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犇的博客

音樂欣賞, 往事回顧
個人資料
正文

對人生的熱情讚頌 - 聽李斯特的交響詩《前奏曲》

(2017-03-03 08:32:40) 下一個

提起李斯特,人們會想到他“鋼琴之王”的美稱。的確,李斯特把鋼琴的演奏技巧發揮到極致,並有眾多傑出的鋼琴作品。另一方麵,李斯特在樂隊作品領域也有獨特的貢獻,即他首創了交響詩(Symphonic Poem)這種體裁。

交響詩,故名思義,就是用交響樂隊表現詩意的體裁,屬標題音樂,通常為單樂章。與無標題音樂不同,交響詩總是表現一定文學性內容。李斯特共寫了十三部交響詩,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這部《前奏曲》。作品的全名是“Les préludes (d'après Lamartine)”,取材於法國浪漫派詩人拉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的詩集《詩的冥想》(Nouvelles méditations poétiques)中的第十四首詩“前奏曲”(Les préludes)。在1856年出版的總譜裏有一段序言,全文的中譯文如下:

“我們的生命除了是用‘死亡’唱出第一個莊嚴音符的無名歌曲的一組前奏曲以外,還有什麽呢?愛情是每一顆心中的朝陽,但最初的幸福和歡樂,怎能不受暴風雨的襲擊,以致好夢被驚破,祭壇被摧毀;在殘酷的打擊下,怎能不衝出暴風雨,投入寧靜的鄉村生活,從回憶中去尋求安慰呢?可是人總是不能久安於大自然懷抱中溫和的隱退生活的,當小號吹出警報的信號時,他立即冒險上陣,不管號召他去參加的是什麽樣的戰鬥行列;為的是在戰鬥中完全恢複自信,並獲得充分的力量。”

需要說明的是:這段序言並不是出自拉馬丁,而是李斯特或其他人根據李斯特的意思所寫的。還有研究認為,這段序言和拉馬丁的詩《前奏曲》實際關聯很少。但不管怎麽說,這部交響詩的標題和序言都是李斯特敲定的,應該代表了作曲家自己對作品的說明。

對這部樂曲的曲式也有不同的解釋,但我基本認同她是采用了自由的奏鳴曲式。“自由的”,是指樂曲在通常的展開部和再現部之間加了一個插部,另外再現部采用了先副部後主部的倒裝再現。下麵是我用本文結尾提供的全曲音像,以及前人對樂曲的分析,做的一個簡明的表格,包括自由奏鳴曲式的各個段落,各段在這個音像開始的大概時間,以及各段表達的含義(根據作品的序言)。當然表上列出的含義隻是個提綱,樂曲實際的表達要比這細膩得多,也豐富得多。

音像大約開始時間

自由的奏鳴曲式中的段落

表達的含義 – 根據作品的序言

0:28

引子

問題:“生命……還有什麽呢?”

2:35

呈示部的主部

人的自信和力量

3:24

呈示部的連接部

從力量過度到愛情

4:40

呈示部的副部

“愛情是每一顆心中的朝陽”

7:08

展開部

生活道路上“暴風雨的襲擊”

9:18

插部,包括以上連接部和副部的多次不同的變形

“寧靜的鄉村生活” ……

“……可是人總是不能久安於大自然懷抱中溫和的隱退生活的,當小號吹出警報的信號時……”

14:26

倒裝再現部的副部及連接部,變形成為戰鬥的進行曲

“他立即冒險上陣,不管號召他去參加的是什麽樣的戰鬥行列”

15:20

倒裝再現部的主部,沒有變形,但加大了力度

人“在戰鬥中完全恢複自信,並獲得充分的力量”

縱觀全曲,表現人的自信和力量的主部主題在經過愛情,暴風雨,鄉村生活,以及戰鬥的洗禮之後,以加大的力度再次奏響,表情更加莊嚴,壯麗而輝煌。結合作品的序言不難感到,整部交響詩是作曲家對人生的熱情讚頌。

全曲音像:1998年巴倫博伊姆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

Les Préludes (Franz Liszt) Daniel Barenboim mit Berlin Philharmoniker - Staatsoper Berlin (199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2bkVQwtBs&ab_channel=brunomortier

更多的有關信息,也是本文的主要參考文獻,可見:

“Les preludes”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s_pr%C3%A9ludes

新芭網的  “李斯特 - 第三交響詩 《前奏曲》 S.97” (但此文把總譜上的序言說成出自拉馬丁,這已被證明是誤解):

http://www.sin80.com/work/liszt-poem-s9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淡淡的日子' 的評論 : 是,音樂要從音樂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類比未必是好辦法。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ang_Le' 的評論 : 是我自己沒理解清楚,我老想把音樂跟文學進行類比,這樣好像有助於幫助我理解樂曲。但現在看來這不一定是好辦法,音樂就是音樂,我得試圖從它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淡淡的日子' 的評論 : 我上次可能沒說清楚:交響詩都是有標題的;而交響曲,多數無標題,少數有標題,如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田園”。至於多數交響曲為什麽沒有標題,追根尋源,因為海頓創立交響曲這種體裁時,就是無標題的;後來有的交響曲加了標題,是貝多芬及他以後的事。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ang_Le' 的評論 : 明白了,就是交響曲是一本沒有名字的書,而交響詩就是一首有題目的詩,對吧?那交響曲為什麽都沒有標題呢?是不是因為如果給了固定的標題,會局限曲作者的發揮空間?作曲和寫作是不是不一樣?必須跟著感覺走,而不是圍繞的既定的題目展開?我的問題太多了,希望沒有給您造成困擾。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淡淡的日子' 的評論 : 交響詩都是單樂章,但交響曲也有單樂章的。所以二者最主要的區別還是在於:交響詩一定是表現某種詩的含義,屬於標題音樂;而交響曲多數是非標題音樂。少數有標題的交響曲也幾乎沒有單樂章的(據我所知,隻有理查德 斯特勞斯的《阿爾卑斯交響曲》(Eine Alpensinfonie)例外,但根據其單樂章且有標題的特征,這部作品雖然名字叫“交響曲”,實際卻是一首交響詩)。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ang_Le' 的評論 : 交響詩是不是跟交響樂的區別就在於它不遵循交響樂四個樂章的固定格式?就像文學作品裏現代詩歌的文體更自由,不像古詩有固定的格式?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淡淡的日子' 的評論 : 謝謝分享!很高興你聽出作品要表達的意思。這要感謝李斯特在這部作品出版時的序言,我做的表格裏“表達的含義”一欄就是來自這個序言。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器樂曲都有這樣的文字說明。隻有器樂曲中的“標題音樂”(Program music),才有表意性標題,欣賞者可以依據標題去理解和聯想樂曲表達的含義。李斯特首創的器樂體裁交響詩(symphonic poem) 是典型的標題音樂。另一方麵,欣賞非標題音樂就沒有這種方便。因為作曲家在多數情況沒說作品的含意,這就需要欣賞者自己去體會。由於體會是主觀的,人們欣賞同一作品往往有不盡相同的體會,誰也不能說自己的體會“絕對正確”。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我對照著表格把這首交響詩聽了好幾遍,第一次感到我聽懂了樂曲要講述的內容,愛情,生活的艱辛,寧靜的鄉村生活。。。但一個真正的男人並不沉迷於這樣安逸的生活。當戰鬥的號角吹響時,他馬上承擔起保衛家園的責任。。。樂曲段落清晰,主題突出。以前聽不懂是因為不知道在聽什麽。謝謝您的講解。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曲子還沒聽,但非常喜歡您用這種表格的形式介紹音樂,讓我這樣的外行理工女一下子就抓住了重點,可以輕鬆的對照表格介紹去捕捉每段樂章要表現的內容。就好像看文章,您給分出了段落一樣,讚!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meagolrocks' 的評論 : 謝謝,我也很喜歡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特別是其中的第二號和第六號。
smeagolrocks 回複 悄悄話 俺最喜歡匈牙利狂想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