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話題,在跟了兩個帖子之後我有點收不住了。想說的話越來越多,那就借這個機會說說吧。
我要說的這些話其實無關電影,可能隻是一個人的青春回憶。
作為七零後,我們的青春跨過了八十和九十兩個時代。我知道,每個人記憶中的這二十年,都有著不同的樣子。
八十年代被普遍地貼上“理想主義”標簽,但我並不如此認為。至少,八十年代不應該被這麽單一的定義。我堅持認為,八十年代是理想主義漸漸遠去,正常生活開始回歸的年代。一百年過去之後,我們會發現真正的“好日子”並不在八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時候我們愛讀書,隻是因為在那以前有三十來年的時間我們沒有書讀;八十年代我們追求知識,隻是因為在十多年的時間裏我們第一次被允許擁有知識;八十年代我們癡迷於思想,熱衷談論各種新的思潮,因為在那之前我們從沒有談論思想的自由。當一切禁忌突然打開的時候,我們熱血上湧,手舞足蹈。如果我們想要再次體驗八十年代的嗨,我們得先再來一次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沒有長時間的壓抑,哪有釋放的快感?
所以我一直認為,“理想主義”就是一個人喝高了的狀態,嗨是很嗨,但隻能是暫時的,功夫大了傷身體。真正健康的生活是每天三頓飯,兩個覺,波瀾不驚,也就是歲月靜好。
八十年代是一個開蒙的時代,是我們從懵懂逐漸走向清醒的時代,是我們逐漸明白什麽是一個正常的社會的時代,也是我們逐漸拋棄了理想主義的時代。八十年代最後的那個春夏之交,我們所追求的不是一種理想,而是一個正常的社會狀態 --- 從人民變成了公民,我們不再單純的奉獻,我們開始要求回報。
九十年代我的記憶是很私密的。那是屬於我個人的,迷惑,躁動,吾將上下而求索,光談戀愛不念書的年代。
所以咱們還是主要說八十年代吧。
好像是在小學畢業跨進初中的時候,老山者陰山戰爭打響了。後來我才弄明白,這不是《芳華》裏麵描述的那場戰爭。電影中的對越自衛反擊戰還要早,應該是在七九年八零年的時候。但是宣傳力度最大的是後來老山者陰山的這幾場仗。我們在學校裏見到了戰鬥英雄盛其順,戰鬥英雄徐良,徐良還為我們演唱了《血染的風采》。在徐良的帶動下,那些年不少大學生當兵到了雲南前線。我認識的一個姐姐,她的男朋友就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當年她每天抱著收音機聽《小草》,《十五的月亮》的樣子我今天還能想起來。
更多的犧牲來自於最底層。從雲南來的同學告訴我們,打越南的時候招募當地的農村兵,都是十八九歲的孩子,沒有任何訓練,直接拉到前線去。在昆明的街頭可以看到一卡車一卡車這樣的新兵,百去一回。
那年的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也有很多老山英雄參加,還有一位戰鬥英雄在春晚的舞台上舉行了婚禮。《高山下的花環》拍了電視劇又拍電影,“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聲音回響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耳邊。
後來,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仗不打了,兩國政府和好了。國無憂了,當年那些“位卑”的犧牲者就順理成章地不用提了。盛其順,徐良,我那位姐姐的男朋友,在央視春晚結婚的戰鬥英雄,還有很多很多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每一個人都徹底地銷聲匿跡了。
再後來,連歌兒都不讓唱了。中央電視台《歌聲飄過三十年》這樣的節目,唯獨沒有這三首歌。
《高山下的花環》之後,三十多年的時間裏,《芳華》是第二部觸及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影視作品。如果《芳華》再次喊出“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口號,我大概不會有再次聆聽的興趣。
同“理想主義”比起來,青春本身,真的可能更美麗,更持久,更讓人懷念。
從“絨花”的歌聲響起,我的眼睛就潮濕了。接下來的兩個小時,我看著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
迷惑,躁動,虛榮,委屈,這些都是年輕的時候才有的小小感受。年輕的時候我們擁有一切--- 美麗,事業,親情,友情,愛情,唯獨沒有主心骨兒,不知道這些東西都該怎麽安放才對。
我收藏著一隻非常精致的女士坤包,褐色的硬皮包,開關的密碼是我的生日。那年一個清華的男生,暑假結束以後從南方返校,特地在上海停了一天買給我的。回到北京的當天,他直接跑到南城我們家,把這個小包送到我手裏。這麽多年我搬了無數次的家,扔了不知多少東西,這件小禮物,我一直珍藏。很多年以後,我才明白這其中有多少心意。
可是那時我並不愛他。我瘋狂地單戀著我的大學輔導員。一位青年才俊,風流倜儻,意氣風發。輔導員不愛我。他嫌我太幼稚。他說我不能去“塑造他”,而他需要一個能塑造他的人。 老師,您有沒有搞錯?你不是已經被你媽塑造的很好了嗎? 我塑造你?我還不知道要找誰去塑造我自己呢!
輔導員愛上了我的好朋友雲,但是雲有男朋友了。我以為隻有我自己迷糊,沒想到我愛的人和他愛的人都同樣迷糊。那一次我和雲一起,到我們學校外麵的小飯館喝了一斤白幹四瓶啤酒,醉的一塌糊塗。
我真的說不清楚我為什麽喜歡《芳華》這部電影。我也看出它有一些情節不太真實。比如在劉峰犯錯誤之後,部隊裏大概不太會那樣處理一個模範人物。這是我唯一能看出來的地方,其他的我看不出來。我既不了解部隊,也不熟悉文工團。
但是我就是被它帶進了過去的年代裏。狼狽窘迫的父輩,那場戰爭,漂亮的口號,內心深處的自卑,虛榮,小小的謊言,和為此付出的巨大代價,被孤立,不顧一切地想要作好人,心中某些東西的幻滅,第一次對異性的萌動,對外麵世界的巨大好奇,想要出人頭地,想要自己愛的人記住自己, 對未來的迷惑,對生活的不知所措。。。小萍,惠子,劉峰他們經曆的那些瞬間,我似乎都能理解。可能每一個經曆過青春的人都能理解。
電影的最後,傷殘的複原軍人劉峰和精神恢複正常的小萍並肩坐在長途汽車站的長椅上,白首話當年。小萍說,其實那時我很想問你,能不能抱抱我?
劉峰聽到這話,有那麽一瞬間他的臉望向了別處。我當時以為他不會去回應小萍。電影看到那兒我也明白了,劉峰沒有愛過小萍。我有些替可憐的小萍難過。
劉峰的臉望著別處,他想了一下,躊躇了一下,然後他回過頭,伸出殘臂,摟住了小萍。
心中沒有悸動,眼裏沒有星光。他抱住的隻是在今後漫長艱難歲月中的一個陪伴,朝夕相處,甘苦共嚐。
那一刻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知道,青春結束了。
逝去的歲月本身,就是唱響在我心裏的,一首獻給理想的歌。
【請勿轉載】
我覺得,青春是我們初初敞開心懷迎接這個世界的階段,對知識對愛對許多事物都有一種饑渴感,所有的棱角都還未被消磨,所以那種本真,那種激情最值得懷念。
以前的和這個相似?我想我知道你是誰了!!記得上次你說你媽媽要來了,不知她現在還和你同住嗎?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實在是件非常幸福的事。祝全家安康!(再次為我的懶惰抱歉,回複真是太晚了:)
小溪姐姐,在這裏見到您我也很驚訝,很高興!抱歉拖這麽久才回複,我今天才想到回自己的博客看看 :) I am no longer "young" :) 我是個七零後,或許是最後一代對文革和文革以前的曆史還感到興趣的人吧。您的文章非常打動我!並且您用“大梅“來講述這個故事的方式,能夠吸引讀者一直看下去。 您的文章觸動了那麽多的心靈!希望能更多地看到您的回憶文章,更多地了解您父親母親的人生經曆。祝好~~
我記得你的網名,可是想不起來我們在什麽時候有過什麽樣的互動了 :)查了一遍悄悄話也沒找到你。真對不起!非常感謝你的祝福!也祝你事事順心,咱們都開開心心地生活~~
也問樓下瀟瀟好~~
一如既往的謝謝你~~
這兩句半的童音獨唱,我隻能腦補出朔爺被騸了的情景。如今上邊要恢複帝製,正是需要四海同聲,上表勸進的時候。像王朔這號兒杠頭,敲了他也不多。
當年劉曉波生活窘迫,王朔仗義疏財,替曉波出書賺生活費,可歌可泣。後來曉波被關死,也不知道他心裏是什麽滋味。眼看換了人間,風流雲散,除了一聲嗟歎,還能說什麽?
燕子好~~ 我也很高興結交你這個朋友!
關於1949年到文革的書籍和回憶我讀過很多。對於那個年代年輕人的遭遇我並非缺乏了解。我寫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青銅那篇關於“理想主義”和青春之間的關係。我們被這部電影所感動,並不等於我們就忘記了文革幾代人的慘痛經曆-- 這帽子太大了:)
王朔一直很可愛。現在不知道他還有多少說話的自由。如今眼看大家就都要俯首稱臣了,我倒是挺想聽聽朔爺對這事兒怎麽看~~
我那次是被甩的太慘了。年輕啊,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回首當初,再看看現在,借用老郭的話說,“我很欣慰” :)
杜鵑好!真是很抱歉,等我有空回你的留言的時候,周末都過去了。還是希望你過了一個好周末 :)
你說的很對啊,青春不管在哪裏度過,在哪個年代度過,都會有一些共同的東西留下來--熱情,迷惘,好奇,不顧現實的愛和衝動。。。幾十年以後回頭去看,這些好的不好的東西,都像小星星一樣,照亮著我們的芳華年代,真的很美。。。
默默好!我也覺得我們這一代的青春是很幸運的。我們即有對理想的追尋,也有多姿多彩的生活。如果我們沒出國的話,還會擁有財富--差不點兒就完美了。當然從現在這趨勢看,也有可能淪為奴才,見著皇上得下跪了。
還是得幹一杯,為咱們差點完美差點淪為奴才的青春 :)
看劇是非常私人的東西, 你的回憶充滿了誠意。電影是講的50年代的人,在70年代的故事。 我沒有直接的體會,但是,“還活著的中國人裏,沒有比50後那一代人更加殘酷和不堪回首的青春了”。 這大概是事實了。原來想給你推薦一篇文章, 今天一看已經給刪掉了, 因為批評了文革。 中國近代100年裏, 50後是唯一的整整一代沒有芳華的人了。 我們現在在電影上告訴後人,“戲裏文工團姑娘們錦衣玉食,餃子吃膩,遊泳館男女混合遊泳,男歡女愛”, 我覺得對戲中所演的主人公50後,是太殘酷了。 推薦一篇是很溫和的文章,是80後, 90後寫的關於他們父母的觀感: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862829/discussion/615153503/ 。
不管怎樣, 這麽多人都在電影裏找到了共鳴, 能讓大家感動, 不得不說電影是成功的。雖然我認為觀眾主要是被自己曾經的芳華感動了, 因為我們自己的芳華是有真誠和溫度的。
最後廢話幾句王朔。他是“不讓說話可以, 但不說假話” 的典型。5,6年前, 我偶然看到他的微博, 關注了一下。 他還是那個王朔, 充滿才氣和激情,每天10幾個微博,滿腔熱血的評述時政。結果, 一次次被刪, 搞笑的是, 每次苗頭不對, 王朔就告訴大家, 這個據點(微博號)暴露了, 下一個接頭地點是XYZ,大夥去那兒再聚,果然過幾天這個封了。我一路跟了10來個微博。 後來太忙,好幾年沒有打開微博, 去年想起, 找不到他了。廢了一番功夫,找道了。他變成了“ 老不死的王朔”。他現在2,3天發一行微博, 無關時政,過年過節發個長篇。他的微博一般隻有10幾人關注和點讚, 長篇也不會過百。每次去看他微博,非常心酸。 一個如此有才,有思想的人,沒有話語權,沒有關注。 而有人隨便拍一個腳趾頭,都會有成千上萬,甚至百萬點讚。王朔才氣依舊,但“瀟灑且落寞”地生活,“我已經專業認命很多年”,是他自己的話。可以看出,他初心未變, 依然充滿城意。 anyway, 就是分享一下。
祝你一周好。
寫寫的日子就很寧靜踏實,讓人羨慕~~
謝謝教授喜歡~~的確是有感而發,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寫完了想也沒想就發出來了。也是借機會說幾句話,派遣一下寂寞 :)這個周末淨忙著回帖了,感激大家捧場。
希望您有個好周末,and a successful new week!
說的是,藝術欣賞是非常主觀的事,所以自己談自己的感受就好了。這部電影的結尾也是非常的打動我,就是那種過盡千帆之後,一切歸於平靜的感覺。那個時代結束了,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留下過印記的時代,和那些人的青春一樣,過去了,剩下的就是庸常歲月中的長相廝守。這個結尾是一個很閃亮的部分,非常動人。
我也好喜歡 Three Billboards!這是最近幾年我看過的最好的電影。我還以為好萊塢再拍不出這樣感人又有品味,不落俗套的東西了呢!
是有時候會糾結 ~~ 有時會被對手方的故事弄哭,帶跑了。這都是很不專業的表現。真正的大訴訟律師心腸可硬了:)
的確談論的太多了。電影本身其實沒什麽好談的,大家不過是借此機會說說自己的話而已。周末愉快 :)
問好雙魚!是的,我意識到七零後對這部電影的感受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很有意思。不同人生經曆的人對一部作品的感觸肯定不會相同,這都是很個人的事情,沒有必要統一。多姿多彩,才是大千世界的有趣之處。
教練好~~ 我年輕時的那點兒事,不老露臉的。不像您年輕的時候,那家夥,光彩啊!看您的青春回憶我覺得像是在看《新中國體育史》:)
不開玩笑地說,我真的喜歡您的那些故事!我喜歡那種平淡衝和卻又餘味綿長的文筆。很多小文是可以一讀再讀的。雖然我不常常在您的博客留言,但是讀了很多,非常享受。
謝謝您講述您的故事!對於你們這一代的奮鬥經曆,我心裏充滿了崇敬。你們真正經曆過人生的絕境,經曆過在絕境中尋找每一條生路,和每一絲改變命運的機會。從葉辛的《蹉跎歲月》我開始閱讀知青的故事,後來又看了老鬼的《血色黃昏》,陳凱歌的《少年凱哥》,楊小凱的《牛鬼蛇神錄》,還有北島,阿城,張藝謀。。。很多很多人的回憶。後來在紀念恢複高考30年的時候,我看了所有能找的到的77和78級的回憶。我很喜歡看你們的故事,因為那裏麵有很多的精神力量,看了讓人鼓舞和振奮。好多次我看到您所講述的情景--- 一個在知識的荒漠中行走的青年,費盡心力地得到一本書,學到一點東西時的欣喜若狂,都令我熱淚盈眶。。。真的很不容易!你們的奮鬥曆程,你們的堅韌和頑強,為我們這些後來者立起了一個高高的標杆。你們的青春是一曲真正的“理想之歌”!
很榮幸我們這個“七零後”的回憶群裏迎來了您這位前輩。祝您新春快樂!
一篇文章都有重點,我隻看重點
“可是那時我並不愛他。我瘋狂地單戀著我的大學輔導員。一位青年才俊,風流倜儻,意氣風發。輔導員不愛我。他嫌我太幼稚。他說我不能去“塑造他”,而他需要一個能塑造他的人。 老師,您有沒有搞錯?你不是已經被你媽塑造的很好了嗎? 我塑造你?我還不知道要找誰去塑造我自己呢!
輔導員愛上了我的好朋友雲,但是雲有男朋友了。我以為隻有我自己迷糊,沒想到我愛的人和他愛的人都同樣迷糊。那一次我和雲一起,到我們學校外麵的小飯館喝了一斤白幹四瓶啤酒,醉的一塌糊塗。”
我就曾主觀的以為芳華應該就是大學校園和校園愛情故事,結果是軍隊文工團,以為距離自己很遙遠,結果卻看到了青春共有的彷徨,朦朧,自私,掙紮,還有人性中的很多共性。為此也寫過一篇芳華的博文。
寧寧周末愉快!
青春,理想,說起來好像都是挺大的詞,但紮紮實實的在我們六十後、七十後的人們心裏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跡。我覺得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的青春年代是豐厚的,多彩的。父兄們的青春在戰亂和動亂中度過,苦澀幹巴;弟弟妹妹們的青春更加安穩寧靜,但也有點甜膩而缺少波瀾了。
剛才看到樓上幾層“裝在口袋裏的理想",也挺感慨的。
什麽都不說了,為過往的青春幹一杯!
回複 'cxyz' 的評論 : +1.
真正健康的生活是每天三頓飯,兩個覺,波瀾不驚,也就是歲月靜好。
_ 是, 我也是這麽想。沒有什麽比這樣一天一天的生活更讓人踏實,這是千帆過盡後回到的那個根本。
+1. “是的,普通,平常,踏實,這才是福氣。一個人如此,我覺得一個社會也同樣如此。”
謝謝,這話讓我高興~~
語言簡潔,生動,中肯,有力。
有因感而發,一氣嗬成,思路清晰的暢快淋漓,更有入木三分,絲絲相扣的理性邏輯,還有感人的情緒表達。
嗟乎,雖青春不再有,回首年輕歲月,苦澀與甜美的回憶還是散發出無盡的芬芳。
謝謝分享好文!
Snowslow,謝謝你的留言!你的話讓我感動。我沒有什麽優秀,非常普通平常。很高興認識你這個同齡的北京老鄉。北京人之間,很多話都不用說的太明白,我們彼此可以懂的很深。“聽的懂的樂,聽不懂的火兒”,真是特別對。
不用多說,都在這一份鄉音裏了。 希望能再見到你 :)
梅子姐姐說的特別對。這部影片就是聲覺視覺的衝擊很厲害,我們可能都是被衝回自己的過去的。我對電影的情節也印象不深,也沒有想要再看一遍的衝動,可是當時那一遍,那種感動是真的。所以要問我為什麽喜歡,我也說不清楚,我隻能說我自己。
芳華電影表象上看,當時都不會發生吧?但它是一種文學表達方式,說的是人們內心的東西,還有就是礙於當今政治,改動了不少吧?
青春無悔。我是從那個愚昧,愚忠,艱難困苦的年代走出來的。許多年過後,仍然能回憶起當初走向社會這所大學的幼稚青澀和對知識的渴望:在滿世的文化沙漠中,尋找一汪清泉。書就是那股清泉。我下鄉的地方是丘陵地區,挑糞淋坡上的莊稼是常幹的農活。有一次,走在被灑出來的糞弄的濕滑的田埂上,腳一打滑,人連同糞桶一同滾下了山坡,豬糞人糞灑了一身。但是一想到晩上可以看剛借到的牛虻,就又抖起精神,重去糞池勺糞。糞池就在我住的茅草房對門。三步之隔。知青中,盛行互相借書和傳閱。牛虼是我從一位當地知青手上借到的,她的父親是鎮上小學的語文教師,家中藏有許多好書。收工後,用牛吃剩的稻草燒好飯,狼吞虎咽地吃完,天己黑了下來,升起煤油燈,放入蚊帳中,便鑽入悵中。讀到牛虻因為誤信新來的大主教而泄露了革命黨的秘密,導致他和另一革命黨人被捕入獄,出獄後被他的女友誤解,認為他出賣了同誌,扇了他一巴掌,我哭了。為牛虻受委屈而哭。男人淚不輕彈。年輕時,苦難不會讓我們掉淚,可內心所受委屈卻常使我們不禁淚下。難怪有人說,成熟的男人的心是委屈撐大的。
幾年後,我進了大學,但是仍然不易找到好書。好在我們班上有位女同學,很有背景,她能從校圖書館裏借到許多內部參考書藉。第三帝國的興亡就是從她裏拿到的。
在那個無知泛濫的年代,仍然有許多年青人,從自身所處的環境,通過各種渠道,不棄理想,追尋知識,探索真理,認識世界。這就是青春的魅力。
小學妹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現在就是一個成熟的大姐姐。要不咱們論論,您哪年生人?~~
曉青好。沒錯,衝這通兒吵,這電影就挺成功的。
咱們黨又要修憲了?我也不是太擔心這件事兒。愛怎麽修怎麽修,反正有它沒它都一樣。
拿馮小剛比杜月笙,恐怕馮爺自己都受不住 :)他們那個圈子裏的人和事,咱們外人難以想像。你要是真跟他們接觸了,不管人設是流氓大亨也好,正人君子也好,你都受不了,他們那個生活方式就跟咱們格格不入。所以咱們遠遠地欣賞他們的作品就好了,對他們的人品不必太投入。這方麵菲兒知道的最多 :)
哈哈哈哈,你太可愛了!不喜歡算了,省點錢。我那發小,那是什麽貴就用什麽的主兒。我們家先生,少爺出身,有錢沒錢他過的都是少爺的日子。我對那無糖汽水也一般般。咱倆過的到一塊兒去。
好高興在文學城認識你,真的!能這樣契合的朋友可遇不可求。
問好小C! 是的,普通,平常,踏實,這才是福氣。一個人如此,我覺得一個社會也同樣如此。
思韻,我也愛你 :)
我那時候的確太幼稚了。雲比我成熟智慧好多。她一直很出色。我也沒那麽好看。那張照片實在是衣服給人的錯覺。回頭咱倆見了麵,你該大失所望了 :)
你排斥的東西挺多啊~~ 沒關係,就是一部電影而已,喜歡不喜歡都不重要。當初我跟你講《紅高粱》,那是因為我覺得《紅高粱》是中國拍出來過的最好的電影之一,張藝謀畢生最好的作品。你排斥它,有點可惜。跟《紅高粱》相比,《芳華》隻是一部普通的電影,喜歡它的人大概都和我一樣,有著一些屬於個人的體驗。不必強求。
《潛伏》你也不看啊?我看了好多遍了,依然愛的不行。咱倆是怎麽好上的?簡直是求同存異的典範~~
喜歡你的文字,我都用心讀了。為小平心疼,可是,生活又能怎樣?
為那些越戰中普通士兵感到悲哀,他們犧牲太多。
是啊!尤其我們這些人,很多年以後第一次回到故土,瀚海漂流燕,乍歸來,依依難認,舊家庭院。。。我們的感動會比國內的觀眾來得更猛烈。《芳華》據說橫掃北美33萬美金的票房。恐怕馮小剛自己也沒想到--打中很多人的軟肋了。
問好菲兒!是啊,誰的青春沒有閃亮過呢?所以一個懷念青春的題目,才會一下子喚醒這麽多人。
米亞親愛的!你一定和我感覺一樣的,我就知道!你原來也是學醫的?那咱倆更得拉拉手了--好高興有你這個朋友!
我也不喜歡 overgeneralization。大概是年紀到了吧。年輕人總是更意氣風發一點,喜歡指點江山,喜歡指出整個社會的不足。
我暗戀的對象其實比我大不了多少,當時也是個孩子 :)
歡迎你成為文學城博客群的一員 :)你說的對,咱就做好自己就行了。關注一下自己的小日子,小感受,這樣生活比較輕鬆~~
我不是很喜歡嚴歌苓的東西,不明白為什麽大導演都去拍嚴歌苓的本子。《芳華》的電影跟原著比起來,還是少了一些扭曲,多了一些陽光的。
至於說每個人隻能生活在自己的階層之中,這的確是電影所表現的信息之一,我也 get 到了。這是這些年中國社會的現實,是一個令人悲哀的現實。
暖冬好!我也是一樣,對這部電影更多的是一種感受。至少它把我帶進去了,讓我感動了。對一部電影來說,我覺得這也算是一種成功~~
壞人變老了?我同意。不過他們終究是要變老的。而在九十年代,他們能整的人比八十年代就少多了。畢竟社會自由了,”體製內“不再是每個人的歸宿了。八十年代在萬眾一心的表像之下,還是有很多的齷齪的。個人自由度大了,冤案就會少很多,這是一定的。
反正我就是一直這樣認為,社會是在向前走的,一代會比一代好 :)
這位大姐,謝謝您的關心。我知道該怎麽過我自己的日子。從今往後,您就不要再替我操這份兒心了。
雖說沒有流淚,但是芳華帶給人們很多的回憶,那不是一代人的回憶是幾代人的回憶。
芳華的影片視覺感真的很好,但結束時,回想芳華想要說什麽,似乎又模糊起來了。
這就是我的感受,似乎也是糊裏糊塗說不清。
跟你說件事, 上次讀了你的那篇” 那些年,我們走過的日子”, 你提到意大利無糖汽水。 我們也沒喝過啊。去costco買了一箱回來,各喝了一瓶,我和我老公一致認為: 不好喝啊。
謝謝寧寧好文。
_ 是, 我也是這麽想。沒有什麽比這樣一天一天的生活更讓人踏實,這是千帆過盡後回到的那個根本。
我記住了你的雲,是在那篇"往事在聲音中蘇醒"的文章。你描述她是個瘦小的女孩,卻有點簡愛的氣質,看大部頭哲學書。我猜她絕對是沒有寧寧漂亮的。你這次在天安門前的留影簡直是完美,臉蛋加身材,我幾乎不敢想象你年輕時有多出眾了。你的那個倜儻風發的輔導員愛上了比起寧寧來貌不驚人的雲,他還真的挺有品味的。你戀他,說明你的眼光不低,心也不俗呢!我如今回想起那些沒有能夠與己同行的男人,感慨中盡是理解。年輕的我除了嬌驕任性,其實是給不出什麽份量的愛的。而高品質的男人,也是在乎成長的。
關於"芳華",因為我沒看,所以沒有發言權。但是我理解藍天白雲的感受。就像眾人大呼"潛伏"多好,我一聽地下黨,立刻就排斥。"芳華"讓我排斥的是文工團和軍隊。歌曲"絨花"讓我排斥的是電影"小花"裏的戰爭。我從來不喜歡"小花"。和齊邦媛老師一樣,我對49年之前的三年"中國人打中國人"太痛心了。用藝術來掩蓋真理,我接受不了。因為千萬不幸的人再次被曆史的塵埃淹沒,還有後人在其上歡歌。雖然我知道,電影"芳華"跟我說的那些排斥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知道我的個性裏有過分軸,過分倔的一麵,這種"執著"也是一種偏狹和謬誤。我也在努力讓自己圓潤起來。寧寧,當初我"批"紅高粱時,你說有一天我會喜歡的,而你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我的改變。那麽這次"芳華",你也再耐心地等等我吧!:) 愛寧寧,永遠不變。
寧寧的這篇有血有肉也有骨頭,好!
對了,那個“期待被女人塑造”的輔導員寧寧也寫的好,那樣的男人通常不是真正的男人:-)
我記得你寫你的父親,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你的父親那樣有文化,那樣有本事,收入不及大院裏的沒文化的人,遭到你媽,你姥爺嫌棄,就是因為他的出身不好,就是因為那個年代出身不好的人,沒有任何權利,他要忍受你姥爺家的責罵,訓斥,像你爸這種出身,能找到老婆就是燒高香的了,他還能有何求,理想更是何求,麵讀生活的磨難,他隻能忍受,最後他得了肝癌,那是氣出來的。如果你真的愛你的爸爸,你應該站在他的立場上想一想,為什麽他就應該過那種忍氣吞聲的生活?遭到那樣下場?
芳華電影可以寫青春,可以寫美好,但是不可以把受過苦的人的生活,寫成芳華,寫得美好,那是造假。
人活著必然會遇到種種磨難,如果沒有信仰,麵對困苦會逃避,會躺倒不幹,那還真是變成喝高了的狀態,不但會傷了身體,還會丟了靈魂。
。
謝謝圓圓!我的確就是憑感覺去看這部電影的,我也覺得這部電影拍的就是個青春的感覺,一種情愫。也有可能是因為在電影中所描述的時代我還小,並不真正了解社會。霧裏看花總是美的。
前幾段寫的理直氣壯,後麵越來越私密,不敢寫了,隻能用春秋筆法,說一半兒留一半兒,靠讀者自己腦補。
我的確認為九十年代更加正常一點。要問我有什麽理由這樣說,我也說不清楚,但是我很喜歡九十年代,因為八十年隻有理想,九十年代有生活。九十年代有了王朔(是否就是你口中的痞子?:)馮小剛,我愛我家和編輯部的故事。那是很有趣的一段時光。
是的,我也懷念八十年代。我沒事兒的時候看老電影都專挑八十年代的看。不過我懷疑那種萬眾一心的狀態,是全黨全國人民統一思想的結果。這麽大一個國家,十幾億人口,怎麽可能隻有一個目標?那東西持久不了。不過話又說回來,我看著美國現在各懷鬼胎的樣子,有時也懷疑美國是否需要一次理想主義的洗禮。
好容易在別人的地界兒上看咱自個兒的電影,我們也是拖家帶口,老老小小十來口一塊去的。那盛況直逼當年全家人抱著小板凳到操場上占座看《地道戰》。
說到最後那一幕,我們女人就是想的多一些。我先生也一樣,啥都沒看出來。
你這“情結”可沒說清楚。您當年都不敢近看的那隻白天鵝是馮小剛?還是馮小剛心裏的白天鵝也是您心裏的白天鵝?如果是後者的話,這應該叫“文工團情結”。您要是不介意的話,扯開了講一講?~~
期望值沒設那麽高,看得挺激動,畢競有些場景,有些曆史大事還是刻骨銘心的。
看到博主最後一段解讀“抱抱”,知道自己又豬八戒吃人參果了,啥也沒瞧出來:) 學習了!
很高興您喜歡。這文章裏寫的是我非常個人的一些感覺,完全不具有普遍性。我很同意您這句話 “生命是自己最好的財富,而青春是最閃亮的部分”。 無論是好的壞的,令人驕傲的讓人汗顏的,都是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寶藏。年紀越大,我越懂得要好好地珍藏。
波波不要太衝動。這部電影引起的反響幾乎走兩個極端。我可不敢保證你看完了不在心裏罵我 ~~
您來晚了。青春已逝,芳華無存。現在就剩下一個中年婦女自說自話了 :)
謝謝寫寫。從你身上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正在向你看齊,努力修行 :)
“同“理想主義”比起來,青春本身,真的可能更美麗,更持久,更讓人懷念。”,“那一刻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知道,青春結束了。
逝去的歲月本身,就是唱響在我心裏的,一首獻給理想的歌。”
這樣的感悟太好了!要記得,生命是自己最好的財富,而青春永遠是財富中最閃亮的部分。
被感動過,被鼓動過,後來又發現被欺騙和被遺忘。這似乎可以概括我們在整個八十年代的經曆。這個英模,那個標兵,還有那些曆盡苦難癡心不改的模範黨員,模範教授。。。一直到八十年代最後的那一年,一切歸於幻滅。仔細一想,我們這代人的經曆也是挺獨特的,值得驕傲 :)
我同意。有一些經曆是我們共同的,而這些共同的東西又喚起了我們各自屬於自己的回憶。我也沒有想要再看《芳華》的衝動,但當時的感受還是很真實難忘的。
主要是文化娛樂生活太單調了。去年一年,《芳華》是我看過的唯一的一部電影 :)
每個人都經曆不同 著眼點也就不同
理想頂個球
青春怎麽讚都不過分。走過半輩子,最好最壞最深最迷茫最歡樂最寧靜的回憶都在那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