽時候是風暴了。

七歲那年有一天,爸媽出去逛馬路回來,我在和奶奶一起吃晚飯,我媽進門來,我馬上發現她的臉色不怎麽好,走路很急很衝,於是我意識到今天我媽不高興了。她走到自己房間,一發現我沒做完的作業還攤在桌上,就馬上高聲說到:說了多少遍了,東西用好要收好,一直講不聽的,這麽大的人了,什麽東西都攤在外麵。於是我急忙放下碗筷去收拾自己的作業,剛收拾好東西回來拿起碗筷,又聽我媽提高嗓門在問我:**,你麵條吃嗎?在她那樣的語調下,我能說不吃嗎!我本能的說聲,哦好的,我吃的。於是我放下碗筷,站了起來。與此同時,奶奶一把奪去我剛離手的碗,往她那邊重重一放,說:就放這裏好啦,飯放在這裏也放不壞的,總會有人吃的。我媽一聽,急了,說:媽,你這是什麽意思,我就是問問**要不要吃麵條,你有必要摔碗嗎?奶奶…… 爭吵就這樣開始了,愈演愈烈,最終的結果就是,我被“趕”(那時候我真是這樣認為的)回了我父母身邊。那天我哭了,因為我以為是我做錯了什麽,我以為他們的爭吵是因為我沒把作業收好,因為我沒更快的回答媽媽,因為我沒跟媽媽說我已經在吃飯了,麵條明天再吃。我哭了,因為我覺得他們吵架都是因為我做錯什麽了。這以後的幾天,我都很乖很乖,但是那種深深的負疚感跟了我很長的一段日子。這以後,每次他們有爭吵,我都會檢討自己,是否因為自己做的不好,惹他們生氣了,他們才會吵架。是不是因為自己不好,奶奶才把我趕回我爸爸媽媽身邊。是不是因為自己不好…… 一直到現在隻要和別人有爭執,最先放棄的人肯定是我,哪怕最終達成的結果會讓我是那麽的不開心,我也會接受,我想這就是童年給我的陰影吧。

把這寫出來,就是想讓大家知道(我不知道有沒有其他人有我這樣的經曆),婆媳之間的矛盾並非隻影響婆媳兩人,或者兒子和媳婦的關係,也會影響到孩子,甚至孩子的性格。所以在看不慣,要吵架之前,深吸一口氣,想想自己的孩子,想想孩子的將來,能避免的就避免吧,實在不行,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麵吵。尤其關係鬧僵之後,或多或少的雙方都會在孩子麵前流露出對對方的輕視(千萬千萬不要在孩子麵前表露這樣的輕視啊!!),這樣的輕視對孩子的傷害更是巨大,而且無法估計後果。從奶奶和媽媽鬧翻後,我沒少聽到奶奶怎麽怎麽,或者媽媽怎麽怎麽的話,你們可以想象那些帶有強烈個人主觀意識的想法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嗎?我自己其實也不知道倒底對我有多大影響,也不想知道。我隻知道從七歲爭吵發生過的那天開始一直到16歲搬出去為止,家對我而言是很氣氛很沉重的地方。大人們進進出出毫無笑容,彼此也都視而不見。父母間的交談都是輕聲而急促的,也從不讓我知道家裏麵發生的事。每個人的情緒都不怎麽好,特別是我爸爸和媽媽的關係也是時好時壞。那是一段非常壓抑而漫長的日子,導致我性格中的悲觀情緒占了主導地位,一直到現在。不想再說了!


我知道這很難,需要雙方的努力,但我真心希望全世界的婆媳都能在實踐中寬容對方,了解對方,包容對方啊!!其實一直覺得相敬如賓用在婆媳間才是最恰當的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