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火網文:我們這麽努力,也不過為了成為普通人...麵對前途的渺茫,階層固化,年輕人的出路在哪兒?

(2013-11-25 22:45:57) 下一個

我們這麽努力,也不過為了成為普通人...麵對前途的渺茫,階層固化,年輕人的出路在哪兒?

網貼全文:

昨天某報登了一條新聞,說有個女孩,考入北大清華沒問題,但她從小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深受曾留學法國的母親“生命的意義在於體驗最多而不是最好”影響,決定放棄高考,申請“哥大”等大學並獲得成功。我沒有任何的仇富仇優心理,不過對這條新聞我看到的最好評論還是:“我沒有皇城根下的家,也沒有留過洋的爸媽,我隻能咬著牙拚命學習,在千軍萬馬中擠破頭,換來一所國內普通的大學,但這條新聞把千萬個我們這種生於普通家庭卻從沒放棄努力的孩子,當成了傻瓜。”

  
據說在上海,複旦附中今年參加高考的不足100人,因還有400人不是保送就是出國。在北京,人大附中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平時不努力,長大上隔壁”。老師總喜歡教育學生:高考就是千軍萬馬去擠獨木橋。高考確實是獨木橋,不過這座獨木橋早就淪為平民階層的生存法則,另一些人早就去玩別的遊戲了。

  
我們這群人,接受著最基本的教育,走在最多人走的那條路上,卻一直妄想著和這條路上的絕大多數人不一樣,所以經常走著走著就到了岔路上。隻是殊途同歸,所有的岔路都通向同一個出口,我們卻花費了更多的時間。而最讓人唏噓的是,其實一直以來,在別人的眼裏,我們本就是一條路上的旅伴。我們經過那麽多的努力,也不過就是為了成為別人眼中的普通人,也許還會是自己過去最討厭的那種普通人。

  
我常說的是,我們的可替代性都太強了,沒有什麽事情是非你不可的。朋友前幾天問我,你覺得你最大的優點是什麽。事實上這個問題麵試的時候也是經常被問到的,估計大家的答案來來去去就那麽幾個。那麽,我真正的優點又是什麽呢。我不知道。更準確的是,即使真的能夠找到一項技能或者特質被我當成優點的話,很大的可能是下一秒我就又發現在這點上比我更強悍的人,那這個還算是我的優點麽?

  

昨晚不知怎的,宿舍居然集體吐槽,那個GPA3.8的學霸說,過去學院那些關於國企民企外企的鋪墊真是太多餘了,到這個時候才發現有什麽可糾結的,誰給的錢多就去哪唄,到哪不是聽人使喚,到哪不是拿那麽一點錢。話糙理不糙。想想周圍的很多人,努力掙紮了那麽些年,拚命耀眼了那麽多年,最後也會穿著西裝套裙,衣冠楚楚地去擠地鐵擠公交,在CBD的高樓裏擁有小小的一張桌子,在遠離CBD的老式居民區裏擁有小小的一張床。

  
然後,就這樣成為了一個普通人。

 
網友碎碎念


此文戳中了多少人的心疼處?


大花裙子:晚上在租住的小屋子裏看到這篇文章,隻想流淚。上大學時老師曾對我們說過“你們總是自命不凡,但最終會懂得,其實你們都是普通人。”走上社會後,我才明白了這個道理。我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隻是一個為生活努力打拚的普通人。沒人為我打下事業基礎,也沒人為我造橋鋪路,如果再不努力,可能連普通人都當不了。


靜坐思:“從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與你有了天壤之別,因為我隻能報農村戶口,而你是城市戶口……於是我要通過自己的奮鬥獲得你生下來就擁有的大城市戶口,考學是我跳出農門唯一的機會。為了一些在你看來唾手可得的東西,我卻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奮鬥了18年之後,我終於融入到這個國際化大都市中,才有機會和你一起坐下來喝咖啡。”這是網上特別有名的一篇文章,寥寥數語道出了多少人的心酸和無奈……


鄉黨吃了沒:從小到大,我都是班上的佼佼者,總覺得自己很出色,曾經有過很多的遠大理想;長大後,才發現自己不過如此,過著平庸的日子,日複一日。雖然經過打拚,我在郊區首付了一套小房子,總算有了一個家。可為了還房貸,為了不露宿街頭,為了不吃了上頓沒下頓,我不得不每天奔波於路上,幹著不喜歡幹的工作,說著那些違心的恭維話,而那些當年選擇去留學的和在父母“幫忙”下當了公務員的同學,一個個都活得特別光鮮。


說兩句:我在一個出國留學服務公司上班,每天看著無數富一代、官一代的孩子留學、移民,可我連一雙正品耐克鞋也舍不得買。但是,看到這些,我必須堅強地笑著麵對,不然還能怎樣?這才明白:原來我所奮鬥的,不過是別人與生俱來的。也終於懂得了高考熱為何隻發生在中國。因為高考是上層社會已經不屑一顧的灘塗,是我們這些貧寒學子改變命運的為數不多的機會。高考隻是屌絲的戰場,和高富帥無關。
 

一杯綠茶:我曾經也有理想,並一直在努力,可我不得不向不公低頭、不得不為生活妥協。我生活在一個無奈掙紮的時代,就算我不甘於卻淪為普通人,但現實卻正如穆旦所言“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心境


香香栗子:做個普通人其實也沒什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既然注定當不了塔尖上的人,那就安安分分做一個普通人吧!擁有一份平常心,才不會覺得生活有那麽苦那麽累。


珠江正言:普通人每天努力工作,不就是為了三餐溫飽,片瓦蓋頭?我們無法改變社會大環境,那就改變自己的心境吧!畢竟生活還要繼續,要學會適應,要感恩生活,也許我們現在厭惡的今天,正是別人所期望的明天。


千年蛇精:雖然現實多少有點傷感,和年少時的夢想差距甚遠,但你我本是普通人,倘若總是停留於感慨而駐足不前,恐怕就淪為更普通的人,那豈不更悲慘?再說精彩從來都不是按照世俗的方式來評判的,真正的精彩在於我們內心對生活的理解與尊重,不要在跟別人攀比時迷失了自己。


穿舞鞋的兔子:人要有追求,但不能強求。我們應該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而努力,但不能讓強烈的不公平感、挫敗感左右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情緒,牢騷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勤奮改變命運,努力做一個接近幸福的普通人。


雪峰邵水:如果決定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而奮鬥,那就不要為最後成為一個普通人而抱怨。我們今天的努力隻為讓下一代不普通,為的就是讓他們享受我們這一輩沒享受過的與生俱來的優勢。



社會階層日益固化,年輕人的出路在何方?


windyspeed:如今,“我爸是李剛”式的拚爹豪言不僅僅是調笑,而是觸目驚心的現實,兩極分化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很多出身卑微的人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過上普通人的生活,而社會階層的固化阻礙了他們向上層社會流動的渠道。


拔劍向江東:由於競爭不公平,社會資源被人為固化,拚出身成了很多年輕人走上社會的唯一“出路”,官二代鬥權,富二代炫富,加劇了階層分化,普通人永遠是普通人,這才是很多年輕人再怎麽努力卻收獲甚微,感覺未來沒有希望的原因。


右手光陰:對許多青年而言,現實的無奈更加重了他們對“貧窮世襲”的憂慮,這個憂慮影響的不隻是一代人,對社會發展毫無益處。而普通人在社會資源的占有上處於弱勢地位,要他們依靠自身力量去擺脫困境很難。政府應該加強對平民階層的投入,創造就學、就業的公平環境。


淡淡無香:誰都不甘於隻做普通人,但前途太渺茫了。不是他們不努力,是不公平的社會環境剝奪了他們力爭向上的機會,他們正與名校無緣、就業無門、蟻族有份,他們正在不平環境下走向沒落,他們難以再有理想可言。


東海寧靜:我們不能選擇出身,但政府和社會有責任給我們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社會上升通道應該向所有人一視同仁地敞開,否則平民階層難以躋身於上層體係之中,永遠走不出“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地洞”的怪圈。

 

來源:

http://www.topnews9.com/arc/20130626/22387.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