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隱於鬧市的大俠--憶李增樹伯伯

(2012-09-23 21:45:31) 下一個
近日肩疼,想起李伯伯的那鍋膏藥。
一時好奇,輸入"李增樹"google 了一下,搜出這段文字:

劉雲樵引軍入陝, 遇天津舊識灌雲人李增樹於西安, 時任西北農民銀行保鏢。增樹久居山西, 形意功純, 擅大槍, 求一較。鏖戰移時, 而終屈於劉氏絕技左把槍下。

曾聽西安體育場張桐老師說,李的輩份比他自己高。後又在網上讀到其弟子的回憶,說李伯伯形意師從尚雲詳,太極師從楊澄甫,八卦師從孫錫堃,少林師從金警鍾。讀罷不禁感慨,原來這些威名赫赫的武林名宿,一下子離自己近了許多。更感歎曾在身邊的慈祥的老人,竟是融會幾大門派武功的高人。真是大隱隱於市。

六六年部隊大調防,21軍離晉入陝。臨別時父親的老戰友告知,有姐姐姐夫一家在西安。到西安後兩家就聯係上,你來我往甚是親密。李伯伯一家住在西安開通巷內的一個大雜院裏,他曾任西北農民銀行保鏢隊長,那是銀行的房產。此時他自己在東大街有個門麵,一塊豎匾寫著"正骨大夫李增樹"。

那小屋我太熟悉了。進門一個小火爐,爐上支著一口大鍋,裏麵咕嚕嚕地熬著一大鍋瀝青似的膏藥,爐邊一個臉盆架,上置一大盆清水。牆邊一溜椅凳,坐著幾個就診者。李伯伯的幾個徒弟正用一木棒攪著鍋裏的藥,挑出一團,放進盆中稍加冷卻,揉成一個厚厚的餅,給患者敷上,取下的冷藥再回鍋熬。屋子一角總有些拆碎的石膏繃帶,李伯伯說石膏是涼性的,不利於骨頭愈合。凡來就診者,見一個拆一個。李伯伯除了親自給剛進門的病人摸診接正骨位,其餘時間總蹲在屋裏邊,用粉筆在磚地上寫字。記得寫過"手打三,腳打七,勝人全在腳下......"現在明白那是八卦掌拳諺。

老人中等身才,麵目清臒,除了兩道長長垂下的菩薩眉,別無異相。這位貌不驚人的老頭兒,卻是手刃過日本鬼子的武林高手。這段經曆老人未詳述,隻偶爾一提,"一刀一個!"長眉高挑,眼冒寒光。慈眉善目的老人一霎間成了怒目金剛。

老人的功夫隻見識過兩次。一次說起武術,父親說冷兵器時代過去了,功夫難敵槍炮。李伯伯讓父親抓住桌上的一串鑰匙,說你隻要舉起來就算我輸了。李三根手輕輕指搭在父親左手腕上,父親右手就是抬不起來。後來父親說右半身酸麻,根本使不上勁。

還有一次和其婿論拳,說著就出了門在東大街上比劃起來。沒看清李伯怎麽一下鑽到其婿身下,兩手一拉一撐,二十七八的大小夥子便橫臥當街。

"小老二有點骺骺腰,我教你練形意拳,身板就挺了。"我那時才七八歲,沒想當尚雲祥的徒孫還要吃這麽多苦,撅著屁股站了一會兒樁就受不了啦,就纏著他教我幾招打架能用的。記得學了一招“補貼”,摔跤時等對方先出腳使拌,一腳離地後,再後發製人緊跟著掃腿。還有一招,對方出直拳,我側身讓過,左手牽其碗,上步別腿,右肘頂其胸而摔之。都是簡單的招數,可沒經千百次實練根本上不了手。後來和小夥伴們打架,都是王八拳一通亂招呼。

老人嗜酒,常讓徒弟去沽酒買菜。掀開小床上的褥子,鋪滿一層十元五元的票子,銀行都得讓老人保護,他自己的錢自然放在身邊最放心。抽出一張遞過去,不用囑咐,一會兒酒菜就擺上了小桌。每頓必有的是梅林牌的四鮮烤麩罐頭,"小老二,這個罐頭要翻過來開,黃花木耳蘑菇都在底下。"至今吃四鮮烤麩罐頭必從罐底開,每次都想起李伯伯說話的摸樣。

我離家上學之後,見到李伯伯的次數少了。後來出國,就沒再見過麵。

如今老人駕鶴仙去已多年,母親常在陰雨天摩著膝蓋,說要是有塊李老頭兒的膏藥就好了。很高興看到網上開始有關於他的文字。希望他親手教出的弟子們不但能將他的武功傳承下去,更要傳播他的故事,弘揚他於國難之際挺身殺敵的俠骨武魂,別讓李增樹一世英名像那鍋藥香一樣,隨著時光而飄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