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斧的博客

莫以傳統名義傳承罪惡,求真務實才能科學發展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轉基因黑幫正在發起新春攻勢【圖】

(2014-02-19 09:47:26) 下一個
顧秀林 顧秀林的博客 2014-02-09
 
新春攻勢來了。目標嚒,肯定還是水稻、還是轉基因主糧在中國的合法化。哪怕一時間沒了時間表,問題的實質還一樣,沒變。時間表不也是人定的嚒。主糧水稻轉基因並合法化,這是對手要爭奪的最後一個最高的高地。隻要上去了,後麵必是“一覽眾山小”。勢如破竹。
 


 
淩厲的2014新春攻勢(上)
 
2014春來早。馬年初一和初二,新春攻勢現高潮。
 
中國人正在過春節。國際轉基因黑幫正在發起新春攻勢。
 
此番進攻主打“輿論牌”。輿論戰的力度明顯地掛上“快速檔”。可能是因為一年一度的“兩會”馬上要到點了。為了給轉基因食品在中國的陰險的合法性做更多的鋪墊,他們正在抓時間搶進度。轉基因入侵構成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在公眾中已達到基本共識。轉基因紙老虎是被寵出來的。轉基因的陰險的合法性是被“科學理性”地建造起來的。謬誤是因為得到縱容,才會泛濫成災的。
 
1.人民日報“大謠哥”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1-24:俄正式批準種轉基因農作物
 
見: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4-01/24/content_1382943.htm
 
1月2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人民網科技頻道發表新聞:“據俄羅斯媒體近日報道,該國已正式批準使用轉基因技術種植農作物”(全文見後:附文一)。我同俄羅斯科學家早就交流過並確認:俄國剛剛開始設計轉基因農作物的登記申報程序,沒幾天就“已經”批準種植了?扯淡。
 
海外網友“星探”、“Redox”和“長期潛水”等指出,該新聞是拙劣的“出口轉內銷”,來源是個中文網站名叫“亭長朗然業界安全觀察”。這是個非同一般的不對圈外公開的網站。英文原文內容虛假,中文譯文糟糕到文理不通錯誤百出無法理解,例如說俄國有了“轉基因自由區”,而英文原文“GMO free”的意思卻是“無轉基因區”,也就是徹底拒絕轉基因的“區”。用新聞標題去搜索消息來源,隻有兩個網站有此新聞,一個是12月11日,另外一個是12月12日的。英文原文見附件二。
 
網友評論說:“能從浩如煙海的英文網站中能找到中文網站上的這個英文消息,人民日報的編譯人員工作得真夠辛苦的了!”
 
聯想到一個信息。方舟子起訴崔永元,1-21立案了,方要求崔在兩家大媒體上公開道歉,第一家就是“人民日報”,第二家是“新華每日電訊”。如此說來,人民日報(海外版)當了“大謠哥”,還有什麽好奇怪的?中國第一大報竟然淪落到這份上了。一千年也洗不白的恥辱。可歎。
 
人民日報的這條消息立即被多家媒體和網站轉載轉發。百度搜素結果:17.5萬條(2014-2-1)。當天(1-24)這條虛假信息就被舉報至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和中紀委。可是直到今天還在網上流傳。
 
所以說,人民日報在敵方手裏!——在轉基因這件事上,第一大報裝逼,被驢踢已經很久了。為了給轉基因在中國鋪墊一個陰險的合法性,人民日報功居功至偉;在新春攻勢中,這顆棋子又被動用了一次。
 
2.南洋早報挖隱患。
 
封老百姓的嘴不太難,封住軍人的嘴也許有點難。不自量力的“南洋早報”竟然敢點名中國軍方人士。那種猖狂應該引起重視,應該理解為一個定調的“前奏曲”。下麵還會有好戲看。昨日已經寫了“南洋早報為誰跳”,分析過作者張宏洲,今天再補充幾句。
 
先深刻理解一下人家的宗旨。
 
China Programme 中國項目
 
Coordinator: Dr. Li Mingjiang 領銜人:李明江博士(音譯)
 
The programme aims to accomplish three major objectives:
 
1) to provide analyses of China's strategic thinking and behaviours;
 
2) to contribute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pecific Chinese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ies;
 
3) to train professionals who desire to understand the subjects related to Chin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本課題有三個目標:1. 分析中國的戰略思考和行為,2. 更好地理解中國的外交與安全政策事項;3. 訓練相關專業人員。
 
The programme differentiates three levels of analysis (or impact) when trying to understand China's strategic thinking and behaviours:
 
1) those with global implications and consequences;
 
2) those with regional implications and consequences, and
 
3) those with mostly bilateral implications and consequences. Such a ladder of different levels provides us with a perspective on priorities.
 
本課題以三個不同層次進行:中國的戰略思考與行為會導致何種後果1.在全球範圍,2. 區域範圍,3. 雙邊關係範圍。通過三個層次的研究確定優先排序之輕重緩急。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ove objectives and research agenda, the programme has in recent years carried out research projects on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institutions, China's role in global governance, China's soft power strate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e impact of China's rise on its neighbouring regions, China and the strategic dynamics in East Asia, China-ASEAN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China,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and military industry, the domestic context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making, and China and maritime security in East Asia.
 
根據上述原則,本課題最近數年已經進行如下研究:中國對全球體製的參與,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功能,中國的國際政策軟實力戰略,中國崛起對相鄰區域的影響,中國在東亞的動態戰略,中國與東盟次區域的合作,中國國內的軍民關係,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與軍事工業,中國外交政策決策的國內因素,中國在東亞的海洋安全。
 
見:http://www.rsis.edu.sg/research/Country_Studies.html (Research/Country and Area Studies)
 
這樣看起來,轉基因問題可能是這家南洋理工大學的“中國項目”的首次涉足,定時炸彈論和中美戰略互信問題,很可能也是首次提出。還記得嗎,“人類必須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我們的對手做得太出色了,行動真敏捷。
 
張宏洲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他的堅定不移的預設觀念,是寫滿字裏行間的那種狂妄,是他與中國為敵的鮮明立場。美國公司給中國千裏迢迢運來了轉基因玉米,中國憑什麽退貨?中國膽敢搞貿易保護?還敢搞報複?中國農業部膽敢頂著美國的壓力,長期拒不批準MIR162進口!加入WTO後,“中國於當年(2001)5月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並在2002年發布《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以及《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這些新條例對大豆和玉米等轉基因農產品的進口加以限製”——中國這麽做,好像是犯了天條一樣?對轉基因農作物進口加以限製,何罪之有?“中國借助這些技術貿易壁壘保護了其國內農業”,就是保護了,張宏洲你不允許嗎?為什麽中國不可以、不應該保護本國農業?!貿易保護就貿易保護了,咋的?
 
是誰給一個副研究員特許了這麽大的派頭,公然來對中國的基本政策表述這麽深刻的輕蔑?
 
還有什麽:吃轉基因食物是中國的不可避免的大趨勢,什麽“中國政府寄希望於轉基因育種技術來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什麽“發展中國自己的轉基因技術就必須要求對國內產業進行保護”,什麽“陰謀論在軍中更為流行”,什麽“《較量無聲》更是質疑美國正在借轉基因搞垮中國”——中國不肯吃轉基因、中國軍人提出生物國防,就把你的“中美戰略互信”搞沒了?你的主子美國部署實施生物國防整整12年了,僅備戰生物國防,即已花費近千億美元,而中國連提一提生物國防你他媽都不許!中國軍人要被你點著鼻子罵成陰謀論者?
 
中國由於自己的錯誤,已經淪為全世界最劣質的轉基因產品的下水道和垃圾箱,被美國綁在轉基因鋼絲繩上往萬丈深淵猛推!而由於中國不批準MIR162,導致先正達的轉基因種子在美國賣不掉,美國有一些農場主生怕賣不出產品(出口到中國!)而猶豫觀望,先正達正在四處施壓,遊說——中國人民的飯碗,淪為了美國利益集團的交易籌碼,悲催不悲催啊!
 
張宏洲真正的職責,是為轉基因對中國的總攻鋪墊政治上的合法性:中國必須接受轉基因玉米MIR162,必須接受美國想要傾倒在中國的任何一個轉基因農作物品係。在最淺的層次上,這是美國的利益集團迫切的、直接的需要,中國有責任用大眾健康的代價去滿足美國利益集團的需要!中國人不肯吃轉基因食物,直接得罪了先正達和美國的農場主!就算是當殖民地,也不見得非得這麽下賤吧?
 
我昨天這樣總結張宏洲的文章:定時炸彈有,戰略互信無。沒說錯吧。這分明是一個威脅。一個新加坡大學的副研究員跳出來,是替他美國主子來晃一紙戰書嗎?說實在的,你總結得很準確。轉基因這事,正像你說的一樣,就是這個事——“隨著中國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問題的突顯以及中美農業合作的日益緊密,轉基因食品可能成為影響中美關係的一個定時炸彈”——害怕你這個威脅的中國人確實是有的,但不是我們。也不是多數。也就是你們的那些同夥。
 
附文一:
 
俄正式批準種轉基因農作物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4年01月24日 第 08 版)
 
據俄羅斯媒體近日報道,該國已正式批準使用轉基因技術種植農作物。目前,俄羅斯的14個地區都已宣布自己是“轉基因自由區”,其中包括莫斯科、聖彼得堡、別爾哥羅德等地。一般情況下,通過改變馬鈴薯、大豆、玉米和甜菜等細胞的基因,作物的產量可增加3倍,所以轉基因育種是很有價值的。美國就曾提出入侵遺傳學,當地的學術機構也已經花費很多資金,用來證明轉基因食品沒有危害。但在俄羅斯,對這一專業的研究此前一直未曾進行。
 
根據法律規定,俄羅斯的食品標簽上應注明是否為轉基因,但生產商都不願意做此標記。 對此,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安德烈·圖馬諾夫解釋稱,由於缺少對轉基因作物的宣傳,製造商不得不將此類商品做得極其廉價,以這樣的方式來增加顧客的信任度。為了促銷,那些原則上可能是轉基因的食品也會標注“非轉基因”,比如酸奶。
 
“民眾有必要知道的是,化肥和農藥比轉基因作物更有害。”圖馬諾夫稱,種植轉基因作物是大勢所趨,人們遲早都會對轉基因作物改變看法,因為如果沒有此類育種方法,農業將會陷入僵局,也不可能帶來新的作物品種。而且,事實證明,轉基因食品應該對人類健康是沒有危害的,植物基因並不影響人類基因。 如今,俄羅斯商家也不得不認可轉基因作物,否則將違反俄羅斯聯邦的法律。
 
附文二:相關英文網站來源及有關信息。
 
http://news.securemymind.com/37187.html。再搜時:這個網頁已不可用(2014-2-1)
 
Russia formally approved the cultiv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said there is no harm。
 
December 11th, 2013 by admin in Uncategorized 。
 
Original title: Russia formally approved the cultiv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said there is no harm 。
 
China Network December 11 hearing, according to the Russian newspaper Komsomolskaya Pravda reported the website on December 9, Russia formally approved the us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crops planted. In September, the government accept this decision, but agriculture analyst Oleg Sukhanov only now noticed this decision.
 
Typically, changes in potato, soybean, corn and sugar beet cell genes by genetic. GM crops increase yields threefold, so this method is valuable for breeding. United States proposed invasion of genetics, local academic institutions have spent a lot of money to prove that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s not harmful. In Russia, professional research on this issue has not yet been carried out.
 
Polls also show that very few people loyal to such products. By law, the label on the Russian response to indicate whethe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However, manufacturers are reluctant to make a mark, the Russian State Duma deputy Andrei Tumanov said, is because they never sold this product, but they either do not offer such goods, or quietly do. For example, in the large box of Bush legs (import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hicken nickname) label, but consumers do not see, because there is no retail packaging. But now the product for promotional purposes, but may be on the principles of food label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on the non-GMO, such as yogurt.
 
14 regions have declared themselves GM free zones, including Moscow, St. Petersburg, Belgorod and other regions. Tumanov said that now that they have approved GM crops that would otherwise violate the law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He also said that GM crops trend, only that time, sooner or later, everyone will be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has changed, because there is no deadlock in this breeding method, it is impossible to bring new varieties. And, in fact,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should be no harm. Gene, it is just a set of numbers, the genetic code, simply, with the human genome is not affected.
 
However, the bias is not so easy to overcome, but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is more harmful than GM crops. GM crops will not be available until autumn next year, because the food has not been the actual planting and growth.
 
Tumanov said, because no GM crops publicity, the manufacturer of such goods will have to be done extremely cheap, in such a way to increase customer confidence. However, because many people do not believe that even with the low price.
 
有意思的是這個消息登在一個中文網站,名叫亭長朗然業界安全觀察,看來是個個人網站。用新聞標題去搜索,隻有兩個網站有此新聞,這個是12月11日,另外一個是12月12日的,直言了看到的是後者。
 
能從浩如煙海的英文網站中能找到中文網站上的這個英文消息,人民日報的編譯人員工作得真夠辛苦的了!
 
跟貼留言:
 
--你貼的這篇,英文太糟了,似乎是翻譯軟件翻的。長期潛水/01/25 02:45 。
 
--嗬嗬,GM free -- “轉基因自由區”,redox /01/24 16:32 。
 
toxic free大概就是“投毒自由區”了。把“完全沒有轉基因”翻譯成“自由種植轉基因”(或把中文自由種植轉基因翻譯成了完全沒有轉基因),意思反轉了180度,這中英文應該都是皇家讀者方禿教出來的。
 
[1]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0201/103018129920.shtml 2014年02月01日 10:30 來源:大公網
 
淩厲的2014新春攻勢 (中)
 
3. 炸藥和平獎老袁。徹底剖析袁隆平
 
2月1日的一條新聞,估計是真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新浪轉載大公網,大公網轉載俄羅斯之聲,挪威當地媒體31日報道,挪威議員提名中國著名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印度遺傳學家和巴基斯坦人權活動家角逐201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1] 那個“外媒”是這麽說的:“挪威中央黨議員星期四提名袁隆平和斯瓦米納坦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新聞來自北歐,三級跳到中國。第二句話就走調了:“他們認為,如果他們贏得這一獎項就應該分享獎金”。連分錢的事都替人想好了。哈。關於袁隆平的三句話是這麽說的:1.“今年84歲的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被尊稱為“雜交水稻之父”。2.正是在袁隆平的努力下,亞洲水稻產量才提高大幅提高,解決了糧食短缺問題。3.目前中國種植的一多半水稻都是袁隆平開發的雜交品種,他的雜交水稻技術目前已被推廣到20多個國家。
 
這三句話有兩句半是錯誤的,或者本身就是蓄意的謊言。首先,雜交稻之父,這榮譽袁老一個人是當不起的。他對雜交稻技術有貢獻,但他當不了雜交稻的爸爸,他如果實事求是的話,根本不應該這樣去想,如果他拒絕了這個不屬於他的光環,他的麻煩就會少得多。據一位和我觀點完全對立的網友告知,“雜交稻之父”這個光環,是洛克菲勒基金會送老袁的,時間早在三十多年前,地點在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也就是雜交稻剛剛成功、剛剛開始推廣的時候。封個什麽什麽“之父”,這是國際頂級精英集團慣用的手法,這樣一可以排除他人尤其是人民群眾的作用、突出個人,二可以收買傑出人物加盟精英集團,三可以方便地操縱隨後的事件進程。是自己人才好說話辦事嚒。
 
第二句話是蓄意的謊言。袁隆平一個人的努力就提高了亞洲的水稻產量?就解決了糧食短缺問題?吹牛沒邊了吧?袁老啊,外國人又來贈送榮譽光環啦,“之父”的燈泡沒電了,現在要給你換霓虹燈、封你當老太爺了,你不想當恐怕還不讓呢。
 
第三局話是徹底的謊言——中國一多半水稻【都】是袁隆平開發的!據說(待查)袁隆平最近10年並沒有足夠多的新貢獻,似乎是專心搞專種專肥衝擊畝產一噸稻穀的新高記錄(其實已經在別人手裏實現了)。這些我在“袁隆平在鬧哪樣”一文中已經討論過。中國有無數默默無聞的育種專家,他們為中國的水稻生產擔著大梁,也容忍了袁隆平頭頂雜交技術唯一代表的光環招搖撞騙,招搖了那麽多年,大家還在容忍。
 
再多說一下袁隆平所代表的三係法水稻雜交技術。三係法是一個由專家和公司壟斷的技術,不育係、保持係、恢複係,三係齊全配套才能生產一次性(隻種一年)的雜交種子,農民基本上無法掌握,所以一旦推廣了三係法雜交技術,中國的水稻種子就不再屬於中國農民了。
 
三係雜交育種技術很適宜走標準化、市場化、壟斷化的路,推廣起來,資本助力,公司加油,政府煽風點火,所向無敵。農民也省了事,再說誰也無法對抗。但是,水稻品種的多樣性隨著雜交稻的大麵積長時間的推廣而被掃蕩,中國水稻地方性品種的90%已經永遠消失了;僅此一條,就應該令技術界、政策界心驚肉跳!因為生物多樣性基礎上的生態平衡,是可持續的保證,是糧食安全、人類生存安全的至高無上的“道”,無可替代,一旦出問題絕對無處可逃。這麽根本性的大問題,無人提出,沒有討論,沒有補救,沒有思考,聽任袁隆平一直當那個“之父”。
 
水稻的三係法和轉基因是分不開的。 中國的轉基因水稻即張啟發的Bt63,就是“三係法+轉基因”,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持水稻種子的壟斷性,才能賺錢。張啟發的一碗轉基因米飯需要拿兩張證書:一個華恢1號(恢複係做育種材料用),一個Bt汕優63。三係法本身就是壟斷性技術。水稻轉了基因若想賺錢,就必須和三係法“聯姻”。
 
所以水稻種業的問題,是反思三係法雜交技術的反麵,尋找新路。正路是轉向種子民主,回歸合理的傳統技術。不需要吊死在三係法這一棵歪脖子樹上。
 
袁隆平幹轉基因,所獲收益超過所有的人。在極其敏感的當口,1月10日他拿到了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得獎理由竟然是“牽頭”開發新技術。1月10日頒獎,不早也不晚。不幸袁老1月2日公開公布自己支持轉基因的立場,犯了眾怒,失了信譽,挺轉方一時無人挑大梁,連國家科技進步獎都不夠火候不夠分量。於是外方出手來相助,動用了最高的級別。他們很巧妙地提名讓袁老去“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和平獎的名聲很差,公眾也很不賣帳,還沒有開始角逐就在泄氣,很有意思。公眾在反轉鬥爭中有極大的提高,從網絡語言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諾貝爾和平獎,炸藥和平獎老袁,是這場淩厲的新春攻勢中最重的一炮。
 
裏裏外外的人,不分國籍都行動起來了,下麵的戲就會更好看了。
 
[1]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0201/103018129920.shtml 2014年02月01日 10:30 來源:大公網
 
淩厲的2014新春攻勢(下)
 
四、 “科普”雜誌來擔綱
 
美國的《科學》雜誌,不僅是全球最大、讀者最多的科普雜誌,更是中國轉基因大業的一位義務擔綱“者”。 它的前後兩任主編在非常關鍵的兩個時刻,親自前來北京,對中國政府的總理做公開正式的訪談,新聞報道立即登大報頭條。中國的總理講了話,當然對中國的轉基因事業有重大作用。話是中國的前後兩任總理自己講的,可是那路子卻是“科普”大雜誌給鋪出來的。
 
現任科學雜誌主編是瑪西婭·納特,1月13日剛剛受到過李克強總理的接見。[1]從新聞報道上,看不到主編女士到底表達了什麽觀點。李克強總理講了下麵三個意思(各家媒體報道略有不同):
 
1. 尊重科學、尊重知識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當今時代,科學技術不僅關乎經濟社會發展,而且事關民生改善。
 
2.科技發展對於促進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至關重要。過去的一年,中國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克服諸多困難和挑戰,實現經濟穩中向好,其中科技創新發揮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3. 希望《科學》雜誌繼續支持中國科技事業進步,促進基礎科學研究,向國際社會積極傳播中國科學界的聲音,擴大中外科研成果交流互鑒。
 
最費解的是第三點。中國政府總理要求外國的一家科學雜誌來支持中國的科技事業進步。我覺得很費解。再看央廣網的報道[2] 在報道的最後有這樣的一段:(紅色字體和加黑字體均為本人添加)
 
“那麽,究竟《科學》雜誌是一本什麽樣的雜誌呢?……《科學》雜誌於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辦,於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官方刊物。它以周刊的形式向全球發行。
 
《科學》雜誌屬於綜合性的科學雜誌,它的科學新聞報道、綜述、分析、書評等部分,都是權威的科普資料;它也適合一般讀者閱讀。它是世界上所有同行評議的綜合性科學期刊中付費讀者最多的雜誌,讀者總數估計達100萬。
 
《科學》,原來隻是一家權威性、綜合性的科普雜誌。
 
我們真的在寄希望於一家外國科普雜誌來“支持中國科技事業進步”?這是個什麽方針政策?一家科普雜誌再權威,難道靠它能“促進基礎科學研究”?
 
下麵的一句是對央廣網報道的原文引述,一字未改:
 
“其實,中國政府和美國《科學》雜誌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2008年曾經接受過美國《科學》雜誌當時的主編艾伯茨的專訪。”
 
中國的政府,和一家外國的科普雜誌,“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這又是個什麽事?官方對民間友好?良好到了什麽程度?
 
最“良好的”關係,表現在前一個主編2008年9月30日對當時的中國總理所做的一番循循善誘的采訪。回顧一下(報道原文附後);
 
溫家寶前總理講了3+1點。前三點:
 
1. 我今天把您作為朋友,傾心交談,我們彼此之間都不必拘束,您可以問我問題,我們也可以討論問題。
 
2. 高度評價《科學》雜誌在推動全球科技進步中的重要作用,希望繼續加強與《科學》雜誌的合作,共同為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3. 我力主大力發展轉基因工程。——“在10年前沒有用轉基因抗蟲棉的時候,棉鈴蟲泡在農藥裏都死不掉。自從我們實施了棉花轉基因工程後,棉花不僅抗蟲害能力增強,而且產量也提高了。因此,我力主大力發展轉基因工程,特別是最近發生的世界性糧食緊缺更增強了我的信念。”
 
看第三點。這是一個回應。艾波茨說:“最近一期《科學》雜誌刊登了一篇來自中國的論文,介紹中國種植的轉基因棉花不僅減少了棉花殺蟲劑的使用,而且也減少了附近其它農作物殺蟲劑的用量。”多麽縝密的安排,多麽巧妙的引導。哪怕事先排練過,也不一定能這麽天衣無縫。
 
再看最後的那個+1點。艾伯茨說:
 
我祝賀中國在這一領域【轉基因棉】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我曾經聯合一些科學院和研究機構,試圖將科學的思維方式引入農業領域。您知道,轉基因作物在歐洲遭到強烈抵製,從而影響這一重要技術在非洲廣泛應用。
 
溫家寶:不要把轉基因這種科學同貿易壁壘聯係在一起,那就會阻擋科學的發展。
 
這件事已經過去五年半了。溫家寶卸任總理都一年了,這兩句話的魔力仍不減當年。
 
“我力主大力發展轉基因工程”。
 
“不要把轉基因這種科學同貿易壁壘聯係在一起,那就會阻擋科學的發展”。
 
在這兩句話裏麵包含了多少謬誤,導致了多少混亂!艾波茨博士輕鬆點一點手指頭,就幹了一件大事。這才叫能幹。他很快就離開科學雜誌另有高就了。
 
分析一下。
 
1. 我力主大力發展轉基因工程。
 
溫家寶前總理對轉基因技術抱有100%的信心,從這篇報道的字麵上看,來自對轉基因棉花的“成功”的確認。2008年轉基因棉花在中國種植已經10年,轉基因品種已經是中國棉花的主打品種,而抗蟲性消失、害蟲獲得耐藥性、次生性害蟲爆發已經非常嚴重,我國科學家早就開始發表論文討論這些問題。當然不是《科學》願意刊登的那一篇。記得一位大牌專家報告,2005年棉鈴蟲高發季節,在轉基因棉田裏一個夜晚一盞誘蟲燈下可誘捕到3000頭以上。五年過去,今天轉基因棉花全麵失敗的形勢已經無可爭辯,但是轉基因黑幫仍在拚命掩蓋。中國棉業整個被拉下泥潭,棉花質量已經低劣到無法入庫、不能上紡織機,需要攙和新疆的優質非轉基因棉才能勉強達標!尖端的轉基因技術還捎帶著毀掉了中國的棉紡織業,而這恰好是中國就業人數極大的行業。匪夷所思的是,幹轉基因棉花的專家郭三堆今年又被送了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特別獎(2014),真不知道這是在獎勵轉基因“科學”全麵失敗仍不氣餒,還是獎勵轉基因的路線一定要堅持,直到更徹底的失敗?
 
到底是中國科學家在欺騙中國總理,還是科學家和政府綁在一起,打腫臉充胖子呢?時至今日,轉基因技術在一切農作物上的全麵失敗已經無可掩蓋,但是溫家寶5年半前的一句話“我力主大力發展轉基因工程”,仍像一道魔咒,把中國綁死在轉基因鋼絲繩上,向著深淵滑落下去。
 
停下來,想一想,別發瘋了——連這些最基本的事都做不到了。刹不了車了。
 
作為政治家,在一個正式場合,麵對一個美國人士,親自把一項技術抬到天上去,這難道不犯忌諱?就算是一項可以用的應用技術,就能這麽抬舉嗎?這是什麽行為呢?
 
國務院總理是沒有人能管的。科學家不說真話了。哪一個是真正的問題?
 
2. 轉基因是科學?
 
大謬不然。轉基因是一種技術,它有三大應用領域:農業,醫藥和武器。決定論的分子遺傳學是這項技術的理論基礎[3]。
 
把科學和技術混同為一物,是一個巨大而深刻的謬誤,不知道是否源於前總理這句話,而這句錯話卻為這個錯誤建立了一個層次很高的合法性。其泛濫成災,對於一心渾水摸魚的轉基因技術專家而言,是一個非常“合意”的大漏洞。他們個個都自稱科學家,蓄意地假借科學的名義,把技術應用、技術失敗這種實踐性問題、把產品有毒害這種具體問題,混同於“科學探索”。真正的科學探索,的確是允許失敗的,但那隻是實驗室裏的失敗、隻是和科學家有關的學術問題。在技術的應用中,難道隻要有了一個科學的名義,就得允許安全性存疑的技術和產品直接推廣應用?那不就等於允許直接用毒物去考驗本國人民的免疫力底限嗎?這個問題連轉基因的推手都回避不了,如袁隆平都不得不一再說“人民不是小白鼠”,可是隻要政府允許轉基因產品上市銷售,不管標簽有沒有,至少一部分消費者就是小白鼠了。
 
混亂和失控,彌漫四野。隻要先把科學和技術分開,混亂馬上就可以減少很多。可是在轉基因大辯論中,我們看到的是,那些大牌“科學家”們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混合”科學和技術。他們最喜歡這種“合意”的混亂。
 
3. 歐洲強烈抵製轉基因,影響了在非洲廣泛應用轉基因,阻擋了科學的發展。
 
先把科學和技術分開。一分開就好分析了。轉基因不是科學。它是一項技術。它在歐洲遭到抵製,因此在非洲也不能廣泛應用。這種尷尬,阻擋了生物技術公司巨頭的擴張,更阻擋了經濟收益的生成。但是這絕沒有阻擋哪一個科學的發展;原本意義上的“科學發展”,應該在實驗室裏進行、在學術刊物上開交鋒和確認。這本來很簡單。但是如果把科學和技術混為一體,分析就會變得很難。
 
“阻擋科學發展”一說,因為此一事件而變成了“成語”。我們反對濫用轉基因技術於農業,總是被指責為阻擋科學發展,還有什麽不懂科學和反科學、連“反智”、反文化這種不著邊際的指責都會隨時冒出來。真正的科學知識、科學結論都是不怕質疑的,真理越辯越明。而所謂的轉基因“科學”極端害怕辯論,卻口口聲聲咬定自己是科學。
 
4. 艾波茨說:我曾經聯合一些科學院和研究機構,試圖將科學的思維方式引入農業領域。
 
這句話很深刻,但是思路是錯的。在農業領域和艾波茨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之間,有一道跨不過去的鴻溝。艾波茨說的“科學的思維方式”,是指用現代西方科學的經典思維方式、決定論的分子遺傳學和相應的轉基因技術,他再努力也難以成功。種子標準化是生物技術界的願景,但是它違反了生態平衡的基本原則。在艾波茨的潛台詞裏,中國農業是要按照美國的模式去搞“現代化”的,概括地說,就是標準化、規模化、商業化和轉基因化。例如種子標準化,也就是讓田間條件去適應標準化的種子(使用農業化學品),而不是相反,讓種子去適應地方性條件。這是一個主流思路,不幸其中包含著非常深刻的錯誤。
 
“聯合一些科學院和研究機構”,他可能是指7個國家的科學院等機構差不多10年前聯合聲明支持轉基因技術在農業中應用。這件事的確有,但是絕不因為是科學院所的行動就一定正確。現在此事已經很少被人提起,原因是轉基因應用帶來的無窮的麻煩,正是科學界自己倡導出來的、不得不麵對而且無法回避。
 
科學,最能給人類奉獻驚喜和意外。例如連連霍金都會對黑洞理論改口;2013年DNA之父克裏克宣布不接受基因治療。他提出的DNA假設也在麵對挑戰;他的“中心法則”其實早就被顛覆了。
 
回到2014年。
 
1月13日李克強總理會見科學雜誌新主編。雙方交談的思路,全麵地延續了2008年那一次中國政府總理和“科學”雜誌主編當麵交流的思路。作為中國政府的總理,李克強請求美國的一家科普雜誌來“支持中國的科技事業進步”。如果他講的是“科學事業”,問題的性質會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是“科技事業”呢,那就應該是另一回事了吧?原因就在於科學和技術的區別。上麵已經講了很多。
 
科學發現的真偽,由科學研究的規則來加以確認,其中很大部分是在學術刊物上的發表和爭論。參與其中的人物是科學人士。而技術應用的成功與否就不一樣了,如果隻允許技術專家壟斷評判權,那就等於讓運動員自己打分。在轉基因這件事上,科學和技術已經被混為一體,技術專家更是一直以科學家的麵目出現,一直在試圖壟斷對技術應用的評判,而且在事實上實現了壟斷。更嚴重的是,評判的標準也是壟斷的,話語權同樣被壟斷。這是極不正常的。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前後兩任總理一而再地賦予美國的權威科普雜誌《科學》至高無上的合法性和權威性,甚至裁判權,簡直就是在請它來直接“擔綱”中國的技術應用評判,特別是在對轉基因應用的爭議白熱化的當下,特別是在技術與科學被蓄意地混為一體、技術應用特別容易被語言扭曲其合理性判斷的情況下,特別是當這種評判會直接影響政策的決定和修改時,更是因為今天技術的毛病大量出現、與技術相關的利益集團麵臨極大的困境,特別需要蓄勢反擊公眾對他們的錯誤的批判,這就更加不正常了。
 
今天,對技術的討論不可能和科學討論徹底分開,科學雜誌也好、科普雜誌也好,都會涉及對技術應用的評判。這本來不是太大的問題。問題在於,技術評判不能被少數人壟斷,不能被利益集團壟斷,不能被科學雜誌或者科普雜誌壟斷。問題恰恰出在這裏。
 
分析了美國《科學》雜誌在中國的不同尋常的禮遇之後,再回顧一下法國科學家團隊的兩年老鼠喂養實驗報告先發表後撤稿(2013-11)那個事件,對於以堅持正義的科學家為一方、最大的科學文獻出版商為另一方的對立,就很好理解了。經年累月發表的科學論文,建構成一個文獻“庫”,建構出對科學知識的確認和判斷,在技術評判方麵也是這樣。這是一個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建構過程。法國的賽拉利尼報告被撤稿,等於說它不能作為一份正式的文獻而存在於知識庫中。可是,在塞拉利尼報告發表(2011-9)4個月後(2012-1),一組中國科學家“朱等人”在同一家雜誌上發表了一份90天老鼠喂養報告,竟然連對照組都沒有,卻得出了某種轉基因玉米的營養成分和喂養效果和非轉基因的玉米“相同”的結論。法國的一個科學組織要求那家雜誌(食品與毒理學雜誌)按照對塞拉利尼論文的做法,撤掉這篇顯然不夠格的報告,卻被告知“沒有打算采取任何行動”。這個頭開得真好。也許今後這家雜誌會專門接受不設對照組的對比實驗了吧?轉基因技術的開發應用和思考已經爛的夠水平,今後會怎樣呢?
 
轉基因技術應用的最有資格的評判人,是醫學界專家,更是廣大的消費者和生產者。請《科學》雜誌來當裁判員了,中國的消費者也好生產者也好,甚至醫學專家也好,本來就沒有多少發言權,今後會更沒有發言權了。
 
我不相信這種倒行逆施能維持很久。科學界的正義的聲音遲早會發出,就像現在對塞拉利尼論文事件的僵持狀態早晚會有結果,相信一個比較公平的解決是有希望的。不正常的做法遲早會糾正。但是在這些喧囂的背後,中國至少有國內最強的41家種子公司在悶聲不響地大幹轉基因,等到科學界的正義聲音終於占上風的時候,中國農業的全麵轉基因化,恐怕早就實現了。我推測,隻要中國把主糧轉基因合法化的這件大事給辦了,其他一切問題都會消失,不管對照組有沒有的論文,全都發表還是全都撤稿,也都不再有意義了。
 
這就是我們拚了命也要阻止的結果。因此我們沒有等待科學界最終會發出的正義的聲音。
 
問題歸結起來非常簡單:轉基因農業,幹,還是不幹?如果真的不應該幹,已經花掉的錢,已經幹了的事,已經培訓成基因槍射手的那麽多專家,怎麽辦,改行往哪裏改?今後靠什麽吃飯?
 
無論基因槍射手是成百上千,還是成千上萬,他們的飯碗再重要再金貴,也不能和中華民族的生存安全相提並論。把這件事想明白,別的都好辦。
 
淩厲的2014新春攻勢,上陣來的對手,都是一流的,一等一的角色。《科學》雜誌無疑是頂尖的,對談人是國務院總理。糧食安全又被提到到第一的地位。轉基因的Bt63死了,也許Bt64明天就能拿到安全證書——網絡上有這樣的傳聞,新的轉基因品種(物種)的事情已經辦好了。
 
連南洋早報都敢跳起來點中國三位將軍的名,指責他們是陰謀論者。
 
大戰在即。
 
新春攻勢寫到這裏,是最後一節。終結篇。
 
新春攻勢:不管繞多大的彎,主攻目標還是同一個:“轉基因主糧合法化”。具體說,還是水稻。
 
一片大戰在即的氣象:各路兵馬,調動已畢。摩拳擦掌,各就各位。
 
中國的人民日報。美國的《科學》雜誌。南洋早報。國務院的總理。中國的國家科技進步獎(至少兩項)。全世界最高級別的諾貝爾獎(和平獎)。還有84歲高齡的“雜交稻他爸”。每一個都是“第一”(南洋除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保口糧絕對安全(2013-12-13)。中央和國務院的“一號文件”(2014-1-20):繼續推進分子育種研究(基礎研究)。兩方也都是“一哥”。
 
看看這陣勢即可知,攻擊的起勢極大——這就是我說的“淩厲”。
 
新春攻勢來了。目標嚒,肯定還是水稻、還是轉基因主糧在中國的合法化。哪怕一時間沒了時間表,問題的實質還一樣,沒變。時間表不也是人定的嚒。主糧水稻轉基因並合法化,這是對手要爭奪的最後一個最高的高地。隻要上去了,後麵必是“一覽眾山小”。勢如破竹。
 
張啟發的Bt63不是完蛋了嗎?是的!2013年秋季攻勢,唯一地以張啟發的轉基因Bt63抗蟲水稻為“抓手”,萬不料轉基因Bt63,抗蟲性不咋的,產量大減太不爭氣(那個品種退役了10年都不止了,太老了)。辛辛苦苦15年,臨門一腳已漏氣。排兵布陣幾十年,敗了一個Bt63。那不是轉基因水稻大業最後的失敗,隻是第一次奪取目的高地戰役失利。下一個轉基因水稻新稻種,其實已經差不多到位了。
 
在這裏總共隻有兩個最簡單的問題:
 
1. 下一個轉基因水稻,是什麽?下麵介紹。
 
2. 合法上市的程序,還依舊例嗎?
 
是不是還要走從安全審批--適應性種植--品種審定這條10年漫漫長路?
 
是的,除非黑幫已經修改了整個程序。
 
下一個轉基因水稻的新物種,並不是袁老的。他的那個碳三碳四項目,隻不過是個騙錢花的玩具項目,他的首席專家(姓鄧)直接說過一輩子也搞不出來,那是真話,不是緩兵之計。那個剛剛獲國家級獎的“雜交兩係法”,如果像報道的那樣隻限於“光敏溫敏”控製的話,嚴格地說也不是轉基因。但是那技術其實還沒有成型就急急忙忙獲大獎了。
 
下一個即第三代轉基因水稻的“爸爸”,也姓鄧,叫鄧興旺。盡管主流媒體不遮不掩一再鋪墊(至少從2011年就開始宣傳了),甚至在2014-1-9還有過報道(那是國家科技進步獎頒獎前一天,同日對袁隆平獲獎也做了一個緊急鋪墊),卻沒有引起廣大公眾的任何關注。袁老頭上的光輝,要從電燈泡升級為霓虹燈了(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人),鄧興旺還沒有正式登場。火候還不到。
 
那就讓我來為G3轉基因水稻的“之父”,宣傳一下。
 
——鄧興旺:從科學家到創業者,2014年01月09日16:36 中國新聞周刊 見:http://news.sina.com.cn/c/2014-01-09/163629199371.shtml)。還有:
 
——鄧興旺:生物學家的報國夢
 
新浪財經 2013-05-13 14:03:00
 
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許智宏院士對鄧興旺發明的“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讚譽有加之時,鄧興旺和他的團隊也正快馬加鞭,力圖用精確設計育種技術替代... 百度快照 【替代老袁—本人注】
 
——鄧興旺
 
中國青年網 2011-12-16 15:53:00
 
而袁隆平院士和許智宏院士在對鄧興旺發明的“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感到驚喜的同時,更多的是對新一代以高新技術園區的政策、資本、技術平台為基礎,有望破解... 百度快照
 
——鄧興旺:新技術突破“雜交水稻”瓶頸問題
 
生物穀 2011-02-11 13:32:24
 
關鍵詞:鄧興旺,雜交水稻袁隆平和許智宏院士聽取鄧興旺教授介紹新型水稻不育係研究進展,對湖南未名凱拓的研究成果表示讚賞。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農業科技的一項重要任務... 2條相同新聞 - 百度快照
 
——鄧興旺 從“第三代雜交水稻”登上植物學高峰
 
中華兒女報刊社 2011-09-20 11:42:00
 
而袁隆平院士和許智宏院士在對鄧興旺發明的“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感到驚喜的同時,更多的是對新一代以高新技術園區的政策、資本、技術平台為基礎,有望破解... 2條相同新聞 - 百度快照
 
在我瀏覽過的一切報道中,對鄧興旺的轉基因花粉“工藝”的介紹都是盡量藏頭露尾,切碎的文字片段使人無法看見全貌。但誰也不否認,他幹活的是貨真價實的轉基因。雖是農民出身也下過地,但是他——明日之星鄧科學家,隻會幹轉基因。他是幹轉基因的科學家加技術專家,現在又是企業家了。全才是要抗大梁的。
 
鄧興旺其實不隻是很“紅”了,他已經“紫”了;從科學家到企業家的“轉身”早已完成了。他從2000年起就開始“運氣”,一回國就和許智宏袁隆平等一線轉基因院士手牽著手,對外則是第一把就拉上了美國杜邦公司,要知道,這家公司才是中國農業部副部長李家洋真正的老板。新來的小兄弟,不拜把子能行?相關材料附後,請大家仔細分析吧。



 
我堅決認為,國際轉基因黑幫“拿下中國水稻”的目標從來沒有變、永遠不會變。他們必須在2014年解決這個決定性、戰略性目標。從2010年推遲到2012, 2013,他們早就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了。再不拿下,他們真的就徹底完蛋了,因為人民覺醒了,不會再給他們很多時間了。他們的嘴再硬、抓話筒的意誌再堅決,在公開的信息渠道裏,他們能夠繼續掩蓋轉基因的危害的時間,最多再延長一年。用轉基因紙去包燎原之火,太難為這些法西斯黑幫了。



 
鄧興旺(前數第五個)陪同袁隆平院士、許智宏院士參觀中心湖南水稻育種基地
 
我的分析:在既定目標之下,對方應當采取的第一類行動,是極大地強化宣傳,守住“轉基因是大趨勢”、“轉基因是科學”、“轉基因沒危害”這幾個久已攻占的輿論地堡群,也為“分子育種”+3G轉基因水稻的美好市場前景,在物質的層麵上鋪好路。在即將到來的兩會上,他們也許無法徹底封閉對轉基因危害的討論,但是他們會加倍努力地備戰,他們所能做的,不僅僅是調高音量,還有很多。
 
在即將到來的宣傳轟炸的硝煙背後,41家中國的種子公司和明日之星鄧興旺的“成長”,是需要被立即拉閘的那個“事”。借此,再次提出我們的要求:立即叫停一切開發轉基因新物種的撥款和項目。轉基因在中國已經瘋了。一號二號,先讓他們停一停,想一想,別繼續發瘋。請一切轉基因技術專家、包括鄧興旺這樣的科學家技術專家企業家,把自己的產品成果全部拿出來,由國家做全麵的安全檢測,向全國人民交代一下。然後再說下一步:無害,能幹,還是有害不能幹。
 
做完這些事情,最少需要兩年時間。轉基因的技術專家幫:請你們先休息一下。你們的那個大趨勢,該完就讓它完,不該完的就不會完、也不用害怕完。找死怕快不怕慢。兩年後轉基因大騙局可能已經落幕,你們少禍害一點父母之邦,也算積點陰德。
 
中國不需要馬上實現什麽轉基因革命;確切地說,中國農業永遠不需要轉基因革命。當前存在大量土地拋荒,市場上沒有食品供給短缺現象;再說轉基因根本不增產,也不節約農藥。如果把用玉米做乙醇的項目先停掉(消耗了中國玉米產量1/3上下),中國自產的玉米立刻就足夠還會有剩了,根本不需要進口一粒轉基因。
 
我們還要特別邀請明日之星——鄧興旺博士,拿出科學家的精神來,回應一下國際上的科學家同行對轉基因安全性問題提出的深刻質疑,對於安全性“有沒有共識”這個問題,也給大家亮一下你的個人觀點。千萬不要學方舟子方是民,隻許自己科唬,不許任何科學家跨界,不許對轉基因很安全的“假說”提出絲毫批評。萬一你幹的事情傷害了祖國和人民,你該承擔什麽責任,想過了嗎?我們知道,從1975年的阿西洛莫會議以來,科學家“共同體”很聰明地把責任“二傳”到政府手裏去了,還奉送給廣大不明就裏的消費者公眾一個“選擇的權力”,而他們自己似乎並沒有任何社會責任需要承擔似的。追蹤他們/你們的責任,或者罪行,一時難如上青天,但這是一定會變的。
 
吵吵鬧鬧幾十年了,轉基因做不做主糧的爭論,其實隻有一問:能幹嗎?人民的回答是:不能幹。誰幹誰完蛋。我們打了整整4年人民戰爭,越打越堅定,而且看得越來越清楚:隻有人民戰爭才能遏止轉基因法西斯。
 
春節已過,兩會在即。大戰將臨。該來的,都一起來吧。
 
附:鄧興旺 從“第三代雜交水稻”登上植物學高峰
2011-09-20 11:42:00 來源:中華兒女報刊社 編輯:楊曉釵
 
http://elite.youth.cn/zt/201109/t20110920_1731486.htm
 
提到雜交水稻,中國人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而袁隆平院士和許智宏院士在對鄧興旺發明的“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感到驚喜的同時,更多的是對新一代以高新技術園區的政策、資本、技術平台為基礎,有望破解中國種業成長難題的人才的出現,感到快慰。
 
中國種業難題
 
本來已經在世界植物學界基礎研究領域頗有建樹,40歲就可以在美國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的光環下安享各種榮譽的鄧興旺,身上卻一直有種緊迫感。他原以為那隻是自己從湘西大山走出去的衝動,或者是在北大不斷超越原有知識極限的充實感,甚至是在美國得到美國總統青年教師獎和國際植物分子生物學最高獎時的激昂,但最終他發現,都不是。父母1998年到美國探親時的簡單問題:你究竟在做些什麽?讓鄧興旺猛地回想起自己求學的初衷——是那些因幾分之差終生在大山深處勞作的同鄉,那些為提高單產不得不用肥用命,眼見兒女遠離、山川被汙染束手無策的父老鄉親們,在內心深處支持著他一直勇往直前。“原以為可以‘功成名就’的學術修養,究竟能為生養自己的父老鄉親、為培養自己的祖國做些什麽實實在在的事?”帶著這樣的疑問鄧興旺從2000年開始往返於中美之間,尋找答案。
 
而2000年前後,也是中國種業大發展、大困惑、大變革的年代,1999年6月,以袁隆平的科研團隊為班底成立了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00年在國內A股上市,而素有緊湊型玉米之父的李登海也在2000年成立了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最終在2005年國內A股上市,中國的種業開始改變了研究院所——國家推廣的計劃經濟形態,逐步與市場接軌。種業發展的結果,是我國用世界9%的耕地解決了世界21%人口的吃飯問題,對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我國糧食生產連續跨越3億、4億、5億噸台階,糧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肉類、禽蛋和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的產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鄧興旺在實驗室對研發人員進行指導
 
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我國現有8700多家種子企業,種子零售商超過10萬家。但是,前20強種子企業銷售額的總和僅相當於美國孟山都公司銷售額的22%。種子研發力量分散、規模有限,導致重複研究,資源浪費。而且在8700多家種子企業中,育繁推銷一體化企業僅有95家,大部分企業沒有自主研發能力,88%的品種出自科研單位。中國種業潛在市場規模將達到900億元左右,外企就在家門口徘徊,現有技術對土地和水資源的利用已經到了極限,對農村環境的破壞也無可奈何,無論是從糧食安全的角度還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中國高科技、大規模種業時代的到來,都呼之欲出。
 
鄧興旺的“中關村方案”
 
鄧興旺回到國內後,中關村為他提供了多樣的發展可能。
 
首先是北京大學在2000年聘請他為長江特聘講座教授。能夠回到自己科學夢想的起點,鄧興旺不但把自己1998年組織起來的“北京大學植物分子生物學與發育遺傳學暑期免費講習班”從最初的40人聽課發展到2006年的800人大課的國內接觸前沿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而且他在北大和耶魯之間積極溝通,於2001年促成了耶魯在本土之外的第一個合作中心“北大-耶魯植物分子遺傳及農業生物技術聯合研究中心”的成立,使北大在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一步就踏了國際快車道。
 
北大對鄧興旺的回歸也格外看中,2000年9月,在國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大學的共同倡導和支持下,由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單位共同組建了北京未名凱拓農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暨國家作物分子設計中心,特意把國際專家谘詢委員會主任的位置留給了鄧興旺,並任用他為首席科學家。國家分子作物設計中心,成了鄧興旺招賢納士,真正實現自己服務於農民理想的大舞台。
 
在鄧興旺的力主之下,北京未名凱拓專門在中國雜交水稻的故鄉湖南成立了分子作物設計分中心,在袁隆平的超級雜交稻種子基礎上,進行分子育種和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的研發。袁隆平的兩係法雜交稻育種是繼三係法雜交水稻之後水稻遺傳育種上的又一重大科技創新,能簡化繁殖和製種程序,但采用的不育係的育性受到環境的溫度和光照變化影響,增加了製種風險,造成兩係雜交法難以推廣,因此培育不受環境影響且可自主繁殖的穩定不育係已經成為兩係雜交技術廣泛應用的技術瓶頸,是一項世界性難題。
 
世界難題自然有世界性的解決方法。2007年鄧興旺帶了一個美國學生到家鄉湖南沅陵考察中國農村、農業現狀。所到之處,河裏沒了魚蝦,地力因為長期使用化肥而退化,環境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汙染。鄧興旺敏感地意識到這是高產要求和生物技術水平之間的巨大落差造成的不可逆的結局,出路隻有一條,盡一切可能真正提高中國生物育種技術的整體水平!他回到美國後,就寫了一本中國農業生物技術的曆史、現狀與發展的書,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著這本書,鄧興旺的視野擴展到了中國和世界的種子產業發展前沿,世界種業公司也知道了中國的鄧興旺。
 
當鄧興旺代表北京未名凱拓與美國海外先鋒公司(杜邦公司的子公司,全球最大的種業公司)談合作時,先鋒公司每年出2000萬研究經費,而中國人出人才,出核心技術的條件,先鋒公司最終接受了。中國人占了主導,這在先鋒公司的對外合作中是絕無僅有的,但他們相信鄧興旺的學術水準,更接受了鄧興旺一個很奇怪的邏輯:如果先鋒公司在中國沒有一個可以平等對話的對手,中國全麵開放種子市場的時間表隻可能無限期的延後。在國內種業公司對外資公司一片嚴防死守的緊張空氣中,寬容的中關村也接受了鄧興旺這種變被動為主動的引進外資的方法,對合作給予了大力支持。
 
支持很快見到了成效,鄧興旺成為湖南未名凱拓的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有充足資金和技術,並與本土原有技術完美結合,鄧興旺解決了常規雜交育種過程中資源利用率低、育種周期長等瓶頸問題。利用花粉致死基因使帶有外源育性基因的花粉致死,使雜交後代中不含轉基因元件,建立了穩定的、能自我繁殖的、恢保一體的新型不育雜交育種體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出,這樣的新型不育係兼具三係法的穩定性和兩係法配組靈活性的優點,比三係、二係又進了一步,並稱之為“第三代雜交育種技術”(G3育種技術)。新技術是種子領域的通用技術,可以準確地培養出高產、耐旱、抗蟲並可以自我繁育的後代,中國的農民有福了。
 
技術成熟後,北京馬上成立了新的創製中心,專門負責新技術的製種和大規模推廣工作,中國未來的糧食安全有了自主的,根本性的保障。從技術到資金到產業化,中關村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鄧興旺的人生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根深才有未來
 
鄧興旺今日的成就有賴於北大、耶魯對他的培養,更有賴於中關村、海內外華人科學界對他的信任與支持,從根本上講,他純粹的個人奮鬥精神和對故土強烈的責任感是決定性的因素。
 
北大是鄧興旺的起點,1979年16歲的鄧興旺來到北大時,有七八位舍友,中青少皆有,身份更是五花八門,有來自各地的學生,有當過多年幹部的地方官員,還有見多識廣的北京子弟。從他們身上,鄧興旺感到了一種更深層次的震撼。他覺得這些同學用短短的十幾二十年就走完了家鄉人一輩子甚至幾輩子都走不完的路,有著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但認真想來,人們在出生時都差不多,後天知識和經驗積累中的巨大差異才是城鄉差別的根源。如果這些判斷是正確的,那麽大學對自己而言並不隻是寧靜的讀書的地方,而是給了自己一個在知識和社會經驗上趕上舍友、趕上一個時代的機會。想到這裏,鄧興旺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在後來的七年裏,不管學習多麽緊張,同學們總能見到鄧興旺的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一問才知道他總覺得學校的燈光對他有特別的優待,圖書館的燈光寧靜寬闊,實驗室的燈光可以亮到天明,把小時候用煤油燈時的擔心一掃而光。其它的快樂就更多了,且不說食堂的夥食口味尚佳,他的舍友幾乎每一個都很健談,也讓鄧興旺受益良多。每逢同學們爬山登高,鄧興旺更是主動替學友們背起行囊,然後又第一個爬上山頂,興奮地向大家招手。鄧興旺覺得那不是對自己體力的炫耀,那隻是對家鄉漫漫山路的懷念。當然,最讓鄧興旺興奮的是學習的收獲。把課程以內的書讀完了,鄧興旺會順著自己的思路一氣兒讀下去,直到看到一個邊,而這個邊就成了他進一步思考的起點。讀研究生做實驗時,他更是不摸到前人的邊,沒有自己的想法就不罷休。這種做法讓他在功課與實驗中幾乎是無往不勝,惟獨在英語上有點吃力,好在他並不特別在意自己的發音,而是用大量的文獻閱讀與寫作來提高自己的英語應用能力。臨近研究生畢業,他更是毫不猶豫地把自己560分的TOFEL成績寄給了海外各大院校。同時他很看重自己的專業成績,在獎學金申請說明中對自己研究生階段的工作做了詳細的說明。
 
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錄取鄧興旺的理由很簡單,鄧興旺在研究生階段中做的工作很有創新精神,他們很感興趣。但伯克利也開出了一個附加條件,要求鄧興旺在到伯克利錄取之前要經過湯佩鬆先生的麵試。湯佩鬆先生是中國植物生理學研究和教育的先驅者和奠基人,當時還在北大作名譽教授。對年僅22歲的鄧興旺而言,要通過這位自己老師的老師的老師級學者的麵試,崇敬、興奮之情多於緊張。沒想到真正推開湯老先生的家門後,這一老一少就立刻進入了正題,這是鄧興旺有生以來進行的第一次英語對話。鄧興旺回答了湯先生所有的提問之後,湯老先生臉上流露出一絲難得的微笑。後來才聽湯老先生說起,原來鄧興旺所作的課題他也曾經研究過,很欣慰能看到鄧興旺在學術上的延伸與創見,不但讓鄧興旺通過了麵試,還給了鄧興旺一些學術方法上的建議。出國前,鄧興旺在北大的導師梅鎮安已經為他墊付了報考TOFEL的26美元,在鄧興旺上飛機前,梅鎮安先生又在他的口袋放進50美元應急的錢。
 
鄧興旺回國以後,1999年就任北大校長許智宏先生熱烈地接待了他。許智宏是北大生物係1965年的畢業生,之後進入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期間曾赴英國做過研究工作,是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及中國科學院院士,前後兩位校領導對中國植物學和生物工程的發展趨勢了若指掌,對德才兼備的傑出學者更是求之若渴。不但支持鄧興旺建立北大-耶魯合作中心,還有意識地讓鄧興旺到北大未名係列的產業機構中去鍛煉,去發展,開啟了鄧興旺學術之外的另一扇人生大門。
 
鄧興旺在美國登上了植物學的世界高峰,但根仍然在北大,在中關村,在湘西的大山深處。而他的未來,自中關村始,必將震驚整個世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