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08-12-31 13:43:30) 下一個

“有些委屈如果要一輩子背在身上,那我寧願犯法。任何事情,你要給我一個說法,你不給我一個說法,我就給你一個說法。” 網絡傳言,在一度拒絕配合警方做口供之後,這是楊佳解釋犯案動機的第一句話

我們中國人能忍,而且把能忍當作一種美德。唐代張公藝(578-676),九世同堂,唐高宗慕名造訪,問他如何做才能九世同堂和和睦睦。張公藝一言不發,拿起筆一口氣寫了一百多個字。此事後世傳為美談。元代趙孟?/span>曾繪《張公藝九世同居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算在張公藝頭上的《張公百忍歌》也因此聞名(附於文後)。俗話說的好,“忍”字心頭一把刀。九世同堂的大家長尚且要忍,家族裏小字輩受的委屈就可以想見了。現在剛結婚的小夫婦,別說九代同堂,就是跟父母都住不到一起。社會環境變了,人們不必幾世同堂地忍氣受氣,也算是時代進步了吧。

其實也不隻是中國人要忍。忍是全世界人民的必修課。弗蘭克在他的心理學名著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中,解釋了人類苦惱的根源。他說,動物不懂煩惱,因為它們依靠本能生存,不用想該做什麽,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人類進化了,放棄了純粹的動物本能,在很多條件下必須自覺地選擇做或者不做一件事。有時候我們不得不選擇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這就是生而為人要付出的代價,這就是文明的代價。

人生在世,有幾個人能做到為所欲為呢?饒是孔夫子的修行,也得活到七十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那怎麽辦呢?就隻有忍了。楊佳與水滸好漢的共同之處是他們不想忍也不能忍,就此闖出大禍。據說西方人做過一個試驗。研究者把小孩子召集起來,一人發一塊糖。告訴他們他要出去一會兒。糖什麽時候吃都可以。但是如果誰能等到他回來後再吃,誰就能再得到一塊糖。跟蹤調查表明,那些忍住不吃第一塊糖,最後得到兩塊糖的小孩,後來事業上普遍比較成功。這個實驗證實了張公百忍歌的中心思想,能忍的人生比較成功,可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忍。


附:張公百忍歌

百忍歌,歌百忍;忍是大人之氣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熱,能忍冬不冷;能忍貧亦樂,能忍壽亦永;
貴不忍則傾,富不忍則損;
不忍小事變大事,不忍善事終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愛敬;
朋友不忍失義氣,夫婦不忍多爭競;
劉伶敗了名,隻為酒不忍;陳靈滅了國,隻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隻為財不忍;項羽送了命,隻為氣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古來創業人,誰個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仁者忍人所難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後忍之方,裝聾作啞忍之準;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結鄰近;
忍得淡泊可養神,忍得饑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餘積,忍得荒淫無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倫,忍得口腹全物命;忍得語言免是非,忍得爭鬥消仇憾;
忍得人罵不回口,他的惡口自安靖;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沒勁;
須知忍讓真君子,莫說忍讓是愚蠢;忍時人隻笑癡呆,忍過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聽人言便不忍;世間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事來之時最要忍,事過之後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個忍,人生隻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萬禍皆灰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