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喬布斯的故事之十:大學選擇

(2012-01-01 10:04:29) 下一個

高中畢業那年,十七歲的喬布斯按照父母親的要求,選擇一所自己喜愛的大學就讀。那時候的喬布斯,心已經開始野了。即使是在高中時期,價值如此巨大,機會如此之好的電子學課程,他也隻學了一年就退了。有人說,高中畢業時的喬布斯,成績拔尖,都可以進入斯坦福大學就讀。

但是,從能夠看到的文獻和事實來看,我覺得,這種論斷有點言過其實。

進入青年的喬布斯對於紮實地打好寬厚的文化知識基礎,沒有興趣!按照他當年在高中時的成績,進入那個年代的斯坦福大學,也應該是困難重重。

今天的斯坦福大學,幾乎在所有的主要排名表裏都名列前五,很多係科在世界上數一數二。這得益於1960年代之後美國經濟發展重心的西移,矽穀作為美國電子科技發展中心的成功,更得益於基於這種成功而打造的為數眾多的出自斯坦福的成功企業家。

一所大學的實力,很大程度上是與當地經濟發展緊密相依的。1970年代時的美國,和現在很不同。當時的西部以搞運動出名,而生活在東部的人,更多的是在紮紮實實的學習和工作。東部很多大學的實力,和現在相比要強得多,也是得益於那時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這種局麵在1970年代開始逆轉。很多出自斯坦福大學的巨大貢獻,都是在1970年代之後實現的。包括那為數眾多的諾貝爾獎、圖靈獎等。

2010年申請進入斯坦福本科學習的學生高達32022人,其中2300人成為幸運者,占比7.2%,錄取率是建校以來最低,也是美國同類大學中最低之一。在2010-2011學年,斯坦福大學在校本科生6887,研究生8779

學生種族比例分布表

本科

研究生

加州

美國

非洲裔

10%

3%

6.2%

12.1%

亞裔

23%

13%

12.3%

4.3%

白人

36%

35%

59.8%

65.8%

西班牙裔

13%

5%

35.9%

14.5%

土著

2.8%

<1%

0.7%

0.9%

國際

7%

33%

N/A

N/A

 

        1970年代初,在本科入學競爭中,估計那些現在被非洲裔、亞裔、西班牙裔占有的比例,在當時,基本上都被白人所占據。而且,在當時,可能也沒有太多的來自西部幾個州之外的學生競爭。在那種環境下,進入斯坦福大學學習,會比現在要容易的多。

還有,1970年代時的帕洛阿爾托,人口正快速進入老齡化。從1970年到1980年,該市60歲以上的人口成長了28%!與此同時,五歲及以下幼兒人口數量則下降了32%。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附近的門羅公園市。

就學兒童的大量減少,帶來的是大批學校的關閉和兼並。與此同時,又是就業機會的快速增加。新建住房很少增加,商業用房大量開工建設,帶來的就是後來的居民住房房價的大幅上升。那時候,如果喬布斯真的是塊讀書的好料子,如果他真的在學校好好的讀書,他的父母實際上也有能力,通過搬到一個相對便宜點的地區居住,來為他籌集必要的學費。再說,對於成績優秀的孩子,很多學校還為他們準備了為數眾多的獎學金。在美國讀大學,家庭經濟條件一直一來就不是絕對的製約條件!這也是為什麽,人們常常說:就讀哈佛、耶魯這樣昂貴大學的學生,要麽是特別聰明,要麽是家庭特別富有。聰明的學子像比爾·克林頓,富有的學子像前總統小布什:前者是全A學生,後者是C科類的典型!

顯然,喬布斯不是那塊料子。喬布斯能夠在後來陰錯陽差的成為科技巨子,也是一個個點連成線的結果,是一件件讓喬布斯自己在當時都沒有看明白事件的演進結果。

再者,按照喬布斯那樣的個性,即使他進入了斯坦福,想畢業,都是很難想象的事情。至於費用,倒是像斯坦福這樣的大款學校,更有能力來幫助經濟上有困難的學子。這還是得益於那些已經發財了的學長的慷慨。

2010-2011年度,斯坦福大學的年度開支大約在55000美元,64%的學生獲得平均31411美元的各種形式的資助。家庭年收入在60000美元之下的學子,基本上能夠獲得全免待遇。年收入在十萬美元的家庭,需要承擔的經濟負擔也非常小。

當然,這樣好的待遇,在喬布斯上大學的那個年代,估計不太會有。那時候的斯坦福還沒有現在這麽財大氣粗。但是,至少從一個角度,我們能夠大體體會一下當時的情景。

 

那麽,又是因為什麽原因,讓喬布斯迷上了一個裏德大學呢?

按照美國的“規矩”,經濟狀況不太好的普通家庭孩子,會盡可能選擇本地的公立大學就學,原因就是因為學費上的優惠。特別是第一年,本地和外地學子,學費的差額會很巨大。當然,對於成績特別優異的學生,他們總能從某所大學獲得不錯的獎學金和各種資助。按照普林斯頓大學的說法,他們的畢業生,在畢業時候個人因為就學而產生的負債,平均下來隻有四千多美元!加州理工的數字是9561美元。

當年高中畢業的喬布斯,既沒有能力獲得必需的經濟資助,也不想在加州找一所公立大學就讀,卻偏偏要到一所偏僻的裏德學院學習,是有他的原因的。加州有很多很好的公立大學,質量高,學費低廉,喬布斯卻要舍近求遠,一則說明了他的固執己見,再則說明了他心智的不成熟,和無意識之中的自私自利。他沒有站在父母親的角度好好考慮一下自己的選擇。他的父母親似乎也沒有在這方麵給予他必須的教育,讓他能夠做出更為理智的選擇。

 

磕磕絆絆養孩子的父母,對於孩子應該上大學這點非常明確,也從開始就在做必須的準備——攢錢!但是,即使是那麽辛苦的攢錢,他們能夠負擔的,實際上也不過是開始第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後續的費用,靠保羅那樣的薪水,隻能是杯水車薪。雖然如此,他們至少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當初的承諾,要將孩子送進大學。至於孩子應該進一個什麽樣的大學,最終是不是能從大學畢業,獲得必須的教育和文憑,就不是他們承諾的範圍了!

這就是美國普通藍領階層對於文化和教育的理解。看上去很幼稚,卻是事實。應該說,每所高中都有負責谘詢的老師,給家長和學生出主意,但是,這種谘詢,對於固執己見的喬布斯,沒有價值。對於自以為是的保羅,似乎價值也不是很大!

根據喬布斯事後的回憶,開始時,他根本就不想讀大學,而是想直接去紐約闖闖。在高中畢業時,他對於學習文化課的熱情,幾乎已經沒有多少了。那時候,西部的人比較熱衷於向東部跑,西部還是比較落後的地區,而東部則成為正處在蒸蒸日上的陽光地帶。那年代的科技重鎮是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所在的劍橋,而西部的矽穀之花才剛剛冒出嫩芽。

從後來沃茨可以比較輕易的從一所社區大學轉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情況看,當年的斯坦福和伯克利,很可能有一些入學門檻比較低的“學院”。那時候的競爭激烈程度,也遠比現在的要低得多!

 

在西部,在電子科技這一塊,當年恐怕還沒有一所大學的實力可以和斯坦福大學相比。如果隻是為了學習,不在乎學位,喬布斯完全可以在自己住家附近的斯坦福大學去“蹭課”,就像他後來在裏德學院一樣。

但是,對於在工程,特別是電子科技領域迅猛上升的斯坦福,他沒有太大的興趣。否則,他就不會在高中時就放棄對電子課程的學習。那時候的喬布斯,沒有想過在電子科技領域撈一筆,也沒有為此而作任何準備。他是在憑著興致過日子。

說穿了,就是在混日子!他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應該是什麽,也不知道,自己該為自己的未來準備點什麽。

他後來回憶說:那些去斯坦福就讀的人,已經知道自己需要什麽。而自己,在當時,卻不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麽,應該做什麽!

這就是出自一個父母親沒有多少文化家庭孩子,很多時候不得不麵臨的尷尬:沒有人給自己的人生以必要的指導。

學習科技和工程,對於不喜歡動腦筋的人來說,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對於這些人,他們最常用的理由就是:那種東西太缺乏人文,太沒有藝術性。

喬布斯當初就是以這樣的理由來為自己開脫。而又是這種開脫,讓他在應該打好基礎的時候沒有獲得必須的基礎訓練,結果,讓他在後來吃了大苦頭。

 

為了給父母一個難堪,喬布斯當時堅持說,如果他必須上大學,那麽,唯一的選擇就是位於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裏德學院。

在選擇大學的時候,喬布斯還去當時正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的沃茨那裏去做了一次“調研”。在中學時,沃茨是個比喬布斯更為“敬業”的學生。至少,對於那個電子學課程,他是認真的讀完了三年,並且還因為認真,而成為老師喜愛的學生之一。而這又是喬布斯非常羨慕卻做不到的。

雖然如此,對於上所好學校非常在乎的沃茨,最後卻不得不到一所普通的外州公立學校就讀。而且,還隻讀了一學年,就因為自己的頑皮而將自己搞進了看守所。隨後,深感尷尬的沃茨,又轉學到住家附近的一所社區大學學習了一年。一年之後,又很神秘的,憑借社區大學學生的成績,進入伯克利分校三年級就讀。

即使是在大學學習的沃茨,也還是一個心智上非常幼稚的大孩子,比同年時的喬布斯還差。在大學學習的一次次失敗,一直是沃茨的心病和難以忘懷的糾結。最終,即使是在他已經通過設計出蘋果二號而功成名就之後,他居然還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並且用化名的方式,進入伯克利去完成他當年沒有完成的本科文憑!

 

裏德學院是一所“私立文理學院”,是以教學為主的私立小學校。那樣的學院最高隻有碩士學位,主要以本科生的培養為主。對於看重“有博士授予資格”的中國人而言,可能會誤解這裏的意思。

在美國有很多像哈佛、斯坦福那樣的綜合性大學,他們兼顧教學和科研,擁有大量的研究生。在今天的普林斯頓大學7500名全部在校生中,三分之二為本科生,三分之一為研究生。

與這些綜合性大學不同的是,在美國,還有為數不少的像裏德學院這樣的小型文理學院。他們的辦學目的,主要是教學,而不是搞研究。

在這種類型的學院裏,成立於1793年的威廉姆斯學院,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了。它目前有在校學生2000多點,除了為數眾多的本科培養科目外,還開設有藝術史和經濟發展學專業的碩士學位課程。它是由《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評選出的,與阿默斯特學院(在校學生1600餘名)排名並列第一的,美國本土文理學院。該學院為每一個在校的學生,提供他們所需要的經濟資助。也就是說,在這樣的學院,隻要你能夠讀下來,你就不應該有經濟上的憂慮。

 

接到父親告知被裏德學院錄取的電話時,喬布斯正在伯克利看望沃茲。高昂的學費,喬布斯又沒有能力獲得必須的資助,讓他的父親非常頭疼。

出於現實的考慮,他的父母親都試圖勸說兒子不要去那裏就讀,因為,裏德的學費確實是太高了,根本就不是他們所能承受的。在美國,對於高中畢業生而言,如果你的成績不是太差,找所大學上,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對於父母親的合理要求,作為兒子的喬布斯卻完全不領情。他不僅不合作,甚至還給自己的父母親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不能去裏德學院,那他寧願哪兒都不去。

帶著負罪感的父母親,如同往常一樣,再一次對自己的兒子妥協了。

在美國,承擔孩子的大學學費,不是父母親必須麵對的義務。很多父母親在將孩子送進大學之後,就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學費和在校開支。但是,同樣固執的父親保羅,卻選擇了認可,為的還是自己當初的承諾。這個承諾,在這種時候,成為喬布斯要挾自己父母親的最有效武器了。

 

裏德學院

 

裏德學院對喬布斯的吸引力,來自於兩個方麵:迷幻啟蒙運動的領袖蒂莫西·利裏給他的印象和裏德學院對於迷幻藥和毒品使用的寬容。

在美國的文理學院裏,和裏德學院相比不差於它的,估計不下五十所,在美國綜合性大學裏麵,不比它差的估計也不會少於五十所。具體的排名,就看你自己看重的到底是什麽東西了。裏德學院能夠贏得喬布斯的興趣,就是因為蒂莫西·利裏那句被崇尚迷幻劑的青年學子們捧為聖旨的“打開心扉、自問心源、脫離塵世” Turn on, tune in, drop out)口號。而利裏的那句話,就是在幾年前那次“精神探索聯盟”高校之旅中,他盤腿坐在裏德學院草地上,大聲呼喊而出的。對於年輕的喬布斯來說,裏德學院就是自己的聖地,能夠到那裏去就讀,不僅僅是在上大學,而是在完成自己的朝聖之旅。

再者,到了裏德學院之後,他還可以肆無忌憚的在自己和同學的宿舍,和大家一起盡情的享受迷幻劑和大麻等能夠讓自己靈魂出竅的物品。

 

 

當年的裏德學院的在校生隻有1000人,規模相對於喬布斯做畢業家園高中的一半左右。今天的裏德學院有1400多名學生,基本上都是本科生。該校的特點之一是教師和學生人數的低比例。十比一的師生比,讓裏德學院的學生,在很多時候能夠享受到小課堂的近距離教學的溫馨。

裏德學院的小課堂教學中,老師隻是充當主持人和裁判的角色,來引導學生的討論。學生在那樣的場合,有很大的自由空間來盡情的發揮自己。同時,裏德學院的教學不是很看重學生的成績。學校規定了大量的研究性的論文寫作課程,而每一次上交的的報告,老師都會給予非常詳細的評論和注解,但是,卻基本上沒有分數。

這種看上去不看重分數的教育,卻讓很多學生在那裏難以獲得好的學業成績,因為,很大學生畢業之後會選擇進入另外學校的研究生院深造,而進入研究生院是需要經過成績競爭才能成功的。在參與這種競爭時,裏德學院的學生才發現,自己來自裏德學院的成績單,很難獲得全優的成績。據說,在19832007年,裏德學院隻有七名學生獲得了全優成績。

至於學校的錄取率,則變化頗大。1996年時的錄取率為76%,結果導致了大量的退學率;在1970年代,裏德學院的退學率一度高達三分之一。成為美國有名的快進快出的大學校園。

2009年有3159名學生申請入學,成為裏德學院曆史上申請者最多的一次。其中有1225名學生被錄取,占比38.8%,其中,隻有大約350名學生最終真正入學就讀,很多學生最終選擇了其他的學校完成學業。這種格局也是這類學校的尷尬所在:很多優秀的學生,學校無法真正的吸引過來。雖然裏德學院有和不少一流大學合作的聯合培養項目,但是,很多好的學生,還是願意直接去那些更好的大學就讀。

再者,知道今天,裏德學院對於學生吸毒的寬容,雖然吸引了不少的喜愛自由的年輕人,但是,也同時讓更多的家長不敢將自己的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去。裏德學院的這種選擇,結果好壞,最終還是得看,學生自己和他們的家長,到底誰擁有更大的決策權。

裏德學院要求一年級學生必修一些在其他學校看來過於古怪和保守的課程。同時,也是這所學院,擁有一個由本科生自己管理的核反應堆。在美國高調反恐的今天,如何保證這種反應堆的安全性,也是一個讓美國政府擔心的問題。

 

喬布斯後來回憶說:1972年八月底的一天,父母開車送他去學校所在地的波特蘭。在校園外,他讓父母親回去,自己單獨去校園。父母親千裏迢迢送兒子到學校,可是,喬布斯卻懶得向他們說一句“再見”和“謝謝”,頭也不回地帶著自己的行李走進了校園。

看著慢慢走遠的兒子的背影,他的父母親含著眼淚,開車慢慢的離去。

養大這個兒子,到底是一份成功,還是一份失敗,或者,最終收獲的,隻是一份心酸,心中五味俱陳的父母親,默默無語。

兒子在生父親的氣:因為,在迷幻劑和大麻問題上,他一次次的訓斥過兒子,而兒子卻不領情!隨後,兒子堅持不上大學,又是父親在違背兒子的意願,讓他進入一所大學。而進入大學的喬布斯,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在校園裏去幹什麽?值得幹什麽?

原本以為很容易混下去的喬布斯,很快就發現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裏德學院的日子也不是那麽好混的,於是,很快,他就在課程的壓力下放棄了努力。

很多年之後,在回過頭來回憶進入校園那一時刻時,喬布斯內心之中充滿愧疚:那是我一生中真正讓我覺得羞愧的一件事。我當時不夠體貼,我傷害了父母親的感情。我不該那麽做。他們為了能讓我去那兒讀書,已經竭盡全力,而我,卻覺得,他們在我身邊對我是一種尷尬。我不想讓任何人知道我有父母。我就想像個自己搭火車四處流浪的孤兒一樣,突然出現在校園,沒有根,沒有親朋好友,也沒有值得講述的故事。

叛逆、頑皮、不成熟和自以為是,就是那時可以用來較好描述喬布斯的關鍵詞。

 

連接:

 

喬布斯的故事之一:遺棄與選擇

喬布斯的故事之二:父親

喬布斯的故事之三:矽穀

喬布斯的故事之四:上帝之謎

喬布斯的故事之五:迷幻藥

喬布斯的故事之六:貪玩的孩子

喬布斯的故事之七:膽大妄為

喬布斯的故事之八:吸食大麻

喬布斯的故事之九:個性的形成

 

【說明:關於喬布斯商戰的故事,參閱我的新作《喬布斯的商戰》(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1月版)。這裏隻談他的成長,《喬布斯的故事》,探索的是他個性的形成和初期教育的獲得。未經作者授權,嚴禁轉載。作者保留所有版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Ayala 回複 悄悄話 關於Woz, 您這兒的描述不確切.他當時是自己執意要去科羅拉多上大學的.因為在高中有一年他去那兒遊玩,瘋狂地愛上了加州見不到的大雪.父母和他約定允許他去讀一年,然後轉學回加州.因為外州學費比州內學費貴多了.Woz在那一年不好好學習,相當於退學回家.他後來讀的De Anza College是一所有名的社區學院.迄今那兒的學生都有轉學加大的風氣.加州大學承認該校所修的學分.而在De Anza College修課,學費極其便宜,是很多愛學習的貧寒子弟的選擇.我不少小同事都走的是這條路,神秘二字實在無從說起.
Woz的父親畢業於Cal tech,是軍工企業Lockheed MArtin的工程師.按理家境不壞,但父親後來酗酒,給家庭和他本人都帶來毀滅性的影響.也是使Woz不得不從加大休學的原因.
megchen 回複 悄悄話
I have read the recent biography for Jobs, but still like your series. Thanks!
馬馳勝 回複 悄悄話 這人原來這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