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
2010 (28)
2015 (3)
2017 (51)
2019 (49)
2024 (1)
我夢想自己穿越到另一個時空,時間是1829年8月初的一天,地點是蘇格蘭西麵赫布裏底群島上的芬格爾岩洞。在那裏,我看到了兩位風度翩翩的年輕遊客,他們就是作曲家門德爾鬆和他的朋友詩人克林格曼。那一年,門德爾鬆二十歲。
芬格爾岩洞以一位傳說中的英雄命名,坐落在無人居住的斯塔法小島上。“斯塔法”據說是荷蘭語“石柱”的意思,因為在島上及岩洞中有無數天然形成的石柱,景象奇異而壯觀。下麵是芬格爾岩洞洞口及洞內的照片:
據克林格曼事後寫道:“我們乘船駛去,緊貼著呼嘯的大海攀登一個個石柱樁子進入芬格爾岩洞,其綠色無比的海水咆哮著湧入洞穴,從沒有見過比它更稀奇古怪的景象了。一根根石柱可以比做一架巨型管風琴,在黑暗中轟鳴 ……”。
門德爾鬆被這奇妙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不由得樂思泉湧。他在給姐姐芳妮的信中寫道:“為了讓你理解赫布裏底群島給我的印象是多麽不尋常,下麵是我腦海中出現的音樂……”接著他寫出了21小節樂譜,這就是後來《芬格爾岩洞序曲》的主要主題,信的日期是1829年8月7日。這封珍貴書信的原件現存紐約表演藝術公共圖書館音樂部(The Music Division of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for the Performing Arts)。下麵是門德爾鬆在這封信中手寫曲譜的照片:
《芬格爾岩洞序曲》(Die Fingalshöhle, Op. 26)又名《赫布裏底群島序曲》(Die Hebriden),於1830年12月完成,經修改後,於1832年由作曲家本人指揮在倫敦首演,並大獲成功,成為門德爾鬆的代表作之一。
“序曲”(Overture)原是歌劇開始時由樂隊演奏的一段音樂。從十九世早期,一些浪漫派作曲家開始創作帶有標題的單樂章的管弦樂曲,雖也稱為序曲,但實際卻是獨立的音樂作品。為了和歌劇的序曲相區別,這種單獨的序曲又被稱為“音樂會序曲”(Concert overture),因為那時她往往是音樂會的第一個曲目。門德爾鬆就是最早創作音樂會序曲的作曲家之一。
《芬格爾岩洞序曲》雖有標題,但作曲家並沒有其它文字說明樂曲的含意。人們在欣賞樂曲時,往往會根據標題和音樂聯想到一些景物。比較普遍的看法是,樂曲開頭出現的主要主題以上下起伏的音型反複推進,讓人聯想到層層翻滾的海浪。在其後的樂曲中,人們還聯想到海潮,海鷗,陽光,陣雨,等等。樂曲的結尾逐漸平緩,仿佛是海天一色,歸於平靜的景象。然而,這些畢竟是欣賞者們的主觀聯想;客觀地說,樂曲實際是抒發了作曲家麵對那神奇的美景時難平的心潮和浪漫的情懷。有一點是肯定的:這音樂真的很美。我每次欣賞到曲終,總會感到意猶未盡,回味無窮。
雖然我並沒有真的去過芬格爾岩洞,但是隨著門德爾鬆的這首名曲,我已經到那裏神遊過多次了。我也說不清到底是那奇異的景色還是這美妙的音樂讓我如此流連忘返,夢繞魂牽。
…………………………………………………………………………………………
下麵是門德爾鬆《芬格爾岩洞》全曲的音像,由倫敦交響樂團演奏,約翰·艾略特·加德納爵士指揮:
Mendelssohn Overture 'The Hebrides' | Sir John Eliot Gardin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QyN7MYSN8&ab_channel=LondonSymphonyOrchestra
下麵是全曲的錄音配赫布裏底群島及芬格爾岩洞的風景畫麵,由加裏·施耐德指揮,樂隊及配像者不詳:
Mendelssohn: Fingal's Cave Overture (The Hebrid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yZ5cHUaiBI&ab_channel=aharon57
更多的有關信息,也是本文的主要參考文獻,可見:
The Hebrides (overtur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Hebrides_(overture)
(新芭網)門德爾鬆:交響序曲《芬格爾岩洞》
不過,這都是題外話,您不必沿襲我的這個話題。謝謝您的回複。
還是第一次聽說門德爾鬆的這首序曲,謝謝博主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