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顧城謝燁悲劇的反思(ZT)

(2010-07-23 09:11:29) 下一個


作者:文昕 文章來源:顧城之城 

  曆史的塵埃漸漸埋沒了人們當初乍聽顧謝海外悲劇事件時的震驚,一切似乎已經歸於平靜。6年過去了,顧城的墓地上已是春複秋來,草木依稀。我竟然還是會時時被當年的往事所困擾,而由此引來的反思也使我不斷地回顧起遙遠的過去。
  雖然在這個悲劇事件發生的當時,作為他們的朋友和知情人,我寫了一本書《顧城絕命之謎》力圖向世人講清許多造成顧謝悲劇的真實原因,但是這麽多年過去了,重新反思這一事件,我依然心痛難忍──兩條活生生的生命就這麽一去不複返,年幼的孩子成為了孤兒,一個好端端的家庭不複存在……是什麽原因讓他們走上了這條不歸之路?我們能從這個慘痛的事件裏看到和警醒自己些什麽?
  越往人性本身的深處探索,我越能清楚地感覺到人類自身的某些弱點,它們存在著,在每一個人的心底裏悄悄潛伏著。顧謝的悲劇並不偶然,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可能犯和他們同樣的錯誤。同時他們遇到的也是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現實問題──在婚姻的過程裏,如何麵對婚外出現的另一份感情。
  我還記得當年的“英兒”,一個將要離開校門的大學生,她樣子單純可愛,對愛情充滿幻想,我和謝燁都很喜歡她。那時的謝燁是個無比幸福快樂的妻子,她對人生充滿感激,因為她擁有一份令她沉醉的愛──她常說她和顧城的愛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她就總是不停的向我們周圍的人講述她的快樂,她的情感真誠自然,感染了她周圍的每一個人,也深深感染了我,我那時把她和顧城的婚姻看成是崇高的理想境界。我和謝燁一見如故,而我們倆的友誼使英兒得以走進了這個家庭,英兒是我帶到他們家裏去的。每次和謝燁相約去他們家做客,我都會帶上這個我們在一次詩會上遇到的小女孩兒。不久,英兒就告訴我,她在悄悄喜歡顧城,但她答應我她絕不把自己的感情說出去,她說她隻會把這種真情埋藏在心底,我相信了她。
  如果一切到此為止該多好,可是英兒沒能兌現自己的承諾,她不僅說出了自己的感情,而且是當著謝燁的麵!那年顧謝出國前去英兒家告別,英兒麵對著將要“一去不複返”的顧城,一下子把一切都說了出來。英兒後來告訴我,她覺得再不說就晚了,沒有機會了。當時她和顧城麵對麵地說著話,把謝燁幾乎給忘了,後來她才想起:“在那種時候她怎麽有心看雜誌呢?”英兒對我說當時屋子裏已經很暗,謝燁一直在“看雜誌”,表情自然。
  這就是顧謝的遺作《英兒》中所說的“在告別的最後一刹那確定了他們的戀情”。當時的顧城甚至於謝燁都被英兒的真情和大膽震動了,我也直到今天都不能不說這種愛的確是驚天動地,想來這種感情應該是巨大的真情,否則怎麽可能無視人家妻子的存在、無視這位妻子一直是善待自己的朋友、而將自己的感情當著她的麵一瀉千裏呢?!我時常對英兒當年介入別人家庭的方式,百思不得其解!當著妻子的麵向人家的丈夫表達愛情,這究竟會是一種怎樣的癡情、怎樣的迷誤?
  年長日久,塵埃並不能阻擋我看到當年謝燁的失落和傷心,一個極端愛自己家庭的妻子多年來的驕傲自豪在一瞬間打碎了,這種感情上的失衡無疑種下了日後顧謝悲劇的種子,將他們的婚姻推向一個極端的狀態。
  這個遭遇外來情愛風暴撲襲的家庭,表麵平靜而內憂加劇,偏偏孩子在這個時候不期到來,初育幼兒的忙亂、謀生的艱難更增加了外患,當時他們已定居新西蘭的激流島,身心俱疲的謝燁千不該萬不該的是主動把英兒辦到了新西蘭。她也許已經太累太累了,但無論如何她不應該用這種方式來解決自己的家庭問題,極端自尊的心理促使她用表麵化的“高尚”,不留痕跡的掩蓋了自己的失意。誇張的大度其實源於一時的過激和偏執,但謝燁卻甘願為此付出了完全不現實的代價。在妻的過份縱容之下,另一份感情得以堂煌登場。
  我不禁要為此而遺憾,謝燁由自尊而自閉,自命的清高使她不能向親友們求得幫助和精神上的支撐,她一錯而再錯。而此時的英兒已早不是當年的畢業生,她已經長大,並有了自己另外的際遇和另外的想法,正如我給她的公開信中所說“利用過自己青春的女孩兒你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這不是難於原諒的過錯。但你不該對著你的心說謊,既便是你可以對世人說謊。”
  英兒後來不承認了自己對顧城的感情,在顧謝悲劇之後,她寫了一本兒書《魂斷激流島》,在書中謝燁是虛偽的“寶姐姐”,顧城則是一貫熱衷於暴力、極端自私的人,她自己卻是一個可憐無辜的受害者,去新西蘭之前愛的是另一個男人,稱自己上島後遭到了顧城的強暴、受到了謝燁的欺騙,因此她不能不控訴自己所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這一切和她寄給我的一些信件的內容相去太遠。在那些信中她一直是愛著顧城的,稱他們“命裏是一個”,要為顧城去死。從英兒出麵控訴顧城的那一天起,我就對她的做法充滿遺憾,對顧謝夫婦的逝去更加深深的感到惋惜。
  我不想說自己對英兒這種前後變化的評價,我隻說當年的上島,沒有誰可以繩捆索拿了英兒去,進入這個家庭是英兒自願的,而在這個家庭中處於她所不恥的“妾”的地位,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也是她自願的。從一開始的大膽陳情,到後來的做妾,這之中是否有著英兒書中所說的那樣多受害,顧謝已永遠沉默,我不想對此多加評價,我還是希望人們的心裏多留一點美好、存在一點幻想。
  謝燁是後悔了,在英兒上島之後。她原來以為她真的可以不要她和顧城的生活了,她以為自己能夠放手這個有苦有樂的家了,可是她發現了自己不能。但錯了的事有些是人力所永遠無法挽回的,她已經犯了大錯,要改已是來不及了。
  我另外想說這時的顧城,在他的心裏這兩個他生命中的女人是世上最完美的藝術珍品,無私而偉大。一個寬容大度,一個真純癡情,而她們又“相處得象姐妹一樣”,讓他在這種狀態下進行選擇,實在是不可能。他們三個人其實已進入了一個最可怕的狀態──他們在玩命。英兒不想這樣下去,逼迫顧城“選擇”,謝燁也認為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得有個了斷。於是逼迫顧城離島一年去德國創作,理由很充足:為了名也為了掙錢。目的卻是明確的──借此趕走英兒。正如英兒自己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兩個女人終於麵對麵的較量了,隻是所用手法極端隱蔽和含蓄,不僅是顧城,相信有很多人都會對類似的情態難能明辨,但這正是悲劇的所在。
  在這一回合裏謝燁是勝了,她從形式上收回了妻子的權力,和丈夫一起去了德國,而無名無份的英兒被一個人孤獨地扔在了島上。英兒在這段痛苦的日子裏終於看到了自己無望的未來,極端的愛已變成了極端的恨。應該說英兒為了發瀉自己的悲憤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她匆匆將自己嫁給了一個“外國老頭兒”並藏了起來,顧城親口對我說過:“她在等我死!”在當時的顧城看來,自己是受到了英兒在感情上的欺騙和無情傷害,對發生在兩個女性中的白熱化爭鬥全無了解,認為英兒假裝做崇拜自己的哲學思想,其實不然。極度的愛同時也是極度的痛恨使他生不如死,於是他到處尋找英兒向她要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回國找到了對他們三人最知情的我,他曾明確的告訴我他要去死。我想他是要用他的死去同英兒的背叛抗爭,但有一點他並沒有說錯,他說:“英兒是要贏我的死”。
  謝燁本以為自己可以有機會在趕走英兒之後重新贏回舊時的生活,沒想到英兒的離去使顧城失掉了理智。謝燁原本為了讓顧城“認清”英兒的本質,鼓動顧城寫一本懺悔的書,但這本書寫下來卻極大地傷害了她的感情,因為書是由顧城口述、謝燁用電腦打出的,書中的內容又一次的刺激了她受傷的心,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那時,隻要有一個人說他愛我,我都會愛上他!”太巧的是此時的確出現了一個同情並“愛上了”謝燁的人,一個曾是顧謝共同的朋友的人,他的介入使這原本複雜的局麵變得更加複雜化。那時,顧城的《英兒》已基本殺青,顧城說寫這書是一點兒點兒把心裏的毒吐出來的過程,書寫完了,他就看見了自己初戀時的妻子,看到了因婚外感情而丟失了的美好過去,看見了兒子木耳,他跑去找謝燁,告訴她自己的心又變好了,他想讓妻子看看他們自己的生活。但是真的晚了!如果顧城的醒悟早在了寫這部可悲的遺作《英兒》之前、如果此時的謝燁還堅守在他們舊日的感情裏、如果沒有那位最新介入於這一悲劇事件中的男士的出現,也許後麵那震動世界的悲劇就不會發生!遺憾的是這隻能是人心中美好的希望。而就是這位“及時出現”的男士,曾和謝燁一起買來了電擊器和刀,謝燁還請了私家偵探,偵察到了英兒的下落,他們一直鼓動顧城去殺死英兒,直到他與謝燁的事情被發現為止。
  至此,我真想說出我心中的遺憾,謝燁當初的愛到了這時已完全變成了極端的仇恨,在仇恨的驅使下,在無形的壓力和新的愛情的召喚下,她的心已經變形,她的想法已經進入了一個非正常的狀態,正如她自己所說:“我能承受他的死、不能承受他的活!”、“我的犧牲為精神付了,他不死我算什麽?!”她要顧城兌現他自己在《英兒》一書中對謝燁的承諾:寫完這本書就去死。
  如顧城所說“我死就死吧,誰讓我那麽招人厭呢,可是等我死還有一個同謀。”在這種情勢的逼迫之下,顧城初步的堅強起來,想咬牙同謝燁離婚,帶著兒子木耳獨自生活,但遭到了拒絕。為了離婚,顧城和謝燁從德國返回了激流島。其實直到這時他們之間都還是有極大的機會避免後來的悲劇,如果當時謝燁的想法不是那樣偏執,能夠同意顧城的離婚請求,他們本來都有機會重新開始個自的生活,而由於謝燁在英兒問題上長年累月積蓄起來的委曲太深太厚,她已經變得失去了理智,她不要離婚、不要顧城繼續活著,她隻要顧城兌現死的承諾。
  為此,謝燁先是準備悄悄帶走顧城此時的精神支柱──兒子木耳,但被顧城及時發現,顧城在這種情況下再次誠懇的要求謝燁同他辦理離婚手續,而謝燁拖著不辦。那位乃在德國的男士終於決定親自出馬,用他的上島和他同謝燁的關係來“幫助”顧城兌現他的死。
  我想在這裏重申我在《顧城絕命之謎》一書中的一段話:我希望人們能從這一事件中,反省出人類的弱點和自身的殘酷。任何不公正的態度和輕鬆而來的結論,都將是對真實的不負責任,而不負責任最直接的,是令曆史蒙上灰塵。還有,那就是人的心靈。
  悲劇終於不可避免。他們用最深刻的愛化做了不共戴天的恨,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我不想說“我遺憾……”,因為這麽多年了,對朋友離去的思念不是一句遺憾就能溶化得開!顧城和謝燁走在了如此美好的年齡,他們的孩子,永遠的失去了雙親,四位老人在失子之痛中苦渡殘年……這份沉重,在我的心裏經年累月卻難以釋懷。我除卻對他們愛到極至、恨到極至感情的心痛,還有對促成這一悲劇的所有人和事的痛恨!
  是到了反思這一悲劇的時候了!人們應該從這一事件之中了解並認識到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極端的愛造成了人間數不清的悲劇,同時也煆造了人類千百年來的自私和無情,如果我們不能自跋於此,不僅害己而且害人。
  人活在世界上,原本是為了愛和尋找真愛,在真情真愛中讓人的靈魂得到升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遇到這樣的問題,要把握自己的心靈和情感,不要讓愛的枝頭結出仇恨的惡果、不要讓自己的愛走向極端。愛,原本不是灘頭陣地,不應當充滿硝煙和戰火。愛的本性應是高尚的,具有美好的犧牲精神。愛是順其自然的,來不得強迫和手段。……逝去的不能挽回,而活在今天、明天的我們的確應當時常警醒自己,讓我們的情和愛永保一片真純的藍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人在孤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風暴中的評論:
所以,我一直認為克製是一種美德。
風暴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人在孤城的評論:
是啊,人的一生都是有無數個選擇決定的,理智,有個道德約束是極其重要的。
人在孤城 回複 悄悄話 那些美麗的愛情和女子,越美麗越脆弱!
人在孤城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是在很多年前讀過顧城的《英兒》以及英兒寫的《魂斷激流島》,當時極其震驚。如今再讀你的文章,心裏真是七味雜陳。是不是詩人的敏感而多情造成了這一幕悲劇?謝燁的寬容大度會不會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她不辦英兒出去會是怎樣?究竟在三個人的愛情裏,妻子該怎麽做?是該大度還是該說出自己的愛情觀點?而英兒,一個傾慕詩人的女孩,如果單單隻是傾慕該多好!
風暴中 回複 悄悄話 如果你沒耐心去讀全文,就請記住著最後的一段:
人活在世界上,原本是為了愛和尋找真愛,在真情真愛中讓人的靈魂得到升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遇到這樣的問題,要把握自己的心靈和情感,不要讓愛的枝頭結出仇恨的惡果、不要讓自己的愛走向極端。愛,原本不是灘頭陣地,不應當充滿硝煙和戰火。愛的本性應是高尚的,具有美好的犧牲精神。愛是順其自然的,來不得強迫和手段。……逝去的不能挽回,而活在今天、明天的我們的確應當時常警醒自己,讓我們的情和愛永保一片真純的藍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