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景點介紹—爨底下村

(2009-01-16 00:07:28) 下一個


川底下村是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西3公裏的一個偏僻小山村,距蘋果園地鐵站70公裏。村中保留著許多明清時的建築,在明清時這裏曾是交通要道,據說在康熙年間,村裏的韓守德因長得像康熙,就代康熙出家當和尚,因此與皇家成為親戚,在家鄉蓋了許多房子。

川底下古山村曆經時代變遷與滄桑。今日雖已失去昔日的輝煌,但那親切近人、充滿自然氣韻和濃鬱生活氣息的山村環境,依然那麽動人。至今保存完好的古村風貌、厚拙樸實的山地四合院建築藝術、濃厚的鄉土文化積澱和誘人的田園風光,無不令人陶醉!驚歎!

川底下村原名爨(cuan)底下村,由於“爨”字書寫繁瑣,且不易辯認,所以簡化為川字。在當地流行著這樣一段話,對“爨”字進行了拆解,即:“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麵架火燒”。川底下村多為 明清時期的四合院,有相當部分至今保存完好。由於村舍建在山坡台地之上,護坡及地基多為山石砌成,院落高低錯落,建築古樸別致,便形成了獨特的古城堡風格。村中古樹老槐繁茂蔽日,村東北處有清康熙帝禦賜匾額的關帝廟一座,村北溝深崖陡,有“一線天”景觀。景區內氣候涼爽怡人.空氣新鮮。夏季日出遲,日落早,是盛夏避暑的好地方,同時也是考古、民俗、美術及攝影愛好者的好去處。《俠女十三妹》、《關東大俠》、《三國演義》、《太極宗師》、《慈禧西行》、《無言的愛》等影視劇均在此拍攝內外景戲。



川底下村,現長住居民僅18戶40餘人。現保存著500間70餘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國首次發現的保留比較完整的山村古建築群。川底下村最鼎盛時期是在清初。川底下村曾經是昔日黃草梁古道上商旅休息和貨物的轉運站。黃草梁古道是“京西古道”的一段。

站在村邊黃草梁古道上,可以想象當年,白天馬幫首尾相連,晚間駝鈴聲不絕於耳。川底下村於清末漸漸衰落,特別是109國道修通後,繞村而走,使昔日的通關驛站變成了偏僻的山村。

幾十年來,川底下村猶如一顆蒙塵的明珠被遺棄在崇山峻嶺之中。

在九十年代初,川底下村還一直默默無聞。發現川底下村主要是一些攝影愛好者和畫家的貢獻。十幾年前,就有一些畫家和攝影愛好者到那裏采風、寫生。他們的作品發表後,到這裏來的人越來越多。

前些年,村裏還有二百多戶人家。後來為了發展旅遊,大部分村民遷出了川底下村,已搬到別處。所以現在隻剩下18戶40餘人。

但是,有趣的是,曆史走過這裏,好像都要被凝固下來。

在村子許多地方,都還保留著曆史遺跡。

乘車路線:地鐵蘋果園站乘336路、326路河灘下車,換乘長途車即可到達。

價格:川底下村門票30元

行車路線:航天橋--石景山--三家店--齋堂--川底下路口--青龍澗--雙石頭--川底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