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的博克

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感悟,與讀者分享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藝術家們的吉普賽式的生活

(2009-01-30 15:06:19) 下一個
“藝術家 ” 是我在中文字典裏找到的對英文 Artist的翻譯。中文的概念,從事藝術而成為了“家”, 便是功成名就的代名詞。 否則應稱為藝術工作者, 或匠人。 而英文Artist,則沒有 “家”“匠”之分, 就是從事繪畫, 攝影, 雕塑, 製陶等等等等用雙手創造藝術的人。如果說美國也有自己的分類, 則分類為美術(Fine Art),多指繪畫雕塑等高檔藝術,民間藝術(Folk Art)和手工藝 (Craft)。手工藝又以其藝術水準而分為Fine Craft 和一般的手工藝。

美國的這些從事藝術的人們為誰而工作?何以為生?諸位所在的公司是否有個專職攝影,美工什末的?還是這些人都集中在迪斯尼或好萊塢?事實上, 美國有相當一個藝術群體,以經營自己藝術作品為生,這些人開著“大篷車”, 走難闖北, 參加各洲各地的藝術品展銷會。而各洲各地各個角落裏,都有相當一些美國人每周每月的去看這些藝術展銷,收集,購買, 用真藝術而非印刷品,純手工而非機器製造來裝點自己的衣食住行。

聖誕節銷售高峰過去後,以弗羅裏達州的各個展銷拉開每一年藝術展銷的序幕。因為熱帶氣後的優勢, 便吸引著全美國以及加拿大的藝術家們千裏跋涉的開著大篷車前去參展。美國的大部分藝術展銷是在室外, 如果你看到過周末的某個公園或廣場, 或街道,搭著一排一排的白帳篷, 那十有八九便是。

不就是在那裏擺攤賣貨嗎?是,也不是。藝術家們確實是在白帳篷裏賣自己的作品。但藝術展銷不是跳瘙市場, 不是集市廟會,不同的地方是賣的東西不一樣, 買東西的人也不一樣。藝術展銷也分為高中低檔, 就象商店分為精品店, 百貨商場, 一元商店一樣。

什磨人都可以參加藝術展銷,隻要你的作品被接受,許多人全職的以此為生, 也有許多人是業餘愛好, 比如攝影。 假日周末去展賣, 自己的愛好被公眾認可, 變成利潤,名利雙收, 何樂而不為?

我曾經看到一個中國人(一般藝術展銷中,百裏找一的看不見一個中國人)在一個民間藝術展銷會上, 當場畫那種用花鳥蟲魚寫成字的畫, 當然在這裏寫的不是方塊漢字, 而是英文名字, 美國的小孩們排著隊的等著寫一個自己名字的條幅, 當然是其家長出資。或許有人會說, 這還叫藝術?比這強的中國的藝術有的是。我想說的是,任何人的不同藝術水準的藝術作品都可以參加檔次不同的藝術展銷。有時聽說,一些造詣高深, 成績輝煌的中國藝術家們在美國的肉雞場流水線上體驗生活,或在餐館幫廚。是否太大材小用了?

藝術展銷的組織者大部分是私人公司, 當然美國不會有“國家”“政府”出麵組織這一說。 私人公司是相對於一些非盈利組織而言, 比如說,藝術館, 藝術家協會等等。 這些展銷會的組織者大部分是藝術家出身, 也曾經過過這種吉普賽式的藝術家生活。因此,這些組織者最能把握展銷會的命脈。首先, 他們有藝術鑒尚力, 能夠招集藝術家們前來參展;其次,他們能夠把欣賞藝術並肯於購買的“有錢人”招來。這前後兩者缺一不可, 是衡量展銷會水準與成功的標誌。

美國陽光藝術家雜誌每年九月公布全國前200 名優秀藝術展銷會。 這前200名是由吉普賽式的藝術家們自由投票選出的。其中有十項評分標準, 首項便是藝術家們的銷售額,接下來的是展銷會的整體藝術水準,還有客流量,廣告,場地, 服務等等。所以, 不是那個藝術家都能成為出色的組織者, 它需要極強的市場開發能力而帶來用數字可以證明的結果。

好的藝術展銷需要提前一年或半年申請進入。 藝術家們等陽光雜誌九月分一公布前200名單, 便開始製定自己明年的參展計劃。有的展銷會需要交藝術作品的幻燈片,有的需要送交樣品以便選拔。展銷會的組織者要平衡各種風格的藝術創作。而申請參展者也要一顆紅心, 多種準備的同時申請幾個展銷會以增加被選取的機會。因為藝術家們是以此為生, 如果不被選取, 便失去了收入的機會而階段性的失業。

藝術家們也有的經營自己的畫廊, 或在藝術精品店裏寄賣自己的作品, 但其收入與費用的比例, 遠遠不能和吉普賽式的展銷會來比。在展銷會上,也有一些製造商看中某個藝術品, 希望能夠選其成批量的工業製造而變成工藝品。我在西雅圖時,與一位從事了二十年陶藝的女士聊起了這個問題。她說,這樣的好處是不用自己東奔西跑的去銷售了。弊處是,她會為此而丟掉欣賞她的作品的群體, 藝術品變成的工廠出來的商品, 真正收集藝術的人就不會再來買了。“等我老了吧, 或許走這條路, 現在還能跑。”

常年參加展銷會的藝術家們都有一套自己的行頭。除了大篷車外, 便是室內室外兩套帳蓬。室外的防風,防雨,防曬, 帳篷裏,或懸掛或擺放著自己的作品。每個藝術家都充充分分的發揮自己的特長, 將100立方英尺的空間布置成一個個特色各異的袖珍藝術精品屋 – 無論是在室內的展銷廳, 還是在室外的街道, 公園,廣場。常去看藝術展銷的,粗略的一看行頭, 便能推斷出此藝術展銷的水準。 常參展的藝術家, 一看來往者的穿著, 便能猜出此人是購物者還是閑逛的。以貌取人在此並沒有貶意。

成功的藝術展銷會後,常常見到這樣的標題報道 - Art is so hot, it is coo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