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萬 vs. 二十年

(2009-05-24 00:16:47) 下一個
鄧小平在“六四”開槍以前說“殺二十萬人換二十年穩定”。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二十年已經過去了。 值得慶幸時是六四鎮壓死傷遠少於二十萬人,而二十年的穩定也給中國帶來了空前的繁榮。但二十年後,六四中提出的問題依然存在,在全球金融風暴中政府麵臨了更大的社會動蕩的風險。2009 年將是對中共政權的一個考驗。難道六四鎮壓真的隻能換取二十年的穩定?“二十年”是鄧隨口說說,還是鄧預見“二十年”是鄧隨口說說,還是鄧預見到了今天的社會矛盾。

鄧小平是中共的傑出人物,從1978年至今的30年裏,中共基本上延習了鄧的思路。“換二十年穩定”可能是鄧隨口說說,但我更願意相信鄧說“二十年”而不是“兩百年”有他自己的理由。(香港政策不變是五十年,中共穩定至少需要五十年)。鄧當然希望中共能永遠統治中國。鄧小平當時可能認為中共用二十年的時間足以把中國建設成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而富裕了的老百姓就會真心擁護共產黨的領導,不會上街鬧事。鄧小平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太迷信金錢的力量,以為金錢能解決一切問題。近代的中國太窮了,在打開國門以後,西方的物質文明征服了鄧和他的戰友,無論從個人的或是國家的角度,先富起來都是最重要的。中國的改革開放和世界的全球化為渴望富裕的人們創造了絕好的時機。 我們在鄧的貓論指導下賺起錢來,不擇手段,事半功倍。如鄧所願,二十年後的中國有了許多富人,北京,上海的高樓大廈直逼紐約倫敦,GDP保持了二十年的高速增長。 但社會並沒用因此而穩定了。

鄧要我們用二十年的時間賺錢,卻忽視了建立一個公平,平等的社會的重要。在一個沒用宗教,缺乏信仰,而又否認普世價值的國家,一部份人的暴富不但沒用促進社會的發展,反而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和社會底層的不滿。在毛的時代,我們好歹有一個共產主義理想。在鄧的時代,賺錢以後還是賺錢。政府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樣短視,把增加財政收入和外匯儲備放在首位。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政府推行了醫療,教育,住房私有化。毀掉了本來就十分缺乏的社會保障,擴大了原有的貧富懸殊。政府腐敗和暴力行為增加了社會的不滿。時至今日國際金融風暴加劇了各種社會矛盾。兩千萬失業的農民工成了懸在政府頭上的利劍。

政府大概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政府的四萬億救市方案中有近一萬億是為了重建社會保障係統。一倆萬億是否能賣到和諧社會是個未知數。開放輿論自由,重新評價六四和有限的政治改革可能是政府目前手裏最好的王牌。  希望政府有足夠的智慧和時間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如果現在政府再需要用坦克來維持穩定,也許真要殺二十萬人了。二十年隻是曆史的一瞬,幾萬人的生命與中共曆次運動中的非正常死亡的人數相比也是微不足道,但用鮮血換來的穩定終不能長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