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花正果滿人間

【瓦解共產極權從破除謊言開始 】共產政體有兩大支柱,一個是暴力,一個是謊言,就是槍杆子和筆杆子,謊言的作用遠比暴力要大數倍
正文

第二款 集體主義的興起

(2009-02-26 00:42:58) 下一個

第二款 集體主義的興起

  集體主義曾風行過一時,也曾大大地危害過人類
,在歐洲,意大利第一個成為法西斯(一九二二●
~~一九四五),德國步其後塵(一九三三~~一九
四五);在亞洲,日本於一九三幾年代變成法西斯,
慢慢地在其自由的國土上發展一種極權政體;在南美
,阿根廷在貝隆上校 (Colonel Tuan Peron) 後為
將軍的領導下,於一九四三年建立法西斯獨裁,直至
一九五五年始被推翻。在這些國家裏,集體主義的
興起,是有其現實環境,因為實現的環境包括迫切的
需要。當時這些國家發生集體主義的背景,雖未必
完全一樣,但是、德意兩國是法西斯的始祖國,就這
兩國而言,發生集體主義的原因約有以下三項﹕

  一、起於政治與經濟上被壓迫的國家﹕「當時意
大利人口口聲聲地說,他們是歐戰的勝利者,和約
的失敗者 (Von the war, but in Peace) 。歐戰一
敗塗地的德國,被凡爾賽條約在政治、經濟、軍事
上重重地束縛,如果時機來到,自然容易激成一種反
抗力。歐戰後德、意兩國的一般人民的窮苦艱難,
與英、美、法諸勝利國相比,簡直有天淵之別。德、
意當時所處的那種劣等的國際地位,也是稍有自尊
心的人們所難以忍受的,這是法西斯主義興起的國際
原因。」(註七二)當時的日本,雖非政治及經濟上

受壓迫,但假口於尋求其民族的「生存空間」,一意
向外擴張;一九四三年後阿根廷的貝隆政府,強烈
地強調阿根廷的使命和命運,伴之而生種族優越與擴
張政策。從表麵上看,日本、阿根廷兩國與德、意
似有不同的背景,實則同屬極端的國家主義重集體而
輕個人的觀念;處於國際與受壓迫的地位,激發人
民的集體觀念,自然對整個民族(國家)的推崇,遠
甚於個人自由;尋求生存空間或實現民族使命,亦
須推崇國家的權力至上,而蔑視個人的自由,所以法
西斯主義的國家,都是些極端的國家主義與擴張主
義。

  二、起於國內經濟不景氣的痛苦﹕「意大利或德
國,法西斯的黨員大概都以中小產階級為基礎~~
薪俸僱員、小商人、及農民等;因為這一階級在歐戰
後最感受通貨膨脹及經濟不景氣所產生的痛苦。他
們一方麵受國內的資本家及統治階級的壓迫,一方麵
又受以共產黨為領導工業無產階級(如工會等)的
威脅;他們的生活最單調,前途最黯淡。許多沒有出
路的中產階級的青年,更容易走上法西斯之路。」

「雖然法西斯主義的基礎好像建立在小中產階級上,
但在實際行動上,他們卻一方麵拉攏資本家,一麵
吸取工人……………法西斯在各國的運動,大概在經
濟上都由資本家暗中接濟。這並非資本家為他們自
己的利益而喜歡法西斯主義,而是他們畏懼共產黨的
威脅,想利用法西斯運動以拆散工人的團結。在另
一方麵,各國法西斯運動初起的時候,大概都自稱為
社會主義者,都自謂他們的政策是限製大資本家的
財產,而謀工人的利益。墨索裏尼最初即是一個工團
主義者,希特勒也稱他的政黨為『國家社會主義德
意誌勞工黨。』儘管他們在得了政權以後可以隨便行
動,但他們起初的時候,卻很能吸取一部分工人。


」(同上)。雖然法西斯主義不一定是經濟恐慌的直
接結果,但是「我們知道,在經濟恐慌時,人們的恐
懼與挫折,減低了對於民主方式的信心,人們對於理
性的信心減弱之時,法西斯主義者便坐收其利了。
小本商人不滿大企業家造成的麻煩,大企業家則責備
勞工聯盟的不合理要求,工人認為唯一的辦法是打
倒富人,農民則認為是穀賤傷農,而工商業產品的價
錢又太貴,城裏的人妒忌農人的安全無慮(有屋住
有飯吃),而最糟糕的是城裏的人失業太多。」「就
在這種精神上無家可歸的不定情況下,法西斯主義
於經濟恐慌之時大行其道。」(註七三)在一個相當
工業化的國度裏,一遇經濟不景氣,社會上各色人等


,在經濟上反映了種種矛盾不一的需求,於是法西斯
主義者神明自若,利用薪水階級妒忌與恐懼心理,
宣傳其對於大企業家及勞工聯盟的反對;利用工業家
及地主畏懼共產黨的威脅,宣傳其控製自由工會;
利用勞工階級的需要麵包與保障工作安全,宣傳其反
對自由企業,實施經濟上的集體控製。法西斯主義
者就在社會各階級中找出共同的大問題,如挫敗、憤
怒、不安等,極輕易地把它轉化為怨憤和侵略,用
來對付內在外在的「敵人」。法西斯主義特質的群眾
熱情和「群眾支持」(不一定是多數支持),實由
於在工業化的國度裏,經濟不景氣所產生的痛苦,使
薪水階級、小商人、農民、工人、甚至少數大資本
家,各以不同的利益和理由,依靠和歸順法西斯,而
構成其「群眾支持」的特質。共產主義與法西斯主
義雖同屬集體主義,但二者卻有不同的社會經濟背景
﹕「共產主義是企使落後社會工業化的一種極權方
式;法西斯主義則是解決工業較進步的社會矛盾衝突
的極權方式。」(同上)


  三、起於反對散漫無能的個人主義﹕在墨索裏尼
尚未進軍羅馬以前的意大利,與希特勒尚未執政時
[104]  目錄
的德國,都是個人自由形態的民主政治,亦是散漫淩
亂脆弱無能的民主政治。當時的日本,也是有一點
民主經驗,而表現出民主政治脆弱的國家;一九四三
年前的阿根廷,是一個半立憲的寡頭政府,距民主
的理想雖遠,但大致上說還算是民主的。在以及工業
化的國家,有許多錯綜複雜的社會經濟問題需要解
決,而民主政治又脆弱無能;共產主義的思想就對準
這種弱點,乘隙而入。於是社會上特別受不住法西
斯宣傳影響的一類人物,那就是在國家起源說中堅持
有機體說反對社會契約說的知識份子,主張積極行
動的愛國青年,以及積極反共的社會中堅,就成為法
西斯有力的支持者。在一個有點民主經驗的國度裏

,民主政治又表現得脆弱無能,於是法西斯主義者得
以開出不同的支票,主張用集體控製的政治經濟製
度,來滿足激烈份子的需求,所以「絕大多數的共產
主義國家都是社會民主化工業化以前的產物,而法
西斯主義則是已經民主化已經工業化以後的東西,任
何沒有民主經驗的國家,都不可能出現法西斯主義
。」(同上)故在民主政治脆弱與共產主義盛行的環
境下,最易滋長法西斯主義。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